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公立学校的基督教渊源

公立学校的基督教渊源

公立学校的基督教渊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bd0b055e432e7343#rd

2014-09-04 施密特 橡树文字工作室

1.超越阶级和种族的普世教育


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描述早期基督教的贡献是“对所有的个体、阶层和民族没有保留;既不像犹太教那样局限于一个民族,也不像希腊和罗马的官方崇拜,只允许城邦自由民参加”。这种开放不仅仅表现在那些有望成为教会成员的人身上,亦反映在其教育活动中。不像希腊和罗马,只有来自社会上层的男童能接受教育,基督徒教育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种族背景的人都一视同仁,尤其在预备成为教会成员的学习中,更是丝毫不带种族和阶层偏见。事实上,有很长一段时间,贫穷的和来自社会底层的人在教会中占大多数,当然,也总有一些来自上流社会的人。


在引导普世教育的方向上,16世纪的新教改革起了最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早期教会对预备成为教会成员的人,不分社会阶层和种族背景,一律对其进行教理问答教育。但这种教育实践到了1517年,也就是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钉在维腾堡校园内的教堂门口的时候,已经急剧恶化。在1528年秋天,在他访问萨克森尼的教会时,他惊讶地发现到处弥漫着无知。为了改善这种可悲的景况,他于1529年写下了他的《小要理问答》。在《小要理问答》的前言,他指出普通人对基督徒教育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并且很多牧师不胜任教师的职位。无数教会成员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主祷文、信经,或者十诫。他谴责那些主教们,并质问他们,将来有一天在基督面前,他们将如何为目前可悲的状况做辩解。


路德对教育的关注并非仅止于撰写《小要理问答》。马克·诺尔(Mark Noll)指出,路德认为,开发人类思想至关重要,“因为人们有必要理解圣经的话语和话语所扎根之世界的本质。”他敦促建立一个国家级的学校系统,“包括本国的有两性参加的初级学校,拉丁中级学校以及大学。”他曾经说过,那些让孩子失去教育的父母是“羞耻和可鄙的”,他还打算写一本书反对这类为人父母者。


虽然路德在谈及年轻人的教育中,有时仅仅提到男孩,但仍有几次特别地将女孩子包括在他的讨论中。例如,他希望乞丐之家“转变为有男孩女孩的一所好学校”。在另外一个场合,当他敦促父母送孩子上学并继续他们的教育时,提到了女孩。威廉·博伊德正确地指出,“事实上,路德希望的是一种自由的没有限制的教育系统,正如他所传讲的福音一样;也像福音一样,消除了性别和社会阶层的差别。”虽然他从没有否认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教会培养牧师,但他也希望孩子被教育成为敬畏上帝、遵守法律的一般公民,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侍奉上帝和服务社会。学校对他而言,不仅仅限于培养和预备神职人员。他批评中世纪后期的教皇们使学校的功能仅限于此。


宗教改革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约翰·加尔文也提倡普世教育。他的日内瓦计划包括“在本国形成一个初级教育系统,包括阅读、写作、算术、语法和宗教科目,并建立起中等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公民成为国内和教会的领袖”。


路德和加尔文的例子表明了人人受教育之愿望并不是现代世俗社会的一个产品。相反,这一理念是从基督教圣经的两个原则推出的结果,也就是说,上帝不偏待人(使徒行传10:34),并且每个人对他或她自己的救恩负责(约翰福音3:16)。加布里埃尔·康佩尔(Gabriel Gompayre)认为,后者特别从逻辑上推导出人人需要受教育的结论。


2.税收支持的公立学校


公立学校在今天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遍的现象。究其根源,这一理念首先来自马丁·路德的思想。在此之前,特别在初等教育上,往往由教区/主教学校的教会及修士和修女支持和运作。路德有充分的理由对这些学校失去信心。因为多数人是文盲,而且他知道多数的男生女生呆在家里的时候,根本没有接受教育。很多父母明显缺乏教育能力,或者没有兴趣。路德相信,缺乏教育最终导致教会和社会的厄运。假如政府能把钱花在军队、桥梁、道路、堤坝等的建设上,为什么不能把钱花在教育年轻人身上呢?一句话,国家需要由国库的基金支持的公立学校。


菲利普·梅兰希顿(Philipp Melanchthon,1497—1560)是路德的主要助手,通常被称为“德国的先知先觉者”。他进一步帮助路德实现其教育理想,成功地游说了德国政府实施第一个公立学校系统。这些学校的组织工作主要由圣玛丽教堂的牧师约翰尼斯·布根哈根(Johannes Bugenhagen)来完成,路德是这个教堂的成员并常在这里布道。由于布根哈根的不懈努力,他被尊称为“德国公立学校之父”。


在梅兰希顿死后五十年,摩拉维亚兄弟会的主教约翰·夸美纽斯(John Comenius,1592—1670)对路德关于所有孩子,特别是穷人的孩子,应得到教育之理想做出回应,因为富人总有办法去教育他们的孩子。他在摩拉维亚的福尔尼克(Fulneck)开办了一所学校。在这里,正如他向波希米亚王国正式提交的建议中所说的那样,他向孩子们讲授关于上帝、人和自然的事。他坚信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孩子都应该接受教育,如果不这样做,他感到是对上帝计划的藐视。他用几个词总结了他给波希米亚的建议书,“主啊,怜悯你的产业”。


因此,甚至在基督教价值观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建立由税收支持的公立学校的愿望——不管这个愿望明智与否——都可以在著名的基督教改革家路德和夸美纽斯等人的思想中找到根源。虽然公立学校在今天,尤其在美国,完全世俗化了,但还是应该了解,税收支持学校这个理念产生于那些被耶稣基督的爱所激励的人,他们盼望人们能受教育,认识耶稣基督,好使他们在灵魂与物质上获益。


3.义务教育


一位教育史学家指出,路德清楚地“阐明了德国新教改革家最具进步意识的教育观念”。路德十分肯定对所有孩子施行教育的价值,他告诫国内政府应该强制孩子上学。他说:“我坚持认为强制其臣民送孩子上学是世俗政府的责任,特别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公立学校。”按照哈里·古德(Harry Good)和詹姆斯·特勒(James Teller)的说法,路德是“敦促义务(学校)教育并建议国家应通过立法来强制执行的第一位现代作家”。


按照詹姆斯·鲍恩(James Bowen)的观点,路德知道国内领导和大多数德国平民抱有“不信任正规书本教育”的心态。这种不信任部分源于人们意识中教会教皇制度长期以来的腐败,以及工人阶级的认为受过教育的人过于养尊处优的观念。但是,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对路德而言,缺乏教育对教会和社会都将是毁灭性的,所以,他告诫国内领袖们,应该迫使每个孩子去学校——女孩子至少每天一小时,男孩子每天两小时。


路德关于义务教育的理念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地方,尽管速度很慢。一百年后,一位罗马天主教的神父拉·萨勒(La Salle)在法国发出同样的倡导。今天的西方社会已接受每个孩子应进入学校的法律规范。正如今天或许只有少数人,能够想像孩子可以不上学,同样地,可能也只有很少数人,知道目前学校义务教育的规范首先来自于路德的倡导,每一个有见识的教会史家都知道,路德把耶稣基督(他会说“惟独基督”)视为其生活中每件事情的中心。


(本文摘自《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第七章“基督教在教育上留下的烙印”).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