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论一个清华学渣的自我修养

论一个清华学渣的自我修养

论一个清华学渣的自我修养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自习 | 论一个清华学渣的自我修养
原创 2016-04-27 郝景芳 THU2002
还记得以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很火的贴子,叫“在清华北大做学渣是一种什么感受”,当时就很想写写。

这个话题简直有太多想说的了,可是想来想去又没有写。可能学渣得久了,对于答题都已经习惯性拖延了。

这次接到公众号约稿,刚好有机会说说。


2004年于清华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清华觉得自己是学渣,至少我自己一直觉得。成绩可能不是最差的,但是感觉就是很渣。

还记得大一刚来的时候,第一学期力学考完试,整个人都不好了,觉得大学生活怎么是这样的。

后来持续追赶、奋发向上、努力自习,追到了大二考数学物理方法,考完就哭了。我去,这还不如大一呢可肿么破。

我当时考完试跑去抱助教大腿,想装可怜蹭分,助教给我一张同班同学的满分卷子,那整张卷子那么干净整洁,写满了云淡风轻的潇洒。

那种云淡风轻的干净整洁,给了我极大震撼。

那就是自我感觉最渣的时刻。

大学里,这种碾压的次数太多了。本科的时候,连补习都是不容易的,偶尔鼓起勇气找班里大牛问一道怎么都做不出的题,大牛实事求是地说:这道题我觉得比较简单,就没做,你看看讲义吧。

问题在于,人家不是装逼,也不是藏着掖着,是真的觉得太简单了。
 
清华让人产生学渣感,一个原因是牛人太多,一个原因是考上清华的从小到大都是学习还不错的,一般没遇到过这种待遇。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心里还是有着一些理想的。我还记得自己9岁时看《十万个为什么》而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心情。

从9岁到19岁那些年,也不是不知道自己智力有限,但总是觉得到了关键的时候,会有美少女战士的黄金圣衣让我“砰”一下变身超人。

可是大学让这种梦醒来了。
 
学渣说到底是一种心情。放在今天,用时髦一点的话,甚至可以说是情怀了。

就是那种,觉得自己怎么努力都没有效果的感觉,而别人飘在天上的感觉。

一般情况下,人遇到这种时候就开始思考人生了。当正常的努力无法收到正常的效果,人就开始思考意义了。这个过程有的人来得早,有的人来得晚。其实也不是人家大牛不懂得思考,而是人家还不用思考。
 
思考的结果就是内心各种崩溃。

人总是需要有一些东西作为支柱的。人给自己描绘出的自我图像需要不断有证据支撑,愿景也需要论证其可行性再实施。

越是寻求支柱,就越希望证明自己。这个方向不行,就换另一个方向。总是得有某一个方向让自己觉得:OK,往这边走我就不渣了,就牛起来了。于是每一个尝试、每一件小事都成了一种自我审视。

不出所料,这种审视注定是会失望的。

人一旦做每件小事都是为了证明自己,那就什么都无法做成了。于是更崩溃。
 
大学四年我都很纠结。纠结于这些拧巴的事,有关于梦想和自我评价的事。

当理想过高,缺乏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人的思维方式会开始出现偏差。我的思维偏差是无法踏实努力,而纠结于自己是不是有天赋,是不是注定一事无成。

对于处于这种自我困境中的人,对他说“你很棒”无济于事,因为他不相信廉价恭维;对他说“放弃也好,想开点”更无济于事,因为那样他会加重自我贬低。

那段时间又赶上身体不好,求医问药,去了多次医院。医院同样是一个加重负面情绪的地方,让我越发沮丧到底,连身体都似乎在指责我。
 
实际上,当人进入内外交困的气馁状态,唯一的拯救路径不是无限制思索,而是行动,是某种一小步一小步让自己可以动起来的事。不管方向是不是最佳的,不管结局如何,只要有一点一点的改善,就是心里重要的能量来源。

那个时候,我不明白这些道理。我毫无头绪地挣扎,一直持续了几年。


2013年在地坛
 
从2006年开始,我做了一件能帮到我的事情,那就是写作。写作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尽管最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2006年开始提笔,到现在已经刚好10年了。

这10年中我写得断断续续,发表和出版的作品并不算多,也没有什么大成就可言。

不止一次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全职写作呢?

我的答案是:我并不是为了职业发展才写作。
 
大四秋天推了直博之后,我尝试着写一些短故事。投稿有时候被接受,有时候被拒绝。被拒绝了也会气馁,但因为没有学业上那种快速节奏,就没有那么无望,总是可以等一等,慢慢调整。

读博之后,我动手写了第一个长篇。读博士是一个写作的好时机,谁如果想开始写作,真的不妨找个博士读一下。大量的自由时间、孤独的状态、图书馆的资源。

读博那几年心理状态也不算好。写作是少数几件可以做的事,给我一个可以安静进入的空间。

写作让我暂时离开现实世界,给我可能性,住在另一个世界里。

我写过一篇《遗迹守护者》,假想了一个人类毁灭之后仅存的人,在孤独的土地上照看历史遗迹。那是一个让我自己很有代入感的意象。

我把自己日常中看到的、想到的、想到但想不开的,变为各种意象写进书里。
 
所以,写作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一个可以谋生的职业技能。我是那种很看重“职业精神”的人,如果以某事作为职业,就需要职业化,根据职位需要做事,需要根据客户和雇主需要做事。但写作于我,从始至终不是这样的事。

我只是把生活经历中的想象用文字记录下来,它是我的饮食、我的空气,我离不开它,但我无法把吃饭呼吸作为职业。

所以我至今仍然不是一个作家,以后也不会是。没有能力,也不想争取。

我只是会一直记得写作对我的意义。它是我在困难的日子里养成的、生活下去的习惯。我会一直写下去,在尘世间大地上的辛苦劳作中,写那些易逝的吉光片羽。


作品们

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从物理系本科毕业之后,读了两年研究生,然后到经管学院读博士。这主要源于自我兴趣朝社会科学方向转变。

从经管学院博士毕业后,我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做经济研究,参与不同课题和项目,也会参加地方调研。到世界各地走走是我最喜欢的事情。

博士期间我出版了两本长篇小说、一本短篇小说集(入选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原创文集,要感谢组委会)、以及一本文化散文《时光里的欧洲》。很感谢对我一直很包容的博士导师,敬爱的李子奈老师。
 
对于写作的近况,我写了一个新长篇,名叫《生于一九八四》,近期会出版。不是科幻,只是一般的成长故事。

这本书也有点曲折,2014年就已写好,2015年修改完毕并且签了出版合同,但是今年被列入审查,一直等广电总局审批书号,等了差不多四个月,前两天才刚刚拿到。

下半年会出版一个新的科幻短篇集,《你爱这个世界吗》,是最近几年的一些短篇和个别新稿。


2015年在京都

回忆慢慢向过去蔓延,想到了博士,又想到本科。

想起很多怀念的人和事。想起那年物理系系庆一起筹备过的系友,想起参加过的马杯,想起民乐队一起排练的日子。我惊讶地发现那些记忆竟然那么清楚。很多人都是很多年没见了。我好想你们。
 
现在已经走出了当初的困扰,经过清华里的历练,现在再遇到什么事,都仿佛云淡风轻。

现在想想,有时人在困境里之所以走不出来,不是缺少毅力或勇气,而是缺少方向感。不清楚在很远很远的未来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于是不知道该怎样迈步子。

如果我能对十年前的自己说话,我会告诉她:

可怜的孩子,别怕,不管有多难,你还是能穿过那一切,走到我这里。

当我这么说了,我也仿佛听到十年后的自己对我这么说。



【作者简介】郝景芳,清华大学物理系物21班本科,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现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工作。业余时间写作为乐。2016年4月27日,美国第74届雨果奖初赛结果公布,郝景芳的作品《折叠北京》入围

TOP

折叠北京好看吗?很好奇

TOP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tCGrCf9fHKVhTn51#rd
在清华当学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6-04-17 新东方优能中学


在清华当学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是知乎一位匿名用户的内心独白

焦虑。

每天都在焦虑。

大部分进入清华的人都有一个呼风唤雨的曾经。那时我们意气风发,年少轻狂,江山在手,天下我有。觉得自己就是完全能把控自己人生的那种人。

然后进入清华发现,什么叫井底之蛙。

在初高中,你什么都不用管,专心学习就好了。她会弹琴,我会学习呀;他会唱歌,我会学习呀;他善交际,我会学习呀;她办事熨帖,我会学习呀。

上了清华之后,你发现这个不灵了。因为,你发现,原来你身边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才艺广泛,人情练达,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足球篮球通通秒杀,唱歌跳舞专业水准。

而且颜值高。

而且学习好。

而且家境优渥。

而且还善良,一点儿不小心眼儿。

你就知道了什么是自惭形秽,无地自容,恨不得当场撞墙而死。

道理谁都懂,能进清华的都是高考作文写得溜溜儿的人,“不要为他人而活”这个道理绝对被自己写过。

其实你知道吗,做学渣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出众的地方,而且,连唯一的优势——学习好,也没有了。

你成了一个完完全全平庸的人。

我妈曾经说过,清华的人出来,怎么也不会饿死的。这话没错。可是我是清华的啊,我的人生仅止于饿死,仅止于不为生存发愁的话,我怎么对得起那十二年时时刻刻不敢放松的自己?

我在最好的年华里,放弃了娱乐,放弃了恋爱,放弃了自己的兴趣,一心扑在书本里,难道就是为了追求一个一生温饱的结局吗?

这么说的话所有都市人都不用焦虑,和社会底层人民对比一下,大家能吃饱穿暖有一技之长,都幸福爆了啊。

进入了一个环境就会不由自主地用这个环境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你知道一个学渣,尤其是一个没有任何闪光点的学渣,内心有多么难过了吗。

而且,我们曾经那么骄傲啊。

最近我常常问自己,怎么就这样了呢。是呀,我为什么就成了今天这样呢?做过社工,混过社团,似乎也是有过地位的人,可只有自己知道,其实一直在打杂,完全没有学到该学的东西,还付出了大量时间,以及半死不活的GPA,成了那种“似乎什么都做过却又都很一般没什么存在感的人”。我一直在自我麻痹,付出过就会有收获的啊,可今天我不想再麻痹下去了。

我就是付出了好多时间和经历最后赔得血本无归的人。别说够得上什么年级中游水平,我的GPA就是半死不活,而且我没有任何特长,不善言辞,唯唯诺诺,目标模糊,内心阴郁而导致生活习惯差,而且,至今没谈过恋爱。

而且,这些话只能在知乎上匿名说一说。在家人,朋友面前,还要假装是一个视GPA为粪土的正能量少女,每天开开心心地逛c楼买零食,不断吵吵着减肥,隔三差五和舍友去五道口看个电影,买点衣服,吃个雪冰也要发朋友圈然后心满意足地数点赞数。

可是。可是。我心里其实很焦虑。焦虑到,我明知道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不好,我却没有勇气改变它;焦虑到,即使有了有好感的人,也不敢说出口,觉得这样的我,配不上那样的他。

我目前还没找到短时间内疏导自己的办法。只能依靠时间慢慢治愈。也许之后会好一点吧,也许不会,谁知道呢。

但无论多难过的时候,我也不曾想到过死亡。我还有父母双亲要养,我不能也不敢去死。毕竟,我一直让他们那么骄傲。

那么骄傲。

作者:匿名用户
来源:知乎

TOP

匿名用户的学渣感受,深受同感那!!!
现在国企过着不咸不淡的日子
年初一同学到国内来出差聚会时候,问国企的我,每天上班在单位做啥啊?
晕倒!!!!

然后,又一在米国的同学说今年年假有1个半月,要回国聚会
NND,我还去不去啊?

TOP

转:
大家肯定关心作品写了什么?小编之前也没看过,迅速嚼了一下,努力给大家分享(相信还没有达到剧透的水准)。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很科幻,也很现实的故事,在北京生活的我们,有时会把自己描述为国贸人、回龙观人等,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昌平名媛就是比国贸名媛土。而郝景芳结合了多年北京生活的经验,描述了科幻类的分为三层空间的北京,“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作者笔下的细节描写平实而有质感,在充满科幻设定的世界观下,充满人情悲暖。在第三空间,垃圾工老刀一顿早饭要花一百块,老刀一个月工资一万块,而他希望能让自己捡来的孩子糖糖,上一月一万五学费的幼儿园,为了这个花费,他宁愿冒险去其他空间送信。

TOP

回复 5楼虫虫 的帖子

这样子啊。。。有点意思

TOP

有点盗梦空间的意思?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