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反思宁铂出家( 沈栖)

反思宁铂出家( 沈栖)

如今的“粉丝”不会去追捧宁铂,然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可是一位世人瞩目的神童。

    据当时的媒体宣传称,宁铂2岁半能背诵唐诗,4岁学会400个汉字,6岁学习中医,8岁熟读《水浒》,9岁会下围棋。1978年,13岁的宁铂进了中国科技大学,19岁成了全国高校最年轻的讲师。年届“不惑”,风华正茂,正是大展宏图的岁月,宁铂却去了五台山出家为僧。相比当年对这位神童“奇才”的宣传声势,如今对他遁世离俗的报道,显得低调多了。

    宁铂出家为僧是他本人的生活选择,他人无可置喙。笔者是想通过这一个案,反思一些问题。

    ——“因材施教”问题。南宋大理学家朱熹说过:“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一条不可易辙的教育原则。然而,这个教育原则并没有体现在宁铂身上。宁铂虽聪颖过人,多才多艺,但相比较物理是其弱项。他对物理兴趣不大,进科大一年后,宁铂就打报告希望到南京大学学天文,但科大抓住这位“名人”不放,硬是扬短避长,致使宁铂在科大少有物理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相反误了他的学术前途。

    ——由“厌学”到“厌世”的问题。如果说像宁铂这样的神童代表着未来,那么,巨大的培养成本和难以料及的收益,常常把人们置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焦虑之中。事实正是如此。据说宁铂成人之后,流露出一种厌学的情绪,校方曾三次通知他考研究生,他却始终未考。其实,这种厌学的情绪在时下学生中极为普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全国调查表示,因为“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学生中,小学生仅占8.4%,初中生仅占10.7%,高中生仅占4.3%。孩子们创制的亚文化与社会倡行的主流文化之间的冲突,胜负情况有时变得很微妙了。近年来,沉重不堪学习压力而离家出走、服毒自杀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

    ——孩子“游戏权利”的问题。少年的宁铂很活泼善动,喜欢游戏,进了科大之后,那些死板的、违犯教育规律的所谓制度使他循规蹈矩,顿时变得暮气沉沉,宛如一个“少年老人”。宁铂曾悲愤地对人说:“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孩子的“游戏权利”似乎成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早起上学,晚归作业,再加上双休日的补课,令孩子们累不堪言,无暇游戏。没有父母不心疼孩子,也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成才,但是,这种过分的爱已成为孩子的精神负担。安徒生说过:“没有游戏,就没有童年。”像宁铂这样没有经历过“童年”的孩子是何等可悲啊!

    ——“天才培训”低龄化问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学招收像宁铂这样的十三四岁的“神童”入学是颇为时兴的,现在少有所闻。大学少年班是否失败?这个话题暂且不说,笔者想到的是“天才培训”低龄化问题令人堪忧。据《生命时报》报道,今年五月,沪苏等地出现“天才训练营”——幼儿EMBA授课班,尽管学费高达几万元,却报名者甚众。所谓EMBA是从工商管理硕士的缩写MBA而来,据称三至六岁的小孩可在两年内培养成为MBA,学得美学、建筑学、逻辑学等知识。孩子成才天赋固然必要,但更多的是需要后天的学习。北宋王安石伤仲永就在于他幼慧而“不使学”,最终略无长进。但孩子的培养又不能过于理想化,拔苗助长式的学习培训是蠢人之举。三至六岁的小孩能在两年内学上MBA,便是一种“说梦”而已。“天才培训”低龄化不足取也。

    “宁铂出家”的新闻并没有引起多大的社会关注,但是,由此引发的上述问题却必须值得社会关注。否则,将会出现更多的“宁铂”式人生悲剧。.

TOP

警钟长鸣啊!.

TOP

现在想培养孩子成天才的家长有多少啊!.

TOP

曾经被学校推着上了准备考少年班的列车,半年学完了高一高二的课程,又因为学校内部的见解不同不了了之.年少的我曾经因为没有戴上少年班的光环而失落,但是今天我深深庆幸:我也有少年的快乐和烦恼,在十六岁的时候也会因为一个眼神而心跳!
对于儿子,我希望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用不着成为阶段性的天才..

TOP

回复 #4 的帖子

阶段性的天才,这个词用的好.

TOP

一向反对揠苗助长,这些所谓的神童,只在某些个别方面比同龄人有超常的优势,但把他们硬拔到与其年龄不相称的阶段,心理、生理一大堆的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至于说到这个神童出家,站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立场,也许并不能有个清晰的判断,将来兴许又出一个弘一法师亦未可知。还是尊重别人的选择吧。.

TOP

天才因得不到理解而孤独。蠢材同样也不能得到理解,天才和蠢材一字之差,但都确实存在。.

TOP

应该是把天才培养成人才,不应该让天才成为阶段性的天才.

TOP

他终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神童就是神童,在绝大多数人都没啥信仰的时候,他选择了祖先的信仰,我们失去的只是一位物理上没有建树的所谓“神童”,期待着一位德道高僧和哲学家出世!.

TOP

很多天才最后都选择了信仰神学,比如牛顿.

TOP

回复 #9 的帖子

有道理!当天才们了解了一些自然学科的理论之后,这些理论条理清晰,已经引不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更想了解主宰宇宙的理论。在地球上统领各学科的学科只有哲学和神学,所以这是大多数天才的归宿。.

TOP

神童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TOP

.

TOP

我认为宁铂 是由想法的人,他早慧,就比别人更能感受人生的痛苦,他没有选择当今热门的东西,如当官、挣钱等世俗的东西,选择了哲学、神学这些人生大道 ,太不容易了。感叹阿。.

TOP

像宁铂这类人如果想入世的话,很可能成为帝师。.

TOP

宁铂出家啦?封锁消息!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