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推荐] “初中不读民办,高中就进民办”

“初中不读民办,高中就进民办”

“初中不读民办,高中就进民办”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8日07:56  解放日报
  今年的中考、高考结束了,“初中不读民办,高中、大学就进民办”这句话却在家长圈流传。近来又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赶场子”,为挤进知名的民办初中做种种努力。然而在高中阶段,知名的高中几乎都是公办学校,民办高中招生分数线依然走低,不少家长就想尽办法让孩子转入公办高中“借读”。
  民办初中被认为质量高得到追捧,而多数民办高中则被认为“不灵”备受冷落。一热一冷,折射出家长的矛盾心态,教育理念的偏差,以及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对此现象进行剖析。
  陈女士今年将女儿送进了民办兰生复旦初中就读。她透露:“两三百人的招生名额,吸引了上千人报名。”据说,不少家长主要是冲着它每年有大批学生考进“四大名校”和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而去的。在家长心目中,一些民办初中的中考重点率和升学率居高不下,因而成为争相择校的热门。
  门槛:十比一
  近年来,本市一些民办初中的入学招生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小升初的家长,将民办学校作为首选。如虹口区的新华初中、新复兴初中,徐汇区的华育中学、西南位育中学等,都是家长们口口相传的“理想”学校。一些初中报名与录取比例甚至达10比1。
  同时,民办初中学费一路上涨,一些学校每学年学费已超过万元。随着本市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行,就读民办学校的开销与公办学校日益拉大。但,这仍然阻拦不了家长选择民办初中的热情。
  无奈:要苦读
  不少家长坦言,热捧民办初中的同时,也知道这一选择等于把孩子送上苦读之路,心态很矛盾。
  家长顾先生透露,目前由于家长热捧,一些民办初中“门槛”不断提高。孩子如果没有语数外或者艺体特长,根本无法通过激烈竞争入选。因而,不少有“先见之明”的家长,从小学一年级起就送孩子参加各种课外培训班,为将来进好的民办初中积累“资本”。
  不少学生和家长公认,民办初中学生课余补习多、作业多、考试多,自由时间少。学校主要通过反复操练的应试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孩子学得“很苦”。而一般划片对口入学的公办初中学校,不会对孩子超量“压榨”,科学探究、音体美等素质教育的活动相对丰富些,孩子视野更开阔。
  目标:名高中
  门槛高、收费多、负担重,家长为何还要热捧民办初中?不少家长说,“轻负担、高质量的当然是理想学校,但这样的学校可遇而不可求。在学习负担和升学两难的权衡中,只能升学优先。”
  升学率和重点率,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一些家长在比较后认为:公办初中多以基础知识教授和训练为主,保证全体学生合格是其首要任务;而民办初中,多会花时间让学生“搏难题”,经过难题训练和反复操练,孩子在中考中更能够得高分,因而民办初中的升学率很高。而且,部分民办名校与名高中存在合作办学等关系,在高中自主招生时,有些知名高中会给对口民办初中几十个名额,这种优势,家长怎么会不眼馋?
  “我们也不想以牺牲孩子全面发展为代价,来换取升学成绩。但是,当下中考、高考,成绩仍然是主要评判标准。特别是高中自主招生,考题难度远远超过中考。孩子不搏难题、不熟练做题,岂不要吃亏?如果进不了好高中,谈何将来进名牌大学?”

本报记者 李爱铭.

TOP

中国教育体制的悲哀,作为家长,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TOP

.

TOP

引用:
原帖由 乖乖女的MM 于 2009-8-25 12:45 发表
中国教育体制的悲哀,作为家长,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入乡随俗…….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