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北京“小升初”~~~

北京“小升初”~~~


北京“小升初”政策未定测试先行


www.jfdaily.com 2009-03-26 11:59 稿件来源:新浪网
  今年全市“小升初”政策目前还在审批阶段,预计下月上旬向社会公布。虽然政策未定,但部分初中校却早已开始“小升初”咨询、收简历、变相测试,有些学校甚至早已和小学毕业生签约。

  今年仍会“推优”小派位

  据了解,去年小升初开始实施的“推优”小派位今年仍将是优秀毕业生进入优质初中的主要方法。

  各区县今年小升初政策预计变化不大,推荐优秀小学毕业生进入优质中学,在全区大派位之前,先对优秀学生进行“小派位”的“推优”办法仍将沿用,推优比例也将稳中有升,“三好学生”以及综合素质评价将是学校推优的主要依据。据部分区县小学校长表示,“推优”标准主要由初中校制定,小学起的作用很有限。

  入学测试仍然存在

  虽然,任何与小升初有关的考试都属违规,但以各种名目出现的变相“小升初测试”一直屡禁不止,只是各学校和家长心照不宣而已。

  部分初中校将自己学校的“小升初测试”称为“面试”,但实际上也会出题考查小学生的奥数、作文和英语。部分初中校打着“测试特长生”的旗号,进行小升初测试。

  今年公办初中校还借助本校培训部甚至是社会培训班进行测试选拔学生。位于西城区的某高校附中下月4日至5日,将依托某培训班举行入学考试选拔实验班学生,考试科目为数学和英语。据了解,想通过这种途径进名校的学生先得考试进培训班,谓之“占坑”;然后在培训班再考试排定名次,初中校再根据名次录取小学生,谓之“排位”。

  部分小学毕业生已签约

  虽然具体政策尚未公布,但目前已有很多学生和学校完成了签约。据了解,“签约”会在推优中发挥作用,有些区县的推优并非简单计算机派位,而是填报志愿,“签约”学生只要把签约学校写在第一志愿,就会被录取。据某培训班的负责人透露,目前海淀、西城、东城等名校均有已签约的学生。

  此外,东城、海淀等示范高中的初中部也已陆续开始接收学生简历,虽然市教委三令五申要求初中不得以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但过来人依旧建议今年的考生家长,一定要在简历中清晰地写明各种奖励。

  今年严格限制无序跨区流动

  根据市教委规定,学生的学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是“小升初”跨区入学的三种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三种跨区入学途径是按照先学籍、再户籍、最后居住地的顺序来衡量小学毕业生。据部分区县教委负责人透露,一般外区回本区入学的学生进入区域内优质中学的可能性很小,想上优质中学就需要“跨区择校”,而不在上述三种途径之内的“跨区择校”就属于无序跨区流动。“择校”就会有“择校费”。

  依据本市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的规定,今年小升初,任何学校不得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公布区域内每所公办学校的就近接收学生范围和人数,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接收学生,并将接收学生结果公布。据透露,不按免试就近入学招收学生的学校负责人今年起将开始承担法律责任。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小升初”政策未定 入学测试仍然存在www.jfdaily.com 2009-03-25 14:55 稿件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刘昊)今年全市“小升初”政策目前还在审批阶段,预计下月上旬向社会公布。虽然政策未定,但部分初中校却早已开始“小升初”咨询、收简历、变相测试,有些学校甚至早已和小学毕业生签约。

  今年仍会“推优”小派位

  据了解,去年小升初开始实施的“推优”小派位今年仍将是优秀毕业生进入优质初中的主要方法。

  各区县今年小升初政策预计变化不大,推荐优秀小学毕业生进入优质中学,在全区大派位之前,先对优秀学生进行“小派位”的“推优”办法仍将沿用,推优比例也将稳中有升,“三好学生”以及综合素质评价将是学校推优的主要依据。据部分区县小学校长表示,“推优”标准主要由初中校制定,小学起的作用很有限。

  入学测试仍然存在

  虽然,任何与小升初有关的考试都属违规,但以各种名目出现的变相“小升初测试”一直屡禁不止,只是各学校和家长心照不宣而已。

  部分初中校将自己学校的“小升初测试”称为“面试”,但实际上也会出题考查小学生的奥数、作文和英语。部分初中校打着“测试特长生”的旗号,进行小升初测试。

  今年公办初中校还借助本校培训部甚至是社会培训班进行测试选拔学生。位于西城区的某高校附中下月4日至5日,将依托某培训班举行入学考试选拔实验班学生,考试科目为数学和英语。据了解,想通过这种途径进名校的学生先得考试进培训班,谓之“占坑”;然后在培训班再考试排定名次,初中校再根据名次录取小学生,谓之“排位”。

  部分小学毕业生已签约

  虽然具体政策尚未公布,但目前已有很多学生和学校完成了签约。据了解,“签约”会在推优中发挥作用,有些区县的推优并非简单计算机派位,而是填报志愿,“签约”学生只要把签约学校写在第一志愿,就会被录取。据某培训班的负责人透露,目前海淀、西城、东城等名校均有已签约的学生。

  此外,东城、海淀等示范高中的初中部也已陆续开始接收学生简历,虽然市教委三令五申要求初中不得以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但过来人依旧建议今年的考生家长,一定要在简历中清晰地写明各种奖励。

  今年严格限制无序跨区流动

  根据市教委规定,学生的学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是“小升初”跨区入学的三种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三种跨区入学途径是按照先学籍、再户籍、最后居住地的顺序来衡量小学毕业生。据部分区县教委负责人透露,一般外区回本区入学的学生进入区域内优质中学的可能性很小,想上优质中学就需要“跨区择校”,而不在上述三种途径之内的“跨区择校”就属于无序跨区流动。“择校”就会有“择校费”。

  依据本市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的规定,今年小升初,任何学校不得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公布区域内每所公办学校的就近接收学生范围和人数,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接收学生,并将接收学生结果公布。据透露,不按免试就近入学招收学生的学校负责人今年起将开始承担法律责任。


作者:刘昊   




北京市教委强调 不得通过考试选拔


www.jfdaily.com 2009-04-13 14:07 稿件来源:新华网
  又到一年“小升初”时,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为了能让孩子进一所优质初中,费尽了心思。日前一项在两千余名家长中开展的网络调查显示,超过8成的家长赞成恢复“小升初”统一考试,但记者采访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时获悉,家长们的这一愿望恐怕很难实现,因为我国《义务教育法》和北京市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不得通过考试或测试选拔录取学生。

  8成家长建议“小升初”复考

  为能让孩子上优质初中,家长们大都提前动手,超过两成的家长甚至在孩子小学一入学就开始为“小升初”做准备,超过一成的家长为“小升初”的投入超过6万元。不少家长对从去年开始实施的“小升初”推优入学颇有微词:超过50%的家长认为推荐入学容易滋生腐败,暗箱操作;22.01%的家长认为推荐入学过早的对孩子做出好差的评价,影响孩子进步;13.63%的家长认为小升初推荐入学对没获得推荐的孩子不公平。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80.8%的家长赞成“小升初”恢复统一考试,认为这样才能公平竞争,用考试成绩作为录取依据,更有说服力。

  法律规定“小升初”不得考试

  “小升初”不考试已被写入法律,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本市实施办法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学校不得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任何违反免试入学规定招收学生的学校和相关负责人都需承担法律责任。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家长建议“小升初”复考,反映出大家对教育公平,升学公平的一种期盼和呼吁。但恢复“小升初”考试,以一次考试成绩的优劣来决定学生的前途,也并不公平,况且恢复考试会使考生和家长的负担更重。

  据线联平介绍,本市多年来一直在为营造公平环境而努力。先后实施的“初中建设工程”;“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邀请首都的高校对基础薄弱的初中和小学进行智力支持,全方位的提升初中、小学的办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尽量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就近入学对孩子成长更有利

  调查显示,83.7%的家长选择初中时,最看重学校的师资水平,而首先考虑离家远近的家长只有10.59%。市教委主管基础教育的负责人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更益于孩子的成长。

  “不少家长对初中并不了解,眼中只有那几所知名中学。”本市某区教委的负责人坦言。很多家长了解一所初中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只是通过口口相传,这就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名校“择校”越来越热,而实际上,经过初中建设工程,一些原本基础薄弱的初中校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在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中,学生的学业水平并不比传统名校差,但这些学校仍未进入家长的视野。

  “为了上名校,每天孩子很早就起来赶路,晚上很晚到家,在路上浪费了很多时间,孩子如何能对上学产生兴趣?”市教委负责人分析,如果离家近,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自己的兴趣,更快乐地成长。

  此外,家长开车送孩子上下学,不仅增加了交通压力,同时也使小学生滋生“攀比”心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今年加强清理小升初“不公平”

  市教委副主任罗洁表示,今年小升初政策“不折腾”,将保持稳定。与此同时,市教委今年将加大对“小升初”不公平现象的清理力度。

  市教委今年要求各区县限期清理公办校培训班以及与民办机构合办的培训班,禁办“小升初”培训内容,禁止通过培训班选拔学生;禁止公办校在正常升学入学体制外选拔学生、超计划录取;禁止开办违规培训班乱收费。

  此外,伴随着即将出台的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以及新学年本市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经费、教师工资等都将“政府买单”,学校禁止私设“小金库”,这样一来,一些学校在“小升初”中违规收取“择校费”的行为将得到控制。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小升初”复考虽然不太现实,但市教委将和社会、家长一起努力营造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升学的公平环境,减轻学生负担,对学生减少结果性评价,多做成长过程评价,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记者 刘昊)

  来源:北京日报.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