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基督教三大教派的差别 查常平

基督教三大教派的差别 查常平

基督教三大教派的差别  查常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0709e940101a5w8.html

Christianity:基督教(有人主张翻译为“基督宗教”【Christian Religions】)——基督新教(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所谓狭义的“基督教”)、基督公教(Catholicism/ Catholic Church)、基督正教(Orthodox Church);基督信仰;基督教的教义。在词源上,Christianity是借用3-6世纪的晚期拉丁语christianitātem, 源于拉丁文Christiānus(Christian),该词与中古英语cristiente互换,9-16世纪的古法语crestiente就是借用中古英语。



天主教(Catholicism): 基督公教

和东正教教会及一些圣公会教会一样,罗马教会宣称自己是惟一真正的、普遍的教会。因此,在梵蒂冈公会议的教令里,它自称为“神圣的、普遍的、信徒的罗马教会”。“普遍的”(“天主教”这个词便由此演化而来),意味着“包括一切的、广泛的”。当今的罗马天主教会,是一个世界组织。尽管不同的国家有细微的差别,但它在整个世界都有同样的基本组织结构、崇拜形式和神学信仰。

1、宗教教义 在教义方面,天主教称其为“公教教义”,是基督亲授、经使徒和公教教会持守、传授、教导,是所有公教教徒必须全部信奉接受的纯正信仰内容。天主教会强调信仰是对“启示真理”表示同意或“认信”。天主教又将启示分为自然启示和特殊启示。自然启示是指通过人类自然理性即可认识的真理,如关于天主的存在、天主对宇宙的造化、灵魂不灭等,论证这些教义的理论称为自然神学或哲理神学;特殊启示指超乎人类自然理性、非经天主启示不能获得的真理,有关的教义称为启示教义,包括三位一体、救赎、教会、复活、永生等,并认为这些教义有超理性的奥秘性,故又称超性教义,论证这些教义的理论或学说,称为启示神学或超性神学。大家读过中国翻译的天主教《圣经》吗?天主教神学是很难懂的,这跟它对教义的认识有关系;另一方面,天主教认为圣传和《圣经》组成天主圣言,是启示神学。圣传是指天主教教会的传统。

1.1教宗永无谬误说:自中世纪以来,教宗担任信仰的教导者和辩护者的职位时,关于信仰与伦理的讲话具有神圣启示的特征,永无谬误(ex cathedra意思为“一贯正确的”,即他的讲话来自于教宗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宝座)。这是普遍的信仰,所有信徒必需信从不得修改,于1870年正式被频布。在同1054年(那时教宗把君士坦丁堡的最高级主教逐出教门)以来的东正教和新教领袖们的辩论中,天主教会也坚持教宗阐释教义绝无谬误。

天主教除了宣称具有普遍性、无可争议的权威、高度集权的主教制政府外,它的其他明显特征便是:

1.2教会论: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1962~65)之前,17世纪耶稣会神学家贝拉明的定义:教会是在“罗马教宗治理下,以信奉基督为唯一信仰,遵守唯一圣事制度而联合起来的基督信徒的团体”。这与拉丁教父西普里安(Cyprian,约200~258)“教会以外无拯救”的原则相符;之后,法国天主教神学家基罗的定义:“教会是与神交契,同享救恩圣事的上帝子民所组成的社团,是基督之体,圣神之殿。”教会包括“现世信徒”、“已死信徒”和“众天使”。教会的权力与纯正教义,传自基督亲自授予的使徒即第一批主教。由此代代相传的主教制教会,所立的神职和所行的圣事才神圣有效。16世纪的特兰托公会议宣布:教会能够判断圣经的真实意义和解释,人不能自由地解释圣经。

2、宗教活动:2.1礼仪  在弥撒中,基督真实存在于圣体(圣礼)的面饼、酒中,经过祝圣的酒和饼,其形式与质料均已奥秘地变化为基督的血和肉,即变体论。平信徒在弥撒中只能领受饼,神职人员才能领受饼和酒。2.2圣事:圣洗(点水)、坚振(在受洗者的头上按手、敷圣油、划十字,指领受圣灵、成为基督精兵)、告解(向神父告罪、忏悔)、圣体(弥撒中领受圣体,圣徒相通)、终傅(神父或主教为患病或垂危的信徒摸油念经、祝福,使其身体减少痛苦、灵魂得救)、神品(领受神父神职)、婚配(受洗者)。基督的受死与复活带来的恩典,通过圣事交流给教会。

2.3崇拜:除崇拜天主和基督外,天主教按等级对诸圣徒保持特定的崇敬,圣徒在救赎事工上有为活人与死者代求和通功(将所建功德分给求告者)的中介作用。圣母马利亚研究(1950年,庇护十二世宣布“圣母升天”为信条)。除马利亚外,恭敬的对象还有耶稣的“鞠养父亲”若瑟、天使、使徒、殉教者、教宗册封的圣徒。

3、宗教组织和制度(教阶制):罗马天主教会的组织,是仿效晚期罗马帝国的殖民地行政机构设立的。它既是区域性的,又是地方性的,在形式上将堂区分组并入教区、然后为大主教区。主教连续的路线,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罗马宣称拥有主教教区的权利,基于彼得和保罗在那里殉教、埋葬的历史传统。梵蒂冈城是天主教的精神中枢。整个结构是至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

按品级言的教阶——神职教阶:主教、司铎、助祭三重传道职位。

按权力言的教阶——治权教阶:教宗、宗主教,牧首主教、省区大主教、都主教、大主教,教区主教以及教宗特派的枢机主教(又名红衣主教)。

自5世纪开始,神职人员皆为男性,独身得到严格的强调。

由于天主教会通过敬虔的教派(他们在所谓的“黑暗时代”保存了西方文明)的工作而扩展到全部欧洲,宗教生活无论在修士、修女的共同体,还是如跟从一种教规的个人献身那里都受到高度尊重。修士、修女以围绕一个特殊的中心组成的个体隐修士群为代表,而跟从一种教规的个人同时生活在世界上(“第三修道会会员”)。这便导致了无数的圣徒崇拜。修会既是造就信徒灵命的中心,也是保持教育的中心。在现代,天主教神学家们一直站在解放神学、女权神学运动的最前线;此外,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天主教会已从政治现状的拥护者转变为人权的捍卫者。

4、天主教的分布:天主教是基督教的第一大派,全世界共有天主教徒8.8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8.5%,在各大洲的分布为:拉丁美洲约3.7亿,欧洲约2.5亿,北美洲和非洲各有约8000余万,亚洲和大洋州各有约7000余万。




新教(PROTESTANTISM) 基督新教

“在关系到上帝的荣誉、我们的灵魂得救及永生的事情上,每个人必须站在上帝面前,为他自己做出陈述;无论多与少,没有人能够因为另一个人的行为或决定而使自己得到开脱。”这个声明,来源于《抗议书》(1529年4月25日),是“施佩耶尔宣言”签署者的底线。“宣言”的签署者,为一个少数派,由萨克森公国的候选、萨克森和不伦瑞克的公爵、黑森的菲利普伯爵以及14个改革派城市的代表领导。他们拒绝接受第二届施佩耶尔宗教会议的决定。那个决议,推翻了第一届施佩耶尔宗教会议(1526年)的教令(即在采纳了改革宗教信仰的地方宽容这种信仰),并禁止教会领地的世俗化。这些“抗议者”正如他们后来被称呼的那样,毫无疑问是想以牺牲天主教会为代价,增加自己的财富与权威,但他们的声明,对于新教徒的立场乃是根本性的。

16世纪中叶,在欧洲出现马丁·路德创立的路德宗、加尔文创立的归正宗、作为英格兰国教的圣公会,通称新教三大主流派。



1、教义(宗教观念):1.1因信称义:信徒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 在新教中,虽然各样决定的采纳遵从个人理解的圣经真理,可个人的良心拥有最终的决定权。教宗、皇帝的任何决定,都不可能确定人的得救(这是教宗赦罪、豁免的一个目的);天主教认为:罪人得救,除了信仰外,还要凭借圣事,通过神职人员把救恩赐给信徒。1.2信徒皆为祭司:神人之间的中介,无需神职人员。没有任何主教、司铎,能充当个人和他们的创造者之间的中介,因为只有一位中保,那就是基督。这淡化了神职人员和普通信徒之间的差别。牧师主要是职务上的标志。1.3唯独圣经:天主教不否认圣经的权威,但坚持圣经的解释权属于教会,因此,由教父遗训、教会法规、历届公会议的决定构成的教会传统也具有权威性,集中在天主教会和教宗身上。在新教中,教会传统、理性不能等同于圣经的权威地位。1.4反对天主教的炼狱、圣徒代求、圣母马利亚崇拜的信念。

2、宗教活动

圣事:基督亲自设立的礼仪,只有圣餐礼(又名主餐、弥撒或纪念餐)和圣洗礼。

崇拜:重视讲道、解释圣经、宣传教义、坚定信徒信仰、同唱赞美诗。

3、宗教组织制度:3.1主教制:各主教区的管理权集中于主教,下设牧师(会长)和会吏。各大地区(或国家)组成主教团,作为教会的集体领导核心。反对教宗的权威。(圣公会为代表)3.2长老制:由信徒推选从事社会职业的信徒领袖任长老,掌管教务权力,委派或选举牧师执行教务。(归正宗为代表)3.3公理制:或称会众制,由各教堂的全体信徒会众直接掌管教务权力,聘任牧师。

1530年,奥格斯堡宗教会议上,路德宗会友重新确定他们在神学上的立场;并在日渐恶化的政治处境面前,不得不以武力捍卫自己。不过,新教徒(“抗议者”)这个名称(由此派生出新教一词)保留了下来,结果也用于茨温利和加尔文的跟随者。英国的圣公会信徒一般被算作新教。今天,这个词充满了教派的含义,最初的原则被遗忘了,尤其是当那些接受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1962—1965年)立场的天主教徒已采纳“新教的”各种立场时更为明显。天主教徒采纳的新教立场,例如有良心的过分自由、用人的母语译成的圣经的中心地位。





东正教(ORTHODOXY)セ督正教

根据东正教徒的说法,在基督教世界,他们代表约翰的传统;与此相对应,天主教徒跟随彼得、新教徒跟从保罗的传统。

在通常的语言中,虽然“正统性”(希腊语的意思为“正确的思想”)用来指意识形态上或神学上的正确,但当人们把这个术语用在东方基督教会时,它意味着“正道”(教义上)或“真正的荣耀”(崇拜仪式上)。因此,东正教作为一个普通的术语,覆盖东正教会的生活与崇拜的每一方面,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使徒时代。共同的古老崇拜风格、相同的教义以及一致的教规教法文集,把东正教世界联结在一起。自5世纪以来,共同的古代崇拜风格几乎没有变化;而相同的教义,是由前七次公会议确定的。

1054年,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教会自称正教,在宗教仪式上以希腊语为主,又称希腊正教。1589年,俄罗斯正教建立牧首区,取得自主地位。

在历史进程中,尤其是斯大林统治时期,所有东正教会都遭到可怕的逼迫。由于也未能在传福音这个词的西方意义上宣扬福音,东正教徒靠他们的崇拜和生活方式为基督福音作出充分的见证。

所有的东正教会,把它们自己看成是早期教会(从公元1世纪到4世纪)信仰的捍卫者,看成是敬拜、艺术与学术的活生生的传统的捍卫者。它特别强调传统(paradosis)尤其是希腊教父们如尼撒的格列高利等人的著作。对他们而言,教会是不可定义的,它是一个活的身体,由为着圣体崇拜而联络在司祭周围的所有肢体构成。崇拜经验和公会议的声明,形成信仰的内容。

宗教观念

1、教义:在教义方面,第一,东正教信守前七次公会议信条,不承认之后天主教所举行的历次公会议。在“和子句”问题上,东正教继承东派教会的观点,认为此乃对《尼西亚信经》的篡改,即反对圣灵是从父“和子”而出。

1.1救赎论,注重道成肉身 人的得救,在于把有罪必死之人,通过与道成肉身的基督的神秘联合而成为属于上帝的、不死的生命。东正教神学中很少有涉及人性本原败坏的内容,因此不十分强调赎罪论。关于恩典和原罪论,东正教认为每一个人都在亚当的罪中犯了罪,拯救既要依靠自身,也要依靠天主。首要的是自身必须择善,天主才能帮助他们。善功只是条件,并不具有得救的效用,只有依靠天主的恩典才能获得重生和得救。圣事中基督的血所生的救赎作用,是给予一切人的,凡愿意接受信仰和洗礼的都可以得救;凡是愿意敬奉天主的,都可以得到报偿。基督论以基督这个人物为中心,他是上帝与人的两性在一个位格中的合一。东正教神学,可以用亚他拉修的阐释来总结:“上帝为了让人生成为上帝而成为人”。(人成为神,与神合一)拯救被理解为“成圣”(deification),是人对上帝的存在的参与。对东正教徒而言,人根据恩典,借助信仰与工作而称为义。善功只是人得救的条件,而不具有得救的效用。

1.2圣母崇拜 童贞女马利亚成为信仰者最理想的中保。三一论确立后,对圣母的崇拜反映了信仰者需要一个可靠的“中保”思想。天主教也崇拜圣母,但是没有东正教那样着重强调,我们曾经问过在香港的罗马天主教的主教陈日君。他说天主教是强调“崇拜基督、崇敬圣母”。

1.3末世论 东正教并没有原罪这样的东西,只有在亚当的罪里堕落的人。堕落的人,不但会从罪中得救,而且会从腐朽中得救。据说,东正教徒沉湎于末世论。例如,无可否认,千禧年论在俄罗斯精神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活人为死人包括为圣徒祷告,以及为罪人祷告,并与罪人一同等待受审判。

1.4 教会生活的权威分散在所有信仰者之中而不是集中在教宗这样的人物身上。“普世性”(或“大公性”,catholicity),既有“普遍性”的一般含义,又表达在教会团契中信仰者的合一的意思。

2、宗教行为:2.1礼仪  东正教的崇拜仪式被发明出来,代表降临大地的天堂。信徒祷告,由天使及圣徒的交通环绕在他们周围。

信徒弥撒(弥撒为祭献,基督为祭司)

祈祷仪式:颂唱以9首经文赞美歌为基础的9首颂诗,颂诗末都是赞美童贞女马利亚。教历中,每一节日和圣徒纪念日都有不同的颂歌。

2.2圣事 洗礼(在复活节举行,浸入水中三次,婴儿也可受洗)、坚振(敷圣油)、告解、圣体血(祭台上的饼、酒,经过祝圣后其形式与质料均已奥秘地变化为基督真正的、固有的、能给予生命的血和肉,即变体论)、神品、婚配、终傅。2.3圣像崇拜:圣像是用线条与色彩表达基督奥秘、上帝启示、教会神学思想的象征性而非现实性的艺术。它是关于耶稣基督、马利亚或其他宗教人物的图像。圣像为“感觉的窗户”。

3、宗教组织和制度:每个国家的东正教会,是在法规和行政方面自治或独立的(换言之,它有自己的领袖,一个大主教或最高级主教),但都接受君士坦丁堡牧首在精神上的领导权。一些东正教会(如塞尔维亚正教会),是以语言区域而不是以国家主权的区域为共同的边界,设立牧首区或主教区。主教区首脑为主教。牧首区(大主教区)下辖数个首府主教区。主教人选必须是修士大司祭或者领受圣职后保证效法修士生活的司祭。大部分主教都来自修道院。主教以下为修士大司祭、修士司祭、修士辅祭。司祭可以结婚,但结婚后的不能入选主教。东正教坚持只有男性可以被按立为神甫。

节日繁多:有十二大节日,复活节最重要。

4、东正教的分布:东正教徒准确的统计数字不为人知,但至少有1.5亿。东正教分布在希腊、俄罗斯、东欧,在法国,瑞士和英国属于重要而有生命力的少数派教会。埃及、乌干达有所谓的基督一性论派教会,中东、印度有聂斯脱利派,叙利亚基督一性论派教会。东正教的信徒主要是斯拉夫民族,分布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美国等地区。在中国人数不多,1984年,中国有东正教徒8000人左右,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东正教主要的自主教会有君士坦丁堡牧首区、耶路撒冷牧首区、俄罗斯正教会、格鲁吉亚正教会、塞浦路斯正教会、塞尔维亚正教会、保加利亚正教会、罗马尼亚正教会、波兰正教会、希腊正教会、美国正教会、日本正教会、芬兰正教会等。



结论:基督公教与基督正教,都比较强调人尤其是神职人员的事功的果效,看重人为的努力。虽然它们不否认上帝成为人、成为历史上的耶稣基督的恩典,但是,两者的教义的确存在将这种恩典加以抹煞的可能性而把信徒引向对神职人员的崇拜。

基督信仰为什么会出现三大教派?基督教,是历史上的某个教派尤其是该教派的领袖对基督信仰的核心耶稣基督事件的理解与诠释形成的教义、教规、膜拜仪式和信仰团体。这种诠释,存在着一个基本的边界范围。基督信仰的三大教派,都共同承认耶稣基督是上帝之言成为的肉身和肉身的耶稣成为的上帝之言(作为信仰对象的基督),信仰三位一体的上帝,不过,由于人的语言的有限性,由于人的理智的理解能力的有限性,当人在这种有限性中来理解基督事件的时候,当人直面基督事件对于自己的生命的意义的时候,便自然地出现了理解与诠释、传播基督信仰的方式的分歧,由此形成基督信仰的三大教派。由于人的绝对有限而出现基督教的教派,无论是在教义诠释、圣礼施行还是信仰实践方面,这正好显明人绝对需要一个无限恩典的上帝,需要在教会彼此在真理中相爱。.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