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者”闯不进中国观众的生活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74976d2eb66f5e78#rd
2015-05-07 曾于里
南周知道
如同《闯入者》的英文“ Red Amnesia”所揭示的,这是全民集体的“红色失忆”。先是人为导致了全民的集体失忆,没有正确的历史观也就无法涵养出有信仰的民众;而无信仰的民众对历史的无感,加剧了历史的失忆,这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知道”(微信号:nz_zhidao)跟你谈谈为何“闯入者”闯不进中国观众的生活。
《闯入者》海报 (豆瓣/图)
王小帅的《闯入者》上映了,好评如潮,很多人认为这是王小帅最好的电影。
独居的老邓生活平静、有序又略显单调。可从某一天开始,持续不断的骚扰电话打破了这平静。强势的老太太因犹疑而陷入恐慌。电影的色调、配乐和节奏,都使得电影前半段悬疑色彩十足,影院里的观众似乎也陷入一种“被闯入”的状态,不知道那电话铃声何时会再响起。
悬疑揭开,这与老邓三十年前犯下的“错误”相关。1964年开始,支援三线地区经济建设的政策,促成了新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当时老邓也响应号召到贵州支援建设。只是,与1960年代开始的很多运动一样,知识青年们满怀激情和热血参与,可最后收获的却可能是迷惘、后悔和没有亮光的前途。支援建设容易,可回来就难了。回京的名额只有一个,老邓家和老赵家竞争。为了能够赢得回京的名额,老邓开始往北京写关于老赵的各种举报资料。结果,老邓顺利回京;而老赵一蹶不振,中风在床,一躺40年,全家也只能在贵州的偏远地区生活,苦苦挣扎。老赵的孙子遂在爷爷去世后开始报复。
人们可以对“闯入”做多种解读。但显然,“闯入”最深层的意义在于:历史闯入现实。因为种种原因,建国以来的许多历史都不被允许言说,但不被言说并不意味着历史消失了。历史的幽灵会在某一时刻突然闪现,就像死水微澜的生活中突然响起的急促电话铃声,或者夜深人静时突然被石头砸破的玻璃窗。《闯入者》意图让观众正视那段被遮蔽的历史,正视历史车轮下被残酷碾压的无数个体(这种碾压甚至持续到当下),并最终促成我们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可遗憾的是,《闯入者》的电影排片和上座率惨不忍睹。笔者所在的城市,上映当天只有一个电影院在早上10点排了一场,上座率不足一成。第二天开始,《闯入者》就消失了。而放眼全国,首映当天只有1%左右的排片,“五一”假期不足300万票房。反观某些青春爱情主题的超级大烂片,轻轻松松收获上亿票房。闯入者只闯入了老邓的生活,与观众无关。
2014年11月22日,导演王小帅出席金马奖颁奖典礼。(新华社/图)
王小帅在微博上悲情呼吁《我的观众,我知道你在哪里!》,令人心酸。他说对了:“这可能是商业片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严肃电影最坏的时代”。但他还是高估了观众,他认为观众愿意看“一部好看、有趣、能够一直吸引他们并且有回味的电影”。只可惜,观众以为的“好看”,并非是逻辑严密、主题深刻、人物立体的“好看”,而是长得好看的演员、好看的布景以及不用费脑筋的“好看”;观众以为的“有趣”,并非故事充满发现、探索和反思的乐趣,而是黄段子和恶搞之类的有趣;观众更不见得会喜欢那些回味的电影,在很多人那里,电影等同于娱乐,图的就是轻松一刻。
娄烨、贾樟柯都转载了王小帅的微博,这两位在中国同属顶尖行列的导演,也曾在他们的电影中塑造诸多“闯入者”,获得国际奖项无数、好评不断,可他们电影的国内票房也始终是《闯入者》的下场。每一次他们的电影上映,社交媒体上许多有话语权的精英(知识分子/影评人)都会为其鼓与呼,这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中国看得懂好电影的观众很多。可惨淡的排片、惨淡的上座率、惨淡的票房一再证明了:观众更愿意接受的是那些庸俗的商业电影。
“闯入者”闯不进中国观众的生活。王小帅将原因归结于排片,事实上,这只是部分原因,根本还在于我们的时代我们的观众并没有做好接受一部反思历史的严肃电影的准备。如同《闯入者》的英文“ Red Amnesia”所揭示的,这是全民集体的“红色失忆”。先是人为导致了全民的集体失忆,没有正确的历史观也就无法涵养出有信仰的民众;而无信仰的民众对历史的无感,加剧了历史的失忆,这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红色失忆”的原因还在于,我们的时代与老邓的时代,本质上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政治结构依然是庞然大物,我们依然没有走出其“五指山”。老邓忙着“回京”,我们忙着升官发财,老邓得去争去抢,我们也都在争在抢;因为一以贯之的惘惘的威胁感不曾散去,并紧紧逼迫着每个人:我们朝不保夕,反思只是“文艺病”,反抗只是徒劳的,还是赶紧去抓住实在的金钱和权力,赶紧去享受有限的乐趣。
“闯入者”闯不进中国观众的生活。他们要在电影里规避政治,要在电影里满足关于爱情和发财的幻想,要在电影里寻找刺激、释放压力。纵然如此,这并不意味着《闯入者》是徒劳的。越是在这样的情景之下,《闯入者》的出现越是必须的,也越显难能可贵。它或许能够唤起某些观众的记忆,也许仅仅是极小的一部分,但他们可能蕴含着巨大的共振力量,在某个时刻,足以打破历史的恶性循环。
这个希望如此渺茫,但它仍是希望。
相关阅读推荐:
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旗手之一,王小帅始终与纯粹的商业电影保持着敏感的距离。纵然代表“中国影像”频繁亮相欧陆三大影展,但在这个强调娱乐官能刺激的本土影市环境里,王小帅反倒像是个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