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乍寒还暖:还读什么音?

乍寒还暖:还读什么音?

请教:乍寒还暖,还得读音是不是hai.

TOP

好像是huan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沐沐妈 于 2007-12-20 12:47 发表 \"\"
好像是huan吧
对的。好像是乍暖还寒吧。.

TOP

http://cy.5156edu.com/showcy.php?id=27662

乍暖还寒
拼音: zhà nuǎn hái hán   
解释: 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冷热不定。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425451.html?si=7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中的我认为读hái就可以了。

还字本义是实词,现在常解释为副词,表示行为动作或状况不变,跟“仍旧、依然”“再”相当,这是词义虚化的结果,但究竟这个字是在什么时候虚化的呢,没人能指出一个具体的时间,但肯定不是现代,根据唐·杜甫《兵车行》“白头还戍边。”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取酒还独倾”就可以判断其在古代就已经虚化了,所举两例均出自唐代,而“欲说还休”“乍暖还寒”分别出自辛弃疾、李清照词中,而此时还字已经虚化了,而其释义又属于现代汉语中还字做副词时的释义的范畴,可谓古今同义,为什么不能用hai音呢?

[ 本帖最后由 一杯白开水 于 2007-12-20 14:17 编辑 ].

TOP

是 huan 啊.

TOP

读HAI,笨办法证实,在电脑上试过了,打HAI的话,这个成语可以一下子出来4个字的,打HUAN的话,打不出来的..

TOP

小时候老师教我们是读huan,刚刚网上又搜了一下,下面是搜来的

乍:刚刚开始。形容春秋季节,天气寒暑变化无常。亦作“乍暖乍寒。”

还应做“返还”的意思,故应读huan.

TOP

回复 7#沐沐妈 的帖子

"还应做“返还”的意思,故应读huan"

这位妈妈的理解是正确的。

好象现在大家一碰到问题,就去网上搜。web是万维的,不是万能的。尤其关于古代汉语方面的知识,请大家千万千万不要轻易相信网上搜来的。如果是语文教师,还是多用辞源、汉语大词典之类的专业工具为好。.

TOP

应该是huan

网上能查出多少正确答案
就能查出多少错误答案.

TOP

huan.

TOP

“还(還)”字应该读huan,hai是口语音,实际是一种训读。古音是户关切,韵母是删韵,声母是匣母,声调是平声。.

TOP

好强,这么详细,应该读huan吧.

TOP

回去查字典,明天来汇报,网上的.

TOP

huan.

TOP

引用:
原帖由 blueyang 于 2007-12-20 21:25 发表 \"\"
"还应做“返还”的意思,故应读huan"

这位妈妈的理解是正确的。

好象现在大家一碰到问题,就去网上搜。web是万维的,不是万能的。尤其关于古代汉语方面的知识,请大家千万千万不要轻易相信网上搜来的。如果是语 ...
有道理!.

TOP

huan.

TOP

"还"的其中一种解释:hái〈副〉表示行为动作或状况不变,跟“仍旧、依然”相当.
引申为:表示行为、动作或状态保持不变,或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而改变..

TOP

huan 肯定的。呵呵~~ .

TOP

我也认为是“HUAN”!.

TOP

huan!!!.

TOP

HUAN!!!.

TOP

我也认识是:HUAN.

TOP

网上搜的

读hai读huan均可,毋须在这样的问题上纠缠,古音今读是今天学术界都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服的说.台湾人读作shui.是古汉语的读音.而大陆全读作shuo ,你能说台湾人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大陆反之?

语言学家苏培成教授的观点更为鲜明:“我们今天怎么去读古诗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普通话读。可是这样一来就变得不完全押韵了。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语言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后人无法左右,只得接受。”我国已故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也曾在《诗经韵读》中指出:“我们并不要求大家用古音来读《诗经》,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我们读《诗经》主要是了解它的诗意,不是学习它的用韵,所以仍旧可以用今音去读。”

    今人如何读古诗?
    一、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一律按普通话标准音读,即“古音今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某字古音是怎么读的,以博古通今。
    二、在生活实践中,对于“古音今读”或“古音古读”均宜悉听尊便。因为语言是不能“一刀切”的东西,不宜简单、机械地用“对”或“错”两个字来衡量它。一种语音变化规律的形成,要有一个新老交替的过程。
    三、在某些特殊场合,像古诗词朗诵会中,对于平仄、押韵、对仗都很工整的近体诗(律诗、绝句),可以用古音来吟诵,以保持诗歌的韵律美,回归诗歌的本色,体现中华汉语的博大精深。

主张“古音今读”,其理由如下:
    首先,古音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语音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东西,它不像文字、词汇那样能留下供我们查考的可靠材料。今天,谁也无法证明自己读得“古音”就是标准音,因为古人无法留下录音资料,这是无需争辩的事实。
    其次,古音今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由繁到简,也是语音演变的一种规律。现实生活中,此类现象已是屡见不鲜、比比皆是。
    例如,成语“叶公好龙”古读“Shè公好龙”,而今人们统读“Yè公好龙”。
    “衣锦还乡”中的“衣”古音读yì,现统读yī。
    地名“百色”原来读作“Bó色”,而今均读成“Bǎi色”。
    “阿房宫”读作“páng宫”是不争的事实,可曾几何时,一些影视片中,纷纷读成“fáng宫”了。
    再者,今人读古诗,目的是汲取古代文化艺术营养,提高自身文学素质,并不是去学习古音的。由于语音的不断发展变化,古诗词中的那几个“古音”,好多人早就改读“今音”了,而且习以为常。按“约定俗成”的原则,古音今读,势在必行。它有利于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也一定会为广大中小学师生所认可、所接受、所欢迎。

[ 本帖最后由 蓬蓬草 于 2007-12-27 10:31 编辑 ].

TOP

xuan!
读二声!

[ 本帖最后由 ilovenini 于 2007-12-29 14:18 编辑 ].

TOP

回复 23#蓬蓬草 的帖子

问题是在“乍暖还寒”这里的huan,并不是古音,因为我们不可能把“返还”读成返hai吧.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谢谢各位,但我依然不明白是读hai还是读huan.

TOP

引用:
原帖由 blueyang 于 2007-12-27 23:12 发表 \"\"
问题是在“乍暖还寒”这里的huan,并不是古音,因为我们不可能把“返还”读成返hai吧
个人看法:
hai是今音,因此按古音读的话一定是huan或xuan,xuan不考虑(僻),从这个角度讲读huan肯定是对的; (不是所有古音现在都不用了)(估计老版的辞海上标huan,哪位有的查一下)但读huan的话词意解释还是有二种.
如读hai,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标注作动词还是副词用,读音不同则用处不同,词意不同,但因为同韵,不影响格律,看各位偏向什么解释就读什么音了;
对于学生考试中遇到类似问题,则应以教材标注为准,未标注的,由教材编写委员会出面统一教学读音,以此为准
个人赞成读hai,做副词用

就如同小学课本中的"树阴",我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但是教孩子时还得以教材为准,以免耽误考试成绩.

[ 本帖最后由 蓬蓬草 于 2007-12-28 12:1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蓬蓬草 于 2007-12-27 09:49 发表 \"\"
读hai读huan均可,毋须在这样的问题上纠缠,古音今读是今天学术界都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服的说.台湾人读作shui.是古汉语的读音.而大陆全读作shuo ,你能说台湾人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大陆反之?

语言学家苏培成教授的观点更为鲜明:“我们今天怎么去读古诗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普通话读。可是这样一来就变得不完全押韵了。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语言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后人无法左右,只得接受。”我国已故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也曾在《诗经韵读》中指出:“我们并不要求大家用古音来读《诗经》,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我们读《诗经》主要是了解它的诗意,不是学习它的用韵,所以仍旧可以用今音去读。”

    今人如何读古诗?
    一、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一律按普通话标准音读,即“古音今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某字古音是怎么读的,以博古通今。
    二、在生活实践中,对于“古音今读”或“古音古读”均宜悉听尊便。因为语言是不能“一刀切”的东西,不宜简单、机械地用“对”或“错”两个字来衡量它。一种语音变化规律的形成,要有一个新老交替的过程。
    三、在某些特殊场合,像古诗词朗诵会中,对于平仄、押韵、对仗都很工整的近体诗(律诗、绝句),可以用古音来吟诵,以保持诗歌的韵律美,回归诗歌的本色,体现中华汉语的博大精深。

主张“古音今读”,其理由如下:
    首先,古音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语音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东西,它不像文字、词汇那样能留下供我们查考的可靠材料。今天,谁也无法证明自己读得“古音”就是标准音,因为古人无法留下录音资料,这是无需争辩的事实。
    其次,古音今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由繁到简,也是语音演变的一种规律。现实生活中,此类现象已是屡见不鲜、比比皆是。
    例如,成语“叶公好龙”古读“Shè公好龙”,而今人们统读“Yè公好龙”。
    “衣锦还乡”中的“衣”古音读yì,现统读yī。
    地名“百色”原来读作“Bó色”,而今均读成“Bǎi色”。
    “阿房宫”读作“páng宫”是不争的事实,可曾几何时,一些影视片中,纷纷读成“fáng宫”了。
    再者,今人读古诗,目的是汲取古代文化艺术营养,提高自身文学素质,并不是去学习古音的。由于语音的不断发展变化,古诗词中的那几个“古音”,好多人早就改读“今音”了,而且习以为常。按“约定俗成”的原则,古音今读,势在必行。它有利于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也一定会为广大中小学师生所认可、所接受、所欢迎。
一、读音以语委审定为准;
二、今音与古音是一脉相承的,今音的审定是以古音为基础的;
三、语音审定有从俗和从古之分,台湾国语“说shui”明显从古,大陆普通话从俗,其实两者之于古音都有依据,都没有错;
四、今音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普通话仅仅是其中一种,不能代表汉语全貌;
五、要读出古诗的平仄、押韵最好用南方方言,用普通话是读不出来的,南方方言近古,北方方言则是新汉语,宋以后北方诗文创作不如南方与语言变化有关;
六、“叶公好龙”是读错的;
七、“白色”之“白”读bo或bai都对,北京话bai是白读,bo是文读,取白读为准同样是从俗的观点,体现了文教的衰落;
八、“房”读pang是模仿古音;
九、约定俗成是有条件的,如果习惯于以非成是,否定传统,对于文化传承无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北方方言之所以远离古汉语发展轨迹,与其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文化断层有密切的关系。.

TOP

引用:
原帖由 samyik 于 2008-1-2 13:52 发表 \"\"


一、读音以语委审定为准;
二、今音与古音是一脉相承的,今音的审定是以古音为基础的;
三、语音审定有从俗和从古之分,台湾国语“说shui”明显从古,大陆普通话从俗,其实两者之于古音都有依据,都没有错;
...
有些字确实搞不清。上次看了百家讲坛读的李清照的一句词:“欲说还休”的“还”读作“xuan”,可笑的是这个字我是用“hai”打出来的。郁闷!.

TOP

还是hai顺口点,语言文字改革的方向是方便群众,许多古音都有所变化就是适应现代人的语言环境,一般来说没有很严重的错误的情况下读大众音。上海的方言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不要说是古音了。只要教科书中允许读的音都可以读。否则对语言文字没有很深研究的老师反而要算你错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angelttmm 于 2008-1-2 16:13 发表 \"\"
还是hai顺口点,语言文字改革的方向是方便群众,许多古音都有所变化就是适应现代人的语言环境,一般来说没有很严重的错误的情况下读大众音。上海的方言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不要说是古音了。只要教科书中允许读的音 ...
“语言文字改革”一词现在已经不用了,“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已经改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改革的思路是50年前极左的观念,现在则在逐渐转变为传承文化传统、保持语言文化多样性的理念。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文字方案流产,推广普通话造成语言单一化、粗鄙化,第二批简化字废止等一系列语言文字改革的失败合负面影响已经说明了问题。.

TOP

在这个个例中,samyik是赞成huan还是hai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蓬蓬草 于 2007-12-27 09:49 发表 \"\"
三、在某些特殊场合,像古诗词朗诵会中,对于平仄、押韵、对仗都很工整的近体诗(律诗、绝句),可以用古音来吟诵,以保持诗歌的韵律美,回归诗歌的本色,体现中华汉语的博大精深。
???古音没人会读!现在所谓的中古音是依据《切韵》、《广韵》构拟的,是音位的分类,具体音值没有定论。
要读出平仄、押韵,可以选用有入声的方言和韵母比较丰富的南方方言来读,普通话是不行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ilovenini 于 2007-12-27 12:59 发表 \"\"
xuan!
读二声!
这个也是符合传统的读音,中古音似宣切,邪母、合口三等仙韵、平声,但是不常用。.

TOP

引用:
原帖由 蓬蓬草 于 2007-12-28 12:06 发表 \"\"
如读hai,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标注作动词还是副词用,读音不同则用处不同,词意不同,但因为同韵,不影响格律,看各位偏向什么解释就读什么音了;
不同韵。.

TOP

引用:
原帖由 蓬蓬草 于 2008-1-4 11:08 发表 \"\"
在这个个例中,samyik是赞成huan还是hai呢?
尊崇传统,还是huan吧,hai音缺乏来源。.

TOP

受教了, 看来samyik的说法代表了语言文字工作的方向了,以后要注意了.

TOP

samyik老师,请教一个问题

我记得我以前读书的时候,"斜",如果作动词,解释为斜照的时候,应该读作xia(第二声)

以刘禹锡的乌衣巷为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律的一,二,四要押韵,第三句可以入声或者仄声,不随韵。据此的话,这首诗中的“斜”必读xia无疑了,可是,我查了很多现在主流的字典、词典,根本就没有xia这个读音。而如果读xie的话,根本就不符合诗律了,对吗?.

TOP

普通话“斜”只读xie的阳平调,读xia是破读,早已废弃。

中古音:
“花”,呼瓜切,假摄合口二等麻韵,晓母,平声,音标基本是/hua/;
“斜”,似嗟切,假摄开口三等麻韵,邪母,平声,音标基本是/zia/;
“家”,古牙切,假摄开口二等麻韵,见母,平声,音标基本是/ka/。

这三个字都是麻韵字、平声,韵腹(主元音)都是 a,合口带 u 韵头(介音),三等带 i 韵头(介音),韵腹韵尾声调一致的就可以押韵。

普通话中假摄开口三等的元音高化为e(花ua、斜ie、家ia);上海话中则假摄合口二等的元音高化为o(花o、斜ia、家a),上海话文读“花”读成hua,这样倒是押韵了,但是这种读法现在只存在于戏曲中,不具有普遍性。因此这两种方言读来都不能押韵。

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雀、夕、入、百”这4字是古入声,普通话没有保留入声,分别读成去声、阴平、去声、上声;上海话保留了入声,并分化为两类,分别读成阴入、阳入、阳入、阴入。.

TOP

回复 40#samyik 的帖子

谢谢samyik老师,解释的真够详尽。

开始,我只是在女儿背诵这首诗的时候,突然发现以前很顺口的xia被读成xie,想纠正她又没有找到可以说服她的材料。在用韵,五声(阴平、阳平、上、去、入),平仄的对仗这些方面,我都没有认真考虑过,samyik老师在这里一并都解说,收益很大。

古音在经历了到现代普通话读音变迁后,即便是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也是需要去对照韵谱表才能搞清楚。.

TOP

汉语语音变化是比较复杂的,有共时的变化(如10大方言),也有历时的变化(古今3000年),想要完全兼顾古诗韵律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留些遗憾了。

汉语是声调语言,与越南语、壮语、泰语、苗语等同属四声八调类型。但是先秦时代的上古华夏语并没有声调,有发达的复辅音声母、结尾辅音、元音的曲折变化等,与我们现在熟知的一些外语颇为类似。
秦汉时代声调逐渐形成,六朝时沈约总结出四声:平、上、去、入,其中入声是 p、t、k 结尾的短促音节。以后又根据声母清浊对声调调值的影响,细分为八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现代各大汉语方言的声调都是从八调的基础上演变而来。隋唐时期根据《切韵》等韵书的作用逐步规范固定下来。后来随着许多地方浊音消失,阴阳调开始合并,北方地区由于民族战争剧烈,更是变化巨大,元代《中原音韵》中入声完全消失。明朝初年,官修韵书又恢复浊音、入声,但在民间已经无力回天了。今天普通话的源头是明末清初的东北方言,其音系声调体系与传统通用汉语相去甚远,用它来套古语多数情况下是格格不入的。
普通话无浊音、无入声,单字声调4个:
1阴平(调值55),2阳平(35),3上声(214),5去声(51);
上海吴语有浊音、有2个入声(以喉塞音结尾的短调),单字调5个:
1阴平(53),5阴上去(34),6阳平上去(13),7阴入(5),8阳入(12);
广州粤语无浊音、有3个入声(以 p、t、k 结尾的短调),单字调9个:
1阴平(55),2阳平(21),3阴上(35),4阳上(13),5阴去(33),6阳去(22),7A上阴入(5),7B下阴入(33),8阳入(2)。.

TOP

看到了,谢谢samyik老师.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