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对《负伤的治疗者》一书的批判

对《负伤的治疗者》一书的批判

对《负伤的治疗者》一书的批判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v1ckrQg%2BPAg0tT#rd

对《负伤的治疗者》一书的批判

原创 2017-03-25 秦路 勇守真道

对《负伤的治疗者》一书的批判

卢云的《负伤治疗者》一直是畅销书,从1979年出版至今,尤其是近两年来,卢云及一些其他天主教鱷著作在福音派教会中甚是流行,此书翻译成中文后,在华人教会中也甚是流行。当然,不单是卢云的著作,近来天主教的诸多灵修类书籍也在福音派教会中被推崇,其中有很多也被翻译成了中文。

虽然是批判这一类的书,但是客套话还是要说的。此书当然有一些地方是可取的,部分内容也是值得思考的,也有一部分的内容很感人,有些观点值得学习和我们去思考,但是,这不代表我不能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本书,批判此书的一些问题不代表我全然反对此书的内容。所以,这本书的优点和帮助我就不多谈了,很多书评、推荐类的文章都谈了很多,我就简单谈谈我对此书的担忧和批评,尤其是从神学和实践两个层面。



我能够料想到,可能有部分阅读过这本书,颇有感动的弟兄姐妹会对我的意见充满敌意,也或许有部分卢云的粉丝(据我所知,有小部分自称是基督教福音派的基督徒也是他的粉丝)会觉得我带着敌意,我要澄清,我只是希望透过《负伤的治疗者》这本书,简单的谈谈我对基督教福音派信徒推崇天主教的书籍的看法,并无敌意。我平时不但为大家推荐一些好书,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分辨一些坏书,希望大家不会深受其害。

2016影响我最深的10本书

2017,我最期待的10本书

推荐给神学生的12本经典好书

我要指出卢云在此书中所留下的致命的问题,当然,这也是当代后现代社会的普通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过分看重个人的经历、经验和受伤的能力,却对人自身由于罪带来的后果避而不谈,所以,根本上也就过度淡化福音的更新和大能。

我们要问一个问题,牧者、基督徒,是不是治疗者?当然不是,牧者就是牧者,牧者不是要治疗人的问题的,牧者不是心理医生,牧者也不是为了要安慰人受伤的心灵的。同样,耶稣基督也不是治疗者,耶稣基督不是要医治你的破碎,不是要安慰你因为犯罪而受伤的心。这个最初的对耶稣、牧者和基督徒的定位早已经偏离了圣经的真理。也就却解了信仰的本质,信仰不是为了让你得医治,信仰,是为了让你悔改得救。

耶稣当然安慰伤心人,耶稣当然爱受苦的人,牧者当然需要安慰受伤的人,牧者当然需要爱那些痛苦的人。但是耶稣基督是救主,不是医生。人类的问题不是受伤,不是有苦痛,不是有苦难。人的问题是,犯罪得罪神,我们不是病了,需要治疗,我们是死了,需要被拯救(以弗所书2:1)。

但是阅读卢云的这本《负伤的治疗者》,我只看到是,一些有病的人,在等着那些同样负伤的人来医治他而已。我想说,这是治疗,这是安慰,但是,这不是福音;这些治疗者不是牧者,他们期待的治疗者,不是他们的生命救主,也不是他们生命的主宰,他们期待的只是能够理解他们、医治他们的朋友而已。

卢云的观点是:只有受伤的人,好像才能安慰那些受伤的人,因为能够感同身受,可以深度理解他们的破碎和痛苦,能够产生同理心。这个或许有道理,但是问题是,没有受伤的人,就不能安慰受伤的人?我只能是同性恋,经历过同性恋的伤痛,才能够帮助同性恋群体?我只有离过婚,我才能够真正理解离婚的伤痛?耶稣基督从来没有犯罪,那他又是如何拯救我们这些罪人的呢?这种过分强调受伤的经历才能够理解受伤的人的经验至上的理论令人怀疑。我不否认,有伤痛经历的人,在安慰他人方面或许稍有优势,但是,根本上,我们安慰人、爱人,并不是靠着我们的经验和同理心,而是依据基督的大爱和福音的信息。

天主教的这些东西,融合了太多心理学和自我安慰东西,欺骗当代那些遍体鳞伤的信徒和牧者们。如果没有真正被福音改变和重生,一切的医治都是打空气。当然,我承认,卢云是很厉害的,因为他真切的观察到,今天这个时代的人,不分阶级、职业、地位、种族,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伤痛,这也就帮助他得出了有关负伤的治疗者的定位和出发点。



我再说,牧者不是治疗者;福音不是治疗你的伤痛,福音是要解决你的罪。耶稣基督来,是要拯救罪人,不是要医治病人。上帝呼召牧者是牧养主的群羊,不是为要医治那些受伤的人。我们需要的是福音,是悔改,不是简单的痛苦得到医治。但是在《负伤的治疗者》一书中,我们看不到基督的影子,我们看不到福音的更新的大能。教会牧养的服事,不是医治的服事,不是治疗的服事。

由此我也联想到其他一些类似的话题,比如很多人现在开始流行所谓的“上帝照我们的本相爱我们”、“基督无条件的接纳我”、“不要有罪恶感”、“思考你的原生家庭,其实很多错不在你”等等。

我想指出,“神按照我的本相接纳我”、“基督无条件的接纳我”,这是胡扯八道,这是巨大的谎言!如果上帝按照我的本相接纳我,那耶稣基督就不用死了。如歌基督无条件的接纳我,那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代替我们承受上帝的咒诅就成了无意义的举动。我告诉你事实是什么:事实上,上帝厌恶我们的本相,所以他才因为爱我们,差派他的独生儿子耶稣基督来为我们死。他是因为耶稣基督的死,才接纳悔改后的我们,透过他赐下的恩典和信心,我们能够得蒙拯救。他从不接纳我们罪人的本相!他厌恶我们罪人的本相,因为罪人的本相就是犯罪抵挡神!所以,每次当我听到人说:“神按照我的本相接纳我“、“基督无条件的接纳我”的时候,我都后背一凉,因为这些说法,直接且彻底地拆毁了救恩的根基,使耶稣基督的死变得毫无意义,或者,使得耶稣基督的死只是变成了“上帝爱我”的方式而已。有太多基督徒提到耶稣基督的死和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就会想到爱,且只会想到爱,却从不会想到我的罪、我需要悔改,从不会想到耶稣基督代替我们承受上帝的刑罚和咒诅,我们沉溺在上帝的爱里无法自拔,到头来,就变成了上帝爱我,所以“神按照我的本相接纳我”、“基督无条件的接纳我”。我被接纳不是照我的本相,而是因为耶稣基督的死。所以,神爱我们,不等于他就会完全按照我们的本相接纳我们。

由此,我对这些现代心理学和异教天主教的著作在今日福音派教会中的盛行深表担忧。这些著作读起来可能或许是很感人,是很有吸引力,但是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危机和谎言。现代福音派不甘于被指责我们过分狭隘,不甘于被批评说我们太保守,我们就开始乱投医。我们根本没有发觉这些异教天主教的作品,这些现代心理学的东西和我们的信仰是有这本质的冲突的,但是由于我们很多华人教会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反智主义倾向,再加上我们有着较严重的实用主义倾向,那么,这种推崇异教天主教、现代心理学、实用主义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引用齐宏伟牧师的话说:“我们新教呢,现在很喜欢,尤其是中国基督徒,很喜欢这个天主教神父们写的书,但你知道卢云他在他的书里面就说,他说那个唯一的神圣叙事,今天似乎已经不能真正成为我们牧养中的安慰,我们要学会讲“我”的神圣叙事,讲“我”的那个故事。就是他的意思是穷人就是基督,然后你就是耶稣基督,藉着讲你肉身成道,然后你就变成一个神圣叙事,你就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受伤,让别人得着安慰,那基本就是这样的一种叙事模式,这是跟改革宗神学那种叙事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是两种思路啊!你想想是不是?你听到过德兰修女最近她被封圣是吧,德兰修女她就常常说,她说她在穷人的身上看到了基督,穷人就是基督,每个人,哪怕是异教徒只要虔诚地信,哪怕你是印度教你也得救,然后这一类的天主教思想就把人性给神化了,道成肉身就是为了肉身成道。这种观念跟《圣经》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你一定要特别当心,天主教里面有一个普救论情结,这种普救论情结让你肉身可以成道,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亵渎,我们是没办法接受的。”(引用自:小约翰,《老而弥新的神圣叙事》,微信公众号:小小推拉驴。)

很多人说,秦弟兄,不就是一本书嘛,你不能不要天天从神学的角度来看?你就不能谦卑的谈谈你读过此书的感动?难道你一点点收获都没有?我不认为谈论严肃的问题就是“只谈论神学不讲爱心”,我也认为,纯正的、整全的神学,就是爱心的体现。我带着爱心去读书,也必须带着我的神学立场去读书,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真神学会帮助人更真实的认识神,认识耶稣,认识福音,而不是躲在谎言中去自我欺骗。

像卢云,特蕾莎修女的著作,再到原生家庭,全人的医治,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在华人教会开始滋生,且慢慢开始取代了教会的查经小组。这让原本就反智和缺乏神学根基的华人教会,迅速沦落为了成功神学的温床,把教会沦落为了社交场所、心理医院。

我们生活在一个只要科技和便捷,却不要理智和严肃议题的时代,我们很喜欢实用的、对我有帮助的事物和东西,却不太愿意用我们的心思意念去对待我们的生命,对待信仰也是如此,对信仰,则更倾向于用感觉、经验和实用。所以,这些的灵修著作,原生家庭理论,全人医治的骗术就很好的成为了实用主义、消费主义、经验主义、个人主义的载体之一。查经、教义,都已经成为了枯燥和没有爱心的代名词,能够给会友什么实际的帮助已经成为牧者衡量事工的标准和前提。这是多么可悲的现象。

所以,对于灵修,我更加推荐福音派、改革宗牧者和学者们的著作,有很多很多好的书我们可以读,有很多很多好的材料我们可以使用,何必浪费时间去看这些的异教书籍,还把这些东西当成宝,来推崇。

我简单推荐几本书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约翰加尔文著,《敬虔生活原理》;

莱尔著,《圣洁》;

莱尔著,《马太福音》释经默想;

莱尔著,《马可福音》释经默想;

侯士庭著,《心灵渴望》;

约翰班扬,《天路历程》;

劳威廉,《敬虔与圣洁生活的严肃呼召》;

巴克斯特,《圣徒永恒的安息》;

(这八本书都由橡树文字工作室策划,都已在国内出版,都可以在淘宝店铺“橡树书屋”购买,每本书的均价在20-30元左右)

约翰派博著,《渴慕神》;

柴培尔著,《成圣靠恩典》;

弗格森著,《磐石之上》;

约翰麦卡瑟著,《每日效法基督》;

Paul David Tripp, New Morning Mercies: A Daily Gospel Devotional.

Paul David Tripp, A Shelter in the Time of Storm: Meditations on God and Trouble.

Paul David Tripp, Whiter Than Snow: Meditations on Sin and Mercy.

Dennis E. Johnson, Walking with Jesus Through His Word: Discovering Christ in All the Scriptures.

Alistair Begg, Pathway to Freedom: How Goda's Laws Guide Our Lives.

Kevin DeYoung, Taking God At His Word: Why the Bible Is Knowable, Necessary, and Enough, andWhat That Means for You and Me.

关于教会牧养方面,狄马可牧师,派博牧师,约翰麦卡瑟牧师等等,这些改革宗的神学家们,都有很多优秀的著作,是他们牧养教会多年、教导圣经多年的果实,有着稳固的圣经根基,福音视角和教义的限定,都是非常难得的著作。

……

我不打算说太多,总之,希望大家警惕异教天主教著作的盛行和渗透,我对天主教的著作一项没兴趣,更加不会推崇。我不是说他们的书没有道理,没有好处,可能他们的书有道理,对一些人的确有些帮助,但是本质上,毕竟不是基督教信仰,宗教信仰不同,所以需要谨慎对待。



于我而言,天主教的著作在本质上和佛教的著作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在神学上,我个人是认为天主教是异教的,早已经不是基督教信仰了,所以,我很害怕,哪天有基督徒读了印度教、佛教的著作,也觉得有感动,也开始在教会推崇,说这些书令人感动,说这些书很有道理,我们拿来灵修的时候用吧,我们拿来在教会推广吧。。。你敢想象吗?

我期盼弟兄姐妹,福音派的弟兄姐妹们,改革宗的同道们,尽量们不要阅读这些天主教的著作,利大于弊,毒大于益,有太多太多好的书籍我们可以阅读,有太多太多好的属灵资源我们可以学习,推崇这些天主教的著作,实在令人遗憾。

我最近在写一篇论述有关“改革宗神学的灵修传统”的文章,就是希望透过这篇文章,一方面来澄清人们对“改革宗神学只谈神学教义没有生命操练”的误解,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简单的向改革宗背景的弟兄姐妹们介绍改革宗神学在属灵生命的塑造和操练方面的一些特点和要点,我们需要思考和反省,到底在属灵生命操练方面,改革宗神学的立场和方式是什么,改革宗神学在属灵生命操练方面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希望透过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我们学习和操练如何在每日的生活中更好的活出我们的信仰,如何在每日的生活中更好的学习活出耶稣基督的样式。此文预计会于2017年5月底完成,请各位弟兄姐妹为此代祷,也可以提出您的意见和相关问题,愿主恩待、纪念。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