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因德称义?道德教化的故事,不是福音!

因德称义?道德教化的故事,不是福音!

因德称义?道德教化的故事,不是福音!
https://mp.weixin.qq.com/s/wWotcQoLOEp0expx4XupiA

因德称义?道德教化的故事,不是福音!

原创 2018-05-07 吴家望 生命季刊

(请击点图片上方蓝色的“生命季刊”,选择“关注”,您就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浅谈“因德称义”

文/吴家望
《生命季刊》第85期

阿尔伯特·莫勒博士(Albert Mohler)是美国“南方浸信会神学院”院长,经常发表文章为美国教会的背离正道呼吁。他最近的一篇文章名叫《道德教化不是福音(但是许多基督徒认为它是)》(Moralism is Not the Gospel (But Many ChristiansThink It Is),https://albertmohler.com/2018/01 ... y-christians-think/)。他的文章题目是“道德教育不是福音”,但他加了副标题“许多基督徒认为它是”,指出问题的严重性。

莫勒引用保罗警告加拉太教会不能分辨真假福音的一句话来警告现代的教会:

“我很惊奇,你们这么快就离开了借着基督的恩呼召你们的那一位,去归向别的福音。”(加1:6)

莫勒解释说:

使徒保罗这些充满失望与惊讶语气的警告,不单单是对加拉太教会说的,还适合于每个时代的每个教会。在我们今天的日子里,在我们的教会里,我们极需要听到和遵守这样的警告。在我们的时代,我们所面对的假福音比加拉太人所接受的,更具有诱惑力和破坏性。

对我们来说,最具有诱惑力的假福音之一乃是道德教化(Moralism,或译“道德主义”)。这种假福音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政治、文化情况出现。但是,道德教化的基本结构归根于一个起点:福音可以简化为改善行为。

可悲的是,这种假福音对那些遵守圣经、有热心传福音的人有特别的吸引力。太多信徒和他们的教会被道德教化的逻辑控制,将福音降低为道德改善的信息。换言之,我们对迷途之人所传的信息是:上帝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是要他们正确地生活。

莫勒有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话:

美国小说家山姆斯(Ferrol Sams)在描写他乔治亚州农村童年时,提到“正确教养(长大)”(Raised right)的根深传统。他解释说,一个正确教养的孩子,因为遵守道德习惯和社会礼仪,讨父母和长辈的喜欢。一个正确养育的年轻人,遵守法律,尊敬邻舍,至少在口头上顺从宗教的期望,而且远离罪恶。他的观点很清楚:这是父母所期望的,文化所肯定的,和许多教会所赞赏的。但是,我们的社区充满了正确教养的人,可惜他们都在朝着地狱奔走。

仔细一想,莫勒这些话好像是针对华人教会说的。为什么这些“父母所期望的”、“文化所肯定的”和“教会所赞赏的”,正确教养长大的人会“朝着地狱奔走”呢?我们借用莫勒这句话,作为纲领,来探讨中其中的道理。

一、父母所期望的……

莫勒说,“在作父母和带领孩子的过程中,从最初的年日起,我们就在灌输道德教化。很快,我们就知道我们的父母为我们的行为操心。守规矩的孩子得到父母的接纳,不守规矩的孩子受到管教。关心年轻人身心的社会、文化组织也肯定这些信息。”

西方国家父母向子女灌输道德教化的努力和中国父母相比,大大相形见拙。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是《孝经》。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这种做法的根源。“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国,百姓能够用孝立身。《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所以,“孝”是人的一切行为起点与指标。

所以,中国孩子长大过程中,“得到父母的接纳”是最起码的事。“扬名于后世”为父母争光,是人生目标。可是,如果父母本身道德教化不足,直说品德差一些,那么,孩子事事要“事亲”效仿,满足父母的要求,岂不是“青出于蓝而败于蓝”,每况愈下了。

二、文化所肯定的……

中国文化中的道德教化教育举世无双。中国古代有老子(前604-531)著名的“道德经”,但它的主题不是“道德”,“道”和“德”是两码事。《老子书》第51章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这里,“道”代表世界本质,“德”指的自然规律,“物”是万物,“势”是适应能力。所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老子的道德思想正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大约前313-238)。荀子在《劝学》篇里说:“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他的意思是,谈政事的“书经”、谈诗乐的“诗经”和谈法律的“礼经”,学到“礼经”就完成了,到达“道德”的终极了。

古人论道德,从孔子(《为政》)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有知耻之心)”,到孟子的“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到“管子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到(唐)魏征的“人君之治莫大于道德教化也,”似乎是一气呵成。苏东坡(宋)说:“人君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守此二言,终身不易,尧舜之主也。至诚之外,更行他道,皆为非道。至仁之外,更作他德,皆为非德。”这些话,到现代还常常被引用。

但是,古人所说的“道德”基本上是表达当权者应该有的行为准则。而世界历史上无数次改朝换代,就说明长期维持这些准则并不容易。

三、教会所赞赏的……  

圣经是道德教育最好的教科书。教会是教导圣经的重要讲台。所以,用圣经来解释道德是无可非议的事。但是,道德教化不是福音。有位华人牧师告诉笔者一个成功的“秘密”。每到星期六准备讲道时,他先看新闻,看诸如救灾、扶贫的故事,父母虐待孩子、子女丢弃父母的消息。编好故事后,在配上几句圣经经文,就完成了。有一次,他讲了国内一位年轻的母亲出门几天,将女儿关在屋里挨饿的消息,许多人听了都流泪了。美国教会也有不少这样的传道人,被称之为“新闻报纸传道人”(newspaper preacher)。

我们举一个“道德教化不是福音”的例子。圣经里大卫打败歌利亚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华人教会是怎样教导的呢?我们上网查看中文讲章,顺序读它十几篇。其中有三篇是从英文翻译的。三篇中有一篇报道美国职业篮球“雷霆”队,“尽管在NBA季后赛的巅峰对决中并不被看好,但雷霆队一直抓住时机不断获胜,让许多权威人生一路吃惊。在上周的西部决赛中,他们差点落败于‘马刺’队,但是最终他们成功反弹并以4:2赢得了西部冠军。”新闻报道说,他们能反败为胜,是因为该队的队牧,科尔曼牧师(A. Byron Coleman III)以《不要低估我》为题讲了一次道,以大卫的故事来鼓励对员们。

在其他十来篇中文讲章里,大多数的讲章都以鼓励为主题,要“打消恐惧“、”反败为胜“;“不胆怯,不害怕,不惊惶,… 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耶和华)的灵,方能成事。”还有一篇讲章教导说:“巨人那庞大的身躯正是他最大的弱点。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训,在与任何类型的巨人交战时都能适用。”

这十几篇文章中,有三篇提到耶稣,例如“大卫在山上得胜,主耶稣也在旷野得胜”。另一篇说得好:“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 8:37)

朝着地狱奔走?

莫勒博士说,道德教化致命的危害是它对教会的持续的诱惑力,又是简而易得的福音的替代品。很明显,我们上百万的邻居都相信,道德教化是我们所传的信息。唯有分毫不可少的、最大胆的宣讲福音才能够纠正这种想法,带领罪人来到基督里的救赎。

地狱里将会充满这些“正确教养”的人。天堂的公民是那些唯靠上帝的恩典与怜悯,借着上帝所赋予的耶稣基督的公义而来到的人。

真有这么严重吗?

莫勒说,正如父母正确地教导他们的孩子要遵守道德规则,教会也有责任教导上帝的道德命令,并且为广大社会见证上帝向祂所创造的人类所宣布的正确与美好的标准。

但是,这些作为,尽管正确和必要,不是福音。的确,最阴险的假福音之一就是应许罪人们,只要他们有好行为,专心改善道德,就能够讨上帝的喜悦,满足上帝的公义。

道德教化者在教会里的努力,将圣经降低为人类行为手册,以道德规则替代耶稣基督的福音。太多福音(教会)讲台不宣讲福音,让位给道德信息。

现代神学家凯勒(Tim Keller)写了一篇文章,叫做“道德教化与以基督为中心之讲道的对比”(Moralism Vs. Christ-centered Exposition,https://www.monergism.com/moralism-vs-christ-centered-exposition)。他认为如果不提到基督,在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中,我仅仅把大卫当做榜样,这个故事是无法帮助我胜过歌利亚(自己的失败)的。但是,若我们把大卫(和耶稣)当做我的替身,他们的胜利加在了我的身上,我就可以在歌利亚面前站立了。若我们思想“大卫怎样预表上帝伟大儿子的工作”时,我们看到不同的亮光:以色列人在歌利亚面前束手无策,他们需要一个替身。而大卫替代他们上阵时,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大汉,而是一个微弱的少年,实际上他更像一只替罪的羔羊。而上帝使用了他外表的软弱来战胜强敌,使大卫成了以色列的救赎者。

凯勒说,我们只有两种方法来读圣经:圣经内容基本上是关于我,还是关于耶稣?换言之,圣经所说的,基本上是我该做什么,还是耶稣已经做了什么?如果从大卫和歌利亚故事读到的是一个做人的榜样,那么,这个故事说的是我:我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与生活中的强敌争战。但是,如果我从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读到基督的救赎,那么,这故事说的是基督。唯有当我认识到,基督已经为我与真正的强敌(罪、律法、死亡)争战得胜了,我才有勇气去和自己生活中每日面对的敌人(痛苦、失望、失败、批评、困难)争战。另一个例子是,我们如何面对逼迫和批评?除非我看到基督在十字架上饶恕了我,我才能去饶恕他人。

所以,当我们上台讲道时,我们可以讲许多动人的、道德教化的故事;但是,许多世界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包括圣经人物,他们留下许多壮伟的纪念碑和墓碑,到头来,他们虽雁过留声,但没有救赎的能力。他们的故事并不是福音。

莫勒总结说:

“我们唯独靠信心称义,唯独靠恩典得救,唯独靠基督从罪中得赎。道德教化可能培养出一些表现良好的罪人。基督的福音将罪人改造成为上帝领养的儿女。”

著名布道家司布真(Charles H. Spurgeon)认为,讲道不以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成的事为中心,就等于是没有面粉的面包。他总结说:“上帝的圣灵不会为没有基督的讲道作见证。你讲道不提耶稣,圣灵不会降临于你。祂来干吗?祂来不就是为基督作见证吗?耶稣不是说过:“祂(圣灵)要荣耀我,因为祂要把从我那里所领受的告诉你们。(约16:14,新译本)… 我们永远不要偏离这个中心:我们“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2:2)(参考司布真讲道稿,5/30/1880)

吴家望来自中国大陆,曾获数学、神学学位,现居美国。
==============
如果您是在朋友圈中看到这篇文章,请点击手机屏幕的右上角,然后“查看公众帐号”,点击“关注”即可。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公众号:cclifefl
生命季刊网页:https://www.cclifefl.org/
击点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看到生命季刊的视频短片及文章。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