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棋类] 一篇好文章,送给家有棋童的朋友(转贴)

一篇好文章,送给家有棋童的朋友(转贴)

一篇好文章,送给家有棋童的朋友(转贴)

一、 孩子几岁开始学习围棋最合适?

答:当然要4岁开始学围棋。一是因为:4岁是幼儿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围棋千变万化的棋形(见文后图)是最有利于促进与锻炼孩子形状知觉的形成。二是因为:人的大脑在3周岁后基本已经发育了60%,到12岁的时候发育能达到90%以上。可是达到90几?却因人而异!从4岁开始学围棋,不是强调孩子要下好围棋,而是要强调通过围棋这个特别的工具,来给孩子们从小做大脑体操。围棋教育不能再困在学会下围棋这个概念上,要强调上的是通过在围棋上的观察力训练、专注力训练、推算力训练、记忆力训练、忍耐力训练等专题训练,使孩子们的左右脑能互动,整个大脑得到更好的开发和锻炼。这就是一定要从4岁开始学围棋,学思考,学做人的原因。孩子四五岁虽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虽短,但我们的老师会用幼教的方法特别注重兴趣培养,会因材施教,对他们采取列举式,鼓励式教学,是赏识教育。只要引导有方,四五岁的孩子是完全能够学好围棋的。从我们六七年的教学成果来看,幼儿出成绩是最快的。因为他们没有学业负担,学习时间充足。同时家长在这个时候切忌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应该充分注意到孩子每一点的微小进步,多让孩子现在与过去比,不要与别人比。让他们在鼓励声中茁壮成长。对于六岁以上的小学生来说,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学习围棋开发智力,是再好不过的事。



二、 学习围棋是不是要有天赋?

答:下棋肯定是要有天赋的。但那指的是要下到某个高度,如达到李昌镐,吴清源,常昊那样成为超一流棋手的境界,没有天赋光靠自身努力是不够的。如果仅仅是达到一流棋手水平,我们认为只要有好的机遇和学习环境,再加上自身努力,只要有正常人的智商是不难做到的。很多家长在孩子一开始学棋时就想让其走职业道路,培养成国手,其实这种出发点是错误的,孩子在学棋时兴趣是最重要的,由于家长的心态和情绪往往会影响孩子,导致孩子厌学,最终弃学,所以只要出发点找准了,心态放好了,至于孩子能不能成为职业棋手,那是以后的事情。我们的宗旨就是“传承古老文明,拓展少儿智慧,培养良好习惯,培育棋院英才”,让孩子们通过学习围棋受益终身。但如果真正是学棋的料,也不会被耽误。

三、 家里没有人懂围棋,应该怎样辅导孩子?

答:其实家长懂不懂围棋并不重要,关键是怎样正确辅导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建议家长配合老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适当做些死活题。另外还可以利用专门的书籍、电脑软件,让孩子做题或和电脑下棋。

四、 家长会下棋,能不能自己教孩子?

答:如果家长本身是搞幼儿教育的,并且下棋的水平也比较高,那可以考虑自己教孩子。但是年龄相仿的孩子在一起,有自己的共同语言,课堂上会形成一种很好的学习氛围,相比单独学习更容易提高孩子学棋的兴趣。

五、 孩子上课时,家长是否需要跟孩子一起学习,然后回家再辅导孩子?

答:如果孩子比较小特别小,并且在刚入门时,家长可以先在教室里跟孩子一起学习一段时间。等孩子有了了兴趣以后,建议家长最好不要呆在教室里,因为那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造成孩子依赖感,对孩子学棋是非常不利的。

六、 孩子在家里没有对手下棋怎么办?跟家人下棋是否有利于提高棋力?

答:在孩子学棋之初,应该多下棋,家人最初是孩子学棋的最好对手,但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这是最重要的。等到孩子有一定的棋力之后,最好跟水平差不多、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下棋。在下棋中,家长要摆正心态、看淡胜负并不给孩子压力,而孩子则应该认真对待每一盘棋并看重胜负。在初期阶段,下棋要求量不求质,有些东西下多了自己就会明白,等到了中级以上水平则是求质不求量了。

七、 学习围棋能提高计算力吗?

答:围棋从入门开始就接触数气、数目、棋子价值计算、大小判断、形势判断等等,孩子在学习这些围棋知识时,会从开始算一步、两步,发展到以后能算几十步,在这个过程中当然能显著提高计算力。

八、 学习围棋能提高注意力吗?

答:围棋有“千古无同局”之说,其无穷无尽的变化以及相生相克的哲理会带给孩子新鲜的趣味感,在充满趣味的学棋中,孩子的注意力将在不知不觉中从10分钟、20分钟延长到1小时、2小时。

九、 学棋能使学习成绩提高吗?

答: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习习惯。一个注意力集中时间长、思考有深度、能够举一反三的孩子,学习成绩自然会很好。而系统的棋类培训恰恰能显著提高少儿的思维尝试和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

十、学棋有助于孩子的创造力、应变力吗?

答:棋类运动是自由自在、没有约束的天地,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构思、指挥棋局的发展。围棋对弈中随时随地体现着“水无常形,兵无常法”的道理。依靠时怎么扩大战果;落后时怎么力挽狂澜;势单力孤时如何保存自己;以及怎样发挥棋子最大的效率等等待问题,都需要根据不同的局面来制定不同的策略来处理,这些思考时时都在锻炼着对弈双方的创造力和应变力。

十一、学习围棋能锻炼孩子的挫折感和意志力吗?

答:围棋是开发智力的最好工具,大家都知道围棋可以开发智力,培养性情,增强逻辑思维能力,但同时围棋也是挫折教育的一种手段,围棋是个很残酷的竞技项目。虽说在游戏中开发孩子智力,但一盘棋下来不是输就是赢,对孩子的身心,尤其是心里承受力是极好的锻炼,因为以后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现在的孩子家境一般都比较好,很少经历失败和挫折,让孩子从小在竞争的环境中成长,在老师和家长正确引导下,正确面对输赢。这些对孩子的将来是很有帮助的。

十二、孩子很喜欢学棋但是害怕比赛,输棋就哭,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

答:有的孩子遇到比赛,可能会表现得不够自信、害怕竞争,这是正常的现象,其实这个时候正是锻炼孩子毅力的大好时机,遇到这种情况要耐心地开导孩子,让孩子知道只要自己努力了就行,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失败乃成功之母”。千万不能选择逃避,说“我们不学了”之类的话。孩子输棋就哭说明他有进取心,这时候应该适时地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慢慢地孩子就能忍住泪水,变得坚强起来。

十三、孩子学棋的兴趣比最初淡了,有段时间老输棋,感觉没进步,甚至孩子有点不想学棋了,应该怎么办?

答:兴趣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尤其是初学的孩子,兴趣尤为重要。很多孩子兴趣淡化,往往是家长的情绪和心态影响了孩子,家长操之过急,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左右了孩子,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因为学习围棋是个周期性很长的一个项目,进步也是不确定时间的,不论哪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低谷期,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多沟通,多配合,所以说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很重要,因为任课老师更熟悉孩子的具体情况。

十四、为什么要做死活题?做死活题有哪些好处?是否要多看些诸如定式、布局方面的书?

答:死活是围棋的根本,计算是围棋的核心。死活中包含了许多技巧,如棋形、感觉、计算等等。因为其他技巧性的东西比如布局、定式、官子,老师在课堂上都能教,唯独做死活题是要靠学生自己完成的,所以要想尽快长棋,这个环节很重要,需要靠老师、家长、学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十五、在家中孩子应该怎么做死活题?应做什么方面的书?

答:做死活题应找些适应孩子水平的题来做。中心有很多适应各阶段水平的书,应向老师咨询做什么样的题目。做题时兴趣很重要,应从易到难逐步过渡。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入门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兴趣比较浓厚,对做题比较新鲜,建议把书上的题目摆在棋盘上,让孩子自行摆出结果,这个阶段不需让孩子过多思考,主要是训练第一感觉及培养做题的兴趣,而且题目不宜过难,最好找那种只需下一、两步就可以有结果的题来做。第二阶段(初级、中级阶段):这时的孩子已具备一定棋力,对围棋兴趣已成为一种习惯,建议可以让孩子独立完成做题过程。具体操作方式:让孩子自己把题摆在棋盘上——想清楚结果,把顺序用铅笔写在书上或纸上——拿给老师批改订正。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喻平校长答家长问

(2007年南昌聂教室竞赛班家长会)

这次家长会都是一批“2000后”的小棋童家长参加,别看他们的孩子小,都是4岁学棋,棋龄也很短,只有一两年的时间,可这些孩子兴趣非常浓,进步很快,已升至竞赛班,很多孩子已在赶超“90后”的一代了,令他们的师哥师姐们望之兴叹:“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啊!”在家长会上家长充分抓紧时间利用这一好机会,向喻平校长连珠般地不停发问请教,因此座谈会成了喻平校长答家长问。

陈浩文妈妈(南昌十中高三重点班老师):“请问喻校长,我们家长在家应多做哪方面的配合工作?”

喻平(以下简称喻):“最主要的是监督孩子每天是否完成几道死活题。让其养成习惯每天做几道。做题很关键。”



谢沁原家长:“我儿子对围棋很感兴趣,一年多从入门班到现在的竞赛班,从未减退,非常感谢你们老师对孩子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我儿子每天会坚持做6—8道死活题,可我们家长都不懂,不知道怎么去要求孩子做更见效?”

喻:“一、建议把《死活大全》的题目放大复印,因为书上题目太小,看不太清楚,要求孩子找到双方最佳应手,用铅笔做,以便改正和以后可擦掉重做,然后交给老师检查。二、开始做死活题阶段,让孩子摆在棋盘上,是防守部分还是进攻部分,是黑先还是白先都不要去管它,让孩子自己去判断,孩子只要认真做应该能正确理解的,管他是黑先白死还是黑先打劫死,不要把提示给孩子看,要他把双方最佳结果写上去。”

谢:“孩子在棋盘上要一步步都摆出来吗?”

喻:“不要一步步摆,最好在棋盘上摆出题目后,让他自己看,题目做多了,到时一本书里的题目他看一眼,这道题就会印在脑海里。”

龚旨熙妈妈:“是呀,我孩子做死活题只看书,不摆出来,以后一定要他摆出来。但是很多题目我们都不知他做得对不对。每次给老师改从来没全做对的。”

喻:“孩子做对做错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做题的过程,他每天能否坚持去做,家长不知对错很正常,这个任务是老师的,把作业给老师改就行,老师很开心改孩子作业的。”

龚:“有些题目这次他做对了,下次又做错了,这次错的,下次又做对了。请问您怎么看?”

喻:“这很正常,孩子不同时期对题目有不同的理解,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有时他就想另辟蹊径,找出是否还另有最佳答案,所以死活题要经常做,反复做。”

谢沁原家长:“谢沁原下棋很快,可以说是个快手,但状态不太稳,起伏很大,他能赢比他厉害多了的对手,也会输给比他弱很多的小选手,徐老师说让他快,黄老师说他下棋有点浮躁。是否这种不稳定性跟下快了有关,是否要他下慢些。”

喻:“下棋快慢主要是性格问题,棋如其人嘛!快是可以的,但如果下随手棋要讲他,不允许,等以后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之后,他该慢的时候自然就自然会慢下来。但有一种慢也要注意,并不是在思考,而是在玩,所以快慢无所谓,关键是看他在想什么?是否在思考,是否经过思考后的快。起伏太大就有点问题,多观察他下棋时在想什么?”

邓威妈妈:“我想问如小孩对围棋很感兴趣,又很优秀,如要输送出去是我们自己找还是中心推荐?往哪儿送最好?”

喻:“如果孩子到了非推荐不可了,我们中心会主动送出去,我们已经往北京输送了一批:如涂请、李钦诚、陈俊宇、李广深等等,现阶段我们又有几个孩子准备送出,不是我们老师教不了,而是他们在中心已经没有什么对手了,孩子学习的竞争氛围很重要,天天在强对手里面滚,就是老师不教什么也能进步。北京是最好的去处。”

邓:“我小孩学棋不到一年,突飞猛进,刚去时,下不过班上的,后来吃饭也想棋,睡觉也思考棋,他爸爸会一点,外公下得好,但都不是对手了,这么痴棋,目前成绩也很不错,是否要考虑送出?”

喻:“现在为时过早,到时我们会给孩子铺好这条路。只要他是这块料,非走这条路不行了,但家长一定要考虑成熟。这不但是你们自愿的,我们也是要负责的。”

邓:“他还学跆拳道,他爸爸很看好他学围棋,说现在干脆只学围棋,其他一切取消。每次比赛只要邓威一输,他爸就责怪他肯定不认真什么的,很在乎比赛成绩。我倒安慰孩子,只要努力就行了。”

喻:“是呀,全国多少类似他爸这样的家长啊!千万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家长心态要好,一定要看淡胜负。我们提倡的是:家长看淡胜负,孩子一定要看重胜负。”

王辰阳父母:“作为我们懂棋的家长如何发挥这一优势,能在孩子学棋道路上助其一臂之力?”

喻:“竞争出成绩,氛围出兴趣。为什么家长自己会也最好把孩子送围棋中心来学呢,氛围不一样,老师的符合少儿特点的趣味教学法也是家长做不到的。家长教时方法要注意:多教他计算死活这块,布局少教,定式、官子别教,怕框住孩子思维。再就是跟他多下,多鼓励,多表扬,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下棋时不懂的你可帮他释疑,可让他多问你。他的什么布局、定式、官子可能在你眼里一无是处,不重要,只要他的计算力提高了,一切就好了。”

王:“孩子做死活题,一般情况下一题做多长时间?”

喻:“想5—10分钟,找适合他做的题目。”

李鼎懋爸爸:“网上下棋是否好?我不敢让孩子在网上下。”

喻:“有利有弊,网上下棋很多小孩相对很随意,对着电脑会乱点,对眼睛也有害,不宜多下,如在家没对手下,可以不妨大人对电脑,小孩对棋盘下上一个小时或一个半小时。也就是辛苦家长把电脑的棋局复制到棋盘上来下。”

晏天杨家长:“孩子刚学棋很好,后停滞一段时间不得前进,后又上升了。有时还感觉花了时间孩子不但没进步,反而退步了。我孩子是很“皮”(顽皮)的,坐不住,学了围棋后好一点。”

喻:“这只是你们的一个错觉,不是你孩子退步了,而是别人进步了,整个班的水平在上升。没有白花时间的,有的成效不是立竿见影的,就算你现在看不到成效,以后也会显现出来。学到最后比的就是基本功。”



喻:“你们这些孩子从入门到现在竞赛班,感觉哪个阶段困难最大?”

邓家长:“孩子兴趣一直很浓,其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好,得益于围棋,学校数学老师也问我:‘你孩子数学怎么这么好?’,我就告诉她可能是学围棋的缘故。”

王妈妈:“孩子刚学时,天天回来后当我老师,要教我呢。我每次就当他的学生,到现在还要教我死活题呢。记得学了一段时间后,大概是中级班,在班上老赢不了棋了,和别人差距大了,他自我感觉压力很大。现在又好了,我故意逗他说不让他学了,他死活不肯呢。”

众多家长:“每个阶段孩子都很有兴趣,现在就是想不给他学,孩子可不答应呢!”

喻:“我希望你们孩子都能一直坚持学下去,你们看事实已证明:学棋好的没有一个成绩不好的。中国棋院原院长陈祖德也称学围棋有助于锻炼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会下围棋的孩子没有成绩不好的。再说现在你们也知道又有那么多好的优惠政策出台了:中考加10分;高考也将加分;清华、北大、复旦、南开、北师大等高等院校已将围棋列入选修课;韩国知名大学开办了围棋系。学围棋还有助于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和就业:请参考下面一条消息:2004年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透露了一个“内幕“:2003年哈佛大学拒绝了中国各省市的46名高考状元,原因是美国哈佛大学等名牌大学重视的是特长人才,录取新生分五个档次,首选的是优秀的体育人才和某领域的顶尖人才,学习成绩优秀是最后一个档次。泰国正大集团首席执行官蔡绪锋先生2005年在武汉大学讲学时宣布,具有业余1段的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愿意到泰国发展,泰国正大集团等30家企业优先予以录用。可见有特长的人才是何等重要。目前,我国复旦大学等名牌院校纷纷推出招收特长生的优惠政策,围棋是其中一项,录取分数线将降低40分以上。“

正说到这,下课了,邓威这孩子哗哗流着眼泪,伤心地哭着从教室里出来,原来输棋了。家长全笑了,喻平说:“输棋哭是正常的,好事呢,说明他很看中每一盘棋呢,不要说是你小邓威哭,常昊叔叔也哭过呢。”接着喻平校长帮家长分析孩子对弈后哭的几条原因:一般是:遇强对手输棋,不哭,有心理准备;输给弱的会留泪,不甘呢;还有就是本以为赢的呢,不该输的给输了,可惜啊也会哭。”接着,喻平拉着小邓威的手,亲切地对他说:“找找原因为什么输了?光哭是不行的。还要始终记住一点:在班上你不一定是最厉害的,但你一定会成为最厉害的。努力!”

这些孩子小且刚学不久,为什么会进步如此大呢?喻平总结出几条:

1.兴趣浓,他们在围棋上花的时间多,一门心思扑在围棋上,无课业之忧。

2.这批孩子正是学棋的黄金时间:4岁在幼儿园兴趣启蒙,5—6岁的黄金时段到聂教室接受正规系统的提高班学习。

3.他们都是老师从各幼儿园围棋兴趣班抽调上来的一批尖子生,群龙聚会,棋逢对手,平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在这样一个竞争氛围中进步能不神速吗?

4.孩子们年龄相仿,碰在一起就变成了好朋友,在一起学习非常开心。家长之间交流的共同语言也特别多,平时大家“育子经”常共同分享,推而广之。.

TOP

好东东,一定要顶...

特别是:  家长看淡胜负,孩子一定要看重胜负.

TOP

顶!家有弈棋儿..

TOP

学习啦!.

TOP

很有启发。收藏了!.

TOP

.

TOP


确实是很好的文章。.

TOP

谢谢分享.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