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清明节的故事--糼学启蒙丛书---第一辑 中国民俗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糼学启蒙丛书---第一辑 中国民俗故事

民间的一种说法。。。。。。
很多人都不晓得清明前有寒食节。因为这个节日早已失传。所谓寒食,就是禁火,不能生火煮食,只能吃早先准备好的熟食。我们的故事也是这么说的,不过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
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清明节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臣叫介子推,他爱民如子,不贪荣华富贵。有一年,一伙奸臣图谋害死晋国大公子重耳,扶小公子 申生继位。介子推知道后,就保护重耳离开晋国,到处流亡。
他们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晋公子重耳饿得头昏眼花,坐在一条破席上,绝望地仰天长叹:“重耳一死事小,恐怕将来晋国的百姓就难得康乐了!”介子推一听这话,想到重耳苦难中还不忘百姓,只有尽心辅佐。
介子推跑到僻静处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用火烤熟送给了重耳。重耳接过肉狼吞虎咽吃光以后,问:“哪来的肉?还有吗?”介子推把裤腿向上提了提说:“肉从腿上来。公子喜欢吃,我愿意把另一腿肚割下来。”重耳感动得流着泪说:“你这样待我,我将何以报答你!”介子推说:“我不求公子报答,但求公子不忘我割肉的一片心意,但愿你以后做一个清明的国君!”
重耳经过十九年的流离颠沛,晋国忠臣战败奸贼,召他回国去做国君。回国途中,快到国都的时候,重耳坐在那条和他流亡做伴的破烂席子上,觉得很不相称,就把它推下车去。跟在车子后面的介子推拾起那条破席子,深思一阵,悄悄回家去了。
重耳当了国君(史称晋文公)以后,把流亡期间跟随他的人都封赏了,却忘了介子推。有人在重耳面前为介子推鸣不平,重耳猛然想起旧事,又敬佩,又惭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殿受赏。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就是不来。
无奈,重耳便亲自去请。当重耳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闭门落锁。问起邻人,方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进了绵山(今山西沁源县西北)
重耳带领御林军一直追寻到绵山脚下,林海茫茫,不见介子推的踪影。这时有人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重耳觉得此计可行,便下令火烧绵山。大火烧了一天一夜,却不见介子推走下山来。
于是,重耳与随从们踏着殘烟剩火,进山寻找,终于在一棵烧殘的大柳树下发现介子推母子焦黑的尸体。见此情景,重耳躬身下拜,不禁放声大哭起来。
重耳痛惜万分,正在准备将介子推母子移尸安葬时,发现介子推靠的柳树洞里有一片衣襟,展开一看,衣襟上用血写了几行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枊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重耳看罢,把介子推写在衣襟上的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母子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柳树下。事后,重耳下令,每年的这天禁燃烟火,寒食一日,并把这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寒食节时,重耳率群臣到绵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孝服徒步,登山祭奠。重耳望着复活的老柳树,绿枝千条,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与群臣敬重地戴枊祭扫墓冢之后,重耳把那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树,又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重耳把介子推的血书珍藏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行的座右铭,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国富民强,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每逢清明节前,寒食一日,第二天清明时,头戴枊圈儿,在门前沟边插上枊枝,以表示怀念和崇敬之情。后来形成风俗,世代相传。演变至今,每年清明节,人们都为死者扫墓,以示怀念。.

TOP

谢谢,顶一个。给好评。.

TOP

以空我把图也上传。.

TOP

回复 3#呆宝找友 的帖子


.

TOP

x先自己学习了.

TOP

吃青团好像就是因为寒食节。.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