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一定要在主日举行崇拜吗?
https://mp.weixin.qq.com/s/NYZg7PO9rwf1pID6heNpeQ
教会一定要在主日举行崇拜吗?| 崇拜的时间(神学反思篇)
每日箴言 今天
在现在的疫·情中,不少教会举行网上聚会,或是发放讲道的视频,让弟兄姊妹在非常时期一起参与。这几篇短文针对教会崇拜聚会的状况作出一些神学反思和实际建议。
第一篇是崇拜神学的反思,让我们重新思想崇拜“是”甚么,崇拜“做”甚么,以及“为”甚么在主日崇拜。第二和三篇思考实际的处境,尤其是网上崇拜的可行性和需要考虑的事情。
我们将陆续发表这些内容,帮助教会来反思现实处境下对崇拜聚会的探索和实践。今天是第一篇的第三部分:为什么在主日中崇拜?以及如何面对实际的疫情问题。
作者:苏永耀
编辑:小寻
为什么在主日中崇拜?
我们都习惯星期日参与崇拜聚会。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崇拜聚会是一周一次呢?是否因为星期天是假期,所以我们就做一些宗教活动?为什么崇拜聚会是在星期天呢?崇拜聚会在什么时候开始在星期天举行呢?
初期教会的文献《十二使徒遗训》如此记载:
在主日,你们要一起聚集,擘饼,在承认自己罪愆后发出感恩,好让你的献祭纯洁。但不要让那些与弟兄姊妹有嫌隙的人参与,除非他们已经复和,好让你的献祭不致亵渎。上主如此说过:在任何地方和时间,向我献上纯洁的献祭;上主说:因我是伟大的王,我的名在列国中是奇妙的。(《十二使徒遗训》,第十四章)
这里所说的擘饼和感恩,大概是初期教会的圣餐礼仪。关于这个聚会的时间,文献指出是“在主日”,更准确的翻译是“主的主日”。“主日”这一字在新约圣经出现两次,严格来说是一个缩写,意思是“属于主的”,在圣经的应用有:属于主的晚餐(林前11:20),与属于主的日子(启1:10)。
圣经学者D. A. Carson 认为这一字不是当时通用的字词,而是保罗自创的,强调这一个”属于主的晚餐”与其他的晚餐有着本质性的不同:这不单是让人饱腹,更是让人记念耶稣基督。
使徒约翰引用这一词,同样表达这一个“属于主的日子”跟其他日子不同:他在这一个特别的日子被圣灵感动、看见异象、领受启示、向众教会说话。
《十二使徒遗训》使用“属于主的(日子)”一词,可能是描述当时崇拜的状况,也可能是为当时叙利亚一带的教会提供一些指引。到底“属于主的日子”是哪一天呢?从广义来说,每一天都是主日,因为每一天都是因上主创造并维持而得以继续。
但在新约的应用来说,学者们推测是当时已确立一个传统:马太称为“安息日将尽,七日的头一日”(太28:1),马可称为“过了安息日⋯⋯七日的第一日”(可16:1-2),路加称为“七日的头一日”(路24:1)、约翰称为“七日的第一日”(约20:1)。
那一天,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从坟墓里走出来,不再被死亡捆梆,使我们因此得胜。基督徒在这“七日的第一天”聚集、擘饼、与感恩,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记念耶稣救赎的工作:祂曾带领我们走过死荫的幽谷,祂今天与我们同在、领我们到父那里去,祂将来会再来审判活人死人。
我们在这一天擘饼,既是遵行耶稣的旨意,也是经历这日日更新的恩典,让我们享受主恩的滋味。这日是“属于主的日子”,是特别的日子,世界因耶稣复活不再一样,世人因耶稣复活而体会救恩。
基督徒在很早的时期已经开始在“主日”聚集。按耶稣时期罗马的儒略历来说,七天为一周。希罗文化中,星期天是太阳神之日:太阳神是生命泉源,提供温暖和热能,并光照人里,使人灵明。
但当时没有“公众假期”的概念,一般人都是一周工作七天。所以,当初期基督徒在“主日”敬拜,他们是在上班之前,或下班之后,在饭桌上擘饼,并发出感恩的祷告。基督徒承继犹太人的传统,把犹太人“安息日”的概念重新诠释,在“七日”或“一周”(原文与“安息日”是同一个词)的头一天聚会。
他们不是星期天有空去敬拜;反之,他们珍惜每一次聚会擘饼崇拜的机会:在当时艰难的情况下,没有人知道下星期能否继续与弟兄姊妹一起敬拜、赞美、祷告、数算神恩。
因此,在“主日”聚会的焦点是记念主耶稣;不是因为大家有空,而是因为基督徒以这一日来记念耶稣死里复活的那一日。这个做法在君士坦丁确立星期日为公众假期之前已经约定俗成了。
当我们今天问:”崇拜一定要在周日吗?”或“一定要每周崇拜吗?”凡有涉及“一定”的问题,我几乎会回答说:“不一定。”但是,我会指出这是历代教会的做法,并当中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在主日崇拜群体迎见主是合宜的,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不要过分地律法主义:在主日中崇拜不是绝对的真理。基督徒可以在主日之外聚会吗?当然可以。既然每天都是属于主的,在任何时间敬拜都是合宜的。我们也不可因有人没有每周参与公共崇拜而定他们的罪:这工作不是我们的;我们只管鼓励、关心他们的需要。
02 实际的问题:
疫·情中如何面对?
然而,在现今的情况下,在疫·情持续的情况之下,在交通阻断的状态中,我们怎样处理每周崇拜聚会的状况呢?
这不单是一个行政的问题,也是牧养的问题,也就是神学的问题。有人会说:“不聚会是没有信心的表现;既然神是保守我们的,为什么要怕呢?”也有人说:“我们不能去送死;明知会受感染,为什么要出去呢?”
两方面的观点都有问题。一方面,我们信主不代表我们是百毒不侵,不代表我们免于世界所遭遇的病患;另一方面,我们的人生安全不是最高的考虑标准。
这里不能代替众教会解答“应否举行聚会”这个问题;我只能列举一些例子作参考:
教父时代的教会,在罗马的治理下是非法的;他们会在聚会中被抓,甚至为主殉道。然后,无论有多艰难,总有基督徒仍然低调地在家中聚会聚餐。
中世纪黑死病肆虐,当时人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得罪神而得祸,因此他们没有停止聚会,结果很多在教会和修道院的人都染病过身了。
宗教改革时期,有些新教徒在天主教教会聚会,有些天主教徒在新教教会聚会;有些人安然无恙,有些人被迫改信,有些人被驱赶。
二十世纪初北美的传染病严重,一些福音派教会在圣餐安排独立的“饼和杯”,防止由共用一杯而来的感染。
教会在历史中面对灾难没有统一的答案。当我们细心去分析每一个例子,我们会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反应。
一般来说,我们的信心是不够的,我们的肉体也是软弱的。我们怕被感染、怕死,这是很自然的人性;教会需要教导正确的生命观:我们的气息属乎上主。
但是,神也让我们有智慧作出明智的选择。教会应否举行聚会,这需留待教会来决定。然而,无论教会有否举行聚会,基督徒仍是需要崇拜、基督徒仍是需要聚会的。但是,对于一些风险极高的地方,我们可以怎样计划呢?这需留待下篇文章再详谈。
小结
《威斯敏斯特小教要问答》第一条:人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就是荣耀上帝,并以他为乐,直到永远 。《礼仪宪章》也说明,礼仪的内容是为了使人在基督里得以圣化,使神得光荣。可见,崇拜让人达到活着的目的。
崇拜表明神人的关系:祂是我们的神,我们作祂的民;也表明了基督徒之间的关系:我们都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彼前2:9),活出“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弗4:3-6)的生命。这些崇拜神学是我们未来讨论实际操作的基础。
-完-
作者简介
苏永耀,加尔文神学院神学硕士,主修崇拜学。现在于迦勒特福音神学院修读博士,主修礼仪学。在教会参与崇拜和圣乐事奉超过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