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假期的孩子,怎么管?

假期的孩子,怎么管?

  读罢今日《生活报》5版的《走进青少年心理疾病门诊》一文,很有一番感慨。孩子在假期的生活令人担忧,管松了怕孩子放松了学习,管严了怕孩子散漫。很多家长感觉,假期的孩子简直不知怎么管才好。

  其实,真的没有什么一言以蔽之的良方。因为教育是复杂的,教育不是生产,可以按着一定的标准批量复制。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是不同的,因此就需要因材施教,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一些孩子的成功经验不一定在另一些孩子身上成功,因为孩子的智力、毅力、意志、性格、环境千差万别。前些天听一个在中学教书的朋友对我说,他们学校有两个老师,儿子都考上了清华,于是学校组织他们为其他老师传授育子经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人在会上竟然争论起来,而争论的话题竟然是孩子应不应该补课。

  一个人的孩子从来不补课,另一个人的孩子通过补课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两位父亲各自通过本人的经验认定对方的方法不足取,因而产生争论。其实,补不补课只是教育中一个很细枝末节的问题,因人而异,根本不值得一争。从这一点上看,两位父亲虽然成功,但他们都没有真正明白成功的原因。孩子考上清华,有多少是因为教育,有多少是因为孩子本身适于这种教育、或者说是适于这种考试。两位父亲有的只是个人的经验,并没有从更大多数的孩子中间得出教育的根本规律。听他们讲经验,听听就可以了,如果硬要往自己孩子身上套,也许反而不好。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考上清华大学的,不同的孩子要有不同方法,不同的孩子取得的成绩也不可能一样。以前听一个清华学生的父母说,真想领养一个孩子,他们同样能把他教育成清华学生。当时,笔者不禁哑然失笑,觉得这话说得可太大了,外一他们碰到的孩子比较笨,或者是比较顽劣怎么办呢?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呢,怎么可能教育一个孩子就能考上清华呢?幸运儿总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暑期已经过去了一半,很多孩子都并不轻松,因为他们正在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家长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觉得以后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不让孩子多学点怕以后竞争失败。这样的想法没有错,但也要因人而异,注意方法,别让孩子因此厌学,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学习好,当然好,但是为了学习好,而让其他更重要的方面变得不好,那就得不偿失了。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告诉笔者说,自己的学校光吹一年收多少状元了,可从来不说每年会有多少学生因为各种心理疾病而被迫退学。

  人生复杂,教育复杂。因人施教,因势利导,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TOP

“可从来不说每年会有多少学生因为各种心理疾病而被迫退学。”

赞同这个话哦。
有朋友在大学工作,说每年都发生这样的事情,退学、自杀,看得他们都心寒。
而社会上对这类事件基本是不张扬的。
他们对自己孩子有学习上的要求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心理健康很重要的。.

TOP

 人生复杂,教育复杂。因人施教,因势利导,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简单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每个BBMM其实都在摸着石子过河,虽然前人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可供借鉴,但万人亦有万人相,每个人还是得有自己总结的一套经验方法。


非常有道理。.

TOP

虽说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千万别认为别人的孩子行,而自己的不行。自暴自弃是失败的主谋。孩子的失败与成功关键在父母,孩子本身可是张白纸,看你怎么画了。.

TOP

只要结果好,过程可以自由发挥。.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