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优雅,更要自由——「绿皮书」影评
https://www.lawyerkai.com/399.ht ... mp;isappinstalled=0
张凯律师 || 要优雅,更要自由——「绿皮书」影评
影评2019年3月12日17
昨晚带父母看电影《绿皮书》。
这部片子没有宏大壮观的场景,也没有光彩夺目的高科技炫耀,甚至都没有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叙事。
我和父母说:这个片子获得了奥斯卡大奖。父母很吃惊,这个片子到底好在哪里?
这恰恰也是我的疑问。于是,我买了电影票,看了第二遍。不放过细节,仔细品读,才深觉是上乘之作。
正在我怀疑自己智商的时候,网上说:马云看了三遍。顿时释怀。
故事发生的时间并不久远,只是上世纪五十年代。
如果不了解美国历史,就一定会吃惊:当下中国人无限推崇的美国,被华盛顿等建国之父构建的人类自由、平等的家园,仅仅在五十年前,还有严重的歧视和近乎扭曲的制度。
尤其在美国南方,黑人几乎是愚昧、暴力、无知的代名词。他们不能进入白人的街区,餐厅,甚至卫生间都不可以……
◐
唐·雪利是个黑人,造物弄人,他却是个音乐天才。
他演奏的肖邦出神入化、技惊四座。
当时社会普遍认为:古典音乐与黑人是绝缘的,黑人既无法理解和欣赏,更不会演奏。
唐·雪利出现了,他靠才华逆袭成功,成为了白人的座上宾。
然而,所有的这一切,依然没有给他带来足够的尊严。
白人的世界里,虽然他竭尽全力保持优雅和教养,但依然受尽冷落和歧视。
◐
u=747678785,2941062245&fm=11&gp=0.jpg
电影的另一位主人公托尼,是个白人。他是个街头混混,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言语粗俗。常常靠敲诈、打架混迹在酒吧,靠底层技能维系生活。即使如此,他也对黑人极度歧视,家里来了有色人种的亲戚,他把用过的杯子都扔掉。
命运安排,两个迥然不同的人,相遇在一辆车里。白人托尼成为黑人唐·雪利的司机。
两人遵循各自的规则:一个放纵一个呆板,一个低俗一个优雅 ,在唐·雪利的一路巡演中,两人演了一出好戏。
有人写影评说:黑暗里,也要保持优雅。
把电影解读为励志片,这就像于丹读《论语》,一锅好肉,最后都成了鸡汤。
事实上,这片子不是讲唐·雪利的成功,恰恰是在讲他的失败。
◐
他孤独、恐惧,没有喜乐。
他保持体面,却总是格格不入。
他有上流社会的知识和谈吐,却又常常表现的无知和愚蠢,甚至连酒吧的自我保护常识都不具备。
唐·雪利努力的让自己变的高贵和优雅,却无法带来人格的提升。他甚至比其他黑人更不幸。
他的枷锁不仅仅是外在法律的禁锢,还有心灵的禁闭和枯死。
他终而愤怒的说:“我不够白,也不够黑。”他既是白人世界的怪胎,也是黑人世界的奇葩。
他时刻注重自己的形象,哪怕是在长途车或酒吧里,也永远穿着板正的西服。
他是音乐家,却对当时流行的摇滚一无所知。
他无时不刻向世界传达着自己的教养,甚至吃麦当劳的炸鸡,都会觉得低俗。
他就是一个怪物,骄傲的活着。
他看似优雅,却活在别人的目光里。
他可以去很多的地方,却没有心灵的自由。
◐
白人托尼,完全是另一个形象。
他没钱没文化,在江湖上坑蒙拐骗,在路上随意扔垃圾。
但是,他真实、勇敢、坦诚,敢爱敢恨。
他只有流水账的写作水平,在旅途中一封一封的给妻子写信。
在上流社会的宴会上,他对不喜欢的食物毫不掩饰的吐掉。
他的朋友给出高薪,希望撬走他,他坚持与唐·雪利的约定,拒绝了朋友。
他答应了妻子圣诞节前回家,即使冒着大雪,也准时到家。
两个人,两个世界,他们用各自的姿态回应世界。
一个优雅的在笼子里,一个粗俗的在外面闲逛。
两人相遇,如同南极的企鹅遇到了北极的熊,彼此陌生、吃惊、好奇。
唐·雪利教托尼如何优雅的写信,托尼教唐·雪利如何在酒吧里开心。
两个人经历了一场旅途,也完成了他们生命的改变和救赎。
圣诞节前夜,歧视黑人的托尼再次见到了唐·雪利,激动的上前拥抱。唐·雪利也脱去板正的西服,走入寻常百姓家。
平安夜,两个人心灵才真正回归平安,因为懂得了爱,他们才进入了彼此生命里。
圣经里也有这样的故事。
一位父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顺服自律、循规蹈矩。小儿子放浪形骸,颠覆传统,挥霍财产。
然而,无论是看上去品行端正的大儿子,还是放荡的小儿子,他们实际都是迷失的人,都需要回归。
大儿子因为看到父亲接纳小儿子而愤怒,小儿子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恐惧。
他们都无法真正的优雅,也无法真正的自由。
电影里,唐·雪利始终是愤怒的,他用优雅来极力掩盖自己的愤怒。
白人洗手间不允许他用,他宁愿忍着回酒店也不会选择路边,他要用自己的坚持换取尊严。
然而,他真的得到了吗?他大概换来的只是前列腺疾病。
托尼是恐惧的,哪怕他在石头店外捡了一块石头,他认为是捡,而别人认为是偷,他因此也会躲躲闪闪。
看上去是敬虔和规矩的大儿子,实在是要用自己的 “好行为”换取好处。他的弟弟回家时,他没有开心,反而愤怒的怨恨父亲。
他所有的“好行为”只是他换取好处的手段。
唐·雪利看上去优雅和道德,但这一切只是他换取尊严、利益的手段罢了。
他的心灵已经被嫉妒和私欲占据。他冷漠的内心已经无法喜乐和感恩。他看到他的黑人兄弟在农田里劳作,他甚至不愿意多呆一会儿,沉默的走开。
小儿子看上去放任自我。但他却及时悔改。
他终而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回到家里,渴求父亲的接纳,他在那一刻也明白了:过去的纸醉金迷、放纵声色的人生,并没有出路。
混迹酒吧,歧视黑人的托尼,终究为了保护他的黑人朋友,甚至不惜和警察打架。
这正是他人生的华丽转身……
唐·雪利和托尼,就是《圣经》里记载的两个浪子。无论是遵循道德,还是放飞自我,他们都无法获得救赎。
唯有真正回家,真正懂得爱与感恩,才可以活的优雅,活出真自由。
托尼和唐·雪利都无法在自己的轨道里找到出路,他们需要的不是道德的教化,让托尼变得高贵,也不是反道德的虚无,让唐·雪利学会纵情声色。
他们需要的是自上而下的恩典,他们也因此可以恩待对方。
这部讲五十年前的美国的电影,越来越觉得,就是为当下中国拍的。有钱人凑在一起,不会成为上流社会,哪怕他们宴会里有钢琴,听古典,也无法真正优雅。
野蛮人在一起的厮杀,也不会了身脱命、逍遥物外,那只是金庸想象的快意恩仇。
要优雅,更要自由。这正是我对未来中国的盼望。
张凯律师记于201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