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如何為寶貝說故事

如何為寶貝說故事

如何為孩子說讀故事?可以很簡單,隨時隨地拿起一本繪本,與孩子一起沈浸在故事的美好經驗。也可以用心營造,邀請孩子一起進入故事的探索與學習的遊戲。

「繪本對任何人而言,都是很好的養分,」倡導親子閱讀的小大讀書會創辦人、熱愛繪本的林真美說,繪本更是大人進入幼童世界的一把鑰匙。


別讓孩子倒胃口

小孩是繪本的主人,繪本是大人與小孩互動的媒介,而大人將繪本內容講給小孩聽,使得不識字、或識字不多的小孩在「用眼睛看圖,用耳朵聽聲音」的當時,得以感受繪本的生命,獲得一個快樂的早期閱讀經驗。

快樂的早期閱讀經驗,對小孩發展主動閱讀的能力有很大的影響。過去許多人的早期閱讀經驗,大都是由接觸教科書等工具導向的書開始,而父母說讀故事往往以教訓人、或「驗收學習成果」做為結束,令不少人後來對閱讀倒盡胃口。
因此,「小大讀書會」顧名思義,以尊重小孩、最貼近小孩的共讀方式做為讀書會的前提,強調形成一個如呼吸般自然的自在共讀環境,使小孩可以沒有負擔地自由享受繪本的文學世界。


好的繪本如同音樂

好的繪本,可以提供小孩美感的經驗。林真美指出,好的繪本,就像好的音樂作品,大人扮演的角色就如演奏家般,忠於作品原味,不須誇張與加油添醋,給小孩充分的想像與回味空間。
林真美曾經在睡前,與兄長五歲的小孩共讀「蠟筆盒的故事」,當故事進入結尾,她照書念完「八個顏色的蠟筆很放心的,輕輕的,輕輕的把蓋子蓋起」時,小孩很滿意地吞下一口口水,然後,用很安靜的聲音對她說,「再講一次。」那一夜,就在她重複說到第十七次時,小孩掛著一抹美麗的微笑,緩緩地進入夢鄉。

同樣是為孩子說故事,但不同於小大讀書會強調的「忠於原味」,去年卸下樹林故事媽媽團團長、現任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執行長的呂錦軍指出,毛毛蟲基金會鼓勵媽媽說故事的目的,是要培養兒童合作思考的能力,著重的是說故事過程中與孩子的對話與討論。

因此故事媽媽要營造一個開放自由的討論氣氛,鼓勵孩子提出看法,不對任何意見預設立場,或進行任何價值判斷。而在說故事前,要先熟悉內容,使說故事時能敏感地感受到孩子的即時反應,以便順勢讓孩子參與。在一起編故事的過程,孩子不但要能「感同身受」,要能表達想法,還要能傾聽別人的看法。


過程比故事重要

例如,適當地問孩子如果他是書中的某一主角,那他會怎麼辦?孩子在此時,就必須運用聯想、分析、想像、創造、同理心、假設、價值澄清等思考技巧,才能站在別人立場設想各種可能性。

至於故事媽媽如何選擇故事?呂錦軍說,過程比故事本身還重要。因此在毛毛蟲提供的建議書單裡,不是以經典童書作品為主,而是盡量選擇思考性強,內容可以呈現較多問題的故事書。她說,「即使很爛的童書,都可能成為很好的素材。」

說讀故事的方式縱有不同,但為孩子的心是同樣的認真、溫暖。美國著名的兒童專家、《寶寶與育兒手冊》作者班傑明.史巴克(Benjamin Spock)曾對滿腹育兒疑問的父母說,「我對你們的子女一無所知,對他們知之甚詳的人是你。」該怎麼為孩子說故事?你的孩子會告訴你。


本文由 《天下雜誌》特刊 提供


[ 本帖最后由 ourkids 于 2006-5-25 00:05 编辑 ].

TOP

有用.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