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不要让爱泛滥成沟通的阻碍

不要让爱泛滥成沟通的阻碍

作者:红贝壳

    常常会有一种感觉,就是现在是个幸福的时代,因为我们听到以及看到很多有关爱与被爱的字眼,我们的专家更多地提出沟通以及教育的良方,我们的媒体更广泛地关注家庭以及早期教育的话题,诸如此类,孩子在这个社会里成长,的确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除了大环境给他们的爱护外,更多的幸福当然是来自父母的关爱。这一句话其实是不需要强调的,我们现在的任务并非是爱不爱孩子,而是应该如何爱孩子,如何让孩子理解爱的含义,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应有的理解以及引导。

    但在于父母们来说,再精辟的育儿道理他们也许都明白,但由于实际情况的多变以及孩子情绪的不受控制,往往会有行动偏离理论的情况,能在每一个阶段都保持冷静的头脑去分析当中的缘由,并且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是一等一的父母,也是育儿的最高境界,这个过程其实并不需要特别高深的理论去支持,但却常常不易办到,这是现代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瓶颈,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成了首要的教育步骤。

    《碰撞着快乐着——母子成长日记》里,我们却看到了一个成功与孩子进行了良好沟通的例子,这是个宝贵的典范,这本书区别于一般的专家教育理念书籍,它是一个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倾注以理解、支持的教育日记,说是教育日记也许还有点不恰当,正如书名所标示的“母子成长日记”,这是个相当贴切的定位,母亲和孩子是同时成长的,在孩子得到启示,得以进步的同时,母亲也必定有所得着,有所领悟。

    这本书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并非是母亲一人的记录,而是作者与她的儿子一起为这本“成长日记”充实内容,里面除了母子双方的文字,还有儿子的亲手绘画,在阅读的过程中,尤如看到的是两代人的对话。孩子的想法诉诸笔端,可以发现他是一个喜爱文字、在阅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母亲面前他绝对的平等,他的想法以及主张都可以得到尊重,懂得欣赏自己并且敢于表达自己,这充分地表现出家长以及老师对孩子给予了相当恰当的培养及关怀;而在母亲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读出对儿子浓浓的爱与包容,以及在教育方面的智慧和耐心。

    在这本“成长日记”里,母亲作者还给予广大的父母读者们一些实用而贴心的提示,例如:

    孩子有异常举动、不良现象时,成人一定要:耐心听他诉说和抱怨,情绪宜疏不宜堵;对消极和不良情绪,要倾听,但不能随便赞同;知道有一些现象的爆发,其实是另有原因的,所以,要解决的是背后的那个问题——不良现象。

    可以看出,母亲作者想告诉大家的并不仅仅是方法,而是用心的方向,与孩子沟通时的一个方向,更多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以成人的角度去审视,妄下结论是很多父母都会犯的错误,导致的结果是孩子的抵触与不安的滋生,当沟通往错误的方向去进行时,那么一切努力就白费了。《碰撞着快乐着——母子成长日记》正是用亲子撰文的形式给予我们很好的启发:在这个提倡爱的社会里,我们更要强调爱的方式,不要让爱泛滥成沟通的阻碍,正因为彼此碰撞着、磕碰着一路成长起来,才会收获真正的快乐!


.

TOP

好.

TOP

记忆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生日party

  我真想让时光倒转,回到我两岁生日那天。现在呢?我只能看着照片,回想当时的情景。

  瞧!这张照片,姨妈刚刚插完两支蜡烛,我就举起四个手指头,大声宣布:“我两岁啦!”

  “哈!”



  顿时所有人(除了我)都哈哈大笑起来,哥哥笑哈哈地举起两个手指头说:“这样才是两岁,你那样是四岁。”看看,那时我是多么幼稚啊!

  再瞧瞧这张照片:我们正玩得开心,忽然听见厨房里传出来一点声音,我吓了一大跳:“会不会是闹鬼了?”我小心地推开厨房门,一下子张大了嘴巴!厨房里居然有一个圣诞老人!

  他背着一个大大的礼品袋,我高兴坏了。可是,一下子我又撇着嘴,想哭了,因为圣诞老人后面出现了一个狼外婆,她长着一张可怕的脸,还戴着头巾。我刚要哭,狼外婆说:“我是一个善良的狼外婆,我不会吃你的。”我觉得这两个人的声音很熟,但又弄不清怎么回事,只是好奇地瞪大眼睛!

  快看这张照片!我扑到圣诞老人和狼外婆身上,用自己的打招呼方式,拉拉他的胡子,拽拽她的脸。呀,胡子、面具掉下来了,原来是我的阿公阿婆。我再次扑到他们身上,一家人“哈哈哈”地笑了。

  剩下的几张照片上,我的好朋友阿隆、阿婧,还有他们的妈妈也一起来参加我的生日Party了!我们一起玩“骑马”比赛。我和阿隆比,我骑在妈妈背上很快就到了终点!哥哥和阿婧比,哥哥和姨妈又赢了。我的两个好朋友在照片上的表情和我一样,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发呆,都是傻傻的样子。

  到现在,我又过了5个生日,有时在酒店,有时在家,可是都比不上两岁生日那天的Party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声音:我要做个好妈妈

    去年的一天中午,我在办公室处理文件,忽然手机响了。

  一个陌生的充满激动的女声:“你是朱哿的妈妈吗?”

  “您好,我是。请问您是?”

  “我是他的同学小z的妈妈。你们朱哿总是欺负我们家的小z。我们家的孩子很烦他。他今天踩脏了我们家小z的白球鞋,然后又要帮她舔干净。我听说你上班很忙,早出晚归的,我觉得你们家孩子是不是心理有点问题啊。还有,再这样欺负小z,我们的孩子就不和他同桌了!”



  突然接到这样一个电话,我一边听着,一边心里就愤怒起来。为什么在我工作的时候打电话跟我聊这种私人话题?她从哪里获知我的手机号码?学校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不是老师通知我?怎么可以随便说一个小孩子心理有问题?

  但是,马上我又换位思考了一下:现在可能是她中午休息的时间;电话号码不一定是老师给的,也许是好好自己给她女儿的,他对同学向来热情;老师不告诉我,也许是老师不认为有这么严重(刘老师一向很负责,很善于和家长沟通);她的女儿受欺负,她现在有被伤害感,有一些过激的想法也是正常的。

  所以,我很礼貌回答她:“不好意思,我不了解情况。我今晚回去会了解和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谢谢您来电提醒我。很抱歉他给您女儿带来不快的感受。”

  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非常庆幸那一刻自己能够理性、冷静、有礼貌地回复了这个电话。虽然我对此并无经验,但是友好而不对抗的态度才是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在孩子们的相处问题需要双方父母的干预才能解决的特殊时刻,大人的行为不仅会直接影响事态的发展,同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孩子学习交往技能的一面镜子.

TOP

只有妈妈的回忆是可信的. 试问儿子长大了, 能回忆两岁时的心情和想法吗? 无稽之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