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女孩,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1434期·2012年9月4日-10日文l王俊逸吴家宝图l受访者提供
余馨皓——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密歇根州立大学
余馨皓毕业于复旦大学附中,上海的“四大名校”之一。2012年,复旦附中整个年级只有135个人参加高考,其它的或者出国,或者保送。余皓馨便是“出国党”之一,戴着名校光环,她的留学之路看起来一路顺遂:国际化的学校环境,有经验的老师,有国际化眼光的家长……
文l王俊逸吴家宝图l受访者提供
Q&A
生活周刊:美国和中国的生活习惯有很大不同,你做过哪些准备工作?
余馨皓:我在出发前做过很多功课,从生活、选课、到交通出行、衣着都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只要一遇到在国外生活的人,我就会从包里掏出笔和本子准备采访他。举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在亚特兰大工作的表姨回来探亲时告诉我,在美国女生一定要修指甲涂指甲油,否则她们会认为你很邋遢。于是我和一个也要出国的好朋友特地第一次出门去买甲油!
生活周刊:这次是第二次到美国,接下来还有四年,目前为止有什么新的感受?
余馨皓:我原本以为美国是个很随意的国家,来了之后才发现其实开放的背后是数不清的条条框框,规矩非常多,因为不了解,我还闹了很多乌龙事件。美国人的动作普遍都比较慢,在国内待惯了的人一开始真的会受不了他们。
被美国大学校园气氛吸引
高三下半学期,是准备高考的学子最紧张的复习时刻,余馨皓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那时候我就休学了。每天的时间都自己安排,通常白天去图书馆自习,下午回家以后做一些家务,做好晚餐等爸妈回来,晚上去学瑜伽或是跑步。”
这份自在来自内心的笃定。那时,她已经收到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8月份启程前往美国接受大学教育。
三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六,余馨皓起床以后打开电脑查看邮件。排在未读邮件前列的,有一封便是来自MSU admissions office(密歇根州立大学入学办公室)的录取通知书。“我当时一共申请了六所学校,MSU是最早给我回信的,也许这印证了我和她很有缘。”
去美国读大学,决定于高一的暑假。
2010年的夏天,余馨皓16岁,她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他们穿越日期变更线,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在那里,余馨皓和同学们参观了好几所常春藤名校,包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大,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以及赫赫有名的哈佛和耶鲁。
“我当时被美国人对大学的那种归属感,以及学校里浓郁的学术氛围吸引了。感觉全校几万或是几千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耶鲁大学在女孩心中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校园像古堡一样很有历史感和神秘的气息。”余馨皓说。
回国以后,余馨皓立马和父母商量出国读大学的事情。母亲提出了反对,她舍不得把唯一的女儿送到国外。余父却很赞同女儿的选择。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常常在各个国家间飞来飞去,见识到许多国外的教育模式,周围朋友的实例也告诉他“出国更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好几轮的“家庭会议”以后,余馨皓和父亲最终说服母亲,做出“不参加国内高考,直接出国”的决定。
升上高二,余馨皓将心思放在备考托福、SAT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一共考了三次托福,一次SAT。“考完之后有一种重见光明的感觉。”余馨皓笑,“涉外的语言考试和考生打的是心理战。中国学生擅长笔试,可托福的难点是听力和口语。良好的速记能力,反应能力与变通能力缺一不可。还有就是时间,托福和SAT都需要考四个小时左右。”
余馨皓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在第一时间知道了她准备出国的决定,“她们都很支持我,给我很多鼓励。”
“班主任主要是关心我英语的进步,语文老师因为曾经在美国留学,更多的是现身说法。”去美国以后,余馨皓手机里还保存着语文老师发给她的信息,内容是出国以后生活方面的小贴士。
余馨皓一共申请了六所美国的大学,并没有通过中介,从考托福、写文书、到寄申请材料,全都自己一手包办。为此,她还向学校请了两个星期的假。“现在回头想想觉得是很冒险的。”余馨皓说,“不过那两周过得极为充实,也颇有成就感。通常是一边纠结该怎么回答表格上的问题,一边感叹美国人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希望通过美国教育变得更自信
在父母眼中,余馨皓是“乖乖女”。在老师眼中,她是内向害羞,不爱出风头的好学生。在朋友眼中,她是心思细腻,喜欢为她们着想的好闺蜜。在大众的眼里,美国大学钟爱的学生应该是热衷社会实践,善于表现自己,热爱沟通,有着所谓的“领导者个性”。
余馨皓并非这类典型的“美国个性”。她自认并不是最活泼,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学生。选择出国,一部分原因也是想改变自己的个性。“我从小就非常喜欢文科,很早就立志要读新闻,但我深知自己不够自信,缺乏表现自己的勇气,不够积极主动。在国内总习惯于缩在后面,就像我们俗称的幕后工作人员。”
余馨皓申请成功,与她所在中学的氛围不无关系。作为上海四大名校之一,复旦附中十分注重国内外文化的沟通交流。
“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下,我们能拓宽视野,获得更多国外名校的资讯。”受此影响。她的同班同学中有六七名同学和她一样选择出国留学之路。他们通过学校组织的学术交流丰富自己的国际经验,老师也常常会为他们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以丰富自己的履历。
这些孩子们常常在一起交流备考和申请情况,余馨皓和另外两个同学组成了“出国留学盟友”。他们互相交流经验,交换听课笔记,一起泡在图书馆里学英语,还结伴参加考试。“这让人觉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另外一些不打算在高中毕业后就出国读书的同学,也有各自的打算。“有的认为不需要那么早出国,可以在国内考上大学以后再考GRE,托福之类的出去读研。有的则想在国内大学里争取外出交流的机会。还有一些高中就出去了。”
http://www.why.com.cn/epublish/n ... bject7ai32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