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和儿子关于这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讨论。
妈妈:“你觉得这篇文章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
儿子:“就是课文最后的一段话呀,台湾青年的骨髓救了钱畅的命,两岸人民之间的友爱长久存在下去。”
妈妈:“哦,说明这篇文章还是写清楚了故事和自己要说明的意思的。可是,他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能得出这个结论呢?让我们来仔细读一读。”
妈妈:“这篇课文里写了几个人?”
儿子:“三个人。钱畅,李博士和台湾青年。”
妈妈:“咦,在这个捐献骨髓的故事中,哪个人是最关键的呢?”
儿子:“当然是台湾青年啦,因为是他同意把自己的骨髓捐出去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他是最具有爱心的人。”
妈妈:“是的,我也这样觉得。可是课文里却没有写他的名字,只是用了‘一个台湾青年’来代替他,你觉得这样合适吗?”
儿子:“不合适,如果这个台湾青年知道他在我们的课文里连名字都没有的话,他一定很生气,很失望。如果是他自己不想暴露自己的名字的话,那作者也应该写某某先生,比如‘沈先生’。”
妈妈:“是的,不写名字是对别人极大地不尊重。可为什么课文里偏要这样写呢?想一想这个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呢?”
儿子茫然。
妈妈:“我想呀,这就跟作者在课文最后想表达的意思密切相关了。因为作者想表达台湾和大陆的感情,所以就让这个青年成为了一个符号,而不是他自己了。你觉得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符号吗?”
儿子:“不可以,每个人都是他自己,他不能成为一个符号。”
妈妈:“对的,这个台湾人就是他自己,他不代表整个台湾。一个人成为一个符号,对这个人是不公平的,是不尊重他的独立人格的。以后你长大了,千万不能让别人把你变成一个符号,一个人成为了一个符号,是一件可悲的事,因为那样的话,你就再也不能做你自己了,你就会变成一个别人的工具,做别人要求你做的事,说别人要求你说的话,即使你不想做或不想说的时候,也很难拒绝。”
儿子:“好的。我还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妈妈:“还有,这个台湾青年捐骨髓给大陆的钱畅,是不是就真的体现了台湾人对大陆的感情呢?台湾青年登记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的时候,他指定了只捐给大陆的人了吗?”
儿子:“应该没有吧。骨髓库是全球的,登记为志愿者的话就意味着愿意捐给所有的人。”
妈妈:“我觉得也是,这个台湾青年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他捐献骨髓的行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互助,和哪里的人没有一点关系,和台湾大陆更是没有一点关系。只是凑巧他的骨髓和大陆的钱畅配型成功罢了。”
妈妈:“在计划抽取骨髓的那天,台湾发生了9.21大地震,这次地震很厉害,你查查看这次地震的情况。”
儿子查了维基百科,一脸震惊,想不到是如此大的灾难。
妈妈:“在921地震后,全台湾立即停电了,并且余震不断,可能进行这样的抽取骨髓手术吗?我觉得应该很不现实吧。在发生了这样大的灾难,死伤那么多人的情况下,应该有很多急救的事情要做,即使医院发电,医院和医生也应该首先进行地震伤员的抢救吧。我不知道骨髓移植的时间性是不是需要如此急迫。他完全可以推迟几天等一切都稳定了再做嘛。”
妈妈:“即使骨髓移植也是迫在眉睫的事,在台湾这样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冒了很大的风险才抽到了骨髓。 你想想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不冒险就让骨髓及时送到杭州输到钱畅的体内呢?”
儿子睁大眼睛看着妈妈。
妈妈:“李博士是坐飞机去的杭州,说明飞机是可以飞的,台湾青年也没有受伤,他是可以动的。”
儿子一扬眉毛,恍然说到:“可以叫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一起坐飞机到杭州,然后在杭州的医院里抽骨髓。”
妈妈:“对呀,这个办法好嘛,没有一点风险。”
妈妈:“文章里写青年的家人在地震中的安危不明,而青年还可以‘神清气定’地躺在手术台上,这正常吗?有时候你和妈妈在外面走散了,找不到妈妈,你是什么心情?”
儿子:“我很着急呀。”
妈妈:“是呀,你只是一会不知道妈妈的情况,你都很着急,妈妈找不到你,也是心急如焚,根本没有心思想别的事情,而这个青年的家人在这样大的灾难下情况不明,青年一定非常担心焦急,他如果还能神清气定,他就不是人。文章这样写,很让人反感,令人恶心。你可以说:青年很担心着急,可是他强作镇定,为了另一个青年躺在了手术台上。”
妈妈:“如果这种情况无法避免的话,李博士应该请求别人主动为青年寻找他的家人,及时地向他通报他家人的情况,以让他能安心地进行手术。这才是人人守望相助的样子,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帮助你。”
妈妈:“课文中还写到,李博士在余震不断中,坚持在手术室抽取骨髓,这样做对吗?”
儿子:“不太对吧。地震后就不应该在房子里呆着,因为房子很可能会塌的,会压死人的。”
妈妈:“是的,应该遵循地震安全指引,大家都跑出去,呆着安全的地方。课文里还写到,李博士不跑出房子,而是‘庄严地’站着。你觉得李博士‘庄严地站着’,就能对抗余震吗?如果房子倒塌了,他‘庄严地站着’,房子就压不死他吗?就压不死躺在手术台上的青年吗?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意志能抵抗大自然的威力吗?”
儿子:“不能,不管你多么坚强,余震一样会发生,房子该塌一定会塌的。很危险的。”
妈妈:“是的,所以一定不要听这篇课文瞎说,记住:任何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没有什么事情比生命还重要。所以你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考虑一下是否安全,特别是是否有生命危险,如果有安全风险,一定要好好想想有没有别的办法,不用冒险也可以做好这件事的办法。你前面提到的叫青年和李博士一起坐飞机到杭州的替代办法就很好呀,既可以及时给钱畅献出骨髓,又不需要冒生命危险。这件事很重要,你一定要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自己和别人置于危险的境地,保障自己的安全,同时不能伤害别人。”
儿子:“哦,我知道了。”
妈妈:“所有的这些安全指导,大多数都是人们付出了血的代价总结出来的,所以一定要遵守。我们上海不在地震带上,所以发生地震的机会不多,可是其他的灾难也会发生的。比如发生火灾的时候,警报响起来的时候,不管你在做什么,都要立刻放下,从安全通道撤离现场。在路上看到窨井盖的时候,一定不要往上跳,因为它可能盖得不严。”妈妈趁此机会,也再一次强调下安全意识,不过儿子已经有点嫌我啰嗦了,汗一个
。
妈妈继续:“课文中还写到,因为余震不断,李博士抽取骨髓的针头多次从青年的体内脱落,这对这个青年是不是一种伤害?”
儿子:“是的,那个青年的身上会出现很多针眼的,会破好几个地方。”
妈妈:“对呀,青年愿意捐献骨髓,献出他的爱心,我们不能只想着要救的那个人,而不关心这个捐献的人的需求和安全,把他看着一个机器,可以在他身上冒险,打出多个不必要的针眼,还可能将针头断在他的体内,造成更大的伤害。他也是一个人,并且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我们不能这样对待他。作者这样写,只是希望能表达他的主题:台湾人对大陆的感情,其实这样的写法,妈妈觉得非常冷血,没有人性,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体谅和换位思考。”
儿子:“哦,这篇课文原来这么假呀!”
妈妈:“是的,这篇文章虽然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辞藻,可是因为它写得缺乏人性关怀,只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没有心的参与,所以读起来也不会让人感动,反而让人反感和恶心。如果他能遵循人性和常识来写这篇文章,故事就会自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真诚关怀和互相帮助,和台湾大陆没有关系。你觉得呢?”
儿子:“嗯,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