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为什么最好的女子总是被辜负

为什么最好的女子总是被辜负

为什么最好的女子总是被辜负
https://mp.weixin.qq.com/s/mA7HjlSp1WLE-Vpp26VeaQ

为什么最好的女子总是被辜负

原创 阿舒  山河小岁月  今天

福桃编辑部的直男饱弟,不会做饭,却喜欢收藏老菜谱。一日,颇为神秘兮兮,借我一本1991年出版的《巧做家庭菜600例》,初看普通,一番才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家庭菜”——

写本书的人叫朴丰田,是个厨师,做的是张学良家的家庭菜。

所以这本书里的家常菜,是这样的:


友情提醒,野味不能吃
这本菜谱还有一个特色,因为朴丰田是个有点八卦的厨师(他曾经口述了一本《大帅府秘史》),所以有很多菜的做法结尾处,他都注明:这是赵四小姐爱吃的菜,这是张大帅爱吃的菜,这是夫人于凤至爱吃的菜。

他称呼赵一荻为赵四,于凤至前面则永远加夫人,光这个称呼,我们就完全可以认证,朴大厨没有忽悠我们,他确实是大帅府的厨师。

张学良将军和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早就成了传奇,为了让着传奇更美丽,人们有意无意让于凤至缺席,大家愿意相信张学良和她的婚姻纯属“媒妁之言”,两人毫无感情基础;大家愿意相信在张将军的黑暗囚禁岁月里,只有赵四小姐与之相守;大家愿意相信于凤至是一个无趣的原配,像所有那些民国故事里的那样。

数年前,我为了探访张爱玲的足迹去了趟洛杉矶。到洛杉矶都不可免俗想要看看山上硕大的“Hollywood sign”,陪我的朋友忽然说,哎,于凤至曾经在这里买了房,她的墓地也在附近。

Forest Lawn Memorial—Park,当然不是公园,而是墓地的名字。绿草如茵,徜徉其间,没有一点恐怖感。


作为一个坟墓爱好者,于凤至的墓地算是好找,够大,洁白大理石环围,还站立了一个女神雕像。

作为墓碑的黑色大理石上刻了英文字,拼一下——张凤至。

她坚持自己是张学良的夫人。

1990年3月20日,三十年前的今天,于凤至93岁的人生走到了尽头。今天的故事,我们试图找到一个真实的于凤至,一个张学良赵四小姐传奇之外的于凤至。



我们俩在结婚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一面,更谈不上感情和爱情——张学良
双子男撒起谎来,完全不需要打草稿。说这句话的时候,于凤至已经去世了,张学良大概不知道,于凤至生前也有一份口述,在遗嘱中,她要求在张学良去世之后才能公布(因为其中有西安事变的内容)。

根据于凤至的口述,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婚姻确实来自父母之命——她的父亲于光斗在当吉林省怀德县商会会长时,曾经资助过当时还是土匪的张作霖。张作霖奉天发迹后到于家中叙旧,看到于凤至,就为张学良订下了终身。

但是,双方的父母却因为疼爱儿女,采取了先相处后结婚的方式:
那时代的婚姻是父母包办决定,我爹娘疼爱我,认为当官的都三妻四妾,会受委屈,拒绝了这提出亲,说我的婚姻需要我自己同意才行。张作霖竟然同意这说法,他叫汉卿来郑家屯住住,让我们两人相处、相熟,自行决定。——于凤至
一见面,张学良见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于凤至:她念过书,有文化,举止得体,而且算是个美人。主动表示答应婚事的人,是张学良。
汉卿处处依着我,听我的话,他这种态度使我很满意。当他拉住我的手,说他永远听从我的话,决不变心时,我点了头,这样才定了亲,我和他是姻缘啊!——于凤至
当事人说法也许各有立场,我们来找找第三方。汤玉麟是张作霖的扛把子兄弟,两个人闹了矛盾,张作霖就叫张学良跪到汤玉麟家门口去。张作霖生前曾经对汤玉麟说:“要扶持小六子。”汤玉麟念念不忘。汤家的下一代和张学良的关系很近,他的女儿汤若兰曾经撰文回忆,张学良和于凤至的感情是很好的,至少初期如此:

根据汤若兰的回忆,抓杨宇霆之后,奉系内部对于是关是杀一时争论不断,最终还是于凤至帮张学良下的决断,她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那一年,她不过三十出头。

看照片哪里会想到,这是被溥仪的弟弟溥杰评价为“雨后清荷”的女人。她有才学,五岁入私塾,十四岁考入奉天女子师范并以优秀成绩毕业,婚后去东北大学文法科听课。

她写的词也好,丈夫第一次带兵,她写下:“恶卧娇儿啼更漏,清秋冷月白如昼。泪双流,人穷瘦,北望天涯搵红袖。鸳枕上风波骤,漫天惊怕怎受。祈告苍天护佑,征人应如旧。”

她还会做生意,刚刚嫁进张府,张作霖就让她管账,家里的姨太太们个个都服这个儿媳妇。

在朴丰田的《巧做家庭菜600例》里,有不少菜都标明是张学良和于凤至共同喜欢的菜,比如清蒸鲥鱼(恩,我也喜欢),比如上文的干煎黄花鱼(张作霖被炸死之前吃的也是这道菜),但从他们各自喜欢的菜也可以看到,这两人的口味都非常接近——

张学良喜欢吃鲍鱼烧虾段:

于凤至喜欢煎烹大虾:

反而赵四小姐的口味比较“素淡”,她喜欢红萝卜姜卷:

按照我的“吃不到一起不能相爱”原则,张学良和于凤至看起来更像是真爱。

而于凤至确实是一个特别厉害的贤内助,她对于丈夫的帮助,绝不仅仅是管家。

为了丈夫的事业,于凤至认了一个干妹妹,干妹妹的名字叫宋美龄。




这张照片,便是最意气风发时期的于凤至,她搂着两个女人,一个是宋霭龄,一个是宋美龄。她也许是第一个奉行“下巴微收可以显脸小”网红拍照法则的民国女性,但从她的神情可以看出,在民国最富有权势的两个女人面前,她充满自信。


宋庆龄与于凤至参加孙中山先生国葬
她们在1931年相识,宋美龄邀请于凤至到宋家做客,宋美龄的母亲倪桂珍说:“怪不得我今天这么开心呢,原来是哪路神仙把我的四闺女送回来了。”机智的于凤至马上“接翎子”叫“干妈”,这当然是为了张学良——很快,常凯申就和张学良结拜成了异姓兄弟。

所谓夫人“内交”,当如此。

当然,好闺蜜也不能干涉内政,尽管有了宋美龄做闺蜜,于凤至仍旧很头疼张学良的沾花惹草。尤其对于张学良这样的双子男来说,出轨简直叫做家常便饭。
我的孙子孙女好多呢,那些乱七八糟的都是我太太把我放纵了——张学良

于凤至的口述里,颇为怨恨那些女人,这是常有的“原配思维”,因为深爱丈夫,不管这罪恶的根源,却埋怨那些和她一样命苦的女人。于凤至说的张学良曾经唯一想要娶的是“王正廷的妹妹”,在各种故事里都有引用,却都说不出具体名字,我的洛杉矶朋友告诉了我答案,女主是王正廷的三妹王敏慎,她跟着哥哥在沈阳的时候,曾经在青年会教授少帅英文。张学良跟于凤至说“她人品好,留学归国,学识很高。并因王正廷的关系和政府要人都有渊源”,想要娶了当二房。这是真的,张学良狂追不舍王家三小姐(据说那时候沈阳人天天看到张学良的黄色敞篷跑车停在王家门口),于凤至却坚决不同意。

最终,张学良屈服了,王敏慎因为此事颇受打击,被送到美国教会大学,后来终身不嫁。张学良重获自由之后,她曾经打算跟他联络,当得知张学良已经和赵四结婚,王敏慎终究没有和张学良重聚。

见过王敏慎的人都说,她不美,但是胜在和谐亲切。照片是这样的:

有一点可以肯定,王小姐大概和少帅忙着恋爱,她教的英语可不咋地。张学良的英语水平是大碴子味道的:



不能接受王小姐,却能接受赵一荻,原因有二。

一,赵一荻的爸爸使出了“断绝关系”必杀技。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口述史里都有提及,当时赵四的父亲在报上刊登“脱离父女关系”的启事,成为一时新闻。这当然是为了让张学良认账,因为此时张学良不接收赵四,对张名声不好。

二,赵一荻说,她只要求做张学良的秘书。

没有不想转正的小三,于凤至的恻隐之心,埋下了日后被迫离异的隐患。



西安事变的时候,于凤至在英国陪儿子读书。


1933年10月,张学良夫妇与女儿摄于英国
她在口述史中说自己得知消息立刻给张学良去了电报,要他“一定保护蒋先生的安全”。但这是孤证,无法证实。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在张学良被关押之后,于凤至飞回上海对宋美龄和孔祥熙表态,说自己愿意陪伴张学良。宋美龄当时热泪盈眶,劝说于凤至不要太着急,她一定尽力保护张学良。而同去接于凤至的孔祥熙则说,张学良的错误在于“不该如此贸然来南京”。


孔祥熙夫妇宴请张学良夫妇的情景
于凤至很快前往奉化,在那里,她见到了自己的丈夫。

据说,张学良好几次想要自杀,都是于凤至劝说,她说“我们是经过这么多次的打击之后到了今天,这是又一次的考验,挺过来,才有未来,才能尽到自己的心。”——这像是她的话,我完全相信。

当听到张学良反复吟唱《四郎探母》里那句“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的时候,她泪流不止。

她的内心充满痛楚,但她努力做张学良的支柱,从奉化到安徽、湖南再到江西、贵阳,一路烽烟匝地,她就这样强颜欢笑地与他相依为命。我猜,她的乳腺癌和这样的郁结心情是分不开的。

《四郎探母》里有一出是“见妻”,杨四郎在宋营见到的,除了老母弟妹,还有过门只有数日的原配夫人。这一出在解放之后被“戏改”删掉了,改革开放之后才恢复。于凤至感同身受张学良的痛,很快,她便要体会《四郎探母》里四夫人的绝望。

1940年,于凤至罹患乳腺癌。张学良要她去找宋美龄,也希望于凤至出去之后,能够把子女带去美国。张学良身边不能没有人服侍,于凤至提议赵四来,张学良说,“你向宋美龄说说吧,但是,现在是由戴笠来决定了……戴笠如果认为赵四不能控制,会趁你离开的机会,派一个女的来照料我。”


赵一荻和张学良
于凤至讲这段话颇有深意,她暗示赵四能够来服侍张学良,恰恰是因为她可以被戴笠控制。

她说,临别之前,张学良自己也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我现在的太太,有一天她跟我说句话,她说如果不是西安事变,咱俩也早完了——张学良
前往美国治病的于凤至一开始觉得自己来日无多,在最终听从大家的劝告动了切乳手术之后,她渐渐康复起来。为了支付各项高昂开支,她只身闯入华尔街证券市场,开始炒股。也许是富商父亲那里遗传的天赋,也许是东北大学文法科的教育基础,也许是作为一个女人的直觉,也许是于凤至本身的胆略,她很快在股票市场打下一片天地。


1930年张学良、于凤至夫妇第一次到南京时,行辕设在宋子文公馆。这是他们相携步行出行辕的情景。
赚来的钱,她都用来买房。她的房地产投资眼光极好,曾经买下两处著名的居所,一处是英格丽·褒曼的林泉别墅,另一处是伊丽莎白·泰勒故居。她对孙辈们说:“我将所有的钱都用在买房子上,就是希望将来你们的祖父一旦有自由的时候,这别墅就可以作为他和赵绮霞两人共度晚年的地方。这也是我给他的最好礼物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已经和张学良离婚多年了。



离婚这件事,许多文本里说原因就是张学良信了基督教,所以不能有俩老婆。但实际上,赵四只是秘书,并不是老婆,这个理由靠不住。说白了,就是张学良要给赵一荻一个名分,这当然主要来自赵一荻本人的争取,但这里存在好几个版本。

张学良说,到了北投之后,宋美龄非常喜欢赵四,于是帮助她和自己结了婚。

于凤至说,张家的某个亲戚来说,张学良已经认罪,他感激政府,并且愿意和赵四在台湾终老,所以要办离婚。

张家的亲戚特别申明,这是“赵四说的”。

于凤至打电话给张学良:
我和汉卿电话中说此事,他说:“我们永远是我们,这事由你决定如何应付,我还是每天唱《四郎探母》。”为了保护汉卿的安全,我给这个独 裁者签字,但我也要向世人说明,我不承认强加给我的、非法的所谓离婚、结婚。汉卿的话“我们永远是我们”,够了,我们两人不承认它。

宋美龄每年和我都互寄圣诞、新年贺卡。这年,她信封上仍然是写张夫人收。

以后每年都如此。
啊咧,所以宋美龄究竟资瓷赵四,还是资瓷于凤至呢?我个人很难相信她会转而喜欢赵一荻,毕竟,这是抢走闺蜜丈夫的小三啊!1947年,她去美国时,专门看望了于凤至,并且给张学良写信说:“凤姐姐把加州的房子布置的得体而气派。”

但资瓷赵四,有利于继续囚禁张学良,因为如果张学良以申请探亲为理由,当局要如何处置?这样一想,宋美龄的做法就能够理解了,作为闺蜜,她站在于凤至一边;作为常凯申的夫人,她必须资瓷赵一荻上位。

说到底,她们都更看重自己的丈夫。


于凤至、张群夫人欢迎宋美龄来到武汉
所以,我并不相信网上流传的那封于凤至写给赵一荻的信,理由只有一个,于凤至从来没有真正同意过离婚,她之所以如此,是为了保护张学良(或者她自己这样认为)。另外,写给赵四小姐那封信感人肺腑,如果真是于凤至所写,完全可以放到口述史里去增加于凤至本人的优秀品质,然而没有。

于凤至说自己的晚年并不孤独,因为她和张学良两心相通。这显然是要强女人的说辞,一位叫芳玲的女士曾经担任过于凤至晚年的护理。她初到于凤至家里的时候,和我一样,惊叹于“很大的一座院落”。她们的第一次见面,颇为有趣:


我也觉得东北大学干嘛看不起复旦呢,何况东北大学还是你公公办的。
于凤至给的报酬非常高,600美金一个月,那是1987年。

但芳玲看到的于凤至的生活,却简朴的不能再简朴:

“把骨头汤熬好,放到冰箱里冻起来。菜煮的烂烂的,放点肉汤。”

她一力抚养了张学良的子女,这其中还包括赵一荻所生的张闾琳。张学良与于凤至共生有一女三子,分别是张闾瑛、闾珣、闾玗和闾琪。儿子的名字取自《诗经·尔雅》:“东方之美者有巫医之珣、玗、琪焉”。长子张闾珣二战时在英国,因德军大轰炸出现精神问题于1954年去世,年仅37岁。二儿子张闾玗在1958年因车祸不治身亡。三子张闾琪生于1919年,在1931年患肺结核夭折(也有说是被日本人害死的)。

她曾经不满意长女张闾瑛的婚事,因为张闾瑛不愿意和孔祥熙的儿子结婚,自己找了“布衣”陶鹏飞——张闾瑛本就是勇敢的姑娘,小时候跟在张作霖后面,对爷爷说,“我就是想数数你一天到底要说多少个‘妈了个巴子的’”!其实,张闾瑛只是不想再做自己的母亲,要忍受那样的背叛。

芳玲说,于凤至晚年,最常来看望她的是孙女康妮,小孙女则很少过来。但绝大多数时候,她仍旧孤独,特别喜欢有人对过去的事情有兴趣,一聊张家,一聊和宋家的交往,她就特别兴奋。

孤独是真的孤独。

尤其是1988年,她给张学良写了一封非常长的信,然而,回信很短:
凤至姐,我一切都好。现在主的怀抱里,希望你也在主的环抱里,快乐平安。
于凤至看完便扔掉,不忍,捡起来又看,最终把这封信扔到垃圾桶。

这是她和张学良的最后一封信。



在于凤至的墓地,她给张学良留了一个位置,但那位置一直空着,她的遗愿没有完成——张学良和赵一荻葬在了一起。他甚至都没有公开祭拜过于凤至。

不过,恢复了自由的赵一荻也并不好过。

1991年3月,重获自由一年的张学良和赵一荻一起赴美探亲。刚到旧金山,90岁的老帅就说:“我想一个人到纽约去会会朋友。”赵一荻则留在旧金山张闾瑛那里,他自己跑到纽约,在“朋友”家里一住就是三个月,并且大言不惭:“我的最爱在纽约。”

这个“朋友”,就是蒋士云。

我之前在贝聿铭的故事里讲过蒋士云,这是另外一个“四小姐”,是贝聿铭的后妈。1991年,张学良90岁,蒋士云79岁,在纽约,她陪着他玩耍,开派对,见客人。1991年5月底,唐德刚好不容易约张学良做口述访谈,本来希望能彻底解开“西安事变”之谜。唐德刚安排了一次饭局,张学良和贝太太一起参加,席间有人带家庭录像机拍下一段,正好有贝太太热情为少帅夹菜的画面,据说这段视频被赵一荻看到,立刻大骂,紧急电召无效之后,亲飞纽约把张学良给“押回”旧金山。

唐德刚被赵四小姐定性为“混账真不是东西”,最后失去了给张学良做口述史的机会。



但于凤至对于赵一荻的有一点判断却被验证,她认为赵一荻是戴笠觉得“可以控制的女子”,赵一荻始终不同意张学良去大陆,她也非常不愿意张学良见到大陆来的客人。

但于凤至的一辈子,终究是错付了。她并不是朱安那样的女子,她有知识,有气魄,也有胸襟。她曾出资为其出生地大泉眼村兴建小学,使得方圆10余里地的贫困子弟有机会接受教育。她写的诗里有豪情,可是她就是想不通一个问题:张学良究竟爱她吗?

作为旧式女子,我们没有办法苛责于凤至的选择,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哪怕爱情的风没有朝向她吹,她仍旧执拗地望着张学良的方向。和她的遭遇颇为相似的张幼仪,晚年被问及她爱不爱徐志摩,她的回答是:
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于凤至显然是最爱张学良的那个人,可她也显然被张学良辜负了。

幸好她在张之前去世,没有看到张学良的那句话:

我不喜欢我的太太。


1934年10月21日,张学良在渭河渡船上,身后是蒋介石宋美龄等。


1、张学良口述、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远流2009年
2、于凤至,我与汉卿的一生,团结出版社2007
3、万景凄凉的于凤至,https://www.hendrix.edu/chinaodyssey/chinaodyssey.aspx?id=3086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