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择校的困惑——是好教师创造“好学校”,还是好学生成就“好学校”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择校的困惑——是好教师创造“好学校”,还是好学生成就“好学校”

女儿小升初,在择校的问题上曾经与LP有过一段争论。
   同众多家长一样,LP同我都认为学校的好坏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然而如何判断一个学校的好与不好, LP和我的观点有些差异。
   LP总是以升学率、入门难易度判断一个学校的好坏,杨浦的兰生复旦、存志、上外双语列为首选。而我以为,学校的好坏应以学校教师的责任心、教学经验、教学方式以及学校的学习氛围来衡量。现在的“好”学校,哪个不是对生源层层选拔、百里挑一,它们拥有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想,对于这样的生源,即使教师的能力平庸,方式简单,单靠题海战术也能使他们的中考升学率维持在领先水平的。这样由招生的不平等而产生的“好”学校无论如何是缺少说服力的。虽然我坚持自己的观点正确,但现实的问题又使我无法反对LP的看法:
1. 招生先天的不平等而产生的“好”学校,已经左右大多数家长的选择,在好学生云集的学校,学习的氛围自然优于其它学校;
2. 好学生给学校带来了好声誉、好效益,从而吸引更多能力较强的教师(这些教师是否好教师尚不得知,但至少要进这样的学校需要一定的能力的);
3. 由于好学生的流失,地块的公立学校生源不尽人意,难免可能有些家教、学习不良的少年,将孩子放入地块学校不能不使家长担心(虽然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划分的好学生未必在道德素质上也是好学生,但至少现在的大多数家长和老师更看重的是学习);
4. 尽管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了以上问题的存在,但在政府教育投入不可能大幅增加、教育产业化的思想依旧在有些领导的头脑中、教育短视、急功近利现象依然普遍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让自己的孩子以一生前途的代价去冒险。
     权衡利弊,我最后同意LP的意见,但没有像更多的家长一样到处投档,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存志中学。虽然孩子被录取了,但我依然觉得单靠升学率是无法断定这个学校是好与否,留待以后四年判断吧!
     最后,我想对没有如愿择校的家长说:随遇而安,也许对孩子不是一件坏事:
回想自己的成长,我现在依然记得自己小学、初中的老师——那是三十年前漕河泾的一所民办学校(那时的民办可不像现在的民办,那时被人称为“垃圾”学校),由于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优秀,所有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待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美术老师可以让我屡次不上体育课带我去上海美术馆参观“批林批孔”、金山农民画展(老师现在已是上海较有名望的画家,后悔当年没有一直跟他学画,而选择了读数学);体育老师可以让当时无缚鸡之力的我免考铅球(老师不希望仅仅因为体育成绩而影响我的发展);语文老师在众多老师面前对我的文章诗歌的赞赏让我既自豪又难为情;班主任在我78年中考时候为我单独辅导数学(几个星期、每天放学后到晚上6点,没有任何报酬)。最后我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期望考入了上中。毕业后去看望老师,我忘不了老师对我说的话:她为我自豪,我让她在合并入公立中学后面对歧视能挺直腰板。进入上中,我只能处中等偏上,但我觉得上中之所以好,也不是单靠它的生源,而是它的老师们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的尽职认真,学校严明的纪律(那时我们的老师现在许多都已退休已或不在人世,不知现在如何,我想上中的许多传统应该不会丢失)。
     儿时的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学生的成长关键不是进入好学校而是能遇到好老师!自己有幸大学毕业留校也成为了一位教师,多年的教学经历更加是我确信我的论点:好老师应该是艺术家,能让朽木变宝;不尽责的老师如同刽子手,会将好苗扼杀。
但愿能多些那样的好老师,我们的下一代有幸了!

[ 本帖最后由 荒野篝火 于 2006-7-11 22:12 编辑 ].

TOP

确实,我们那时的老师没得说,真正是无私奉献,我和我中学班主任现在还是热线联系,小孩择校也向他咨询。当时中学班上近半同学现在都当老师,从小学老师到大学博导都有,他们回忆起当初的选择都是觉得深受老师们的影响,真正是言传身教了。.

TOP

要在对口的初中,碰到有责任心、教学经验、教学方式的好老师,
还要这位老师正好教你孩子的班级,
还要你的孩子正好是这位老师喜欢的,欣赏的,
这样的概率,家长实在不敢拿自己的小孩去赌一把,
所以,最终都象楼主一样,随了大流。

谁不想享受义务教育?谁愿意付高额的学费?
谁不想让孩子在家门口读书?谁愿意让孩子长途跋涉的去上学?
问题是:谁愿意拿自己的孩子去赌呢?!.

TOP

家长、学校、老师都是成功不可缺少的。.

TOP

这个问题有点和“到底先有鸡,鸡生了旦,还是先有旦,是旦成就了鸡”的性质雷同。
仅以鸡和旦两个物体来讨论,其范围太狭窄,而且没有结果,跳出这个范围,或许思路就开阔了。可能是上帝创造了鸡,然后鸡生了旦;也可能如孙悟空似的,从石头缝里钻出来一只鸡。。。。。
在学校和学生这个问题上,如果也跳出这个范围来看,我觉得是:国家政策和教育体制--》先让一部分学校富裕--》招收了好的生源--》使富裕学校变得名正言顺的好--》贫富学校差距拉大--》家长选择单一化,象着富裕有成就的前进前进。所以,根源是国家政策和教育体制。.

TOP

相互相成..

TOP

话说回来,人跟人能合拍最好,总是有不合拍的。
家长跟孩子,孩子跟老师,家长跟老师,也如此。
关键是,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要他精确对待有点难,没办法只能要求孩子和家长自己认真对待,跟上老师的节拍,体会老师的用意,只要老师不是故意低劣或缺德一般不会有野蛮教师在好学校的。
首先要孩子明白,要上学就应该尊敬和跟从老师,上了初中,孩子大了,会挑老师的性格了,很容易跟老师闹别扭,一定要提防,不像老早换学校无所谓,大家都是花老多心血进了想去的学校,犯不着把船翻在跟老师不合拍这条阴沟里。.

TOP

回复 #5 的帖子

说的有理,根源在教育体制和政策。然而在体制和政策我们无能为力的前提下,清醒认识择校的误区,对于家长们的心态和教育理念是有意义的。同样,对于一般学校而言,如果校长、教师们意识到这一点,尽心尽力,努力奋发,用爱心、责任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我想每一个学生一定会是他们最好的免费广告,何愁没有好的生源。
一个好学校应该是好教师创造的,而不是好学生成就的。

[ 本帖最后由 荒野篝火 于 2006-7-12 12:40 编辑 ].

TOP

现在老师也在择校,见另外一个帖,沪外的老师去了上外和上外双语。
那叫家长该如何选择呢?.

TOP

回复 #9 scarlett93 的帖子

老师也难啊!老师肩负社会责任,教书育人。但是大家不要忘记——教师也有家庭责任,在同样做好工作的同时,我们应该允许他们择校,也许他们考虑收入问题。沪上今年北区的理科老师要跳槽去市区中心区的例子,也是老师体现自己价值的表现啊!.

TOP

如果让我在好学校和好老师作取舍的话,我会选择后者,因为我觉得好老师对健康人格塑造很重要..

TOP

老师不容易,家长更不容易;
自觉性高、悟性好的孩子的家长,有了钱就可以择一个好学校;
自觉性高、悟性好的孩子的家长,没有钱的怎么办呢?
对于一些条件中等孩子的家长,有了钱勉强可以择一个好学校;
对于那些条件中等孩子的家长,没有钱那只能坐等了;
而既没有好的天赋的孩子的家长又没有钱权的,彻底没有了盼头。

对于教育改革来说,似乎不怎么成功;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只是针对了部分人。

对LZ来讲是件好事,至少还有选择的烦恼。。。。.

TOP

这样一来如同炒股票了

你刚买进,庄家走了,等你一抛,来了更牛的庄家,变赌博了,孩子可不是闲散资金.

TOP

因为有了所谓的升学率,那些想读好书、并且也确实能读书的孩子,捧着几年来放弃了无数个休息日而拿到的各种证书、又经过了小五班的洗礼、被家长送去了沪上有口碑的好学校、好学校因为有了这些孩子,自然保证了升学率,沪上的有能耐的教师又都朝这些学校靠拢,好孩子——好学校——好教师,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我个人以为,是好孩子,造就了好学校、吸引了好教师,而这里,功劳最大的是家长,试问,如果没有家长的意识和行动,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怎么知道去报奥数班、又怎么会在星期六去读英语等级考班。而过去我们上学的年代,家长不用操这份心,我们在学校里会不会读书,能不能读书、是不是读书的料,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去发现、去培养、去造就,这就是中国现时的两代人所接受的教育的最大的不同点。.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