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chgtq 于 2013-10-12 12:50 发表
发现上海话里面好多字其实是不同音的,但现在大家都念成一样的了。比如说:米、面;线、细;官、干,我家是本地人,发音都是有分别的。包括“生煎包”的“煎”,其实和“肩”发音也是不一样的。
米、面。“面”字原先是有鼻音韵尾n的,这个n先是弱化,后来脱落,元音前移,逐步变成i,同“米”,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二百年,在市区已完成,在郊区尚未完全合并。北部吴语中的咸摄字(以m收尾)、山摄字(以n收尾)都是这样变化的。
线煎、细肩。前一组俗称尖音,后一组俗称团音,尖音读“子、此、四、事”类声母,团音读“鸡、起、其、戏”类声母,在吴语大城市中基本合流了,全读成团音,在乡村基本还是分别的。团音来自舌根音,“细”“肩”的声母原本是/h/ /k/,在前元音的作用下声母前移,最终与舌尖声母合流,这个变化过程在上海话中持续了两三百年的时候。一个半世纪以前,西方学者纪录的上海话中“去”字还是读作/k'i/。
官、干完全是两类不同的韵母,受苏州话影响,上海市区话两类韵母主原元音相同,“官”字多了个u介音,青少年则丢失了介音而完全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