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牵手
(而今待我从头越)
发表于 2010-8-4 10:22
只看此人
房子的故事(1)
一直到现在,每当我走过校园里那个小篮球场,还是忍不住要停下来,远远看一下矗立在球场中间的那间小屋子。有的时候,正逢有学生练球,也会有人把球对这那堵墙来回地打。“砰、砰、砰。。。”我仿佛能听到球打在墙上发出的回声,可是我知道这是幻听了,林和她的先生毕已经离开这里多年了。。。。。。
那是21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在读研,认识了所谓的“同乡”(应是同城才对)林。林是个漂亮的西子姑娘(呵呵,我也跟着这位姐姐沾点光),那时已留校任教,并即将嫁给湖南小伙毕。说起毕,我们可都是称“老毕”,因为他确实比林大好几岁,当时该有30多了吧,成熟稳重,儒雅潇洒,且又不象湖南人,生得高高大大,很对得起他的专业——体育。林和毕快结婚了,可那时房子多紧张啊,怎么轮得到他们?好在宛若天仙配的两人人缘很好,老毕的同事们想尽一切办法。终于有一天,林姐姐神秘地邀请我去吃饭。
其时,林姐他们已经领了结婚证。那时的大学校园里,外地青年教师结婚,都很简单,两人领个证,连铺盖也没办法搬一起的,因为没房子,更不要说租房了。怎么办,往往是钻教工寝室的空子——或者让已结婚的或未结婚但不住的上海人挂个空户口,或者室友帮忙,早出晚归,给一对小鸳鸯留点短暂的时空。
言归正传。话说那天晚上,和林姐姐约好在篮球场外面的商店处等。见了面,林姐就前者我的手走,走到篮球场中央,打开门,竟然别有洞天——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段楼梯,往下走,是一间素雅的卧室!铺着浅色床单的大床,铺着桌布的小方桌,还有挂着窗帘的小窗!我吃惊地差点叫出来!而老毕,此刻也探出头来,原来,房间的尽头有个简易的厨房,老毕在用电炉做菜!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还未走下来,我就听出是老毕的同事戴老师。听他们的交谈才明白,原来,这房子原来是个仓库,对这体育系的体育器具,但是不多。还是热心的戴老师想办法向系里借出来的!
这个小房子日后成了我常去蹭饭的地方。我只要经过篮球场,就会下去看看。林姐姐向我抱怨清早就会被打球声吵醒,再也无法睡着,因为担心窗子被球砸。后来天热了,只有一个小窗子的地下室闷极了。而此时,读化学的林姐姐也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很快,8月的某一天,林姐姐走了,上飞机的时候,为了减轻行李的重量,脚上穿了冬天的高帮旅游鞋。那是1989年。
林姐姐走了,老毕业回到了男教工宿舍,没多久,也办了探亲去美国了。
现在想来,林姐姐的走,也有房子的因素。那时的青年教工,分房无望,职称无望,机灵一些的就打起了出国的念头。林姐姐的大学同班同学,当时百分之九十都出了国。林姐姐并不是那么想出国的,因为老毕年纪大了,他的专业出去也不好找工作。但是,这样的生存状况,是无法让人安居乐业的。
出国后的情况确如预料的,林姐姐顺利毕业,而老毕似乎一直在读语言(真也难为他这么大年纪啃英语)。几年后,有一天,林姐姐抱着她的儿子出现在我的办公室!可爱的孩子,憔悴的妈妈。她是来把孩子带到杭州给外公外婆看看。印象最深的,姐姐身上穿的线衫,当时在上海也很流行,我在静安寺的外贸商店(就是现在九百世纪食品商店的位置)里见过,39元一件。记得我说起这个,林姐姐还说知道上海发展这么快,当时就不出国了。
这之后,我们还偶尔通信。可是,随着我忙于结婚、换工作、做妈妈,也渐渐地疏远了。但是,林姐姐临走前留给我的英语书,有一本《走遍美国》,至今还在我的书架上。每次搬家,我都舍不得扔掉那本书。
不知道,她们一家,是否还在芝加哥。那个小男孩,现在该是人高马大的帅小伙子了。
如今,每次走过那个篮球场,我都要看看那个小房子。如果我告诉现在90后大学生,那个房子曾经作过“新房”,他们也许会说:“好神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