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佛教] 阿弥陀佛与释迦世尊的往昔因缘(之一):頞真无王与德光太子

阿弥陀佛与释迦世尊的往昔因缘(之一):頞真无王与德光太子

佛说赖吒和罗所问德光太子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佛告赖吒和罗。乃往过去无央数劫。长远不可计无量不可思议。尔时有佛。号吉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在世间教授。佛天中天。时有国王名頞真无。佛言。赖吒和罗。其頞真无国王典主阎浮利天下。广长六十四万里。时阎浮利有二万大城有亿千家。其頞真无王有大城名宝照明。王所治处。其城长四百八十里。广二百八十里。以七宝为城。南北出有八道。所作审谛具足。尔时人寿十亿那术岁。

(佛告诉贤者赖吒和罗:过去无央数、长远不可计、无量不可思议时劫以前,有佛出世,号吉义如来。当时有个国王名叫頞真无,他统领着南阎浮提洲,方圆六十四万里。当时南阎浮提洲有二万座大城,千亿户人家。其中有座大城名叫宝照明,是頞真无王的都城所在,宝照明城长四百八十里,宽二百八十里,以七宝建成,南北有八条大道。頞真无王统理国政很仔细,并且爱护国民。当时人民的寿命长达十亿那由他岁。)

  佛告赖吒和罗。其王頞真无有子名曰德光。端正殊好威神妙绝。初始生时自然有千藏出皆有七宝。一一藏中自然有诸国王宝。其七宝高八丈。德光适生一切阎浮利人皆大欢喜。拘闭牢狱皆得解脱。其德光太子适生七日之中。无智不博道俗悉具。佛语赖吒和罗。于时净居诸天。中夜时来到德光太子所语之言。太子。不当为放逸之行。于是德光太子从是已来具足万岁之中。初不睡眠亦不调戏。初不歌舞未曾作乐。亦不行来不出游观。未曾贪身亦不念歌舞伎乐。不贪财利不念家居。不着郡国亦无所求。一切所有无所爱惜。如立一心常在独处。以寂诸难得意少有。无生不死者。身命不可保不相敬重。天下恩爱会当别离。无有作导师者。乱法犯罪忧怖恐惧。凡夫之土不知厌足。以愚痴力常喜诤斗。我今者为堕无行之中。我欲默然无为。彼时太子独处闲居无放逸意。远诸爱欲为等心行。

(頞真无王有个太子名叫德光,长得非常端正庄严,刚出生时大地自然涌出七宝,人民皆大欢喜,国王大赦天下。德光太子非常聪明,出生才七天,已能通达世间的知识。一天夜里,净居天的天人来到德光太子的住处,对太子说:“您不应当过放逸的生活。”于是,德光太子从此以后的万年之中,不睡眠、不嬉戏、不歌舞、不作乐,也不外出游玩;不贪着自身,不贪着财利,不贪恋家居,也不贪着郡国,一切皆无所求。太子常在寂静处独自思维:有生必有死,所有的恩爱聚会都有离别的一天,没有善知识引导的人,违法犯罪恐惧忧愁,凡夫之人不知厌足,因为愚痴的缘故常喜欢互相争斗,我不应陷入其中,应当默然无为。这时的德光太子,独处闲居,心无放逸,已远离一切的爱欲而修持平等的心行。)

       佛语赖吒和罗。时王頞真无他域之中。有一大城名乐施财。为德光太子造南北行有八重。八百交道。以七宝为城。其城七重以七宝为帐。皆以白珠而璎珞之。一切诸栏楯间有八万宝柱。一切诸宝柱各有六万宝绳互相交系。一切诸宝绳。各有千四百亿带系。若有风吹展转相揩。出百千伎乐之音声。一切诸栏楯前各有五百釆女。善鼓音乐皆工歌舞。得第一伎所作具足。能欢悦一切天下诸国人王。以是供给德光太子。王告诸釆女曰汝等舍诸因缘昼夜作诸伎乐以乐太子。令可其意无得使见不善之事。一切栏楯边置诸施具。饥者与饭。渴者与浆欲得车马者与之。欲得衣服华香坐具舍宅灯火。随其所求供养。具金银明月珠琉璃水精象马。一切诸七宝璎珞以给天下。其城中央。为德光太子作七宝宫殿八重交露。彼一讲堂上有四亿床座以给太子。城中有园观生花树宝树。其树常生悉遍覆盖。佛语赖吒和罗。其园观中央有七宝浴池。以四宝金银水精琉璃为栏楯。中有八百师子之头。其水由中入浴池。其浴池中复有八百师子头。池水从中流出。池中常生四种花。青莲花红莲花白莲花黄莲花。周匝有宝树其树皆有花实。其浴池边复有八百庄饰宝树。一切诸宝树间各复有十二宝树。各以八十八宝缕转相连结。风起吹树转相敲。概出百千种音声。诸浴池上皆有七宝交露帐。德光太子在其中浴。其讲堂上有四十亿七宝床座。各敷五百坐具。其中央敷一大七宝座。敷八十亿妙衣以为坐具。座高五丈六尺。德光太子在其上坐。一切诸床座下各有香炉。昼夜三反火烧蜜香。布诸好花以宝覆盖垂金色莲花。殿上有明月珠帐垂八万明月珠。出其光明普有所照。一切诸树上皆悬诸幡盖。一切诸园观中各有九万朋月珠。其一珠光明照四十里普遍佛国。佛语赖吒和罗。其园观中有鹦鹉鸬鹚拘耆孔雀。雁鸟鸳鸯鸠那罗鸟鹖鹎鸟诸耆域鸟。皆共悲鸣有种种音声。以乐德光太子。常作五百味供具。尔时一切房室中有五百童男。限年十六以上二十已还皆悉童男。都于诸国采择得是诸童男。将入彼城皆悉巧黠无所不能。皆知天下诸所作为。复将八十亿童女在其城中。端正姝好年十六已上限至二十。皆工歌舞。能令男子欢悦。其所语柔软工谈言语常如应时。不长亦不短。不肥亦不瘦。不白亦不黑。口出优钵花香。身出栴檀香。皆如天上玉女悉共同心。皆悉园绕德光太子鼓乐弦歌。于是德光太子心念言。我今自然得大怨家。众乱我清白之法。我今当作无所惜之行。于是太子愁忧不乐。譬如有人所见拘系心无所乐。德光太子亦如是也。见诸釆女伎乐意无放逸。亦不以为奇特。亦不贪其城郭。亦不着车乘。彼具足于千岁中未曾爱色。想亦不想。声香味细滑皆除诸想。常专志一心念言。此为是我怨家之众。我何持出是怨家中去。而得解脱为无放逸行。尔时诸釆女白王頞真无。太子。不听歌舞愁忧不乐。佛语赖吒和罗。时王頞真无与八万小王俱。往诣德光太子所。悲泣泪出愁忧不乐感绝躃地。侍者即共扶持王令起住。为太子说偈言。

       愿子且观我诸宝  子初生时自然出    谁娆汝者今语我  吾当重罪诛罚之  
  今且观是如天上  我从子意之所欲    今者太子有何乏  我能随意令子得  
  视是诸欲净好目  诸釆女俱鼓乐声    与共娱乐除其忧  悉工鼓音常喜笑  
  汝当听是好音声  所鼓伎乐相和悲    今正是意娱乐时  其池水中有莲华  
  园观中有华叶实  种种妙好无乱秽    观是第一自在智  可以喜乐一哀我  
  入池中洒自恣乐  中有莲华青黄白    种种红花光觉人  今子观是何不乐  
  鸬鹚鹦鹉拘耆鹤  拘那耆匐哀鸾声    诸香白花譬如雪  孰闻是音不欢悦  
  明月讲堂平等力  黄金琉璃为栏楯    诸所珍宝最妙好  诸树音声出那术  
  栏楯边施用汝故  众千釆女鼓吹音    亦闻玉女歌乐声  子意何念而不悦  
  今太子等美姝好  可以娱乐听我言    父母住此目泪出  子岂无哀愍我等

(頞真无王拥有一座大城,叫做乐施财。国王为德光太子特别建造了南北通行的八重大道,其中又有八百条交叉的小路,并以七宝来建造城池。此城有七重城墙,以七宝制成城上的宝帐,再用白色的明珠作为璎珞庄严。城池当中的所有栏杆围楯间,架有八万根宝柱,宝柱之间,用六万条宝绳相互交叉缚紧。这些宝绳各飘下一千四百条精细的丝带,如果微风轻轻吹拂,这些丝带辗转相旋,会自然发出各种奇妙的乐声。这些庄严的栏楯前,各有五百能歌善舞的宫女,个个才艺出众,能使天下的诸国大王,都得到欢悦满足。国王吩咐宫女们昼夜唱歌跳舞娱乐太子,不让太子见到世间任何不美好之事。大王在城池的栏楯旁边放置了各种布施的器具,若有饥饿的人来就给他们用餐,若有口渴的人来就给他们饮水,要远行的人就供给他们车马,要得到衣服、华、香、坐具、舍宅、灯火的人,都能随他们所求,而赠与他们。頞真无王又将金、银、明月珠、琉璃、水晶、象、马等珍贵的七宝和璎珞,供给所有的人民。大王同时又在乐施财城的中央,为德光太子建造了一座七宝宫殿,宫中有八重相交的通道,宫殿正中设有一座讲堂,上面有四亿床座,供给太子使用。 城中建有美丽的园林,园中有七宝浴池,以金、银、水晶、琉璃为护栏,池中常生四种花:青莲花、红莲花、白莲花、黄莲花。池边又有八百宝树,树间连接着不同的宝铃,风吹宝树发出百千种美妙的音声。园林中有鹦鹉、鸬鹚、拘耆、孔雀、雁鸟、鸳鸯、鸠那罗鸟、鹖鹎鸟和种种耆域鸟,各自发出不同的鸣叫声。頞真无王为德光太子从各地挑选了五百名童男入城,年龄在十六至二十岁之间,聪明伶俐,无所不能;又挑选了八十亿相貌端正的童女入城,年龄也都在十六至二十岁之间,个个擅长歌舞,言语柔软,能令男子欢悦,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黑不白,口出优钵花香,身出栴檀香,皆如天女般,一起同心服侍太子。德光太子心想:这些都是大怨家,扰乱我修行清净之法。于是太子愁忧不乐。宫女们报告頞真无王说:“太子他不听歌舞,愁忧不乐。”頞真无王听后,即与八万小王一起,来到德光太子处,因为悲泣忧愁过度,昏倒在地,侍者赶紧把国王扶起,頞真无王苏醒后,对太子说:“告诉我,是谁令你忧恼?我一定重重地治他的罪!你现在的生活就像在天上一样,想要什么我都能满足你。宫女歌舞,园林池水,莲花宝树,众鸟齐鸣,如此等等,你为什么不高兴呢,父母看到你这样都不禁悲泣流泪,你怎能不为我们想想呢?”)

[ 本帖最后由 娃娃亲 于 2009-3-5 14:24 编辑 ].

TOP

尔时德光太子。以偈答王言。

  彼持功德者  离诸恶见言    我以厌苦乐  不贪无利欲  
  皆见于五道  生死诸人民    今当说解脱  父王听我言  
  无有触娆我  今吾当何说    我不贪于欲  云何乐歌舞  
  一切诸爱欲  我视如怨家    尘劳诸贪爱  随人着五道  
  是诸釆女辈  无觉痴乐之    为是诸魔事  随人大系缚  
  诸圣贤道士  常不赞叹是    习此爱欲者  为种因缘根  
  是釆女身体  皮革如裹连    筋骨相搘拄  如幻无正利  
  譬若如画瓶  中盛满不净    譬如在冢间  云何当乐此  
  所鼓音乐声  无有亦无受    一切乐无谛  了此为不惑  
  若习于想念  便即失一心    随尘劳音者  譬如痴老人  
  一切诸有树  或有炽盛时    亦不可常得  或有无乐时  
  其果无有常  亦不常着树    我以了如是  岂当戏短命  
  父母不可保  及兄弟妻妇    亲里亦如是  临终不自在  
  一切诸所有  如草上之露    不当纵其心  自恣为放逸  
  是意不可满  譬若如大海    恩爱甚广大  已得复重索  
  众人贪欲故  各各而懈废    无能缺减者  譬如须弥山  
  人以意为本  身命过去疾    譬如河水流  适合便复别  
  尽坏不久立  譬若如电现    贪着三界欲  则为无智黠  
  诸天来语我  无得为放逸    为菩萨行者  不贪诸所有  
  愿欲得佛道  哀念众人民    非以淫欲行  可以致佛道  
  其有受贪欲  为心意作奴    便为自坏败  不得立功德  
  我终不受欲  亦无起嗔恚    如鸟堕罗网  云何得自在  
  现于恶思想  为还自缚身    意不得自在  为无利空聚  
  贪是恐惧身  譬如毒树花    何所是人尊  谓度駃水者  
  观视诸人民  流堕恶道者    为诤空无句  兴起诸邪见  
  王当知我意  欲度脱此辈    不贪积慢法  疾得度无极  
  觉诸睡卧者  疗治于疾疫    为除去忧患  令立欢悦迹  
  欲脱三千世  缚着音响者    为说善经义  饱满久贫穷  
  调诸不成者  拔出于恶道    施盲得眼目  令聋者得听  
  为造解脱灯  立智慧神通    令诸三界人  得三忍平等  
  为作慈哀雨  度诸云雾岸    为一切众人  现其光明焰  
  便持善觉意  令脱得荫凉    为雨诸医药  皆令得安隐  
  念是已父王  即便坐一心    吾于一切欲  无复志愿求  
  但欲索佛道  用哀众人故    于诸有贪欲  无复有志愿  
  孰有智黠人  乐在于是中    云何犯禁忌  令人意迷乱  
  若因贪爱色  为堕大恶道    孰行佛道者  当复为放逸  
  人皆随水流  我当今逆流    不可以言说  而致得佛道  
  当放慈哀光  照于一切人    我不贪爱欲  不缚着财物  
  我今愿父王  不如与众还    我欲弃众会  及一切郡国  
  人多求可意  从是致疾病    制意不放逸  胜得亿郡国  
  不可在爱欲  而致得佛道    若欲得无上  安隐快乐句  
  当诣大山中  在树下而坐    习在于闲居  可得尊觉道  

(太子回答:“父王请听我说,没有谁触恼我,只是我将一切的欲乐视为怨家,因为它们会使人在五道中流转不息。这些宫女们,在我看来只是裹着种种不净物的臭皮囊。一切所有,就如草上的露珠,稍纵即逝。贪着三界欲乐的人,是没有智慧的人。有天人来劝导我,不应放逸。以淫欲行是不能成佛的。我愿度脱众生,讲经说法,令盲者得目,聋者得听。我不求一切欲乐,唯愿求取佛道。请父王和大家回去吧,我将放弃郡国,到大山中去,在树下静坐,精进修行。”)

  佛告赖吒和罗。尔时德光太子于讲堂上。与诸放逸者俱其心秽厌之时。太子作三品行。何等为三。一者住立。二者经行。三者坐禅。弃损睡卧具足上行已得八住。时太子夜半闻虚空中声。净居诸天嗟叹佛功德广普具足及叹法众。德光太子闻已衣毛为竖。即而堕泪愁忧不乐。叉手以偈问诸天言。

  我在厄难中  诸天愿哀我    今且住听言  我欲有所问  
  行在虚空中  为叹谁功德    我闻其音声  其心为悲喜 
 
  佛告赖吒和罗。尔时诸天为王太子德光。说偈言。

  今世间有佛  太子不闻耶    佛号曰吉义  救济兼拥护  
  奉行诸善本  开化尊功德    众僧以学问  有亿那术千 
 
  德光太子。以偈问诸天言。

  我傥见世尊  云何知是佛    愿说慈功德  欲知于正觉  
  假使往见佛  当问道如何    菩萨行何法  得为一切护  

(德光太子怎么修行呢?一是站立,二是经行,三是坐禅。不久证得菩萨八住的果位。一天夜里,太子听到虚空中有声音,净居天的天人在赞叹佛的功德,和法会大众的功德。德光太子听后不禁衣毛竖起,随即流泪忧愁,合掌问天人:“你们在赞叹谁的功德?让我听了悲喜交集!”天人回答:“如今世间有佛出世,号吉义如来,救拔众生,僧众成就禅定解脱,数量不可称计。”德光太子又问:“我如果见到了世尊,怎么知道他就是佛呢?希望你们为我宣说佛的慈悲功德。如果我去亲近世尊,一定会请问殊胜的佛道如何,菩萨修行什么法要,能够救护一切众生。”)

  于是诸天。为德光太子。说偈言。

  颠发软妙好  英殊如右旋    其顶相威神  好譬如山巅  
  眉间相光明  威曜若日出    生妙如右旋  色好白如雪  
  觉意为清净  目为绀青色    人中尊天子  颜色端正好  
  面目常和悦  放亿无量光    普遍三千国  消灭诸恶道  
  佛口中牙齿  悉平等清净    鲜洁如拘文  明如好树光  
  无乱两二十  合为是四十    口中舌妙好  还自覆其面  
  口所说妙言  令人意欢悦    常无诸谀谄  梵音甚清净  
  佛之所讲说  胜百千音乐    除寂诸狐疑  令人得利悦  
  种种德无乏  善权决道义    已解黠法花  为百千璎珞  
  其地之音声  为出天伎乐    譬如天音响  佛语亦如是  
  真陀罗鹖鹎  拘耆及鸳鸯    雁鹤及鸬鹚  鸠那罗问言  
  其音为如梵  柔软甚和悦    无谄无有短  觉了一切义  
  英儒而悬绝  可诸智者意    清净离诽谤  无有诸想愿  
  善施行德义  不闻作瑕秽    彼法行正觉  言功德如是  
  世尊之身体  皆有种种色    手臂长出膝  七合皆为满  
  其指纤长好  有若干妙绝    紫磨金色体  心如明月珠  
  着身毛软好  上向如右旋    齐圆如隆起  马藏寂不现  
  足下安平趾  其下有相轮    佛膝中政好  平等种种色  
  经行如龙王  为如师子步    行时默低头  诸根悉清净  
  若人散花者  变成为花盖    有增无减时  是为佛正法  
  若得利无利  勤苦与安乐    嗟叹及诽谤  其心无增减  
  譬若如莲花  不着于泥水    正师子如是  无有与等者  

(于是,诸天即为德光太子宣说、赞叹佛陀的三十二种殊胜的大丈夫相。)

  佛告赖吒和罗。尔时国王太子德光闻嗟叹佛功德及法比丘僧。踊跃欢喜。譬如贫穷饥冻之人得伏匿宝藏其人欢喜。譬如盲人得眼目。若如牢狱系囚得解脱其人欢喜。王太子德光。闻嗟叹佛功德及法比丘僧。欣喜如是。于是国王太子德光念言。如今闻佛威神证明经法。众僧具足尊行无缺。在于生死为反邪行。凡夫之士多无反复。贪身自见非是正行。为居家多瑕秽。习着欲者当堕苦痛。放逸行者智士所离。愚痴为闇瞑。当于其中为作平等灯明。人意难调。名色甚深六入无厌。不断诸习当遇苦毒。痛痒不安恩爱为根档杻械诸受难舍。与有共合长为怨会。生死难断为人多众事愦闹。疾迷乱身不坚固。会当归死乐少忧多佛法为第一安。不可以尘劳之行贪欲放逸之心而得立功德行。今我在愚痴之中不得一心定意。不可以乐生死意。与恶人会严治善道。何况乃欲得无上正真道。我宁可从高楼上东向自投。莫使我诸家眷属于门中作挂碍。使吾不得出也。

(德光太子听完天人赞叹佛、法、僧的功德后,踊跃欢喜,犹如贫者得宝,饥者得食,又如盲者得目,囚禁牢狱者得到解脱,欢喜无量。太子心想:“如今我已听闻佛法僧三宝的功德,能在生死大海中,超越一切邪行。凡夫之人大多不知念恩报恩,贪着自身执着自己的见解,这并非解脱的正行。居家者有诸多的瑕疵和污秽,熏习贪着欲乐的人会堕在痛苦之中,智者也会远离放逸之人。愚痴会使众生堕入暗瞑的境地,我应当在这些无明众生中作普照平等的明灯。人的心意是最难以调伏的,我们对意识与身体的名色染着很深,而六根也是不断地执着外境。如果不断除这些烦恼习气,一定会遇到种种痛苦荼毒的境况。如果以身心所受的各种不安的境界,贪恋恩爱为生命根本的话,那就如同被刑具器械所捆绑的犯人一般,难以弃舍我们自身六根所引生的贪欲感受,那么自我与存有的生命相结合,轮回生死,常与怨仇相会。我们出生在愦闹多事、难以平伏的混乱世界之中,受到疾患所迷乱,让身心不能够坚固安稳,这样终究归于死路,乐少而忧多。佛法是获得身心安乐的无上之法,以尘劳之行和贪欲放逸之心是不能建立功德之行的。现在我尚在愚痴之中,未能得到禅定一心,所以不能以喜乐生死的意念,与恶知识相会,这样不能严治善道,何况想要证得无上的正等正觉呢?我宁愿从高楼上向东跳下身亡,也不愿在这里受到眷属的障碍,使我不能够出离生死苦恼!”)

  佛告赖吒和罗。尔时国王太子德光向彼吉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自投口说是言。假使世尊有一切智能悉普见者。今天中天当念救我。于是吉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申右臂放手光明照德光太子。其光明中有自然百千叶莲花大如车轮。其莲花出亿百千光明皆普彻照。于是德光太子即住此莲花上。欲往诣吉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所。遥叉手作礼三反自归。尔时吉义如来回光还照。于是太子寻光去至佛所。稽首佛足。见世尊诸根寂定。尔时德光太子以偈赞吉义如来。而说颂曰。

  吾不久睹医王名  今者辄得见于佛    云何立在瑕秽行  皆能致得一切法  
  我向者夜中半时  从诸天闻佛无想    适闻愁忧无复乐  何所是人无放逸  
  其失道者示正路  诸无眼目得等视    今愿为我现大道  慈哀疗疾使信净  
  令众贫穷得富乐  拘闭牢狱得解脱    断吾狐疑除诸结  唯愿解说其道行  
  为吾现正离外道  于闇瞑中作灯明    为诸伤害除垢秽  愿大医王断吾疑  
  愿度脱我生死道  断绝去吾诸所爱    令得超度愁忧海  及以八道入大乘  
  今寿命短法命尽  多有妨废功德行    无福之人不如愿  今吾适开愿解疑  
  今闻导师唯决要  云何菩萨为放逸    能奉行佛尊妙道  度脱人民生死恼  

(于是,德光太子就向吉义如来的所在,顶礼祈请:“假如您具足一切智慧、无所不见的话,现在就请您忆念我、救度我吧!”这时,吉义如来即伸出右臂,手放光明照耀德光太子,光明中有自然百千叶莲花,大如车轮,莲花放出百千亿光明,普遍彻照一切世界。于是,德光太子即坐在莲花上,希望能前往吉义如来的所在,所以在莲花上至心地合掌顶礼。这时,吉义如来的光明回光返照,而太子的莲花,自然随着光明来到了佛前,太子顶礼佛足,看见世尊寂然安定,心生欢喜,即以偈颂赞叹吉义如来,请求开示修行成佛的法要。)
佛告赖吒和罗。尔时吉义如来知德光太子心所念。方广为解说诸菩萨行。德光太子闻彼佛所说。即得无尽总持门。逮五神通即踊在虚空化作妙花。以散吉义如来上。尔时頞真无王。明旦闻太子宫中婇女啼泣声面。即为变便往到太子宫中。问何故啼泣。诸釆女答言。德光太子不现不知所在。于是王頞真无闻太子不现即便躃地。与数千众俱而举声啼泣。尔时城神来到其舍。告王頞真无言。大王无得啼泣愁忧。太子东去往见吉义如来。稽首作礼跪拜承事。王頞真无闻神语声。与诸眷属大臣。及太子后宫婇女。及八十四亿那术百千人。东出往诣吉义如来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佛语赖吒和罗。尔时吉义如来知国王頞真无意。即为如应说法。令一切众皆得不退转无上正真道。于是王太子德光白吉义佛。愿佛受我清净饭食请施。佛即默然受之。德光太子语父母及诸眷属。今愿仁者。劝助城郭庄饰璎珞以奉如来。不当有贪心有所惜也。应时皆同心劝助放心布施。于是王太子德光及眷属共奉吉义如来庄饰璎珞宫殿城郭心无遗惜。日作五百种味以供养佛及比丘僧。为一切比丘以赤旃檀香及七宝为房室。以摩尼为经行处。于上作珍宝交露帐幔。南北各有花树行列。边有浴池中生优钵花。其边际清净无垢。其花有百千叶设百千座。一一比丘各有是具。尔时德光太子令诸比丘不忧衣服。亦不想他比丘独得衣被。彼于是亿岁中未曾睡卧。不念所爱不贪其身。供养于佛所念无异。尔时未曾有想念于欲亦无诤乱。心无所害不贪于国。一切无所爱惜。不贪身命内外无所著。于是闻佛所说法。皆悉受持不重问如来。初不沐浴亦不洗足。亦不以香涂身。不起疲厌之意。亦未曾坐。除其饮食左右。吉义如来般泥曰已后。即为造起赤旃檀塔寺。于百千岁供养。所可阇维如来处。以一切天下诸花诸香捣香杂香伎乐以为供养。起九十四亿塔。皆用七宝珍琦之物。以为帐幔覆盖其上。各以五百七宝盖供养诸塔。及百千伎乐一切阎浮利诸花宝树用供养塔。各然百千灯。一一所然油其价百千。及散一切香花。如是之比具足供养亿岁中。然后德光太子弃家学道作沙门。着三法衣常行分卫。初不豫世事亦不睡卧。了无衣食之心。具足四亿岁中常惠法施。未曾计有我。亦不疑他人。何况求供养。亦无生死语。为众说法不劝令生天上。学是行以。教授一切人及中宫眷属使为沙门。佛语赖吒和罗。尔时净居诸天心念言。德光太子教授一切人皆令作沙门。我等于是亦当作行供事三宝。由是三宝得立而不断绝。其吉义如来般泥洹已后。其法住至于六十四亿岁。皆是德光比丘所拥护。其德光太子如是之比供养九十四亿那术百千佛。

(吉义如来知道德光太子心之所念,即为其广为宣说菩萨的妙行。德光太子闻佛所说,立即证得无尽总持门,并获得五种神通。这时,太子立即踊身在虚空中,幻化出无数的妙花,散于吉义如来之上。此时,頞真无王清晨听到太子宫中的宫女们在不断地啼泣,立即赶到太子的宫中,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宫女们回答:“德光太子不见了!不知道去了哪里?”頞真无王听后不禁昏倒在地,苏醒后和数千大众哭作一团。这时,守城的城神来到宫里,对大王说:“大王不必忧愁哭泣,太子往东边去拜见吉义如来了。”頞真无王听后,赶紧与大众一起前往吉义如来的处所,礼拜后站立一旁。这时,吉义如来知道大王的来意,即为其宣说相应的佛法,令大众皆得不退转于佛道。这时,德光太子请求吉义如来应供,佛即默许。德光太子对父母和眷属说:“希望大家一起以璎珞庄严城郭,以供奉如来,不应有贪吝之心。”太子的父母和眷属们都依循太子的要求,共同发心供养。吉义如来应供的日子到了,德光太子每天以五百种美味饮食,供养佛陀和僧众,为所有比丘提供以赤旃檀香和七宝所建的房室,经行的地方,则以摩尼珠宝作为装饰。德光太子令诸比丘不忧衣服,平等供养。太子于亿岁中不眠不卧,不贪恋任何东西,也不执着自己的身体,一心供养佛陀和僧众。太子于佛陀所说的经法,皆能受持,不需重问如来。太子精进修行,既不沐浴也不洗足,也不以香涂身,不起疲厌之意,除了饮食之外也未曾坐卧休息。吉义如来涅槃之后,德光太子即以赤旃檀木建筑塔寺,在百千岁中不间断地供养佛陀舍利。太子以一切天下诸花、诸香、捣香、杂香、伎乐作为供养,所建的九十四亿佛塔,皆用七宝珍奇之物,作为帐幔覆盖在上面。太子这样供养亿岁之后,就出家修行了。他穿着比丘的三衣,常常外出乞食,既不念世间之事,也不睡眠,对衣食也无所顾念,在四亿岁中常行法施。从未贪着自我,也不怀疑他人,何况求取供养?他以究竟了义的佛法教化大众,而不劝化大众求生天界。宫中眷属和人民大众,许多人都追随他出家而成了沙门。净居天人们心想:“德光太子教授大众出家修行,我等也应当供养三宝,使佛法相续而不断绝。”吉义如来涅槃之后,他的教法住世长达六十四亿岁,这都是由于德光比丘所拥护宣扬的缘故。从此以后,德光比丘更努力精进地修行,一生中又次第地供养了九十四亿那由他百千佛陀。)

  佛告赖吒和罗。汝知尔时国王頞真无不。答言不及。佛言。则无量寿如来是。汝知尔时德光太子不。答言不及。则吾身是也。尔时城神者。则无怒觉如来是。佛语赖吒和罗。用是故菩萨大士欲得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者。当学德光太子之行寂寞之教。捐舍恩爱。无放逸之行。

(佛告赖吒和罗:“你知道当时的頞真无王是谁吗?”赖吒和罗回答说不知道。佛说:“他就是现在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佛又问:“你知道当时的德光太子是谁吗?”赖吒和罗回答说不知道。佛说:“他就是我的前身。而当时的城神,就是无怒觉如来。所以,菩萨想要证得无上菩提,当学习德光太子的行持,闲居寂静之处,放下恩爱之情,精进不放逸地修行。”).

TOP

阿弥陀佛与释迦世尊的往昔因缘(之二):无诤念王与宝海梵志
悲华经
北凉天竺三藏法师昙无谶译

        佛告寂意菩萨:“善男子,我于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此佛世界名删提岚,是时大劫名曰善持。于彼劫中,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主四天下。有一大臣名曰宝海,是梵志种,善知占相,时生一子,有三十二相璎珞其身,八十种好次第庄严,以百福德成就一相,常光一寻,其身圆足如尼拘卢树,谛观一相无有厌足。当其生时,有百千诸天来共供养,因为作字号曰宝藏。其后长大,剃除须发,法服出家,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号宝藏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即转法轮令百千无量亿那由他诸众生等,得生人天,或得解脱。如是利益诸天人已,与百千亿那由他声闻大众恭敬围绕,次第游行城邑聚落,渐到一城名安周罗,即是圣王所治之处。去城不远,有一园林名曰阎浮,尔时如来与百千无量亿那由他声闻大众止顿此林。时转轮王闻宝藏佛与百千无量亿那由他大声闻众,次第游行至阎浮林,尔时圣王便作是念:‘我今当往至于佛所,礼拜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作是念已,即便自以圣王神力,与无量大众前后围绕,出安周罗城向阎浮林,既至林外如法下车,步至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右绕三匝,却坐一面。

(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以前,现在这个娑婆世界当时名为删提岚世界,劫名善持。在那个大劫中,有转轮圣王名叫无诤念,统理四天下。当时有一个大臣名叫宝海梵志,他有一个取名为宝藏的儿子,出生时即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宝藏长大后出家修行,证得佛果,号宝藏如来。一天,宝藏如来和僧众来到无诤念王都城附近的园林,无诤念王知道后即与大众一起前往园林拜见如来。)

  “善男子,尔时宝藏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即为圣王说于正法,以种种方便示教利喜,说是法已默然而止。时转轮王便从坐起,长跪叉手,前白佛言:‘唯愿如来及诸圣众,于三月中受我供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善男子,彼时如来默然许之。时王即知佛已许可,头面作礼,绕佛三匝,欢喜而去。时转轮王告诸小王、大臣、人民及其眷属,作如是言:‘汝等知不?我今已请宝藏如来及其大众,终竟三月奉诸所安。自我所用爱重之物,诸供养具、僮使仆从,我今悉舍以奉施佛及诸圣众。汝等今者亦当如是,舍所重物,诸供养具、僮使仆从,以奉施佛及诸圣众。’诸人闻已,即便受教,欢喜奉行。时主宝臣于阎浮林中以纯金为地,于其地上作七宝楼。其楼四门,七宝所成。七宝行树,其树皆悬宝衣、璎珞、种种真珠、妙好宝盖及诸宝器以用庄严。复有诸香妙宝华果以庄校树,散种种华。綩綖缯纩以为敷具,悬诸缯幡。圣王金轮于楼观前悬处虚空去地七尺,令白象宝在如来后持七宝树。其树复有真珠、缯帛、种种璎珞以用庄校。其上复有七宝妙盖,使玉女宝于如来前,磨牛头栴檀及黑沉水用散佛上。以摩尼珠宝置于佛前,宝珠、金轮二光微妙,常明遍满阎浮檀林昼夜无异。宝藏如来常身光明微妙清净,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牛头栴檀为一一声闻作诸床榻,一一床边牛头栴檀以为机蹬,一一座后有白象宝持七宝树种种庄严亦如如来,一一座前有玉女宝磨牛头栴檀及黑沉水散以供养,于一一声闻座前各各安置摩尼宝珠。其园林中作种种伎乐,其园外边有四兵宝周匝围绕。

(于是,宝藏如来为无诤念王宣说正法,圣王闻法后祈请如来和僧众到城中应供三个月,宝藏如来默然应许。无诤念王回去后,劝导大臣、眷属和人民都一起发心供养如来。)

       ……“善男子,时宝海梵志寻往佛所,而白佛言:‘唯愿如来及比丘僧,满七岁中受我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尔时,如来默然许可,受梵志请。善男子,尔时梵志供养如来及比丘僧所须之物,亦如圣王之所供养。善男子,宝海梵志复于后时,作如是念:‘我今已令百千亿那由他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然我不知转轮圣王所愿何等,为愿人王、天王、声闻、缘觉?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我来世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未度者,解未解者,未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悉令得离,未灭度者令得灭度,定如是者,我于夜卧,当有诸天、魔、梵、诸龙及夜叉等,诸佛世尊、声闻、沙门、婆罗门等,为我现梦说此圣王之所志求,为求人王,为求天王,为求声闻、辟支佛乘、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宝海梵志也来到宝藏如来处,祈请如来和僧众在七年中接受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四事供养,如来默然许可。宝海梵志心想:“我已经劝导百千亿那由他众生发菩提心,但我不知道无诤念王所发何愿?是发愿作人王、天王、声闻、缘觉,还是发愿成佛?希望我能于梦中得知圣王所发之愿。”)

  ……如是梦已,忽然而寤,从卧起坐,忆念梦中所见诸事,寻时得知转轮圣王所愿卑下,爱乐生死,贪著世乐。‘我今复知诸王子中,或有所愿卑小下劣。以诸王子有发心求声闻乘者故,我梦见须曼那华以作璎珞,载水牛车,于不正道南向驰走。

(宝海梵志于梦中得知,无诤念王所求的是人王、天王的福报,而诸王子中,有的希求人天福报,有的发心求声闻乘。)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白转轮王言:‘大王当知,人身难得,王今已得成就无难。诸佛世尊出世甚难过优昙华,调善欲心及作善愿乃复甚难。大王,今者若愿天人即是苦本,若欲得主一四天下及二三四,亦是苦本轮转生死。大王,若生人天,皆是无常、无决定相犹如疾风,其人贪著乐于五欲心不厌足,犹如小儿见水中月。若有愿求在天人中受放逸乐,其人数数堕于地狱受无量苦,若生人中受爱别离苦、怨憎会苦,若生天上有退没苦,当复数数有受胎苦,复有种种互相食啖夺命之苦,痴如婴儿心不知厌。何以故?离善知识故,不作善愿故,不行精进故,应得者不得故,应解者不解故,应证者不证故,痴如婴儿无所识别。唯菩提心能离诸苦,无有遗余而反生厌,世间生死数数受苦而更甘乐,遂令诸苦转复增长。大王,今当思惟生死有如是等种种诸苦。大王,今者已供养佛,已种善根,是故于三宝中应生深信。大王当知,先所供养佛世尊者,即是来世大富之因;爱护禁戒,即是来世人天中因;今者听法,即是来世智慧因也。大王,今者已得成就如是等事,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王答言:‘梵志,我今不用如是菩提,我心今者爱乐生死,以是缘故,布施、持戒、听受妙法。梵志,无上菩提甚深难得。’是时,梵志复白大王:‘是道清净,应当一心具足愿求。是道无浊,心清净故;是道正直,无谄曲故;是道鲜白,离烦恼故;是道广大,无障碍故;是道含受,多思惟故;是道无畏,不行诸恶故;是道大富,行檀波罗蜜故;是道清净,行尸罗波罗蜜故;是道无我,行羼提波罗蜜故;是道不住,行毗梨耶波罗蜜故;是道不乱,行禅波罗蜜故;是道善择,行般若波罗蜜故;是道乃是真实智慧之所至处,行大慈故;是道不退,行大悲故;是道欢喜,行大喜故;是道坚牢,行大舍故;是道无刺棘,常远离欲恚恼觉故;是道安隐,心无障碍故;是道无贼,分别色声香味触故;是道坏魔,善分别阴、入、界故;是道离魔,断诸结故;是道妙胜,离声闻、缘觉所思惟故;是道遍满,一切诸佛所受持故;是道珍宝,一切智慧故;是道明净,智慧光明无障碍故;是道善说,为善知识之所护故;是道平等,断爱憎故;是道无尘,离恚秽忿怒故;是道善趣,离一切不善故。大王,是道如是能到安乐之处乃至涅槃,是故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转轮圣王答大臣言:‘梵志,今者如来出现于世,寿八万岁,其命有限,不能悉与一切众生,断诸恶业令种善根,种善根已安置圣果,或得陀罗尼三昧忍辱,或得菩萨胜妙善根,诸佛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少善根于天人中受诸快乐。是诸众生各各自受善不善报。梵志,于众生中乃至一人无善根者,如来不能说断苦法。如来世尊虽为福田,若无善根,不能令断诸苦恼法。梵志,我今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行菩萨道时修集大乘,入于不可思议法门,教化众生而作佛事,终不愿于五浊之世秽恶国土发菩提心。我今行菩萨道,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世界众生无诸苦恼。若我得如是佛刹者,尔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宝海梵志向无诤念王讲说人、天的种种苦,劝导圣王不要贪恋无常的人、天之乐,而应发起殊胜的菩提心。无诤念王说:我现在发无上菩提心,修行菩萨道,愿我将来成佛时,我佛国的众生没有一切苦恼。)

  ……“善男子,时转轮王向佛叉手,而白佛言:‘世尊,诸菩萨等以何业故取清净世界?以何业故取不净世界?以何业故寿命无量?以何业故寿命短促?’佛告圣王:‘大王当知,诸菩萨等以愿力故,取清净土,离五浊恶;复有菩萨以愿力故,求五浊恶。’尔时,圣王前白佛言:‘世尊,我今还城于闲静处,专心思惟当作誓愿。我如所见佛土相貌,离五浊恶,愿求清净庄严世界。’佛告圣王:‘宜知是时。’善男子,时转轮王头面礼佛及比丘僧,右绕三匝,即退而去。便还入城,到所住处自宫殿中,在一屏处,一心端坐,思惟修集种种庄严己佛世界。

(无诤念王问宝藏如来:“为什么有的菩萨摄取清净世界?有的摄取不清净世界?有的寿命无量?有的寿命短促?”佛答,这都是菩萨的愿力所致。无诤念王说:“我愿求取清净庄严世界。”然后,圣王回到宫中,在静处一心端坐,思惟不同的净土,以庄严自己将来的佛国世界。)

  ……“善男子,尔时梵志过七岁已,持诸七宝奉献于佛及比丘僧,向佛合掌,前白佛言:‘世尊,我已劝化转轮圣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还至住处静坐思惟,乃至不听一人令入。我复劝化其王千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诸王子亦各还至所住之处静坐思惟,乃至不听一人令入。八万四千小王九万二千亿众生等,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各在静处端坐思惟,乃至不听一人令入。世尊,今当令是转轮王等,从三昧起来至佛所,及我先所教化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悉令集此佛世尊所,一心端坐受于清净佛之世界,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佛授记已,当取国土及名姓字。’

(宝海梵志供养宝藏如来和僧众七年圆满后,向佛禀告道:“世尊,我已劝化转轮圣王和他的一千个王子发无上菩提心,还令八万四千小王九万二千亿众生等,也发了菩提心,他们都各自在静处,端坐思惟,专心修行。世尊,请令转轮王等出于禅定,并让我先前所教化令发菩提心的众生,都来到佛前,接受佛陀的授记。)

       ……“尔时,宝藏如来复作是念:‘如是等无量众生,已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当与各各授记,并为示现种种佛土。’尔时,世尊即入三昧,其三昧名不失菩提心;以三昧力故,放大光明遍照无量无边世界,皆悉令是转轮圣王及无量众生等,见无边诸佛世界。尔时,十方无量无边诸余世界,其中各各有大菩萨,蒙佛光故,以佛力故,各各悉来至于佛所,以己所得神足变化,供养于佛及比丘僧,头面礼足,右绕三匝,坐于佛前,欲听如来为诸菩萨受佛记莂。

(宝藏如来思维:“如是等无量众生,已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当与他们分别授记,并为他们示现种种佛土。”)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复白圣王:‘大王,今可先发誓愿取妙佛土。’善男子,尔时圣王闻是语已,即起合掌,长跪向佛,前白佛言:‘世尊,我今真实欲得菩提。如我先于三月之中,以诸所须供养于佛及比丘僧,如是善根,我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愿取不净佛土。世尊,我先已于七岁之中,端坐思惟种种庄严清净佛土。世尊,我今发愿:令我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世界之中无有地狱、畜生、饿鬼;一切众生命终之后,令不堕于三恶道中;世界众生皆作金色;人天无别,皆得六通;……世尊,我之所愿如是佛土、如是众生。世尊,若世界清净、众生如是者,然后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宝海梵志对无诤念王说:“大王,请您先说发愿成就的胜妙佛土吧!”圣王即向佛禀白道:“我今真实想要成就无上菩提,我愿以先前三个月中供养佛陀和僧众的善根功德,回向无上菩提,终究不愿摄取不清净的佛土。”然后,无诤念王向宝藏如来讲述自己所发的大愿(与四十八愿大致相同)。)

(待续).

TOP

(续上文)

       “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语转轮王言:‘善哉!善哉!大王,今者所愿甚深,已取净土,是中众生其心亦净。大王,汝见西方过百千万亿佛土,有世界名尊善无垢,彼界有佛名尊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今现在为诸菩萨说于正法。彼界无有声闻、辟支佛名,亦无有说小乘法者,纯一大乘清净无杂。其中众生等一化生,亦无女人及其名字。彼佛世界所有功德清净庄严,悉如大王所愿,无量种种庄严佛之世界等无差别,悉已摄取无量无边调伏众生。今改汝字为无量清净。’尔时,世尊便告无量清净:‘彼尊音王佛,过一中劫当般涅槃;般涅槃已,正法住世满十中劫。正法灭已,过六十中劫,彼土转名弥楼光明,当有如来出现于世,号不可思议功德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佛犹如尊音王如来,世界庄严如尊善无垢等无有异,其佛寿命六十中劫;佛灭度已,正法住世六十中劫。正法灭已,过千中劫,是时世界故名尊善无垢,复有佛出,号宝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所有、寿命多少、正法住世亦如不可思议功德王佛等无有异。正法灭已,是时世界转名善坚,复有佛出,号宝尊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庄严如前无异,佛寿三十五中劫,佛灭度后,正法住世满七中劫。正法灭已,复有无量无边诸佛次第出世,所有世界、寿命、正法悉亦如是。我今皆见如是诸佛始初成道及其灭度,是时世界常住不异,无有成败。大王,如是诸佛悉灭度已,复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是时世界转名安乐,汝于是时当得作佛,号无量寿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宝藏如来听完无诤念王所发大愿后,即为其授记:“西方过百千万亿佛土,有世界名尊善无垢,佛名尊音王如来,正在说法,其佛国土清净庄严,如大王所愿,现在就为你改名为无量清净。尊音王佛涅槃后,佛土转名弥楼光明,不可思议功德王如来出现于世;佛灭度后,佛土又恢复原来的名字尊善无垢,又有佛出世,号宝光明如来;正法灭后,世界转名善坚,又有佛出世,号宝尊音王如来;正法灭后,又有无量无边诸佛次第出世;如是诸佛都灭度后,再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进入到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时,世界转名安乐,你将于那时成佛,号无量寿如来。”)

  ……时转轮王复白佛言:‘世尊,是宝海梵志,乃能劝我及诸眷属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梵志于未来世,为经几时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大王:‘是梵志成就大悲故,于未来世师子吼时,汝自知之。’时转轮王复白佛言:‘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如佛所记者,我今头面礼佛,当令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六种震动,其中诸佛亦当为我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无诤念王问佛:“世尊,宝海梵志劝化我及眷属发无上菩提心,他将过多久成佛呢?”佛答:“将来梵志作师子吼时,你自然就知道了。”无诤念王说:“如果我能成就所愿,如佛所授记的一样,那么我现在顶礼世尊,当令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六种震动,其中诸佛也当为我授记成佛。”)

  “善男子,尔时无量净王作是语已,寻于佛前头面著地。尔时,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六种震动,是中诸佛即与授记,作如是言:‘删提岚界善持劫中,人寿八万岁,有佛出世,号曰宝藏。有转轮圣王名无量净,主四天下,三月供养宝藏如来及比丘僧。以是善根故,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已,始入第二恒河沙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无量寿,世界名安乐,常身光照纵广周匝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

       “尔时,宝藏如来即为大王说此偈言:

  “‘十方世界, 震动大地,
    及余山林, 如恒沙等,
    汝今可起, 已得授记,
    为天人尊, 胜法调御。’

    “善男子,尔时转轮圣王闻是偈已,心生欢喜,即起合掌,前礼佛足,去佛不远复坐听法。

(无量净王说完之后,顶礼世尊,这时,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六种震动,诸佛即为其授记道:“删提岚世界善持劫中,人寿八万岁时,有佛出世,号曰宝藏。有转轮圣王名无量净,统理四天下,于三月中供养宝藏如来及比丘僧,以此善根因缘,经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进入第二恒河沙阿僧祇劫时,当得作佛,号无量寿,世界名安乐,身光遍照十方世界。”然后,宝藏如来即为大王说偈:“十方世界,震动大地,及余山林,如恒沙等,汝今可起,已得授记,为天人尊,胜法调御。”转轮圣王听后,心生欢喜,即起合掌,前礼佛足,退到离佛不远处坐下听法。)

       ……“善男子,宝海梵志说此偈赞佛已,是时一切大众皆赞叹言:‘善哉!善哉!大丈夫,善能赞叹如来法王。’尔时,梵志复白佛言:‘世尊,我已教化无量亿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诸众生已各愿取净妙世界,离不净土,以清净心种诸善根,善摄众生而调伏之。火鬘摩纳等一千四人,皆悉读诵毗陀外典,如来已为是诸人等授其记莂,于贤劫中当成为佛。有诸众生多行贪淫、瞋痴、憍慢,悉当调伏于三乘中。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五浊恶世能作五逆,毁坏正法,诽谤圣人,行于邪见,离圣七财,不孝父母,于诸沙门、婆罗门所心无恭敬,作不应作,应作不作,不行福事,不畏后世,于三福处无心欲行,不求天上人中果报,勤行十恶趣、三不善,离善知识,不知亲近真实智慧,入于三有生死狱中,随四流流没在灰河,为痴所盲离诸善业,专行恶业。如是众生,诸佛世界所不容受,是故摈来集此世界,以离善业,行不善业行,于邪道重恶之罪积如大山。尔时,娑婆世界贤劫中人寿命千岁,是一千四佛大悲不成,不取如是弊恶之世,令诸众生流转生死,犹如机关无有救护,无所依止,无舍无灯,受诸苦恼而反舍放;各各愿取净妙世界,净土众生已自善调,其心清净,已种善根勤行精进,已得供养无量诸佛而更摄取。世尊,是诸人等为实尔不?’尔时,世尊即告梵志:‘实如所言。善男子,是诸人等如其所喜,各取种种严净世界,我随其心已与授记。’

       “尔时,梵志复白佛言:‘世尊,我今心动如紧花树叶,心大忧愁,身皆燋悴。此诸菩萨虽生大悲,不能取此五浊恶世,令彼诸众生堕痴黑闇。世尊,乃至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贤劫中人寿千岁,我当尔时行菩萨道,久在生死忍受诸苦,以诸菩萨三昧力故,要当不舍如是众生。

(宝藏如来为无诤念王授记后,又为其一千个王子、八万四千小王以及九十二亿众生授记,再为宝海梵志的八十个儿子次第授记。宝海梵志向佛禀白:“我已教化无量亿大众发菩提心,他们都各自发愿摄取清净佛土,远离不净世界。将来五浊恶世,烦恼厚重的众生,不能被诸佛世界所容受,所以将聚集在这个世界,那时,娑婆世界贤劫中人寿命千岁,众生流转生死,得不到诸佛的救护,无所依止。我想到这里心中不禁大为忧愁,我愿于那时广行菩萨道,不舍弃这些众生。)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在宝藏佛所诸天大众、人非人前,寻得成就大悲之心广大无量,作五百誓愿已,复白佛言:‘世尊,若我所愿不成不得己利者,我则不于未来贤劫重五浊恶,互共斗诤,末世盲痴,无所师咨,无有教诫,堕于诸见大黑闇中作五逆恶,如上说中,成就所愿作于佛事。我今则舍菩提之心,亦不愿于他方佛土植诸善根。……

(于是,宝海梵志在宝藏如来和诸天大众、人非人前,以其广大悲心,宣说了恢弘无比的五百大愿(详见经文),然后向佛禀白:“世尊,如果我不能成就所愿,我则不于未来贤劫的五浊恶世中作诸佛事,我则舍弃菩提心,也不愿于他方佛土植诸善根。”)

    “‘世尊,若我所愿成就逮得己利,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上所愿者,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在在处处现在诸佛,为众生说法,悉当为我作证,亦是诸佛之所知见。世尊,唯愿今者与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贤劫中人寿百二十岁时成佛出世,如来、应供、正遍知乃至天人师、佛世尊。世尊,若我必能成就如是佛事如我愿者,令此大众及诸天、龙、阿修罗等若处地虚空。唯除如来,其余一切皆当涕泣,悉于我前头面作礼赞言:“善哉!善哉!大悲成就无能及也!得念甚深,为诸众生生是深悲,发坚固誓愿。汝今所作不由他教,以专心大悲覆护一切,摄取五逆诸不善人。汝之善愿,我今悉知。汝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已为众生作大良药,为作归依、拥护舍宅,为令众生得解脱故作是誓愿。汝今所愿得己利者,如来为汝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善男子,尔时一切大众,天、龙、鬼、神、乾闼婆、人及非人,在梵志前头面作礼,礼已起立,合掌恭敬,以种种赞法而赞叹之。”

(宝海梵志说:“世尊,若我能够成就如上所愿,就请十方世界的现在诸佛全部为我作证。世尊,唯愿您现在为我授记,于贤劫中人寿一百二十岁时成佛出世。若我必能成就,愿令此会大众及天龙八部等皆向我顶礼赞叹。”)

       ……“时,宝藏佛告诸大众:‘……梵志,汝今于此无量无边阿僧祇菩萨大众华田之中,发愿授记。汝于佛前已生大悲分陀利故,摄取多逆成就一切诸不善根五浊恶世而于是中随调伏之。汝以大悲音声故,能令十方如一佛刹微尘等诸佛世尊遣信称赞;称赞已,号汝为成就大悲,复令此大众供养于汝。又汝大悲于未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娑婆世界贤劫中人寿百二十岁,为老病死之所缠缚,黑闇世中无所师咨,聚集一切诸不善根,行于邪道入烦恼河,专作五逆,毁坏正法,诽谤圣人,犯四重禁,余如上说。于如是等烦恼乱世,当成为佛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离生死轮,转正法轮,破坏四魔。尔时,有大名声十方遍满无量无边诸佛世界,有声闻大众千二百五十,次第于四十五岁中,成就如是无量佛事,如汝所愿具足无缺。是无量净王成佛时寿命无量,虽于无量无边劫中,亦能成就如是佛事等无差别。汝善丈夫,般涅槃后,正法住世满一千岁;正法灭已,汝诸舍利,如汝所愿作于佛事,久久在世利益众生如上所说。’……

      “善男子,汝今当知,尔时大悲菩萨者岂异人乎?莫作是观,则我身是。于过去世宝藏佛所,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初发心已,劝化无量无边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宝藏如来说:“梵志,你今天在此无量大众中发愿授记,以大悲心摄受五浊恶世众生,所以有一佛刹微尘数的诸佛都派遣菩萨来称赞你,并称你为成就大悲。大悲,你将于未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进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的后分,娑婆世界贤劫中人寿一百二十岁时,那时众生被老病死等众苦所缠缚,在黑暗的恶世中没有善知识引导,作种种不善业,五逆十恶,毁坏正法,诽谤圣人,犯杀盗淫妄四根本重罪,你将于此烦恼乱世成佛,转正法轮。那时,你有常随声闻大众一千二百五十人,说法四十五年,成就无量佛事。无量净王成佛时(即阿弥陀佛)寿命无量,于无量无边劫中,所成就的佛事与此等无差别。”)
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111682&extra=page%3D2.

TOP

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111697&extra=page%3D1
阿弥陀佛与释迦世尊的往昔因缘(之三):净命比丘与为法比丘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佛告阿逸。过去久远不可计劫。尔时有佛号离垢[火*僉]成就功称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八十垓岁。为诸众生颁宣经道。时有比丘名净命。为法都讲宣若干教。言辞柔软辩才至真。劝助发起无央数人。显扬等教多所欢悦。时离垢[火*僉]成就功称如来嘱累净命比丘。于后末世当护正法。嘱累已后乃取灭度。如来至真灭度之后。彼比丘于亿岁。执法品宣佛教。因得普入济诸方等经典之要。宣传道化发起一切。顺诸众生本心所乐应当解者而分别之。周旋往返八万城邑。观察众生本愿发意。令得饱满除去饥虚众情之难。

(佛告弥勒菩萨:过去久远不可计劫以前,有佛出世,号离垢[火*僉]成就功称如来,寿八十亿岁,为诸众生宣讲经法。当时有个比丘名叫净命,他常以柔软的言辞来宣讲正法,而且辩才无碍,对佛法精诚至真,劝导无央数人发起了无上的道心。净命比丘广宣经教,令听法大众法喜充满。一天,离垢[火*僉]成就功称如来嘱咐净命比丘,于佛灭度后当护持正法,说完即入涅槃了。如来灭度之后,净命比丘于一亿年当中,奉持如来的教化,宣扬佛法,深入方等经典,随顺众生的意乐而分别说法。净命比丘周旋往返于八万城邑之间,观察众生的本愿和发心,使大众的心意都得到饱足圆满,去除苦恼,安住于佛法的喜乐之中。)

       于彼世时有大国城名曰仁贤。有八十亿众民居中。亦观根源而为说法。于时城中八十亿家忻然受教。化一亿家发菩萨意。七十九亿立声闻乘。于是净命比丘与万菩萨。同心俱往诣修道处。出去未久时有比丘名曰为法。行来周旋远他乡来在仁贤城。奉持方等千余经卷。现得四禅自以为远。净命比丘学方等经十四亿卷。及修余经六百万卷。时为法比丘在仁贤城。惟但宣散一品法教。不知随时观其本行讲说经法也。不能觉了达诸法界。专以空法而开化之。言一切法空悉无所有。所可宣讲但论空法。言无罪福轻蔑诸行。复称己言。如今吾说悉佛所教。净命比丘所可演者。猗着杂碎志性不清为人秽浊。谁本为彼比丘作字号净命者实不清净。所以者何。受取众华取众华已而服食之。亦受名香诸杂涂香亦服食之。彼学愚冥痴无所知。吾身学来久修梵行。彼适新学而受其诫。从来未久勿得信之。又其比丘放逸自恣。众人横敬一心悦豫归净命比丘。其法比丘作是谤毁宣其恶行。众人不信不从其教。

(当时,有座名为仁贤的大国城,有八十亿人居住其中,净命比丘也观察他们的根器而为其说法,城中的大众都欣然受教。其中有一亿人发起了菩萨大愿,七十九亿人则志求声闻乘的教法。于是,净命比丘与一万菩萨,一起前往各地修道的处所。他们外出不久,有一位为法比丘从外地来到了仁贤城,他奉持方等经典有千余卷,证得四禅,所以认为自己很有修为。而净命比丘学习的方等经典达十四亿卷,所修的其余经典也有六百万卷。为法比丘在仁贤城中,只是宣讲一品法教,而不知道观察机缘和大众的本愿随宜宣说相应的经法。为法比丘不能了达法界的实相,总是以空法来教化大众,说一切法空,什么都没有,也没有罪福果报,轻蔑种种修行方法。他说:“我所说的法都是佛陀亲自所教诲的,而净命比丘所说的教法,都是支离破碎,没有重点,不能掌握诸法的究竟要义。此外,他的为人不正,道德心智也不清净,虽然他的名号叫做净命,但实际上却是毫不清净。为什么呢,他接受大众供养的妙花,然后把这些妙花拿去服食。他还接受各种名香及涂香供养,也是拿去服食。他实在是愚痴和无知。我学法多年,久修清净的梵行,而净命呢,只是新学比丘,大家不要相信他,而且他行为放逸无所顾忌。”虽然为法比丘这样毁谤净命比丘,但是大众并不相信,也不去听从为法比丘的教化。)

       其法比丘用怀毒心诽谤智士。寿终之后堕地狱中竟八十劫。用诽谤佛毁呰正法。在地狱中七十劫已。加六十劫迷荒失志。尽斯数已。乃逮前行本发道意香宝光明如来佛所。其佛为讲更说法义劝发道意。堕畜生中九百万世。后生人间六百万世常遭贫厄。所生之处常哑无舌。然后于世见六十三垓诸佛正觉。在诸佛所常为法师。世世所生普成五通。皆为诸佛所见教敕。悉解诸法说清净义。佛告阿逸。欲知尔时净命比丘。岂异人乎莫作斯观。所以者何。是阿弥陀佛也。其法比丘则我身是。吾于彼世所更如是。

(为法比丘以嫉妒恶毒之心诽谤净命比丘这样的有智之士,结果寿终之后堕入地狱受苦八十劫。又因为他谤佛谤法,在地狱中受苦七十劫。从地狱出来后,六十劫中在畜生道迷失心志。凭借往昔修行的功德,后来得以值遇香宝光明如来,为他说法劝发道意。但是,受过去世的恶业所牵引,又堕入畜生道中九百万世,然后生于人中也常遭贫困厄难,所生之处常哑无舌。如此恶业报尽之后,他在世间又值遇了六十三亿诸佛,在这些佛陀的教导下成为法师,每一世都能成就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和宿命五种神通,了悟一切佛陀所说的教法,并能讲说清净的义理。佛告弥勒菩萨:“那时的净命比丘,就是阿弥陀佛,而为法比丘就是我的前身。).

TOP

转贴好了 慢慢看.

TOP

阿弥陀佛与释迦世尊的往昔因缘(之四):同胞兄弟,共宣法华
妙法莲华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112449&extra=page%3D1
化城喻品第七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成,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

  “不也,世尊。”

  “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末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边劫, 有佛两足尊, 名大通智胜。
   如人以力磨, 三千大千土, 尽此诸地种, 皆悉以为墨。
   过于千国土, 乃下一尘点, 如是展转点, 尽此诸尘墨。
   如是诸国土, 点与不点等, 复尽抹为尘, 一尘为一劫。
   此诸微尘数, 其劫复过是, 彼佛灭度来, 如是无量劫。
   如来无碍智, 知彼佛灭度, 及声闻菩萨, 如见今灭度。
   诸比丘当知, 佛智净微妙, 无漏无所碍, 通达无量劫。”

(佛告诸比丘:“在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以前,有佛出世,号大通智胜如来,他的佛国名为好成,劫名大相。大通智胜佛在极为久远的无量劫以前就已经灭度,但以佛眼观之,犹若目前。”)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

  “大威德世尊, 为度众生故, 于无量亿劫, 尔乃得成佛。
   诸愿已具足, 善哉吉无上, 世尊甚希有, 一坐十小劫,
   身体及手足, 静然安不动。 其心常憺怕, 未曾有散乱,
   究竟永寂灭, 安住无漏法。 今者见世尊, 安隐成佛道,
   我等得善利, 称庆大欢喜。 众生常苦恼, 盲瞑无导师,
   不识苦尽道, 不知求解脱, 长夜增恶趣, 减损诸天众,
   从冥入于冥, 永不闻佛名。 今佛得最上, 安隐无漏道,
   我等及天人, 为得最大利, 是故咸稽首, 归命无上尊。

(大通智胜佛住世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彼佛降伏魔军后,在菩提树下静坐十小劫,证得无上佛果。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有十六个儿子,长子名为智积。儿子们听说父亲已经成佛,都纷纷舍弃各自的珍宝,前去拜见如来,母亲们则含泪相送。他们的祖父是转轮圣王,他带领一百位大臣和百千万亿人民,也都前往道场,想要亲近大通智胜如来。来到佛前,大众顶礼佛足和绕佛后,十六位王子一心合掌,以偈颂赞叹如来。)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劝请世尊转于法轮,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重说偈言:

  “世雄无等伦, 百福自庄严, 得无上智慧, 愿为世间说,
   度脱于我等, 及诸众生类, 为分别显示, 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 众生亦复然。 世尊知众生, 深心之所念,
   亦知所行道, 又知智慧力, 欲乐及修福, 宿命所行业,
   世尊悉知已, 当转无上轮。”

(王子们赞佛之后,即劝请世尊为大众说法。)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尔时,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中,梵天宫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宫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缘而现此相?’是时诸梵天王,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 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缘, 宜各共求之。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而此大光明, 遍照于十方。

  (中略)

(然后,十方的梵天王也都以偈赞佛,然后劝请大通智胜佛演说妙法。)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转十二行法轮。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转。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及广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佛于天人大众之中说是法时,六百万亿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皆得深妙禅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脱。第二、第三、第四说法时,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等众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从是已后,诸声闻众无量无边不可称数。

(于是,大通智胜如来接受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的劝请,为大众宣说苦、集、灭、道四圣谛;并广说十二因缘法,先说造业受生死的“流转门”,再说修道证涅槃的“还灭门”。彼佛初说法时,六百万亿那由他人证得解脱,第二、第三、第四说法时,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等众生证得解脱。从此以后,大通智胜佛的声闻弟子有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之多。)

  “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俱白佛言:‘世尊,是诸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皆已成就。世尊,亦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等闻已皆共修学。世尊,我等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佛自证知。’尔时,转轮圣王所将众中八万亿人,见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听许。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过二万劫已,乃于四众之中,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十六沙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讽诵通利。说是经时,十六菩萨沙弥皆悉信受,声闻众中亦有信解,其余众生千万亿种皆生疑惑。佛说是经,于八千劫未曾休废。说此经已,即入静室,住于禅定八万四千劫。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于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华经》,一一皆度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示教利喜,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通智胜佛过八万四千劫已,从三昧起,往诣法座安详而坐,普告大众:‘是十六菩萨沙弥,甚为希有!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数诸佛,于诸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开示众生令入其中。汝等皆当数数亲近而供养之。所以者何?若声闻、辟支佛及诸菩萨,能信是十六菩萨所说经法,受持不毁者,是人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之慧。’

(闻佛说法后,十六王子都以童贞出家,由于他们过去世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所以今生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出家后,他们净修梵行,志求无上菩提。他们向大通智胜佛请求道:“世尊,您已令无量大众解脱成就,请您也为我们宣说证得无上菩提的妙法,我们愿如说修行。”大通智胜佛接受了劝请。但是,直到过了二万劫后,才于四众之中,演说此大乘经典-《妙法莲华经》。佛说此经时,十六菩萨沙弥皆悉信受,声闻众中也有信解的,而其余众生听后皆生疑惑。大通智胜佛于八千劫中演说此经,然后在静室中入定,一定就是八万四千劫。在此期间,十六菩萨沙弥知道佛在入定,即各升法座,在八万四千劫中为四众广为宣说《妙法莲华经》,每一位沙弥都度化了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令他们发起了无上菩提心。大通智胜佛出定后,普告大众:“这十六位菩萨沙弥,甚为希有!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数诸佛,常修梵行,能受持佛智,你们都应当经常亲近和供养他们。如果有人相信这十六菩萨所说的经法,并受持不毁谤的,此人将来必能证得如来的无上智慧。”)

  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缘,得值四百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诸比丘:“这十六位菩萨常喜欢为人宣说此《妙法莲华经》,每一位菩萨所教化的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每一世都能值遇这些菩萨,跟随他们听闻佛法,且都能信解。以此因缘,得以值遇四百万亿诸佛,于今不尽。大通智胜佛这十六位沙弥弟子,如今皆已成佛,正在十方的国土为众生说法。其中的二位沙弥在东方作佛,一位是欢喜佛国的阿閦如来,另一位是须弥顶如来;在东南方也有二佛,一名师子音佛,二名师子相佛;南方也有二佛,一名虚空住佛,二名常灭佛;西南方也有二佛,一名帝相佛,二名梵相佛;西方也有二佛,一名阿弥陀佛,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佛;西北方也有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佛,二名须弥相佛;北方也有二佛,一名云自在佛,二名云自在王佛;东北方则有一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佛;第十六位,则是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