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amy0202
(学习...)
发表于 2014-1-22 11:24
只看此人
陈默老师育儿心理问题讲座笔记: 如何与不同年龄的孩子相处
如何与不同年龄的孩子相处
1、
沟通方式
2、
教育理念
3、
实际问题处理
四大问题:
寻求关注问题。
例:小学生偷别人的铅笔,老师跟家长说孩子有品德问题。陈老师教育小学老师说小学生没有品德问题,品德问题是后来才有的。
小学生寻求关注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从来没有被关注过,例再婚家庭,母亲出国去了,母亲只管自己谈恋爱不管孩子。
二是长年累月处于被群体关注之中,例市长的孩子,总有人拍马屁、说好话,到了学 校孩子还需要一直得到这样的关注。遇到这种问题,家长一定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找出事情背后的原因。
权力征战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就出生在父母亲非常能干的家庭,啥都搞得定,孩子从来都是被安排好的,哪怕考不进好学校,父母也有办法弄进好学校。
孩子从小被剥夺自主权利感觉,从小没有感觉过长大的感觉,等到青春期后孩子突然感觉害怕,原来我的这个家庭是不允许我长大的,甚至将来找老婆也没有自主权。这样孩子就要和父母打权 利战争,表现为对着干。
父母要孩子考重点中学,孩子就考职校,一直打到父母彻底退让为止。陈老师对家长劝告,家长要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权力给孩子,不然会退而求次的。
例:孩子说不上学,家长说只要你上学啥都好说。孩子说我不吃饭了,家长就说只要你吃饭,不上学也可以。孩子说我跳楼了,家长说你只要不跳楼啥都 可以。打到后来孩子说我要离家出走了。打到最后,家长说我不管你了。这样打仗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无意识报复问题。
孩子从小长大从来没有开心过,心里一直压抑很多不满,到了青春期就开始报复,和权利征战差不多。你哪里痛,他就哪里来给你刺一下。你最怕他考不进好学校,他 就考差学校。你最怕他谈恋爱,他就谈恋爱。
例:从小到大,妈妈一直压抑孩子,逼着孩子读书,高中也考了很好的高中。孩子压抑很多年,感觉从来没有玩过。整个高中阶段,妈妈一直陪读,孩子学习的内容妈妈都要学一遍,连老师都说可以很宽松地考进交大。
但是他考进两本的大学,气死老妈。进了两本之后,妈妈也安排了很多,读啥专业。妈妈连孩子读大学的书都有一套,自己学习划重点,周末回家就要考察孩子学会了没有。孩子继续报复妈妈,进入大学一直玩电脑,直到留级。
假装无能问题。
你别要来指望我,别要指望我考清华北大。这样的孩子往往老师公认很聪明,但是实际却是中下水平。原因是有背景压力,家长的学历高同时家长高期望,对孩子有很 大的压力。孩子认为自己不如父母,就表现出来无能。
例,陈老师有年夏天曾遇到四个孩子,都是假装无能,一个是市委领导家庭,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集团公司老总,一个是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这四个爸爸的四个儿子,两个名牌高中,两个名牌大学。四个孩子都很聪明,但是四个孩子现在读书都不及格。这四个孩子只要 爸爸一出现,这四个孩子就会低着头,还怕爸爸。而四个爸爸是如何教育儿子的,就是通过讲自己是如何如何成功,这样反而给孩子更大的压力。
老总是这么教育儿子的,老总说我的儿子应该是怎样怎样的,这样儿子心里就想做你的儿子真倒霉了。教授家庭学历都很高,连奶奶都是硕士学历,后来儿子承受不了这样的背景压力,儿子考了三流大学,天天打游戏,后来自杀了。
有时候家长要做一个有通透里的人,当孩子有个行为出来,家长要静下心来想想行为的源头是啥。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很有教育别人的资格的,非常坚持自己的理论,很难改变。
当时陈老师就问他,你父亲小时候怎么管你的,他说有6个兄弟姐妹,父母啥也不管。陈老师就说因为你父亲从来不管,所以你能成为党委书记。而你的儿子成为不了你,因为他有一个和你的父亲不一样的父亲。
四、孩子问题的发展机制
1、
早期养育
2、
环境影响
3、
家庭结构
孩子和家长的互动模式:
家长百般讨好孩子,不仅物质上而且精神上。这样的家长养育出来的孩子会很轻视父母,出言不逊。
当家庭夫妻关系出问题后,很容易出现拉拢问题。
比如母亲跟女儿说父亲的坏话,无非想女儿面前表达自己付出很多,而父亲啥也不做。拉拢子女并且诋毁对方。这样家长讲得越多,孩子越痛苦,因为家长讲的话。孩 子都会理性地接受。但是孩子很痛苦,因为这个不好的人,是孩子的家长。
例:母亲拉拢儿子,说父亲坏话。儿子就会打父亲,帮母亲。但是母亲反而会骂儿子打父亲的行为。这样下来儿子很痛苦。
例:女儿抑郁很多年,已经工作了找到陈老师。他的父亲很不好,确实是坏人,已经在监狱里。母亲一直跟她说父亲很不好,而且母亲改嫁后继父也说她的亲身父亲不好。
这个女儿一直抑郁,到后来甚至不能上班。陈老师对女儿说,你能不能做件事,去监狱看看爸爸,她从初中开始就没有再看见爸爸了。女儿说我不能去看他,她是坏人。
陈老师说坏人是法律评价的,子女对父母的评价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是你的爸爸。你不要对你的父亲有任何的附加条件,这所有的附加条件都能被一个条件所抵消,那就是父亲把你带到了这个世上,给了你生命。
如果一个人能够认清这点,父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这就足够了,这样的话很多对父母的怨恨就能消除。陈老师建议她去监狱看爸爸,并且如果可能的话,跟爸爸说,出狱后她来养他。看爸爸会怎么讲。因为陈老师发现她内心非常 非常渴望父爱,因为她一直缺失父爱。
他去看爸爸,父女俩抱头痛哭。父亲一直在忏悔,说他到这地步是她母亲如何如何挑剔造成的。女儿头一回也听到了母亲的不 好的地方。离开监狱的时候,女儿像是换了个人似的,轻松多了。一个人的基础幸福感是建立在接受双亲的基础上。
孩子的行为永远是父母嘴巴里挑剔的内容。这样的父母本身有焦虑问题,有强迫人格。这种挑剔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孩子会在外面,比如学校里去释放这个压力。
双重束缚是最不好的关系。
我让你做成这样,但是我又让你做不到这样。例:青春期的孩子得了精神病,孩子治好了,医生打电话告诉妈妈来接孩子。孩子非常高兴地迎接妈妈,大叫妈妈,妈妈板着脸跟孩子说,人家孩子跟妈妈很亲热地,哪像你这么大嚷大叫。
这样孩子又受不了,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这样的孩子没办法,只能最后分裂。精神分裂就是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正常的,一部分是病态的。人在正常情况下遇到痛苦,就会逃到病态系统里。在病态系统里有幻觉、幻听,能感到幸福。
4、
父母关系
文化不是学历,每个家庭有自己的文化。
孩子成长的真正的养分实际上就是爱。
很多成功的父母,能给孩子很多的东西,但是孩子感觉这并不是爱,而是父母自己的需要,需要孩子成为为父母想要的那种孩子。要让孩子感觉到充分的爱。爱就是 无条件的接纳。
陈老师常问家长,你有没有这样的心态,哪怕孩子是个脑瘫儿,你也会好好地养大他。如果你有这种心态,那么为何你会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而不能 忍受。这样就会给孩子一种感觉,你爱他是有条件交换的。你爱他,一定要他好好读书,成为好学生。小孩子的心理是这样的,他挑衅你,他就做坏学生,看你是不 是还继续爱他。如果你不爱他,那么他就想你的真面目露出来了吧。
所以家长很关键的就是你能不能接受你的孩子就是平庸的,但是他平平静静,没有灾难。如果你 有这样的心态,那现在就不会过度焦虑。
例:上海的教授到美国教授家里做客,美国教授的大儿子是很年轻的教授,小儿子是搞园林的,从小喜欢的。上海教授就一直在表扬大儿子,年纪轻轻就成为教授了。美国教授觉得很奇怪,为何你不表扬我的小儿子。我们觉得小儿子做得很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得很好。
另外,很多支离破碎的家庭,就会有爱的缺失。离婚的家庭,一定要给孩子比较充分的爱。而现在很多的情况是整个家族会把另一半批评地很坏,而孩子心底里潜意识里是不 愿意接受的,因为有亲情血缘的。
夫妻关系不和的家庭。一直在闹不和,要闹离婚,就相当于给孩子头 上悬一把剑,这把剑啥时候落下来不知道的。很多孩子都跟陈老师说,我爸爸妈妈肯定会离婚的,即使现在不离,将来也会离的。
例:有个妈妈找陈老师说,老公怎 么不好,我要离婚。陈老师就很坦白地跟她说,那么你就离吧。我来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为了孩子我不会离婚的。你根本就不会离婚,那么你就不要搞了,不要动 不动就把离婚这个话放在嘴边,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要想孩子读书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给孩子营造好的心态。现在很出 名的那位韩国妈妈,养育5个孩子8个博士的妈妈,曾经说了一句话,夫妻和睦才能养育出好孩子。
[ 本帖最后由 amy0202 于 2014-1-22 11:2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