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佛教] (转贴)一粒米与惜福

(转贴)一粒米与惜福

(转贴)一粒米与惜福
转贴自新浪佛友风清云淡师兄的博客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c80df01008ic0.html

又是好久没来博客写东西了,好在没人浏览,没让人失望。其实来了也是失望,因为本来就没“货”。前两天参加了个很好的法会,法会受益无限,其中很多小的细节都让我感动,今天就在这里说一个。
   
一粒米与惜福
   
     
  上周末,就是农历二月初一和初二,参加了一个楞严法会。法会是北京居士林八关斋戒和净宗学习小组主办,是善良同修介绍参加的。先在这里感谢一下那位师兄,让我有缘参加这样的法会。法会不多说了,功德庄严,法师带领上百人一起持颂《楞严经》,受持了两天的八关斋戒,亲近善知识,听法师讲法答疑,看到云居寺的风景等等。今天就说一粒米与惜福。
   
  惜福,就是珍惜福报,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志士提倡我们节俭和惜福恐怕可以编成几本书。珍惜福报是对物质生活的淡薄,是对衣食住用等的珍惜,“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西方哲学家梭罗说:“大多数所谓豪华和舒适的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人类进步的障碍,对此,有识之士更愿选择过比穷人还要简单和粗陋的生活,简单和粗陋的生活有利于消除物质与生命本质之间的隔阂。为了获得圆满无悔的一生,我们必须认清哪些是我们必须拥有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必须丢弃的”,这句话也暗合了我国古今很多名人的思想。中国最为大的哲学家老子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深刻认识到了执着外物及丰富物质生活对人的不利之处。孔子常言“知足长乐”,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颜回,孔子言:“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古训也都是这个意思。
   
  多读些佛家典籍就会发现,佛家对惜福的重视程度更高。佛家要求佛家弟子连一粒米都不能浪费,很著名的一个偈子就是:“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就是说施主给的一粒米就如须弥山这么大,必须珍惜(注:感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须弥山有多大,增长一个知识,不知道的查完肯定吃惊。)那两天的法会我们都受了八关斋戒,八关斋戒其中的一项就是“不非时食”,即佛家戒律中的过午不食,也就是晚上我们都将不吃晚饭了。过午不食的意义很大,对于修行人很重要的,过午不食其中的一项原因也是惜福。法会期间午餐是每人一份盒饭,由于盒饭的量是固定的,周六那天有些女同修的饭量小,就剩下了一部分,就问发放盒饭的义工怎么处理,义工们仔细的把剩下的饭都放在一起,晚上法会结束后一起带了回去。法会期间我们是分组去寺庙附近的农家院住宿,我们组的同修也就将中午剩下的部分饭菜带回了农家院,让农家院主人第二天早上给我们热了吃。本来是农家院提供早餐的,但我们没有麻烦人家作早餐,也没有浪费一点儿粮食。我也有幸和两位法师分到一组,周日早餐时正好就坐在常持法师(顶礼)的边上,周六午饭主食有馒头和米饭,农家院给我们热时就把两样放在了一起,把热好的馒头放在了盘子里端到了桌上。吃饭时法师让我们慢慢吃,法师还嘱咐我们多吃些,同修们借这个机会问了些问题,我们也就边吃边聊。放馒头的盘就在我右手边上,盘里的馒头拿完后我看到法师用筷子在盘上夹了一下放到了口中,如果不是法师的这个动作我都没再看那个盘,原来盘中还粘有米粒,一共三四粒,法师夹第二次时我才注意到,自己顿时心生惭愧!盘子也在我边上啊!!!没人注意法师这个动作,法师很自然的和大家继续交流,我内心却记住了这一幕。这也让我想到了虚云法师的故事,弘一大师的故事。。。。。。
   
  凡是读过弘一大师传记的人,都不会忘记他是以怎样珍惜和满足的神情和心态面对盘中餐的。那不过是最普通的萝卜和白菜,他用筷子小心地夹起来,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好像是在享用山珍海味一样。正如一位先生曾这样描述弘一大师的生活:“在他,什么都好,旧毛巾好、草鞋好、走路好、萝卜好、白菜好、草席好……”这位备受人们敬仰的大师,原本生长在“黄金白玉非为贵”的富豪之家,是曾留学海外的才子李叔同,他褪去尘世的华衣后,披上朴素的僧装,成为“弘一大师”,并用珍惜一切的心怀,圆满了自己的一生。
      
  虚云法师的节俭惜福也是很出名的。看看他弟子的描述便知:“虚云法师睡的草席破了,要弟子帮他用布补好。不久后,在同一个地方又破了,实在补无可补。弟子就对他说想把草席拿到常住去换一张新的。那时,一张草席只不过是两块人民币左右,不料他老人家听后,便大声地骂:“好大的福气啊!要享受常住一张新席子。”无论是冬天或夏天,老和尚都只是穿着一件烂衲袄,即是一件补了又补的长衫(禅弟子们叫它做百衲衣)。冬天就在里面加一件棉衣,夏天里面只穿一件单褂子而已,可是从来没有汗味,只有阵阵清香。
     
  有一次,江西省宗教事务处处长,到山上来探望老和尚。老和尚自己加了几道菜,请他吃午饭。处长始终是个在家人,不懂得惜福。当他在吃饭时,掉了好几粒米饭在地上,老和尚看见了也不说话。等吃完饭后,他才自己弯下腰来,一粒粒地把那些米饭从地上捡起来,放进口里吃下去。使得那位处长面红耳赤,很不自在。他一再劝老和尚说:“老和尚,那些米饭已掉在地上弄脏了,不能吃了。”老和尚说:“不要紧啊!这些都是粮食,一粒也不能糟塌的。”处长又说:“你老人家的生活要改善一下啊!老和尚答:”就是这样,我已经很好了。”
     
  老和尚时常开示众弟子:“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意思是修慧参禅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头。如果想参禅用功,但是路头摸不清楚,对参禅的道理未能领会,那么工夫便很难用得上了。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头;路头识得了,生死一齐休。”至于惜福,出家人在情理上那里有钱来培福呢。其实“造福莫如惜福”,那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他经常训诫年青的一代说:”你们要惜福啊!你们现在能遇到佛法,到我这里来修行,可能是过去世栽培了一点福报。但是你们若不惜福,把福报享尽了,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福报的人。犹如你过去做生意赚了钱,存放在银行里。如果现在不再勤奋工作赚钱,只顾享受,把银行的储蓄全部花光了,那么再下去便要负债了。”

  惜福与智慧、淡泊、慈悲等等都密切相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衣一物当念感恩之情。我们每个人的福报也来自平常日子的积累,如果只知享用自然会有用尽的一天。我们应在行善积福的同时,珍视眼前的一切。以惜福、感恩的心态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惜福福常在,随缘缘自来。”
   
  原创,可转载。:).

TOP

惜福,应该惜福!.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