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海华德福体验之旅
总想写点什么,苦于一直没有时间总结。
感觉这些妈妈好伟大,同时感慨中国的传统教育,假如传统教育稍稍如意一点的话,我们的妈妈们不会有这样的累,吃这样的苦。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将来的孩子,能够有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她们是这样快乐地苦苦努力着。。。。。。
第一次知道华德福是在去年五月,是因为寻找在家附近的YAYASKY,一个蒙特索利儿童之家,当时宝宝快3岁了,正寻找幼儿园。几经周折,找到了华德福儿童之家。当时极想参观哈,考虑到只有周五才能参加,一直未能如愿。
去年11月,孙瑞雪上海讲座,专门讲解了史代纳、蒙特索利、皮亚杰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史代纳的理论。虽然很多都无法用科学来解释,但我感觉就是那么一回事。于是我买了很多华德福的书来看,例如《自由地学习》、《解放孩子的潜能》、《迈向个性的教育》等,华德福推崇自然的教育吸引着我,于是开始了上海华德福体验之旅。
第一次比较久远了,简单说一下吧。
今年1月,我和宝宝来到还在联洋年华的华德福,接待我们的是潘静老师。因为来得晚,主要参与的是午睡后的蜡笔画、讲故事和户外。预先是带着憧憬和幻想来的,虽然有些许失望,但这次参观给我的总体印象非常好。
好的地方:老师沉静温柔、环境温馨,真的就似家的感觉一样。孩子们平静友善。故事很有意境,特别是那一棵小树哦,小矮人的故事哦,孩子回来重复了许多天。
希望改善的地方:室内布置感觉与想象的不太一样,儿童活动空间小了点,没有露天院子。
第二次我记了日记的,因此记得比较清楚。
今年5月,再次来到华德福,此时华德福已经搬了新家,儿童之家的总面积增大了不少,这次来是带了孩子和爸爸一起来的,是希望能得到孩子爸爸的认同。为了让宝宝感受华德福,我们起了一个大早,不料却遇上1号线出现故障,等了好半天也没有修好,只要与孩子一起乘出租车直达了,堵车,花了不少银子,倒是让宝宝睡了一觉,顺利地参与了华德福大半天的活动。
这次接待我们的是王芬老师,孩子们正在进行的是圆圈活动,孩子们和老师们手拉着手一起唱一起跳,那气氛真是啊,感觉就像回到了孩童时代,顿时有流泪的感觉。当时我的宝宝正处于音乐敏感期,就喜欢就着音乐/歌声跳舞,她的舞蹈很简单,就是转圈圈,她不停地转啊转,就在圆圈的正中间,她一定感觉妙极了。当时唱了一个柳树姑娘梳辫子的歌,我因为只在感受其中的意境了,歌词也没有留意听。
接下来是自由活动,女孩子们玩起了各种颜色的纱布、带子,小男孩玩起了红绿灯的游戏,大男孩子们搭起了房子,整个大厅都占得满满的,没有什么空间了,我边剪纸边看他们玩儿。感觉孩子们还是很尽情地玩儿,偶尔有几个孩子大声说话,被叫到老师旁抱抱。
午餐了,孩子们先后洗好手,像一家人围坐一桌子。老师帮忙夹菜、乘饭,大孩子自己乘饭。宝宝觉得新鲜,比往常吃得积极一些。
午睡之前的故事,王芬老师讲的是一个姑娘和她粉红色小猪的故事,用了道具,很形象很好听。回来之后宝宝还让我讲了几次,还好这次我仔细听了,还是能够讲个大概的。
午睡是小邵老师来负责的,只见小邵老师的催眠曲一哼,几个孩子纷纷睡到,我家宝宝是个精怪,不肯睡,她出来后问我,小邵老师哼歌干什么?我说是催眠曲,她说是不是想将我哼睡啊?我是哼不睡的!
午睡醒来之后是绘画,这段时间有的孩子不画,自由活动。有的孩子开始到院子里玩沙子了,铲子锄头……都是真家伙!宝宝特别喜欢那锄头,到处挖,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孩子,老师拥抱安慰了那孩子,很快,孩子就又投入了战斗。那边小邵老师在菜地挖草,宝宝也被吸引了过去。
可惜我没有看到那个新编的再见圈,孩子们一个个被接走了,我们也结束了这次体验。
这次体验总结:
好的地方:
那圆圈活动,倒不是那圆圈吸引我,而是那种大家一起唱一起跳的意境哦。
那沙坑那些真家伙,很实用很吸引人的。
那些种植活动,那些瓜果蔬菜,亲手种哦。
那自由自在的整段时间里,想干什么都没有太多的限制。
那故事,简单、形象又入神哦。
……..很多很多,不一一说啦
建议及希望改善的地方:
感觉活动大厅还是比较小,10多个孩子在里面哦,有些拥挤了。拥挤容易使人感觉压抑,不利于孩子成长。建议将其他那个空的房间和餐厅都用上,进行活动分区,这样在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自动分散,不至于大厅里造成拥挤现象。就像家里一样。
安全问题,院子里的沙坑活动时,担心高空坠物。建议做一个网状遮物的东西,种一些爬藤,这样又安全,有遮阳,也美观。(以前我的一楼邻居也做了这么一个遮物的东东,很实用)
午餐点心,希望改成各取所需的形式,这样相对会主动一些,有主人翁的感觉。(说心理话,小的时候,我最不喜欢的爸爸妈妈夹菜了,因为我希望自己吃什么夹什么)
最后,我想说是,非常非常地感谢你们,能够迈出这样的步子。无论发生什么,请记住你们的背后是无数个支持的肩膀,勇敢地走下去吧,相信你们一定能够为孩子撑起一片纯净的天空!
[ 本帖最后由 blue 于 2007-8-3 17:0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