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一个堕落的基督教领袖的惨境与悲哀(基甸)

一个堕落的基督教领袖的惨境与悲哀(基甸)

一个堕落的基督教领袖的惨境与悲哀(基甸)
(2009-01-31 04:01:39)
一个堕落的基督教领袖的惨境与悲哀——电视片《审判哈嘉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c4a4f0100bx11.html
基甸

昨晚HBO首映的电视纪录片《审判哈嘉德》(The Trials of Ted Haggard,或可译《哈嘉德的试炼》),讲述这个昔日基督教领袖(“全国福音派联盟”主席)、今日被放逐与弃绝的“first class loser”(“头等失败者”——哈氏自嘲语)从爆发丑闻到今天的境况。很多基督徒主动拒绝收看HBO,因为HBO上确实有低俗、不健康、反基(督教)甚至亵渎的节目。但在昨晚黄金时段首映的这个纪录片并没有任何这类内容——尽管仍然不适合孩子看。

因为HBO是“独立有线电视”,它放的纪录片中常有特别具有争议性和爆炸力的片子。不过这部片子可能超出大多数基督徒的想象。由于故事的主人翁是昔日的福音派领袖和名牧、今日穷困潦倒被万人不齿与耻笑的堕落者,我们很容易想象这样一个题材会被liberal(自由派)人士拍成无情揭发、鞭挞、嘲弄、讥讽宗教右翼和“道德多数”的一部片子。然而这部片子却并非是这样一部片子。

这部片子本身的摄制从技术上说是很简单粗糙的,基本上就是一家庭录像“山寨版”。拍片人佩洛西(Alexandra Pelosi,当今美国众议院女议长的女儿)坦称自己“并非宗教人士,最多算是挂名的文化天主教徒”,她本来只是对政治感兴趣。2004年宗教右翼在大选中大获全胜,美国举国上下都惊叹福音派基督徒作为“票源”的能量。佩女士因此在2005年拍摄了《上帝的朋友》的纪录片,探索福音派信仰与政治的关系(并非为了歌颂福音派或宗教右翼、更不是为了传教)。她采访到不少福音派基督教的领袖,而其中就数哈嘉德这位牧养超大教会的名牧、魅力型福音派领袖对她最开放、最友好,她也因此跟哈嘉德和他的家人熟识。那时的哈牧师可谓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谈起连小布什都得敬他这位“三千万美国福音派基督徒的代表和领袖”几分的时候更是豪情满怀、牛气冲天。然而仅仅一年以后(2006年),一名男ji在媒体爆料,揭发哈嘉德曾经嫖他并与他有同性-性关-系(该ji者一夜成名,红透媒体)。哈氏先是抵赖(只承认“有按摩”),最后在丢尽脸面的耻辱中被终止牧师职位和教会领袖的职分,“从恩典中坠落”。(2009年最新的新闻又报道哈氏还曾经性侵在他的教会做志愿者的男孩子——说明男ji事件并非偶然失足、跌倒。)佩女士在震惊之余,仍然继续保持跟哈氏和他一家的联系,在他们被赶出哈氏一手创办的教会甚至科罗拉多州的颠沛“流放”中跟踪他们的生活和遭遇,拍下一些零散的镜头,最终剪辑成为这部片子的主要内容。


在没有看这部片子以前,我对哈氏丑闻的看法也是“很容易想象”的。就是说,如果你问一些基督徒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我的意见跟典型的“标准答案”不会有多少不同。也许我会说我会为他的悔改祷告、他的堕落让基督徒警醒等等“属灵”与“神学正确”的话。但内心深处,我的感受可能更复杂。一方面,我对如此骇人的虚伪感到恶心——作为“道德多数”的招牌人物,讲道特别有煽动性和震撼力(而且以此自豪)的哈氏平时在讲道的时候可没有少讲基督徒的性道德和诚实的话题,而且是那种显得特别真诚、特别感人的“权能布道”。而且宗教右翼的“文化战争”,最主要的“石蕊试纸”就是反同性恋,对很多基督徒来说,同性淫乱似乎是比异性淫乱或者歧视他人、仇恨他人、不宽容等“小罪”大得多的“大罪”。哈氏的丑闻,可以说是宗教虚伪的极致(我在电视片里看到他那张堆着笑容的脸,实在有一种恶心的感觉和强烈的反感),我们甚至忍不住要引用圣经里面关于罪人“妄为当得的报应”和“那绊倒人的有祸了”的经文来说明上帝的惩罚全然公正——也就是说,哈氏是自食其果、罪有应得。另一方面,我也为哈氏丑闻所暴露的人性的黑暗和人心之难测而震惊和恐惧。哈氏这样的名牧与教会领袖,对很多基督徒来说,也是明星,想必在基督徒里面也有很多“粉丝”吧。他也许天天教导别人、给性方面有问题的人心理辅导,可谁知道他心里面如此可怕的挣扎与黑暗呢?这样的“高处不胜寒”真的让人不寒而栗。

但是看了这部片子,我觉得这部纪录片令人反思的,比这些更多、更深。片子主要反映“堕落在教会与恩典之外”的哈氏的凄凉、悲惨、绝望的惨况。哈氏是学圣经出身(本科毕业),很年轻就创办教会、当牧师,除了当牧师他别无一技之长。如今他绝对不可能再做基督教的事情,而要跟“常人”一样到“世俗”社会去挣钱养家糊口,甚至挨家挨户卖保险而受尽冷眼,其窘迫、困难可想而知。他们一家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流浪打游击,而且经济上陷入贫困潦倒的境地。而他自己觉得最伤心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被自己的教会、被自己以前的“粉丝”弃绝的痛苦(想起春晚台词“从前人吃粉丝,如今粉丝吃人”来了)。片子里开头他还能挤出他那张招牌笑脸讲一些“我理解教会,他们这样处罚我是应该的”之类的高调的话,我们也看到他的教会的那些姐妹为他伤痛流泪的镜头。但到了后面,随着自己和家人境况的日益恶化,随着教会一些严厉的纪律的实施,他开始有一些怨恨甚至苦毒出来。他说“教会对我说‘去下地狱吧’。教会选择不饶恕我,而是流放我”。片子里也确实有教会领袖和普通信徒公开说哈嘉德应该自觉消失、不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面。哈氏在回答“你以前为什么要撒谎、隐瞒”的时候说:“我是害怕。我觉得自己是三千万基督徒的代言人、一万四千人的大教会的名牧。我如果承认自己的失败会伤害教会的事业,也会让自己遭到教会的弃绝。但现在你看,我害怕的事情确实发生了,而且更糟。”在讲述这些的时候,这部片子的基调并不是幸灾乐祸,反而明显显出对哈氏和他的家人的同情。

对犯罪跌倒的基督徒,教会当然也需要纪律。而且像哈氏这样的有性变-态问题的人,将他与教会隔离,对教会会众和他自己都是一种保护(正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对天主教会袒护性侵儿童的神职人员的做法特别愤慨)。这本身跟爱心并不矛盾。但是如果仅仅看这部片子的描述(我不能确定这部片子是基本真实还是有偏见和不公允的地方),教会对这件事情的处理确实不乏公义而缺少恩典,而且也可能因为哈氏的问题有同性恋性质而有双重标准。(一些美国教会对牧师、领袖“异性恋”出轨的处理似乎比对哈氏的处理要宽容。另外,美国媒体曾经报道说哈氏经过属灵心理医治,同性恋“毛病”已经完全“治愈”,引发美国上下一片嘲讽,成为搞笑脱口秀的讽刺话题和大众的笑柄。但哈氏在这部片子里说他没说过这样的话,是教会领袖向媒体如此宣布的。他承认他现在心里仍然有同性恋的挣扎。)哈氏说“如今教会不愿意再跟我有任何关系。我跟他们要做的(business)无关。——但是圣经怎么说呢?耶稣降世,岂不是为了拯救罪人吗?教会的business,岂不是拯救像我这样的罪人吗?”撇开哈氏可能有的怨毒不说,我觉得这话应该令“福音派”基督徒感到扎心。“罪有应得”说起来是“公义”,但实际上也只能称得上是“祸音”。而罪人“因信称义”,本来就是不配得到的恩典,上帝的恩典绝对不受人的罪是“大”还是“小”(其实在上帝眼里罪就是罪,无所谓大小)、或者一个人是否曾经有名有钱或有权有势的限制——这才是“福音”。今天的“福音派”,也许花太多的时间忙于定罪他人、“愤世嫉俗”,而忘了使“福音”成为真正的“福音”的——恩典。也许我们太忙于“反同性恋”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路线是站在上帝(或者“正统基督教”)的一边,而忘了我们自己也有“异性恋”方面的挣扎或跌倒。。。当然,公义和恩典,永远是难以“平衡”的两端。我承认我这些感受也可能是对其他基督徒的苛求,而且我自己也有很多困惑,这部片子,带给我自己的,也许更多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


片子里的哈嘉德尽管似乎不是没有苦毒,但他说自己知道今天仍然坚信上帝的恩典。他说如果没有信仰,他早就自杀了。片子里最令我难忘的镜头,是哈嘉德流落在亚利桑那州在沙漠矿野里读圣经,读诗篇里面那些在落难中向上帝掏心掏肺地求告的诗句(我在亚利桑那住过,知道那里沙漠矿野随处可见)。我对他的那张脸的厌恶突然消失,心里面却生出一种深深的同情、悲伤和感动。在他们东搬西运的车子上,哈嘉德跟妻子一起读圣经、一起祷告。他和妻子都说,圣经一天不读都不行,是圣经,也只有圣经,让他们可能渡过被人弃绝、痛苦不堪的一个个漫漫长夜。哈氏说“我宁愿像现在这样破碎不堪、恶名加身,也不再愿意像以前那样人格分裂、内心充满可怕的挣扎了。”而且他说尽管自己彻底失败而且假冒伪善,但圣经上的教导仍然是正确的。当佩氏问他“如果你有自由可以选择做一个同性恋者、还是一个福音派基督徒,你会选哪一个”的时候,他没有说“我就是我,我的性倾向不是我自己选择的”之类的“政治正确”的话,而是说“我还是我,我的信仰是福音派基督徒的信仰”。


在这部整体色调偏于抑郁、灰色、暗淡的片子里面,除了圣经(片子里有几处圣经“大黑书”的特写镜头),也许唯一带给人正面感受的,是哈氏妻子对他的爱心。哈妻承认自己以前完全被蒙在鼓里,对老公内心的黑暗与挣扎完全无知。但当事情暴露以后,当他们的“粉丝”、朋友都选择跟她老公划清界限的时候,哈妻选择了不离不弃,继续陪老公走完漫长痛苦的人生道路。她淡淡地说:“我只是爱他,他值得我爱,只因为他是一个人。我不愿意在他犯错误的时候落石下井。对我来说,圣经教导我要爱罪人、饶恕伤害自己的人甚至自己的仇敌,我只是照着圣经上教导的去做”。我相信在不信上帝和圣经的人看来,哈妻这样“毫无原则”的爱可能跟纵容自己的老婆红杏出墙的男人一样可笑或者可鄙,但当我看到哈妻跟老公在“流放”路上吭哧吭哧地把装着他们的家当的大纸箱抬下租的U-haul卡车的时候,我却眼睛发热、几乎流泪。

拍这部片子的佩女士显然也被哈妻感动了。而且她说以前自己作为一个挂名的基督徒,对圣经、对信仰从来没有过认真的了解和关心。哈氏夫妇在惨景中对圣经、对信仰的信赖,以及他们的经历中的被弃绝与蒙恩典的吊诡,让她开始认真思考圣经和基督教信仰。在接受《今日基督教》采访的时候,她说:“有些人看了这部片子可能会对教会产生反感(anti-church),但这部片子会让人真正地对圣经产生好感(pro-Bible),从某种角度来说它会让人更亲近上帝(pro-God),因为你在圣经里能读到关于这些(饶恕、爱、宽容等)的话,你会赞叹‘哇’。”

我能 “阿门”佩女士的看法。在一个堕落的基督教领袖的惨境和悲哀之中,我仍然能从这部片子里看到超绝的希望和上帝的大爱,这本身,不就是一种恩典吗?.

TOP

没有圣人(天使猫) (2009-01-31 01:22:2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 ... el=rela_nextarticle


德兰修女说:“如果有一天我被封圣,我将是最‘黑暗’的一位圣人,我会从天上下来,发光,照亮地上在‘黑暗’里的人”《Mother Teresa, Come Be My Light-The Private Writings of the "Saint Of Calcutta"》

圣诞节的时候,我去卢云的故居住了四天。那四天中,我一直想到一个在我的记忆中消失了很久的人,他是我认识和尊敬的一位牧师。我记得我曾对他说:“你太圣洁了,我不敢和你谈话”,他回答我:“我像你一样犯罪”。可是,当他犯罪跌倒的时候,没有人能接受。当时,我也是坚定地站在不置他于死地不罢休的一边。结果,他只能选择消失,从人间蒸发。因为,他痛心地知道,在华人的圈子里,在基督教的圈子里,在他的第兄姐妹面前,他完了。

想到他的同时,我想到葛培理牧师。在Jim Bakker牧师犯罪的时候,在监狱里,有一天,监狱通知他,有一个人来看他。他想,谁会来看他呢?就在他猜疑的瞬间,葛培理牧师出现在他面前,葛培理牧师伸出双臂紧紧地抱住他,对他说:“你是我的弟兄,我爱你,上帝爱你"。葛培理牧师不但给Jim Bakker送去《圣经》,还把自己图书馆里的一些《圣经》通过Jim Bakker送给监狱里的犯人。五年以后,Jim Bakker刑满出狱,葛培理牧师接待他。葛培理牧师不但为他提供住处,还给他一辆车。Jim Bakker出狱的第一个星期天,葛培理牧师邀请全家老小,亲戚和Jim Bakker坐在一起聚会,Jim Bakker说,葛牧师的家人亲戚足足坐了两排。而且,葛师母特意坐在他的旁边,欢迎Jim Bakker的归来。Jim Bakker说:“我刚出狱48个小时,那个早上,她(葛师母)告诉全世界,我是她的朋友”。

从那天开始,我开始为他祷告,真心希望他知道,上帝的恩典够他用的,上帝爱他,上帝不放弃他。我甚至盼望,想象,有一天,我和他不期而遇。我希望我能像葛培理牧师对待Jim Bakker那样,说:You are my beloved brother, I love you,Jesus love you.还他一个久违的拥抱和道歉。

在我写《流泪谷》的时候,李秀全牧师曾问我,“你为什麽不写一个牧师犯罪呢?“,我说:”我不敢“。今天,当我重新看《流泪谷》时,我看到一个个因我的软弱和恐惧而美化的脸谱式“理想人物”时,很心痛。

我采访李秀全牧师的时候,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我认为是那篇访谈的精华。也许很多人看过,也许很多看过的人全当故事看了。审判哈嘉德又让我想起李牧师讲给我的故事。

虽然,我近期不准备写字,但是,还是想拿出李牧师讲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因为,没有圣人,都是罪人,牧师面临的试探和凡人一样。遗憾的是,牧师面临的,除了从上帝来的审判,更有从人而来的不饶恕。没有圣人,只有罪人。唯有在恩典和爱里,罪人才有机会成圣。

“最後,我讲一个故事,在波士顿,一个很大很好的美国教会的牧师犯了奸淫。我认为,这是一个处理罪的问题非常好的榜样。我不是说他犯罪的榜样,而是说处理犯罪,处理奸淫的榜样。这位牧师辅导一位姐妹,一个有夫之妇,对那位姊妹同情的不得了。有一次,这牧师有点儿像《流泪谷》故事里的主角,感情陷下去了。这位牧师之後就觉得自己不对,应该赶快处理这件事情。他先跟神认罪,接下来跟那位姐妹讲,不能再这样下去;然後,他就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师母。师母起先很惊讶,很生气,很悲伤,然後,两个人抱在一起痛哭回到神的面前认罪悔改。完後,他就找了给他按牧的四五个牧师。他们就处理这件事情。他们发现这位牧师犯罪是事实,发现他的认罪很诚恳,很真实,他们就跟这对牧师夫妇一起祷告,一起来到神的面前认罪悔改。他们劝这位牧师离开教会。这位牧师後来去了美国的校园团契做会长,他们三年一次在美国中西部有学生宣教大会,每次都有约二万人聚会。这位牧长负责晚上培灵。结果,在十二月底聚会的前两三个月,那位姐妹突然跑到芝加哥去找他,要跟他恢复关系。他说不可以了,我们已经做了一次糊涂事,不能够再糊涂了。後来那位姐妹恼羞成怒,就在《波士顿环球报》《芝加哥论坛报》两大报纸把这事公开了。

这件事情引起美国校园团契的注意,怎麽办?到底是真是假?董事会把他找去,他承认是事实,并告诉他们怎样处理的,他们受到很深的感动,所以他们也接受。对他说,这次的培灵会你就不要讲了。我也正想告诉你们,我不能讲了。但是那五位按牧的牧师知道了以后,就分别飞到芝加哥,对董事会说:我们晓得这事情,我们负责任,我们也带他到主面前认罪悔改了。我们另外有一个建议就是希望他用一年的时间,回到美国东北。这位牧师在新罕布夏州有一间小屋,他在里面整整一年。他们夫妇就在那里写了一本书,叫《Rebuilding Your Broken World》(重建你破碎的世界)。

一年以後,他又出来,回到原先他波士顿牧会的那个教会。那个教会为他特别召开了一次公开的聚会,教会所有的长老、传道同工,跟他拥抱,接纳他回到他们中间一起来事奉。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感人,也是很美的故事。这位牧师就是Gordon McDonald.”-《流泪谷》.

TOP

记得福赛妈妈有一次跟贴:我们没有定罪的权利。

只有上帝有定罪的权利。我们只有饶恕的权利。饶恕了,那个人也许就可以活下去。.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