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亮丨做個真實的人
https://mp.weixin.qq.com/s/LW7eDwpoyqzpX15Ap-3KIw
张文亮丨做個真實的人
张文亮 八福书店 今天
河马教授
张文亮
张文亮.jpg
小學的時候,
父母給我一個外號,叫「津津有味」。
因為學校的功課,讀的不怎麼樣,
課外的芝麻小事,倒可以講的津津有味。
初中的時候,
同學給我的外號,叫「呆子」,
因為呆子的功課,讀的不太好,
課堂上還與老師衝突,幾乎被學校開除。
高中的時候,自己給自己取個外號,叫「笨三」,
這是愚昧加est,
笨三長的粗壯,還被學校抓去當糾察隊員。
大學的時候,
又有新的外號,叫「小花弟兄」,
因為剛剛信了主,只盼望能像小花一樣地單純,
不過別人說,沒看過這麼大棵的小花。
研究所的時候,
朋友都稱我是「哭泣的蚯蚓」,
暗戀、單戀、失戀,接踵而至,
才開口禱告「主耶穌啊!」,眼淚已流一大灘。
出國唸博士班的時候,
妻子都叫我「阿夫」,
我遇到難處,沮喪自責的時候,
妻子就說:「不准你罵我阿夫」,給我重新思考與提醒。
回來任教的時候,
我要學生叫我「河馬教授」,
因為上帝曾吩咐約伯,你且觀看河馬。
河水氾濫,即使漲到口邊,上帝保守使他安然。
「呆子」有時,「笨三」有時,
「小花弟兄」有時,「哭泣的蚯蚓」有時,
已經不再羨慕什麼「長」,只想靠著上帝
一生做個好家長,與盡責的師長,
這一切,實在是津津有味。
undefined
相
契
爱使我们相聚在一起
► 做個真實的人
「粉飾的牆」(使徒行傳二十三:3)
我在1976年,我的輔導毛松霖老師,鼓勵我加入「校園團契」,擔任高中團契的輔導。當時我自認自己的信仰不配當輔導,他講一句話: 「文亮,你不要自認在信仰上,還是孩子,該負起責任來。」,我就順服,報名參加團契輔導的訓練班,當時要上五次課。
我在訓練班認同校園團契幫助學生的宗旨:「生命、生活、工作」—生命優先,生活其次,工作末後。後來,我深深的體會這順序若顛倒,會產生許多不好的結果。
生命,是來自內在與主的親近。生活,是來自儆醒與敬虔。工作,是外面可見的動作。我的工作可能做一堆,背後卻有見不得人的黑暗面。甚至早已離開主,用工作、聚會、活動參與,撐住自己的信仰。
這就如同粉飾的牆,裡面是黑的,混雜的,只是外面塗上一層白色的泥灰,讓人看不出罷了。事工導向的人,很容易犯這個錯。什麼是學生團契的輔導?是特別需要上帝憐恤的人。因為,這期間我真看到自己許多的軟弱。
特別是情感的強烈需要,我曾經一邊當學生輔導,聚會後到電影院,一直看電影麻木自己,排除對感情的壓抑。我一面看一面流淚,求主幫助。我自認是粉飾的牆,為什麼還要當輔導?我愛主,又知自己是罪人。但是,我相信有一天,主會使我越過這難處,更真實的在學生當中,事奉祂。
我在高中學生團契(楊梅高中、建國中學夜補校團契)當了五年的輔導,我對教職漸有負擔,禱告主,是否引我以講桌事奉主,一生可以幫助更多的學生?後來,我成為臺灣大學的老師,我又當了臺灣大學學生團契的輔導。我的寫作,大都以高中生為對象。我的生命裡,仍然是高中學生團契的輔導。
願我們一生外面所做,是裡面所是。求主帶我「生命、生活、工作」,這個正確的順序。
時代無論怎麼改變,我相信學生還是需要好的輔導。好的輔導是一直需要上帝,否則什麼時候變成粉飾的牆,他也不知道。如今,我還是學生團契的輔導,並以成為學生輔導,事奉主耶穌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