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sss7644
(......)
发表于 2006-12-7 14:16
只看此人
中药治疗哮喘
小儿哮喘中医的分期论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 徐荣谦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我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分期论治的临床辨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简介如下:
(一)病因病机
1.病因:本病的发生具明显的遗传因素。概括起来有内外二因。
(1)内因: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久伏,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肺为娇脏,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主气而司呼吸,外和皮毛,开窍于鼻。而小儿具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肺脏更为娇嫩,而又寒暖不知自调;脾为后天之本,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而又乳食不知自节;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肾为气之根,小儿具有肾常虚的生理特点。
肺为水之上源,肺受邪困,可凝液成痰;脾为水之中源,脾虚不运,可停湿为痰,脾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为水之下源,肾气虚衰,可水泛为痰。因此,肺、脾、肾三脏虚衰,与痰饮留伏有其密切的关系。
若小儿调护失宜,肺气受损,脾气受伤。先天不足,或由于后天失养,导致肾气亏虚。三藏受损,成为哮喘发病的内在因素。
(2)外因:气候骤变,寒温失调;情志不舒;内伤饮食;环境潮湿;接触花粉、绒毛、异味、异物;过劳等均为本病发病的诱因。
2.病机:其基本病机是肺脾肾三藏虚弱,痰饮久伏,遇到诱因,一触即发,反复不已。
(1)喘前期病机:肺气虚弱,卫外不固,稍遇风寒,则鼻窍不利而鼻塞,鼻痒,喷嚏,流涕发作。
(2)发作期病机:肺脾肾三藏虚弱,痰饮内伏。遇到诱因,一触即发。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粘阻气道,气机不畅,呼吸困难,气促喘憋发作。
如果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则表现为寒性哮喘;若外感风热,或痰热内伏,则表现为热性哮喘。
(3)恢复期病机:肺脾肾三藏虚弱,痰饮留伏,是其基本的病理机制。
肺气虚弱,痰饮久伏,气道不利,则呼吸不利,喉中有声,咳嗽有痰;卫外不固,自汗盗汗,易感外邪,反复感冒。
脾气虚弱,运化失司,痰浊内生,上储于肺,痰粘气道,则咳嗽有痰,伴纳差,疲倦乏力,大便稀溏。
肾气虚弱,不能纳气,动则喘促,腰膝酸软,大便稀溏。或潮热盗汗,大便干结。
(二)辩证论治
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常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复杂情况。治疗应当标本兼顾,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1.喘前期:
(1)鼻咽不利:
证候:咽痒,鼻痒,鼻塞,流鼻涕,晨起多发,多舌淡苔白,脉象浮滑。
治法:祛风止痒,宣肺通窍。
方药:加味银花乌梅紫苑汤
射干10g,炙麻黄3g银花10g,乌梅10g,紫苑10g,五味子10g,紫石英15g,钩藤10g,地龙10g
方中射干清利咽喉,炙麻黄宣肺通窍,银花清肺中郁热,乌梅、五味子,敛肺止咳,紫苑消痰止咳,紫石英降逆止咳,钩藤镇静止咳,地龙通络平喘。
(2)肺风咳嗽:
证候:咳嗽持久不消,长达30日以上,喉痒作咳,吭吭作声,痰少粘稠,咯吐不爽,舌质红,舌苔薄白,脉象浮细。
治法:疏风清肺,养阴利喉。
方药:加味芎蝎散加减。
川芎5g,全蝎5g,细辛1g,荜拨1g,银杏10g,炙麻黄3g,芦根30g。
方中川芎活血化瘀,全蝎镇静止咳,细辛、荜拨温肺化痰,银杏降气止咳,炙麻黄宣肺止咳,芦根清肺止咳。
(3)阴虚燥咳:
证候:午后潮热,口燥咽干,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经久不愈,长达30日以上,便干溲黄,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治法:滋阴润燥,清肺止咳。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熟地10g,生地15g,玄参10g,川贝母10g,桔梗10g,麦冬10g,白芍15g,当归10g,炙甘草10g,木瓜20g,栝蒌15g,沙参10g
方中生、熟地黄滋阴润燥,生地又能清热,玄参清热利咽,桔梗宣肺利咽,麦冬育阴清热,白芍酸甘化阴,当归养血滋阴,沙参养阴清肺,川贝母、栝蒌化痰止咳,木瓜养阴止咳,炙甘草调和诸药。
2.发作期
(1)寒哮
证候:咳嗽气促,喉间有哮鸣音,咳痰清稀色白,形寒无汗,面色晦滞,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浮滑。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3g,桂枝10g,芍药15g,甘草6g,干姜3g,细辛3g,半夏10g,五味子10g。
(2)热哮
证候:咳嗽哮喘,声高息涌,痰稠色黄,发热面赤,胸膈满闷,口干咽红,便干溲赤,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泻肺定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
炙麻黄3g,杏仁10g,生石膏30g,炙甘草6g,苏子10g,葶苈子10g。
3.间歇期
(1)寒热夹杂
证候:咳嗽喉痒,鼻塞流涕,清浊夹杂,咯痰黄白相间,呼吸延长,气促胸闷,声高息涌,哮鸣不已,舌苔垢腻,脉象频数。
治法:宣肃肺气,豁痰平喘。
方药:定喘汤加减
银杏10g,炙麻黄5g,款冬花10g,半夏10g,桑白皮15g,苏子10g,杏仁10g,黄芩15g,炙甘草10g,青礞石15g。
方中炙麻黄宣肺平喘,银杏降气平喘,款冬花、半夏化痰平喘,苏子降气平喘,青礞石豁痰平喘,桑白皮、黄芩清肺平喘,炙甘草调和诸药。
(2)上盛下虚
证候:咳嗽喉痒,喉间痰鸣,呼吸延长,胸闷不舒,面色少华,疲倦乏力,腰膝酸软,腹痛绵绵,大便稀溏,舌质淡白,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治法:温下清上,降气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合苏子降气汤加减。
射干10g,炙麻黄3g,细辛3g,紫苑10g,款冬花10g,五味子10g,苏子10g,橘红10g,当归10g,前胡10g,厚朴5g,肉桂1g,生姜2片,大枣5枚。
4.缓解期:
(1)肺气虚弱
证候: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倦怠乏力、容易出汗、反复感冒、胃纳不香、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补肺固表,化痰止咳。
方药:玉屏风加减
炒白术10g,防风5g,生黄芪15g,百合30g,锻牡蛎30g,川贝母10g,五味子10g。
玉屏风散补肺固表,加百合增强补肺之功,加锻牡蛎、川贝母以增化痰之力,增五味子敛肺止咳。
(2)脾气虚弱
证候:面色萎黄,虚浮少华、时有痰鸣、倦怠无力,自汗、舌淡、苔少、脉缓无力。
治法:健运脾气,化痰止咳。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0g,炙甘草10g,太子参10g,炒白术10g,细辛1g,桂枝10g。
四君子汤健脾化痰,陈皮、半夏燥湿化痰,加细辛、桂枝以增温化痰饮之力。
(3)肾气虚弱
证候:畏寒肢冷、动则气短、面色 白自汗、食少、遗尿或夜尿增多、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益肾固本,纳气止咳。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熟地10g,山药10g,山萸肉10g,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黑附子6g,肉桂1g,龟板15g,鳖甲15g。
金匱肾气丸是补肾的名方,在此补肾纳气,以固气之根。增龟板、鳖甲以增潜阳定喘之力。
(4)肺脾气虚
证候:面色黄白,虚浮少华,气短懒言,倦怠乏力,容易出汗,反复感冒,时有痰鸣,胃纳不香,舌苔薄白,脉细无力。脉缓无力。
治法:补肺固表,健脾化痰。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人参10g(单煎),茯苓10g,炒白术10g,炙甘草10g,五味子10g,麦冬10g,生姜2片,大枣5枚
四君子汤补益脾气,以绝生痰之源,又能通过培土达到生金补肺的目的。加五味子以增敛肺止咳之功效,加麦冬以增清肺止咳之功。加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