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谁是宣教士? (林治平)

谁是宣教士? (林治平)

谁是宣教士?         

作者:林治平
http://bbs.loves7.com/viewthread.php?tid=61773


元月九丶十两日,世界华福会在宇宙光韩伟厅召开了一次「华人宣教士甄选丶辅导及关顾论坛」,许多宣教机构的负责人丶工场主任丶宣教士丶还有一些从事宣教士辅导关怀及协谈的实务工作者,共七十馀人,同心参与丶热烈讨论。我相信这一次的会议,对正在日渐兴起的华人宣教运动,必然有其重大的影响。我也有幸从头至尾参与其中,并蒙大会邀约担任开幕礼讲员。受命以後,恐惧战兢,一直等候寻求合适信息。直至聚会当天清晨,终於决定以「从台约尔(Samuel Dyer)看宣教士的甄选丶辅导与关顾」为题,与众人分享。

先锋者已被遗忘了!

也许你会问:「台约尔是谁?」这个问题正是令第一位入华宣教士马礼逊慨叹:「先锋者已被遗忘了!」的问题。台约尔是继马礼逊之後第十四位宣教士。他在就读剑桥大学法律系即将毕业之际,清楚神的呼召丶决志前往中国宣教。那时满清政府对外完全采取闭关封锁政策,宣教士根本不可能进入中国境内宣教。台约尔一旦清楚明白神对他的呼召旨意,立刻中途辍学,进入神学院,并於一八二四年趁马礼逊返英述职之便,参加马礼逊的中文班,学习中文。一八二七年,二十三岁的台约尔拜别父母亲人,在伦敦会的差派之下,携同新婚妻子,前往海外华人聚居之地丶马来西亚的槟城,等待中国门户一旦开放,尽速进入中国宣教。在一八四二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订定开放五口通商前,就有许多这样的宣教士衔命东来,在新加坡丶马来西亚各地以及巴达维亚(今之雅加达)等处,装备等待,准备进入中国宣教。每次读到这些宣教故事,看到这些宣教士对神呼召的认真态度,总令我感动不已。

让神在他身上完成神旨意的人

谁是宣教士?宣教士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一旦明白神的呼召,就会凭着信心跨越一切艰难险阻,毅然前往,以抵於成。在南京条约订立前,就有许多这样的宣教士,虽然明知中国之门紧闭,却仍然络绎东来,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客死异乡丶未能进入中国,但是他们信心的眼睛却早已进去了。宣教士不一定是一个为神「完成」了什麽工作的人,宣教士是一个让神在他身上完成神旨意的人。从台约尔一生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见台约尔不折不扣,正是一个这样的人。

台约尔——戴德生的岳父

当然,绝大多数知道台约尔的人,对台约尔的认识也仅止於他拥有一个特殊的身分:「台约尔是内地会的创办人戴德生的岳父。」诚然,他的小女儿玛莉亚 (Maria Dyer)跟戴德生结婚之後,对戴德生一生的事奉,影响极为深远,而戴氏一脉五代在华宣教的动人故事,也是台约尔血脉相承的後代。然而台约尔在华人宣教史上的影响地位,当然不能丶也不应被戴德生家族掩没遮盖。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  

我很高兴戴德生的第四代孙戴绍曾牧师这些年来一直努力搜集有关台约尔的各项文件资料,并邀约陈一萍姊妹执笔整理,写成《虽至於死—─台约尔传》一书。承戴牧师好意,令我为这本书写一篇推荐序,使我有机会得以先读这本书的原稿,清清楚楚看到一位真正的宣教士的面貌,真是一件蒙神赐福丶感恩不尽的事。从台约尔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宣教士的甄选(上帝的选召)丶一个宣教士所遭遇的艰难困苦,及其辅导关顾必须面对的解决之道。

二十三岁离乡背井 从事宣教

台约尔是一位伟大的宣教士,说他伟大,并不是因为他具有超绝群伦的技艺才能,也不是因为他天赋异禀,具有一代大侠丶英雄气慨,坚毅刚强丶从不动摇。是的,从他二十三岁离乡背井丶远别亲人丶从事宣教开始,到他三十九岁积劳成疾丶因病去世为止,短短的十六年间,他完成了许多匪夷所思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他在槟城等地,挨家挨户无一遗漏的拜访传道,宣扬福音;  
*他苦学中文,博览中文群书,编辑中文常用字表丶制作字模丶刻制明体活字丶研究铅活字印刷,成立印刷厂丶出版华文文字宣教资料,在中文的印刷史上,功不可没;  
*他极力推广教育,参与英华书院诸项相关事工;提倡华人女子教育。台约尔夫妇更为华人女子教育史上,先锋性的关键人物;  
*他积极参与中文圣经修订出版工作;  
*他积极参与恒河外方宣教会工作,策画筹谋在东方南洋各地宣教工作之进行;  
*他始终怀抱谦恭宽容之心胸,周旋宣教站之间,协调处理人际或事工间的疑难困惑;对宣教合一丶资源整合,树立楷模;  
*他勤学语言,以利宣教工作。

强烈宣教心志 克服文化语言

宣教士所遭遇到的难题,首推语言。尤其对外国宣教士而言,中国语言的复杂困难,尤为艰巨。台约尔却能走出困局,克服挫折灰心,不屈不挠,在短时间内学会官话丶闽南话丶潮州话丶广东话丶甚至福州话。可见强烈的宣教心志,对宣教士适应文化语言的调整,多麽重要。  

其实宣教士若不是对宣教使命有绝对的坚持丶完全的信念,是不可能承担宣教士命运中必不可免的艰难痛苦的。因此,我觉得台约尔的伟大,并不是因为他完成了上述各项令人惊异赞叹的事迹。而是在台约尔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多情柔弱丶温柔体贴丶充满文学气质却又能在同时跳脱一切丶献身上帝神圣宣教事业,成为神荣耀国度中,不顾一切丶奋战至死的战士。读台约尔生平故事,最令人感动钦佩的地方,就是在此。  

在戴绍曾丶陈一萍即将出版的这本新书中,引用了许多台约尔给他父母丶妻子及儿女的信函。这些信函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台约尔,他对父母的依恋丶尊重与孝顺,孺慕之情从未稍减;他对妻子的深情爱意,也永不褪色丶浓烈如初;他对孩子的关怀爱心,透过他的笔触,挥洒自如,感人至深。然而对一个宣教士而言,情愈深而更苦,若没有另一股超越的能力与大爱,是没有人能承担得住的。以下仅引用他的几封私人信函,加以说明。  

一八三六年,台约尔一岁左右的女儿宝丽娜突患重病,几乎要死,台约尔在给一位姊妹的信中如此说:

「我亲爱的姊妹:

我心涨满千言万语,一言难尽。我们的小宝贝 (宝丽娜) 现在几乎来到约但河边,濒临死亡;眼看她就要离我们而去。有时候,我几乎对她说:去吧!心肝宝贝,去吧!去成为耶稣冠冕上的另一颗珍珠;但随後我又说:留下吧!心肝宝贝,留下吧!留下随我回到亲爱的槟城,在那里,让我们一起长眠在宣教士的坟墓里。  

亲爱的姊妹,妳问我:立在坟墓旁回首所来径,我是如何看待中国?哦!我心涨大丶涨大,直到满溢,直到破裂:  

『哦!中国,每当想起你,  
我就巴不得插翅向你飞去,  
唉!如此遥远,如此遥远,  
我所爱的土地!』  

任何不能为中国舍身的意念,都会令我万分沮丧。我们唯一的心愿,就是为中国而活,为中国而死。  

我们如此地珍爱中国:我们唯一所愿的,就是为中国而活,为中国而死。是的,我甚至大胆地想,如果我的心可以被剖开,那千丝万缕交织在一起的每一根纤维,都写着中国!」

超越今生现世丶物质世界的盼望

面对生离死别,本是人生必经之路,更是宣教士的必修功课,对早期的宣教士尤其如此,台约尔是如何度过这道难关的?在亲情难舍的冲突中,台约尔是如何走过来的?从台约尔给他女儿宝丽娜的信函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我亲爱的小铃兰(Lily):  

当神使妳发烧生病时,我想神可能要将妳从我的花园,移植到天上祂的花园里;现在祂使妳再好起来,近乎康复时,我就想祂可能要妳在我的花园里再停留久一点。妳知道我称我们的家为我的花园,花园中妈妈是最甜美的玫瑰,因为她最美;哥哥(Samuel)是紫罗兰(Violet),因我如此喜爱那花;妳是铃兰 (Lily of the Valley),因我希望妳能谦卑;妹妹(Maria)是樱草(Cowslip),因为那花有用;我的小郁金香(Tulip),神已将她移植到天上的花园里了,因为她生得很美,如果她在我的花园里多停留,恐怕爸爸妈妈会太喜欢她了。但是,神如果欢喜将我的玫瑰丶我的紫罗兰丶我的铃兰,和我的樱草都取走,栽到祂在天上的花园里,这样,在那里你们就能看到我的小郁金香,你们也都会比留在我的花园里更甜美丶更可爱丶更美丽丶更谦卑,也更为有用。  

我真高兴神使妳又好起来了;我喜欢妳爱耶稣基督比爱我更多。  

爱你的爸爸  
台约尔」

和耶稣基督永远在一起……

在这封充满文学气息丶信心盼望的信中,台约尔看到了生命中永不衰残的花园,因此在连番遭遇亲人死亡病危的苦难中,天堂花园的盼望,就变得既重要又绝不可少的了。一个宣教士若没有超越今生现世丶物质世界的盼望,是不可能面对任何苦难打击的,台约尔曾写了一封长信给他的儿子台慕尔(Samuel Dyer Jr.),与他讨论永生的意义。实在是一封值得一读再读的好文章。在这封长信中,台约尔充满爱心的为一个小孩子娓娓叙述永生的意义。他也尽量用孩子能够懂的语言,从孩子的经验中,告诉孩子永生是什麽。永生是什麽呢?「永生就是不再有痛苦」丶「永生就是不再有眼泪」丶「永生就是神必擦乾我们的眼泪丶我们永远不再哭」丶「永生就是不再因犯罪而恐惧」丶「永生就是不再有害怕」丶「永生就是不再有分离」丶「永生就是要和耶稣基督一样,和耶稣基督永远在一起……听见天使歌唱,我们也和他们一起歌唱」。在这封信的最後,台约尔写道:  

「当我想起埋葬在槟城的小玛利亚,我就想也许明年,我应该带着妈妈丶你丶还有两个妹妹回到槟城;也许,我们也应该像她一样住在那里;这样,当我们完成地上的工作死在那里时,也就与你的小姊姊葬在一起。  

现在,我希望你能告诉宝丽娜和玛莉亚有关天堂的事,或者,你可以把她们带到我的小书房,为她们祷告,求神使她们也能配上天堂。  

爱你的爸爸  
台约尔」  

信中说到的小玛利亚,是台约尔夫妇头生的女儿,出生仅八天就被神摘下回到天家,台约尔的信中常常提到她,可见丧女之痛,有多深多远,只有天堂花园的盼望才可平衡纾解。  

当然,作为一个宣教士必须是一个视宣教士使命高於一切的人。他的人生观丶价值观都清楚明白丶欢欣鼓舞的使他看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全在上帝的里面找着了。宣教士不是一个牺牲奉献的人道主义者,他之所以能为基督的国度舍弃一切,是因为在一个宣教士的眼中,他的人生观丶价值观已经完全改变了。诚如保罗所言,他看所抛弃的万事如粪土,而他所得到的则为宇宙天地间的至宝。

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台约尔在一篇谈到自己蒙召奉献的文章中,以神与人对话的方式,把这个思想概念,清楚动人的写了下来,是一篇值得一读再读丶反覆吟诵丶甚至背下来的好文章:  

「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  

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赛六:8)  

但是,我的孩子,你是否愿意远去他乡,去到外邦人中?你是否愿意放下你正享受的权利?你是否愿意放弃目前的舒适?并且离开父母丶兄弟姊妹,去到乾旱疲乏丶少有泉水涌流之地?  

我主!求不要发怒;请容我说,我最温柔的爱属我父母丶我深相系的是我的手足;但我想我能说,若为我所挚爱之主的使命,我愿抛下这一切。我正享受的权利诚然浩大可贵,我必须谦卑地承认,我不够珍惜或善用它们;无疑地,等我去到那遥远不毛之地,我必有强烈的失落感;然而,我最挚爱的主啊!我仍求,为了那比我生命更可贵的使命,请容许我舍弃这一切。至於,我所失去在本国的舒适生活,我相信只要有饭充饥丶有衣蔽体(正如我主所应许的),我必甘之如饴。  

但是,我的孩子,你将去到旷野之地;在那里,在你朝向天家行进的路程中,你非但得不着任何帮助,甚至你会遇到各样的艰困险阻,难道你不害怕吗?  

是的,是的,我主,我极其害怕,我每一脚步都颤抖不已;但你曾应许我,要在如此艰困的环境中保守我。然而,即便现在我在福音之光遍照之地,在恩典的中心之处,我发现我的心仍然刚硬,仍然不断地叹息着说:  

『我愿意,但我无法歌唱;我愿意,但我不能祷告。』更何况我要去到那乾旱之地呢?哦!我最挚爱的主啊!我本就不预期在那里会有什麽快乐丶可喜悦的事,但我的确期待你的保护与看顾,因为那是所应许的,也是我唯一能交托一切的人生之锚。  

但是,我若让你去,你能做什麽呢?  

我的主啊!你的问题触动我心最深处,因我的确深深感到,出於自己,我不能做什麽。许多时候我害怕,如果我去会占据比我更忠心丶更爱主之人的位置,哦!如果这样,就请让我留下来,不要让我去。但是,我主,不!我不能留下来;我渴望到那遥远之处,用那陌生之语告诉人,耶稣舍命为要拯救罪人中的罪魁。  

哦!如果这麽要求仍属过分,那就让我去为那些分发福音小册的宣教士提书箱,替他们劈柴丶挑水;哦!我最亲爱的主啊!请不要拒绝我,请务必让我在我主的使命中,立於最卑微之地,做那最卑微之事,或至少让我为你的仆人提鞋子。我主!请原谅我!如果我能以最卑微的方式帮助这事工,就请不要让我留下来。  

但是,我的孩子,  
你即将去到白日太阳焦烤丶  
夜间湿气严寒的地方,  
如果就在那里,你眼目所喜爱的  
忽然被夺去,  
她小小的花苞被夜间的寒霜所摧残,  
你将如何?  

哦!我的主啊!你的问题再一次刺透我的心。  

哦!如果是这样,我将成为何等孤单的流浪者!受挫时,无一笑容使我振奋;痛苦时,无一对象可诉衷情;但是,我的主啊!我还是必须前去,我不能留下来(请不要因我的强求而发怒)。如果痛苦来临,我主是差了它来;能为我主神圣使命受苦,是一种权利。  

如果在如此贵重的使命中丧失亲人,那也必是我主所差派丶我心所默许的。  

如果我必要在孤单的旅程中前进,那麽当我的眼成为泪的泉源,我就要为黎明即将到来的清晨而欢唱,我就要为那日在基督里再重逢而欢欣。  

我还要为我主耶稣基督和祂奇妙的恩典而歌唱;如果我的馀生能完全被我主所占满,此外别无其他,那麽,就任凭悲哀丶忧伤与丧亲之痛都来吧!因为受苦是特权,忍耐是特权,任何为耶稣基督的使命而受到的遭遇,都是特权──哦!我若费财费力,单为在外邦人中传扬基督,那就无一不是特权了!  

那麽去吧;我的孩子!看哪!我必常与你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蒙召成为宣教士 何等荣耀

这种心态使他在压力痛苦不胜负担时,仍能化悲痛为喜乐。尤其是当他认定一切的遭遇都是特权丶而能得蒙选召成为一位宣教士更是何等荣宠的一件事时,就再也没有什麽事可以把他打倒了。他在母亲去世後,写给爸爸的信中,把这种心情表露无遗。  

「现在母亲已离世,倘若当时我能在您身旁,我必能与您,并我的兄弟姊妹一同哭泣丶一同淌血,如同此刻我的心淌血一般,当您们说愿主的旨意成就时,我也必和您们一同说阿们;我心深处早已和您们的感觉融合在一起;当母亲飞向天家,她也已将我的心带到了天上。  

…… 然而,终究我是非常喜乐的;因为我虽微不足道,却能在异地异邦宣扬基督的名;我虽拙口笨舌,却能告诉他们耶稣为罪人而死;此地的担子虽重,白日虽热,我却在其中有份;我能挨家挨户地分送生命的粮,哦!我的确是非常喜乐。虽然我极其爱着您们每一位,然而我也盼望自己不背弃所爱的中国,迄今她仍在黑暗中摸索。」一八三五年十二月,他从马六甲写给他父亲的另一封信中,把这种经历亲情与事奉的冲突,以及如何突围脱困的心路历程描绘得十分清楚,他说:  

「我最亲爱的父亲:倘能与您再见一面,领受您临终前给我们的祝福,我们将何等何等地喜乐。然而,您已将我献於耶稣基督的祭坛上,直到我们在荣耀中再相见。虽然对我而言,能在您晚年承欢於您的膝下,是我最大的喜乐;然而,藉着神的恩典,我盼望我永远不背弃我所挚爱的中国。我感觉在我心中的地位,中国与耶稣的使命,比任何其他事物更重,甚至重於我自己的生命。」

寄望子女 继承衣钵

宣教士是一位具有奇妙眼光的人,他能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人生瑰宝丶生命财富,他不仅自己享有了这一切的丰盛,他也希望人人共享,尤其是希望他的子女也能继承享有这份天大的福气。他在给一位英国朋友的信上如此说:  

「我在地上最终的愿望就是我的孩子们都能成为忠心丶委身救主十字架的宣教士。」  

一八四三年,台约尔独自在香港时,曾写了一封信给他的两个女儿,信中把这份感动写得更加清楚:  

「我亲爱的女儿们:  

我现在已经离你们很远了;有时,因离你们很远而难过,虽然有很多朋友在这里,然而却无一人像亲爱的妈妈丶柏克兰女士,还有我的小宝贝们。有时,我又快乐,因为我们都在想怎样向中国人传讲耶稣基督。我需要把所要做的事都写下来;像现在我正给你们写信──写一封非常长的信,我就会暂时忘记有大海翻腾在我们中间,有大风让船回不到新加坡。但是,当我不写东西的时候,心思就会去到我现在所不能去的地方。  

作宣教士的工作很艰难;宣教士有时也会想,什麽时候工作可以完成,可以听到他亲爱的救主召他回天家。但是,我亲爱的小宝贝,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能作宣教士,爸爸的心该有多快乐。如果爸爸能看到他的孩子们:『活着是为了告诉周遭的罪人,你们已找到何等珍贵的一位救主』,他该多快乐。如果一个宣教士的工作,比现在困难十倍,爸爸仍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有宣教士的心。  

永远爱你们的爸爸 台约尔  
一八四三年八月於香港」

盼望 为主而活 并为祂而死

一个真正的宣教士在饱尝神的同在平安丶恩典赐福之後,虽然历经宣教的困难,必定仍然希望他的子女能继续担任宣教士。作为一个真正的宣教士,台约尔毅然离开地上的家乡,去到上帝要他去的地方,从此以後他的家乡就是上帝要他去的地方,他在马来西亚事奉十多年之後,第一次返英休养述职前,写了一封给伦敦会的信,其中如此说:  

「我们从未想过返回故里,因我们已将自己奉献给主,要在未信的人中为祂工作。能在如此蒙福丶如此荣耀丶如此神圣的事工上有份,我们深感荣幸之至。……唯一的盼望,就是为值得我们称颂的主而活,并为祂而死。我也禁不住期盼,此次返英之行,能为中国带来最大的益处。  

当我们离开,我们的心仍留在中国──我们不是回家,我们乃是离家,因为这里才是我们的家:并且靠着我们主耶稣永不离弃中国。我们唯一的愿望,是为救主的荣耀与中国的好处而活:但祂若说『来吧!休息一会儿。』并且喜悦我们如此行,我们就愿谦卑地回答:『哦!最亲爱的主,不是休息,乃是以另一种方式,为了中国神圣的目标,服事!』」

藉着埋身之地 赢得中国归属基督

一八四三年,在等了十六年之後,台约尔终於进到了中国,不久染上热病,十月二十四日病逝澳门,葬於马礼逊墓园,年仅三十九岁,无缘再见爱妻丶子女最後一面。  

一八五二年幼女玛莉亚及姊姊宝丽娜进入中国宣教,那年玛莉亚只有十五岁。一八五七年宝丽娜结婚,旋即过世,得年二十三岁。一八五八年玛莉亚丶戴德生结婚,一八七○年玛莉亚过世,得年三十三岁,都可谓英年早逝。只有他的儿子台慕尔在一段叛逆逃亡期以後,终究於一八七七年从澳洲来华宣教,至一八九八年病逝中国。可知台约尔一家七口,俱为向华人宣教而死,埋尸中国。当台约尔病危之际,曾向伯驾医生表明希望埋在中国。他说:「如此,藉着我们的埋身之地,赢得中国归属基督。」  

谁是宣教士?台约尔用他一生的生命故事,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答案。

本文转载自:宇宙光《光谱》(作者:林治平)2009年2月-3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