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王安忆:日常生活的常识

王安忆:日常生活的常识

王安忆:日常生活的常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c944e22625dd5ef9#rd

电影<<半生缘>>里,吴倩莲演的曼桢生病睡在床上,梅艳芳演的姐姐曼璐,进到妹妹房里来看望。看见写字台玻璃板下压着妹妹和朋友的照片,眼光很锐利地说了一句:左边的那人比右边的好,“家底厚”。“家底厚”这一句很对,指的不只是有钱,还是有渊源,有根基,是世家。这“家底厚” 的人是黎明演的世钧。以前不怎么认识黎明,知他是四大天王之一王,偶尔从电视屏幕上看他唱劲歌,也是张牙舞爪的。而此时,他却真是“家底厚”的样子。他有些木。为了抢上班车,竟看不见在场的女士,把曼桢挤落了下来。他还会把涮筷子的水当茶喝。小市民出身的叔惠就不会。叔惠是要伶俐得多,这就是小家子的风格,上海话叫“活络”。他交际要比世钧广,人头也熟。世钧客居他家,倒比他还待得住,很勤快地帮着大人冲开水。这种“家底厚”的人,往往在外面是随和的,回到自己家里,自然就要上些脾气。可不是,他带叔惠回南京家中,饭桌上同他妈妈讲话,微微蹙着眉。还有吃空了碗,等女佣添饭,就露出了尊严。而此时,叔惠则瑟缩起来,他的“活络”在这个阴森的大家里,有些施展不开了。一看,就是,世钧是这家的少爷,而叔惠不是。这样的大家,人事总是有些复杂,就有些烦心。所以,像大家的子弟,多半会羡慕叔惠这样的小户家庭。人口简单,有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也就简单了。规矩不大,少约束,自由,而且人情淳厚。又所以,世钧和叔惠才要好,连过年都不愿意回去。再看世钧的“木”,其实是包含了大家庭教养的安静的气质,还有一种寂寞的心境。这些,黎明都表现得恰如其分。

越剧<<红楼梦>>,王文娟扮的林黛玉,也是大家子的闺秀。她虽然多愁善感,对宝玉有着私心,性子还有些乖张,但形态上却不失持重。她声调低低的,回眸转身都有些“慢”,这就是有规矩,稳重。像电视剧<<红楼梦>>里,那一群小姐,不知为何一律那么“嗲”,说话尖起嗓子,眼睛活动游转,神情又那么娇嗔任性。贾母经常夸奖薛宝钗,说她“敦厚”,可见“敦厚”是大家风范里的上品。在此处,倒是应该学习戏曲里的行当,大家闺秀一般由青衣来扮,青衣的一招一式就比较“敦厚”,不是象花旦那么敏捷灵活,尖嘴快舌。看<<宇宙锋>>,装疯了,她还是不失大方,稳重,疯出来的一点媚,也不带轻薄相。尤其是梅派的!美就美在这里,大青衣的沉着,端庄的媚。要以行当分得话,电视剧<<红楼梦>>的那一伙,应归作花旦,一群小丫头。中国戏曲是真正了不得的,它将日常生活的形态总结归纳为类型,一下子就抓住了实质。

现在都喜欢说“文化”,“文化”这概念过於伟大了,其实只是日常生活的一点常识。很多情理都是从常识里生出来的,缺乏常识就情理不通了,也就是人民常说的“不象”。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里,巩俐演的小金宝就“不象”。看起来,导演和演员,对上海舞女这行当,都缺乏一般性的了解。“小金宝”的形态显然是从1949年以后,工农兵电影里,对 “舞女”带有漫画式的描绘中演绎出来的。她不停地扭动腰肢,飞扬眼风,浪声大笑。并且,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电影电视里,凡舞女,妓女,交际花,大都是这一路的作派,比如多年前的电影<<日出>>,里面的陈白露。风情可不是这么风情法的。曾经看过“百乐门”大舞厅头牌舞女的照片,你想不到她竟是那么贤良贞静的。脂粉很淡,家常的布旗袍。想想也是,已经到了这份上,就不必浓油重彩,隆重登场。尽可以收敛起来,已是大盗不动干戈。声色场,尤其是上海的声色场,其实是紧跟社会的习俗和潮流的。看史料上写,有一个时期,舞女妓女的流行是女学生的装束,素色衣裙,齐耳短发,甚至还配上一副眼镜。在开放的上海,声色场的风气也能倒过来,影响社会的时尚。可见这一行里,并不是那样娼门气毕露的。她们这样从异性手里讨饭吃得,是要比常人更解风情,可是什么是风情呢?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里,列数名妓,形态各异。有一个“汤二官”,特质是“善谐谑”。“钱三官”,姿色一般,“而豪迈有气”。“杨高三”,其描写大有深意,是“无门户习气”。什么意思?就是不象妓女。“梁桂林”,“性和缓”,“喜谈诗,间有佳句”。张岱的<<陶庵梦忆>>中,写南京名妓王月生,不苟言笑,“寒淡如孤梅冷,含冰傲霜”,她一出场,只静静立於一隅,便“群婢见之皆气夺”。有一回,被一名公子包了半月,同食同寝,却不说一字。终有一日,似有开口的意思,众门客奔走相告,"公子力请再三,蹇涩出二字曰:‘家去。’”这是何等不动声色的风情,不着一兵,已人仰马翻。

舞女和妓女,实际上都是自己养活自己的人,风情里都藏着些豪气。因是这样没保障的生计,就特别能领人的真心,又以赤胆相报。苏童的小说<<红粉>>,那个秋仪就写得有点“象”了。但到底是电影厉害,某些情节在小说里说得通,一到电影,具体化了,就又“不象”了。看小说时不觉得,看电影<<红粉>>,见那秋仪从解放军的地方逃出来,逃到“王志文”家里,竟住了下来。住下来还不说,听“王志文”他妈说闲话,还要上去对嘴,发一通议论。这实在就很无理了,发的是小姐脾气,妓女可不是这样不懂世事的人。象秋仪这样老辣的妓女,又是没有归宿的,她被解放军驱离妓院的时候,再紧张的形势,她也会在身上藏一些钱财,以备不时之需。等她终於逃了出来,她就不用急着去找她的老相好,而是先在某一处租一间小屋落下脚,然后再于相好联络。联络上了,把那相好的男人缠在屋里,三天两头地不回家,他妈这时来找,秋仪才可对人家说番大道理,伸张做人的志气。俗话说,顺理成章,常识里就是有些理的。

大家庭,或者风尘中的常识到底与一般人隔得比较远,而离得近的,就在身边的百姓生活的常识,那里面的寻常道理,其实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但就是这寻常道理,因和你我他都有关系,却最有触动。<<儿女情长>>为什么好看,就是有常识。父亲病了,大哥回来裁决,谁出多少钱,谁出多少钱,没人反对,只是沉默着。各人回到家,夫妻间都有一些口角,怨言,怪大哥派得不公,可还是服从,都按大哥的分配拿出钱来了。<<哎哟,妈妈>>里面,将那憨乎乎的小姑娘派给家境优越的“肖雄”作女儿,聪明伶俐的则给了清贫的“张闽”,也对了。穷人家的孩子才能长成精豆似的。<<北京人在纽约>>的阿春,就有常识。穿一身笔挺的洋装,到厨房水槽上洗碗,一点不脏衣服,利利落落,象一个老板娘,靠自己一双手起家的,会劳动。劳动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常识,可现在的演员,大多不会劳动。作家艾明之的小说<<火种>>,曾经拍过一部电视剧,女主人公殷玉花在烟厂撕烟叶,为表现她老实肯干,两手紧扯,浑身乱颤,看上去是干活最差得一个。不止是她,大凡勤劳的人,总是弄得很狼狈,一头一脸的汗和污浊。其实真正善於劳动的人,干活身上是一点不脏的。车间里的老师傅,可以穿着雪白的衬衫,笔直的西装裤上车床。农田里的把式也是,一天的活儿干下来,身上没有一星土,锄板上也没有土。人不邋遢,活也不邋遢。看把式干活是很享受的。地里有一个好把式干活,田边过路的人,都会伫立观赏。看他一招一式,又简洁又有效,相当优雅。又不知为什么,影视作品里,常常把劳动搞得非常愁苦,非常不得已。再其实,一个健康的劳动者,在劳动时,是很快乐的。电影<<骆驼祥子>>,祥子刚拉上洋车的时候,在街上跑得多好!年轻,健壮,有得是力气,腿脚轻快极了,又兴兴头头的。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倍赏千惠子”多么会劳动!她也向“高仓健”诉苦:累得受不了,真不想干了。可一干上手,她却又是那么喜悦。即便在枯燥的流水线上,劳动者也还是能体会到劳动的乐趣。那些纺织女工,在弄堂里穿行,象燕子一样,看她接头,手指也象燕子。

看过两部描写普通女工的电影电视,一部叫<<股疯>>,一部叫<<走出(应为“走过”)冬天的女人>>,演员潘虹也是缺乏劳动的常识。象里面所要表现的,那类能干聪明的女工,手脚都应十分利索,可女主角做什么都别手别脚,性急慌忙。尤其是有一个镜头,重病的丈夫摔倒了,她去搀扶。真是没见过这么搀人的,先将男人一支胳膊炕在肩上,再使劲往下压,就好像要利用杠杆的原理。为了节约,给出差的丈夫数草纸,这太过分了,也不得法,甚至有些愚蠢。一个会过日子的勤俭的女人,会有更合理的节约的方法。比如买袜子,同款式同颜色的总是买两双,穿破两只以后可以再拼成一双。再比如,买香肥皂,是买大号的,因为用到后来,总是一个肥皂头,大号的使用率就高。她们有许多生活的学问,并不是那么没见识的。还有就是说话,女工中那类嘴利会说的,决不是那么喋喋不休,出言粗鲁,且言语单调,满口什么“拎不清”,“不要太好嗷”一类的流行语。她们说话要风趣得多。有一回,我在妇联信-访站旁听采访,一个女工来告她的丈夫。她丈夫无中生有地怀疑儿子不是自己的,那女工很激动地说:“这孩子真争气,越来越长得和他象!”<<走出冬天的女人>>里,后来女主角和一个京剧的龙套好上了,这也不象。她更可能会喜欢一个勤勉精明的做水产的个体户,她们崇尚生存的技能,而不是象小知识妇女那样,会被些小花头迷住。她们不是那一派情调的。那女主角怀了心事,在沙发上合衣坐了一夜,这可不是劳动的女性派遣心情的方式。有一个记录片拍摄一个瘫痪丈夫的工人妻子,她说道,她心情烦闷睡不着觉,就从床上起来,把家里的玻璃窗全擦一遍。

所以现在人们都喜欢看纪实性的电视片,其实也就是里面有常识,合情理。我最喜欢的就是<<毛毛告状>>,当亲子鉴定下来,证明无业的残疾青年赵文龙,就是毛毛的父亲,赵文龙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散了席的法庭里,那电视剧的导演走过去问他:做爸爸了高兴吧?这句话问得实在好,贴心。官司其实是赵文龙输了,她没有问:服不服?而是问:做爸爸高兴吧?这是做人的常识,做人常识里的良善。然后赵文龙回答她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我没有办法。女编导再问:你有没有觉得对不起她们母女?他说:我不知她们能不能原谅我。停了一会,他又说:可我还是没有办法!他的话似乎都对不上岔,可明明白白,都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有哪个编剧能想出这样的好台词?张艺谋拍<<一个都不能少>>,干脆把台词交给非演员的演员自己去编,也就是要编出些日常生活的常识常理。编导们总是习惯将生活艺术化,结果倒还不如生活的原貌。

又要说到演员潘虹了。<<人到中年>>里,她有一个经典镜头,就是送孩子去看急诊过后,来不及烧午饭,只得啃一只烧饼。她很艰难地啃了一口,随即热泪盈眶。这个镜头很是被专家们称道,可实在觉得文艺腔太重了,不象。一个被生活煎熬了多年的人,对这些该是习以为常,早已经具备应付能力了。在与此电影差不多的年代里,放过一个电视短剧,也是写一个女知识分子的辛苦生活。丈夫去世,独身带一个女儿,上班的学校又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每天很晚才能到家做饭。教育局的一个干部去她家访问,天黑了,还只有小女儿一个人在家。等了许久,忽然,从门外往床上扔进一只包,紧接着,又扔进一件外套,再接着,就听见油锅爆响了,然后听那女教师朗朗地叫了一声:酱油!小孩子立即应声送上酱油。这一情景就有常识了,它不是象前者那样顾影自怜,而是,真的很艰辛。

好像是,过去的电影比现在的,有常识。记得旧电影<<乌鸦与麻雀>>,黄宗英演的那个小国民党官员的姨太太,出场的镜头,是一双纤手,翻着一本连环画。这就合乎她的身份,趣味,生活状态。还有<<马路天使>>里,周璇演的小红。在卖唱的茶馆里,她独自一人玩着,将一本什么折子从楼梯扶手上滑下去,再追逐下去。在这嘈杂的茶馆里,她玩得那么开心,一点不悲戚,不知自己的处境和悲惨,她的浑然不觉,格外地叫人痛惜。这也符合她的年龄,身世,和所处的环境。那时候的电影,现在看起来还是好看。另外,台湾的伦理片,似乎也要比大陆的更具常识。<<喜宴>>,那台湾的同性恋青年,为了应付父母,和想办绿卡的中国女留学生假结婚,想不到事情弄得尴尬了。父母从台湾赶来参加婚礼,女留学生爱上了他,而在一番假戏真做之下,女孩子真的怀上了他的孩子,他的同性恋伙伴西蒙则大怒。最后的结局非常合乎人情世故,三国四方都作了妥协:女孩子同意将孩子生下来再离婚,西蒙也认可了这个孩子,最微妙的是男孩子的父母,他们装做不了解这一切内幕,承认他们的骗局,好让女孩子给他们生下孙子。还有,<<饮食男女>>里,那个老厨子后来竟是和女儿的朋友结婚,令人大吃一惊,但再想想也对,其实老早有迹象了。他每天做了饭菜,送到那年轻女人与前夫生的孩子学校,把孩子母亲做的饭菜换回来自己吃掉。有一个镜头,后来回想很是温煦:老头用筷子很不解地拨弄一下那女人做的铁硬的排骨,然后吃了下去。那女人也问过老头,她做的饭是他吃了吧,因为孩子从来也不会吃完她的菜。这个细节很好,有一种上岁数的人,对年轻女人的爱。我们的电影电视,就比较缺乏这样的情景,大约是对生活了解得不够。其实,生活是很有意义的。

1999年9月27日上海

TOP

TOP

写得真好。

TOP

很多同一家的姐妹,一个憨呼呼的,一个精豆似的,怎么解释?天性

TOP

回复 4楼EG77 的帖子

星座

TOP

写得实在的,很喜欢

TOP

生活是很有意义的。需要我们静下心,细细品味。

TOP

回复 4楼EG77 的帖子

因為悟性不同吧。。。

TOP

写得太好了,

TOP

憨乎乎的多为得宠的,精豆多为小的。普通人家里小的家里上面有哥姐,要抢夺资源

TOP

好犀利!

TOP

真实源于细节。

TOP

眼睛很凶,笔头也好

TOP

哈哈,我看出来啦,王安忆不喜欢潘虹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