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两岸少年沪上乐学“心灵沟通课”

两岸少年沪上乐学“心灵沟通课”

两岸少年沪上乐学“心灵沟通课”(图)

2008年05月05日00:48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五月初,常住上海的台商子女与大陆同龄人在课余时间共同学习沪上热门的“卡内基青少年沟通和人际关系课程”。图为两岸学子当起“小助教”,在课堂上现场“备课”,他们在大陆辅导教师的帮助下,向数十位海峡两岸的陌生学弟学妹传授人际沟通的心得。据介绍,随着大陆经济飞速发展,近年来两岸青少年的发展已面临相似的“瓶颈”,面对考试、升学、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如何使年轻一代克服与外界沟通的某些障碍成为两岸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中新社发许晓青 摄

  中新社上海五月四日电 题:两岸少年沪上乐学“心灵沟通课”

  中新社记者 许晓青

  在上海松江二中读高中一年级的台湾籍学生周思佩,每个周末都有一项特别的“工作”。她和她的大陆好友在一个名叫“卡内基训练”的培训班当“助教”,向数十位海峡两岸的陌生学弟学妹传授人际沟通的心得。

  新近,记者有幸旁听了这样一堂由两岸少年共同参与的“心灵沟通课”。在一间三十平方米大小的教室里,常住上海的两岸青少年通过演讲、竞赛、游戏等方式,历练各自的口才和公关能力。

  台湾资深企业管理培训专家黑幼龙对记者说,几年前将此类青少年沟通培训课程从台湾移植到大陆,是希望借助台湾经验,帮助一些内向的大陆青少年走出封闭的、“书呆子式”的生活。

  不过,连黑幼龙自己也未曾料到,此类训练课程在上海率先“登陆”后,不仅大陆学子踊跃报名,移居沪上的台商子女也积极响应,不经意间为两岸青少年开辟了一处心灵沟通的舞台,孩子们在轻松的学习中还结下了深厚友谊。

  记者所见,台生周思佩和她结交的大陆好友、初中一年级的杨娴结伴当起“助教”。她们演示了一种“脱口秀”,独立且大胆地表述各自的观点。随后,台下的两岸学弟学妹竞相模仿。在旁的大陆辅导教师葛先生则启发孩子们,努力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并指点他们直接抒发内心的想法。

  沟通课上,平日忙于考试的大陆学生敞开心扉,讲述他们对体育运动、音乐艺术的特别爱好。台湾学生则更为大胆,他们勇于承认在与家中长辈相处时,态度存在一些不足。

  记者发现,随父母移居上海多年的周思佩,不仅能熟练地书写简体字,还乐于辅导年幼的大陆生。直爽的周思佩说,在成为“助教”之前,最初参加培训时,她和台下的学弟学妹一样害羞,但到结业时,她不仅结交了不同年龄、不同学校的朋友,也改善了与父母的沟通。

  辅导教师葛先生告知记者,近年来由他负责的此类培训班就有近二百名青少年结业,有趣的是几乎每个班都是两岸学生的“混合体”,甚至有时还有几名来自海外的华人华侨子弟,在温馨的课堂上,孩子们变得更自信、热忱且相互信赖。

  “两岸语言文字相通、文化一脉相承,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逐步兴起的青少年心理辅导潮流,其实也是大陆这些年所需要的”,黑幼龙对记者感慨,“大陆与台湾的青少年有太多相同、相近之处,他们在家庭、社交等方面遭遇的心理困惑也有很多共鸣”。

  据此间社会学家分析,随着大陆经济飞速发展,近年来两岸青少年的发展模式已面临近乎相似的“瓶颈”,面对考试、升学、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用专业术语形容,他们同样是脆弱的“草莓族”,而如何使年轻一代克服与外界沟通的某些障碍,将是两岸教育界共同面对的一大课题。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 本帖最后由 carnegiechina 于 2008-5-6 13:43 编辑 ].

附件

untitled.JPG (23.48 KB)

2008-5-6 13:43

untitled.JPG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