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音乐] 中国的“钢琴生态”- 读了非常有感触, 家有琴童的BBMM们读一读吧!

中国的“钢琴生态”- 读了非常有感触, 家有琴童的BBMM们读一读吧!

中国的“钢琴生态”

刘雪枫  2008-9-13 02:00:00

前不久看到英国《卫报》的一篇综论当下中国音乐状况的文章,标题为“两千万钢琴演奏者的国度”,心中顿生莫名的反感。“两千万”真不是一个虚夸的数字,很可能实际数字更为惊人。从我的个人感受来说,我宁愿把这个数字交给中国足球,那也许可以产生更直接更实在的结果。毕竟,属于运动项目的诉求,成功与否,过程都比较单纯,尽管足球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比较不单纯了。

新中国一直在不断地诞生钢琴家,半个世纪前的荣耀可以享用至今,彼时获得的奖牌直到昨天还在放射余光;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师承在中国已经繁衍出一代又一代子孙。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郎朗、李云迪在全球视野中横空出世之时,傅聪、刘诗昆、殷承宗、鲍蕙荞们仍然具有本土票房价值,他们对民众的影响力肯定超过对“音乐爱好者”这样一个相对狭小的群体。发生在中国的特殊现象是,即便这两类钢琴家在当下艺术质量方面有泾渭分明的界限,他们却能一致成为广大“琴童”的偶像。

一旦成为数量高于两千万琴童及其“家长”的偶像,意味着丰富的可支配资源在握。于是这些“偶像”钢琴家或频繁举行以广大琴童及其家长为主要听众群的“廉价”音乐会,或做起琴行和“钢琴城”的老板,或开办钢琴学校海量招徒,或成为钢琴品牌的“代言人”,与如此规模相比,做几个学生的钢琴老师,即便收费再高,恐怕也是“小巫见大巫”,没什么脸红亏心的。

在我所接触的琴童及其家长当中,立志成为未来钢琴家的实属凤毛麟角,只因大量残酷事实证明,走上这样一条专业之路实乃“不归路”。中国特色的“天才”成长之路充满了“孤注一掷”的悲壮,不仅需要“钱堆”(对于普通收入的家庭来说可以做到“倾家荡产”),还要付出至少一位家长的“全职陪护”,也就是说一位父亲或者一位母亲必须舍弃自己的一切,还可能包括和另一半的两地分居。不过这些尚属于主观选择,下定决心就可以去做。不在自己控制范围之内的不可测因素是老师这边,老师身后是学校,从音乐学院的附小、附中到大学,每一步都像过独木桥,只能横下一条心闯过去,其“闯”过去的代价真是又惨重又复杂。

那些不敢或自知不能成为钢琴家的琴童们为什么要学钢琴呢?仍然是“凤毛麟角”表示自己愿学,绝大多数系受家长逼迫。为什么逼迫呢?答案当然令人欣慰,可以提高孩子的素质修养,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或智力。我当然也接触过大量为了这些理由而学钢琴的孩子,却发现他们除了每周或两周上一节质量并不高的课以及付出可怜的一点时间练习外,对音乐几乎没感觉,完全不关心与音乐有关的事务,当然也不大可能去有意识地听哪怕只是钢琴的录音。他们也许会偶尔出席音乐会,这样的音乐会鲜有高水平的,大多因为票价便宜或来自老师的推荐。我在许多钢琴独奏会上都可以看到一群茫然无所适从的儿童,他们在家长的陪伴下显得极其焦躁甚至不耐烦地发出各种声音,成为音乐会观众席上非常碍眼的景象。

我已经很怕在中国出席钢琴独奏会了,因为在这里可以体验到中国钢琴生态的形形色色的活灵活现。如果是郎朗或李云迪的音乐会,琴童们就会像面对神祇一样,或者说像IT业的小屁孩见到比尔·盖茨或丁磊、张朝阳们一般,基本上属于“教主崇拜”一类。我在听这样的音乐会过程中常常会质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听这样的音乐会?我要在这里听到什么?但是最可怕的音乐会是真正大师的音乐会,因为真正的大师在中国琴童脑子里往往“名不见经传”,两千万人中有绝大多数连施纳贝尔、里赫特、吉列尔斯、米凯朗杰利都不知道,当然他们知道的作曲家及作品都很有限。

先举一个两年前的例子,钢琴大师陈宏宽终于来北京开音乐会了,因为他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的背景,琴童成为当晚中山音乐堂的观众主体。那个晚上无疑让陈宏宽教授非常伤心,他在嘈杂如集市的环境里没有发挥出最佳状态,而一心想见识陈大师精湛琴艺的听众也只能带着糟糕的心情失望而归。

最近的例子是上个月的国家大剧院,先是“中国钢琴之夜”上的中外十大钢琴家联袂登场把现场观众的情绪煽到燃烧的程度,然后再以三位造诣颇深的钢琴家独奏会彰显此次大型庆典活动的含金量。我听的一场是法国钢琴家齐普里恩·卡萨利斯,他不仅是我钟爱二十余年的钢琴技巧与色彩大师,而且他的曲目极为诱人,全无一点哗众取宠的设计。敢于在中国的独奏会上弹舒伯特的大奏鸣曲960,弹奇马洛萨、海顿、马尔切洛、戈特沙尔克都需要一定勇气,当然,卡萨利斯也并没有放弃他的技巧擅场,他不仅弹自己改编的巴赫和李斯特,也弹李斯特改编的舒伯特。在这样一场钢琴精品饕餮大餐享用之时,现场有超过一半的观众完全不知自己在做什么,他们或络绎不绝堂而皇之地在演奏过程中(最令人发指的是许多处静谧冥想美入骨髓的音乐被无情破坏)退场,或肆无忌惮地调换座位、用浑厚的男中音或男低音窃窃私语,如此严肃的钢琴音乐当然也令部分琴童不知所措,他们照例坐不住,与身边的家长展开去与留、静与动的角力。我甚至在观众席上听到了鼾声,而时尚女观众退场之时也不忘让她的时髦的高跟鞋发出脆亮的声响。卡萨利斯多么了不起,他没有像我一样受到干扰、坏了心情,他开心得很,完全沉浸在他的音乐世界。他的呼吸是那样与周遭气场格格不入,他竟能以不间断演奏来削减掌声和噪音,他以更绝对的沉静来对抗此伏彼起的尘嚣。

说来可笑至极,我身边居然坐了一群钢琴老师,他们那内行的神态令我肃然起敬,但他们管不住他们的演说欲,他们大多时间都在交流,也不过是在讨论技术层面的事情,他们有太多的疑惑了,把技巧隐藏在音乐之内而不留痕迹,卡萨利斯是怎样做到的?

钢琴老师们的兴奋来自“加演”的肖邦,不仅他们兴奋了,琴童们也异常兴奋,总之通过全场的热烈气氛可以知道这是他们非常熟悉的曲子。于是,钢琴老师们开始手舞足蹈,用手指在空中弹出旋律。整整两个小时,他们终于享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TOP

熟悉肖邦是因为练习曲和考级曲子都是用的肖邦作品吧?.

TOP

是啊,这些大师们的作品对于孩子们来说真的很难理解,他们只喜欢熟悉的曲目,而要理解这些还需要很多的知识积累,要让孩子们懂得生活,懂得关爱,懂得世上的美和丑,这需要我们做家长、老师的还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呀,.

TOP

文章好象是说连钢琴老师们也不过如此,当年的琴童成了今天的教师,重复着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曲目。纠缠于技巧,不知道音乐在哪里。.

TOP

我觉得有艺术的风围不是一代两代能养成的,现在的中国是依葫芦画瓢,过了几代就可能确实有艺术修养了,这也是个过程,但过程肯定是痛苦的。.

TOP

我们也在学钢琴,学的目的是能让儿子坐得住,保持兴趣,至于是否能弹好,不太强求,目前来看比预想得要好..

TOP

我们也在学钢琴,心里打定主意不要考级,我自己当年也是琴童,恨死考级了,考过了,再也不碰琴了,所以现在对孩子的期望就是能够自娱自乐,从琴声中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就可以了.

TOP

昨天开家长会和其他家长说了,我让女儿学琴的目的是:
她以后可以自己辅导自己的宝宝弹琴了.不用象我现在这样累...
晕倒了一大片.....

TOP

谈了当前存在的现象,就中国近14亿的人口而言,学琴的也就1%,所以不用太夸这2000万,当然数据来源待考,借用LZ的数据了。我们愿意给孩子一个机会在琴键上跳舞,在经济物质基础提高后,吃饱肚子后家长们给孩子一个接触音乐的机会呀,不管学习哪一样乐器,培养兴趣有什么不对?现在大多数孩子不为了考附小附中学琴的,干么那么功力?在孩子成长路上多一个爱好陪伴,可能是大多家长的意愿,家里有琴声飘着挺好。别拿朗朗,李云迪说事,前者夸张的孩子都看出来了,后者上海很久没听到了。我们是很少聆听音乐会,主要太贵呀,一切都在慢慢提高,我们的孩子会比我们更加优秀的。.

TOP

不是说中国考出10级的人比维也纳人口还要多。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要有3代人,如果马友友的外祖父不是那么有钱,如果马友友的父亲没有文化底蕴,根本是不可能有马友友的。.

TOP

让宝宝弹琴,没别的目的,就是希望他能:有个良好的气质,开发一下大脑,至少会一门乐器,绝不要发展成朗朗(我没他爹那般用心,我也没这高的要求)。还有一个小心愿:如果长大后不想在外面上班,还有一技之长可以在家教钢琴。这是我全部的如意算盘,要求不高,谁会说这想法有问题呢?.

TOP

回复 11#波比的妈妈 的帖子

观点一样,钢琴是开发左右脑的,我家小女不敢说优秀,但思维敏捷反应超速。将来长大,如果同样是勤工俭学,相信她可以不用在地铁口或商场门前或太阳底下发传单,坐在房间里教教小孩子即可,能养活自己就行。
我们是凡人,就这点要求而已.

TOP


把音乐或乐器升华的更高尚些,需要很多财政支撑,这是中国大多数家庭难以承受的,有时该根据国情和家庭实际状况来,自己国家的乐器都没听过几次大合奏,别免为难其大家,批评中国这个物质基础并不丰盛的人民群众了.
自己再多些钱还想做点善事,捐点善款呢.唉!.

TOP

很高兴有这么多BBMM对这个话题有兴趣. 我也是个琴童的妈妈, 和大多数MM一样, 当初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培养一种兴趣, 熏陶音乐艺术的美丽. 然而在练琴的过程总会不自觉地犯些这样那样"美丽"的错误. 所幸终于走过了最"痛苦"的一段, 找到了一个女儿喜欢的老师, 可以随时停下课来做做想做的事,吃吃东西, 也可以选择自己想弹的曲子. 每周也能相对"主动"地挤出两三天练练琴, 让我远远地坐在沙发上欣赏可人的音乐. 碰到很好听的地方, 我们会一起开心地哼唱. 她也才8岁, 我想这也够了...

尽管艺术的氛围,和谐的社会的确是要靠两三代人的努力, 所幸我们这代人终于大部分有能力开始了这样的努力. 其实无论过程如何, 我们每一位父母, 每一个家庭都在为社会做着努力. 黄金周的前一个周末, 因为女儿要上课, 而我依然休息, 所以带了老妈去看之前买好的一场市民音乐会, 是盛中国和他美丽的太太的钢琴小提琴协奏. 当音乐会结束, 全场爆发出长时间的有节奏有热情的掌声时, 我们的社会又何尝不已经在进步了呢..

TOP

我也是琴童的妈妈,孩子学琴是她自己提出来的,尽管学的一般,她就是觉得好玩,好奇
这几年,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学琴的,教琴的,卖琴的,金钱与交易,市场繁荣啊 ...
没几个老师能够保持一份平静融入琴曲用心弹奏
也没有几个人能够静下心来用心聆听
那样的琴声已逝去.....
物欲毁了琴声呀.......

TOP

音乐是一种爱好,等孩子大点了,就知道,有兴趣对孩子有多重要。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要迷恋网络游戏,就因为他们没什么爱好。不管是文学,音乐,美术,孩子要学,是一定要鼓励的。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学的是他的爱好,别把考级当回事,考到十级,又怎样?.

TOP

恩,学习了。
孩子开始学琴两月,本来不想让她学,就是边上有N多的聪明小孩因为学琴被逼的木木的实例,于是不想让她学,但无奈于她自己求着我给她报名。看了以上一些家长的话,俺也放松了,原来学钢琴可以不用考级的。不过好像以后的钢琴老师会提出这要求哦。。。.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