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艺术] 乐府琴馆

乐府琴馆

乐府琴馆
老爸老妈网  www.686m.com  2008-7-15

地址:汾阳路3号406室(汾阳路\淮海路口;上海音乐学院对面、华师大淮海校区内)
坐席预约电话:64332010  
交通:911、45 、945 、926 、96路公车到淮海路汾阳路下、地铁一号线陕西南路站或常熟路站下(琴馆楼下有较大停车场)

乐府琴馆是中国第一家古琴馆,多年致力于"文化遗产"——古琴的普及推广,曾多次举办各种古琴雅集、琴会、演出,大师班等活动。应广大国乐爱好者要求,每周五晚7:00——9 :00点推出定期的"乐府雅集"。如果您想了解古琴,并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亲身感受这门古老而幽雅的艺术,欢迎参加。本雅集免费。


引见了琴馆的馆主,一位亲和健谈的雅士。来者皆是客,馆主随即邀我入座饮茶。乌龙的茶品,还有齐备的茶具,都颇和我意,正所谓清茶清韵好清谈。席谈间我了解到,乐府琴馆于三年前开张,以琴校兼会所的形式传习古琴的琴艺,各种雅集、琴会也间或有之。若言以琴会友之佳所,则非此琴馆莫属了。

适逢周末琴课时间,我在馆内见到了不少学员(其中的一个老外令我吃惊不小)和琴友。琴馆的后门有一窄窄的通道可达上琴课的小楼。小楼极为简陋,几乎算是一个临时房,琴馆的资金状况可略见一斑。可是当有琴音雅韵在此传出,便不啻是“化腐朽为神奇”了。

古琴之美,不仅在其声,也在乎其形。手工精制的古琴本身完全称得上一件艺术品。尤其是那些经名家斫制的“古”琴,可谓金玉其外,美妙其中。名家对琴身和配件的选料都很讲究。配件虽用料不多,但精美之极。如岳山、冠角、龙龈所用的紫檀、花梨;雁足、琴轸所用的象牙、珐琅、牛角、牛骨;至于上品的琴徽,名家偏爱的是美玉。即便琴身无需昂贵的硬木(一般是桐木),也是以“古”为“良”,因为古材能使音韵更具清、松、润的特质。故有“古材最难得,过于精金美玉”一说。传说斫琴名手雷威常在大雪纷飞之时,入深山老林细辨树木摇曳之声选出上好的琴材。古琴的制作耗时费工,技艺上要求自不用说,制琴师的艺术修养更是成就名琴的关键。

古琴的雅音清韵,幽远意境,古朴至美的外形,这些都足以让我对古琴格外倾心,然而,古琴更独特的魅力也许还在于这件古老乐器所包容的精深文化和艺术品格。单是那些有关琴的称谓就已见出琴文化的底蕴。琴有雅名号“丝桐”(削桐为琴,绳丝为弦)。琴体十八式雅称伏羲、仲尼,师旷、子期,落霞、连珠,蕉叶、焦尾......琴的身长一般为三尺六寸五,意为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琴的十三个徽位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琴的两个音孔分别被称为“龙池”和“凤沼”;琴弦一端架于“岳山”,尾至“龙龈”。琴尾部的“冠角”别名“焦尾”,典出于琴家蔡琰听炊材斫名琴的名士逸闻。

在琴馆饮茶倾谈之余,聆听古琴现场表演的机会自然不能错过。馆主倒是爽快之人,欣然应邀弹曲。一曲《关山月》和《良宵引》,曲罢仍有余音绕梁。古琴实际上是一种最不适于音乐会演奏的乐器,它的妙处在于“悦己”。私以为此“己”可引申为一种双重含义:“自己”和“知己”。它总是在一种小范围的弹奏及聆听中,才真正表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蕴。如能置弹奏于清逸澹雅的环境中,意境自更胜一筹。所谓古琴臻至人籁、地籁和天籁共融的境界,也是要靠天、地、人三个因素的作用才能达到的吧。

附:古琴和古筝的比较。古琴和古筝,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乐器,但很多人都将它们混为一谈,甚至以为是同一个乐器的两种叫法。简而言之,它们的区别如下:
1、形制古琴是七弦,所以也叫“七弦琴”。没有琴柱,用十三个徽来标记音位。琴体狭长;古筝目前通用的是二十一根弦,从前的古筝有十二到二十六弦不等。古筝有琴柱,琴体较宽大。
2、弹奏古琴的演奏直接用手指和指甲;古筝演奏时需佩戴异甲(假指甲)。音色和音量:古琴因为没有品(柱),一弦多音,琴弦振幅大,所奏之音迂回徘徊,韵长味厚,音色古朴雅澹;古筝基本上一弦一音。音色清亮宛转,音量大于古琴。
3、历史与人文内涵:古筝源于古瑟,形制和弹奏都与瑟相近。而瑟与琴出现的年代比较接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个人以为,古琴所蕴涵的美学意境和人文精神远比古筝来得丰富。琴、棋、书、画说的“琴”是指的“古琴”。

吴门琴人
汪铎 师承吴兆基、吴纯白,得其亲授吴门琴曲《良宵引》《阳关三迭》《梅花三弄》《普庵咒》《鸥鹭忘机》《平沙落雁》《渔樵问答》《潇湘水云》等曲目。2006年起在上海乐府琴馆教古琴提高班,朱屺瞻艺术馆教古琴初级班;苏州复兴私塾教古琴初级班。

吕建福 师承吴兆奇。1990年于安徽齐云山东阳道院值遇浙江琴家徐匡华先生而得古琴启蒙,从金陵刘正春先生学《秋风词》、《阳关三迭》入门曲,后拜入吴门老琴家吴兆奇先生门下,师承姑苏吴门琴学并转益多师。崇尚中正平和、清微澹远的传统古琴风格。曲目有《良宵引》、《鸥鹭忘机》、《石上流泉》、《忆故人》、《渔歌》、《获麟操》、《山居吟》、《潇湘水云》、《阳春》、《普庵咒》等。

杨晴 1943年生,江苏省苏州市人,八十年代中期先后拜师裴金宝、吴兆基为师学习古琴。对琴艺刻苦专研,精益求精,特别在琴歌的弹唱方面,以“乡音析字、古韵、四声”为本,吸收了昆曲的咬字、吐音、上韵等用腔,使琴歌弹唱更贴合古译着。着有”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等文发表。常演唱的琴歌有:《渔歌》、《陋室铭》、《秋江夜泊》、《阳关三迭》、《凤求凰》、《凤凰台上忆吹箫》等。

吴光同 1947年生于苏州,祖籍湖南汉寿。从小受祖父吴兰荪、父亲吴兆基琴学世家熏陶,深愔吴门琴韵精妙。十岁时随父亲吴兆基学琴,得其亲授吴门琴曲《阳关三迭》《鸥鹭忘机》《平沙落雁》《渔歌》《白雪》《秋塞吟》等。曾多次参加苏州市宣传部、苏州市文联等单位组织的专场古琴音乐会演出,参加第二届江苏省古琴学术研讨会暨吴兰荪先生诞生120周年纪念会古琴演出,参加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组织的吴门传人古琴音乐会演出,2006年起受聘于苏州复兴私塾教古琴,现任吴门琴社理事。主要曲目有《阳关三迭》《忆故人》《鸥鹭忘机》《平沙落雁》《渔樵问答》《渔歌》《阳春》《白雪》《秋塞吟》等。

吴明涛 1978年生于苏州,祖籍湖南汉寿。从小受祖父吴兆基、父亲吴光同琴学世家熏陶,独具吴门琴韵之根基。十岁时随祖父吴兆基学琴,得其亲授吴门琴曲《良宵引》《阳关三迭》《梅花三弄》《普庵咒》《平沙落雁》《石上流泉》等。曾多次参加苏州市宣传部、苏州市文联等单位组织的专场古琴音乐会演出,参加第二届江苏省古琴学术研讨会暨吴兰荪先生诞生120周年纪念会古琴演出,参加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组织的吴门传人古琴音乐会演出,并受聘于上海东方艺术学校教古琴,现任吴门琴社理事。.

TOP

在学习了古筝之后才知道还有叫古琴的乐器
一次在乐器商店看到,真想上去拨一下弦,听听那种迂回徘徊,韵长味厚的感觉,也许我这种外行是弹不出这种味道的,但还是对古琴充满了好感.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