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沙漠教父言行录》
https://mp.weixin.qq.com/s/clp0V236slmdmERxz9tniw
读书笔记:《沙漠教父言行录》
龚妈 龚妈的生活记录 今天
我上个月加入了一个线上基督徒读书群,为了督促自己好好读书。
这个共读活动是公众号“橡树文字工作室”发起的,基本是三周读完一本书。
周一至周六,每天10-20页,周日休息。每天有群主提醒进度,根据所读的内容提两个思考问题。大家读完打卡,打卡时一般至少回答一个问题,大部分人选择回答两个问题。
4月读了马丁·路德的《〈加拉太书〉注释》,5月份读了《沙漠教父言行录》。
一开始看到《沙漠教父言行录》这个书名,我的内心是抗拒的。
我对教会历史研究不多,大致知道这些沙漠教父是以“苦修避世”著名的,后来才了解到他们这样做的背景是什么。
沙漠教父产生的时代背景:在君士坦丁归信基督教前的近300年里,基督徒不断地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在那个时代,人们非常尊崇殉道者,尊为圣徒。而君士坦丁的归信和后来的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的国教,带来对真实信仰和教会的巨大冲击。教会从边缘化的地位一下子进入了社会主流,信主成了时尚和荣耀的事情,许多人报着各种目的来到教会,把许多浮华的风气也带进教会。在这种背景下,有部分基督徒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开人群,进入到沙漠或旷野,单独地亲近主,花很多时间来读经、祷告,与主相交,胜过生命内在和外在的试探。这批人中间有一些成为很有属灵智慧的人,吸引许多人来向他们求教,寻求生命的指引和真理的教导。这些杰出而默默的隐修者被后世尊称为“沙漠教父”和“沙漠教母”。
(摘自
http://godoor.net/jidianlinks/ab/pq-hm.htm)
那时我想到改革宗的神学跟这个所倡导的很不一样,我忍不住问:“他们的言行是不是已经过时了?现在读这本书还有意义吗?”
后来我选择顺服,觉得读书群选这本书自然是有理由的,就跟着再读读吧,看看到底是怎样一本书。
没有想到,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很多。
这本书可读性还挺强的,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内容,有时候是一个故事,有时候只是某个沙漠教父(常常被人尊称为“阿爸”)所说的一句话。
我今天只讲两个小故事。
做个死人
一位弟兄来找埃及人阿爸马加略,对他说:“阿爸,请赐一言,我好得释放。”于是老先生就说:“你到坟场去,辱骂那些死者。”这位弟兄果真去辱骂死人,还向他们的坟墓掷石头。然后就回去向老先生报告。老先生对他说:“他们没有跟你说什么吗?”他回答说:“没有呀!”老先生说:“那么明天你再去,夸奖他们。”于是弟兄再一次去,夸奖他们,称他们为“使徒、圣人、义人”。他又回到老先生那里,对他说:“我已经夸奖了他们。”老先生问他:“他们有没有答复你?”弟兄说没有。于是,老先生对他说:“你看看,你辱骂他们,他们没反驳;你夸奖他们,他们不作声。你也该如此,你若要得到释放,就要学会做死人,像死人一样。甭管人们对你是讥讽还是夸奖,你就能得释放了。”(192页23条)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罗马书6章11节说:“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 那意思是说,我们面对罪的引诱应该象个死人一样没有反应,靠着基督耶稣过圣洁的生活。
我平时并没有认真思想怎么应用这句圣经,所以也没有认真按照这句话去做。
而这个故事却一下子让我看到了这句圣经的一个应用,就是如何面对别人的夸奖和辱骂。
做个死人。
我有没有在面对别人的夸奖和辱骂时象个死人一样呢?
绝对没有!
在面对别人的夸奖和辱骂时,我内心的活动和脸上的反应可丰富了。
面对夸奖,经常嘴里在谦虚,实际上心里却窃喜。或者我会不经意提起自己做的好事,等着别人来夸奖我。
而别人若想给我提点什么意见,哪怕是一些很小的意见,我也会立刻不舒服起来,会想怎么反驳人家,或者立刻开始反驳,事后还会难受半天。就更别提我被人辱骂以后会有什么反应了。
为什么我会这样?因为我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啊。
如果有一朵小花向你微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嗯,我要悔改。
我要成为古墓派传人,多练”死人功“。
这本书里还有别的很多言行录是同样的意思。
弟兄们在阿爸安东尼面前嘉许一位修士。当这修士来探望安东尼时,老先生想知道他如何面对羞辱,却发觉他竟然一点儿也承受不了别人的羞辱,于是就对他说:“你就像一座市镇,外表上金碧辉煌,里边却已被盗贼抢劫一空了。”(53页15条)
据说,几个修士听说阿爸阿伽同有很强的洞察力,就过来探望他。他们要试探他是否会发脾气,就对他说:“你就是那位盛传是好色、傲慢的阿伽同吗?”他回答说:“的确是的!”于是他们追问说:“你也是那位经常信口开河的阿伽同吗?”“我的确就是。”他们又问:“你就是别人所说的异端分子阿伽同吗?”这时他答道:“那我肯定不是异端分子。”他们又问他说:“你说说为何我们抛了这么多的控诉,你却只否认最后那个诽谤昵?”他回答说:“前面几条控诉我能接受,因为这对我心灵有益处。可异端分子分明与上帝是隔绝的。我则不愿意与上帝隔绝!”他们听了都惊讶于他的洞察力,得到造就,就回去了。(72页5条)
阿爸以赛亚(Isaiah )说:“对初学当修士的人来说,没有比被侮辱更有益处的了。初学者如果能忍受得住侮辱,就像天天得浇灌的树一样。”(124页1条)
一天,他(阿爸约翰)坐在教会前面,弟兄们都来向他讨教关于自己的思想正确与否。其中有一位长者见到了,心中谦起了嫉妒,对他说:“约翰啊,你是装满毒药的器皿。”阿爸约翰没有生气,反而对他说:“阿爸,你说得对;你看到了我的外表,就能这样说;可你若能看出我里面,不知还会说什么呢!”(144页8条)、
他(阿爸波伊曼)又说:“要与人同住,就必须像一根石柱。你伤他,他不会愤怒:你赞赏他,他也不会骄傲。”(246页198条)
顺服
有人述说,有一天阿爸西尔瓦努要与其他长者一起行路去瑟格提斯,他要显示弟子马可的顺服,让人知道他对他疼爱有加的原因。在途中阿爸西尔瓦努见到一只小野猪,就对马可说:“孩子,你看到那头小水牛没有?”他回答道:“看到了,阿爸。”阿爸西尔瓦努又说:“你看到它的两只角吗?多么好看呀!”他回答说:“是的,阿爸。”长者们都对他的回答感到惊讶,向他学到了顺服的功课。(207页2条)
我一开始读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匪夷所思,觉得顺服到睁着眼睛说瞎话,已经偏离了圣经的教导。
但是后来我想到,我平时不顺服别人,要反驳别人时,就是把一些差异看得象野猪和水牛的差异那么大,但是其实那些差异却没有那么大。
另外在这个故事里,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是野猪还是水牛),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两个人有不同意见时,我们大部分时间并不知道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这故事对我还挺有启发的。我一直在顺服上做得不好,喜欢跟别人唱反调,总盲目自信,觉得自己是对的。我希望以后自己能更顺服。
这本书里还有别的很多言行录是同样的意思。
有一天,瑟格提斯的四位修士穿着羊毛外袍来见伟大的庞博。每一位都分别讲述邻舍的德行。头一位说他的邻舍经常禁食,第二位说他的邻舍愿意穷困,第三位说他的邻舍非常有爱心,第四位说他的邻舍顺服地与一位长者度过了二十二年。阿爸庞博对他们说:“我告诉你们,最后那位的德行算是最高的。前三位修得自己所追求的德行,可最后那一位约束自己的意愿,去就别人的意愿。……”(258页3条)
有人送来一条小鱼,阿爸亚特利想要为老先生烧鱼。当他正拿起刀来要切鱼时,昕到阿爸欧尔在叫他。他就把刀劈在鱼身中间,没有继续再切。我钦佩他的顺服,他不说“等我切好了鱼再去”。我对阿爸亚特利说:“您这样的顺服到哪里去找呢?”他对我说:“我哪里说得上顺服,老先生才称得上顺服。”他又领我出去,说:“我们去看看他如何地顺服。”于是,他拿过鱼,故意将一部分烧坏,然后给阿爸欧尔吃,老先生一声不响地吃了。他问:“老先生,好吃吗?”老先生回答说:“真好吃!”然后他又把另一部分烧得好的鱼端上说:“老先生,我把这部分烧坏了。”可他回答说:“是呀!是烧坏了一点儿。”于是,阿爸亚特利对我说:“你看到老先生内里的顺服了吗?”(260页1条)
他又说:“修士最金贵的装饰就是顺服。他有了顺服,必蒙上帝垂听,就能凭信心站立在被钉十字架的主身旁,因为被钉的主也是存心顺服,以至于死。”(参见腓利比书2章8节) (300页第8条)
总结
我们读完这本书,打卡时要回答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读完本书,掩卷沉思,对你来讲感触比较深的有哪几点?”
我的回答是:
一方面,虽然圣经教导我们,应该在这个世界上做盐做光,不要避世修行,但是我们常常因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忽视了跟神独处的时间。我们的心被很多事情所诱惑,有了时间更愿意玩手机,而不愿意读经祷告默想。
另一方面,虽然这些沙漠教父受天主教的教义影响,特别看重行为,我们现在却恰恰相反:太注重因信称义,而不重视行为的圣洁和日常生活中的属灵操练。
我就是这样,总是给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说自己在努力,但是做不到。
在这本书里,沙漠教父用自己的朴修来提醒我,对付自己的罪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神对罪的恨恶从那时到现在并没有改变,我应该严肃对待自己的罪:
比如对物质的依赖,没有感恩的心,吃的穿的只要不如意,就很多抱怨。
比如不顺服,不愿意听别人说自己的任何缺点,不愿意听跟自己不一样的意见。
比如喜欢判断别人。
比如喜欢在背后说别人的闲话。
这一切都是因为不重视神的话,不操练圣洁,对自己的罪不敏感。读这本书无数次觉得扎心,每天的作业都让我看到我的罪,感谢主。
当然,这本书里还是有很多让我不怎么同意的地方,一方面是因为教父们受到当时的一些有偏差的教义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本言行录记录得十分简略,省略了很多上下文。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某件事某句话是在什么情境下发生的,所以不好做判断。
不管怎么样,还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