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3个人次参与评价】

女儿要升初中了,没有想到越来越烦,帖子末尾有问题问,好心人看看能不能回答

女儿要升初中了,没有想到越来越烦,帖子末尾有问题问,好心人看看能不能回答

本来以为98年孩子少(好像全上海只有6万来孩子是98年生的),读书会不那么紧张,没有想到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
想当年,我们考初中的时候都是老师叫考什么就考什么,家长根本不用烦心的.考上了就一路过来了.
  几年前在万里买了房子,准备就是等小孩读初中搬去的(现在在曹杨),而且几年前跟一个号称有路道的朋友说好,进进华没有问题的,结果喇叭腔,说是很难进的,想想当时他胸脯拍得山响,呵呵.
  现在好,要凭本事进了,想想心里发虚啊,虽然她平时在朝春小学班级里也算是前3名的.但是课外的功课不认真,考起来总是不咋的.奥数也学了,每一次只是进复赛,复赛后就没有结果了.
  这一次进华的寒假班也报名了(11日-21日),上了再说吧
  女儿现在的户口是进兴隆中学的,但是如果迁进万里的房子对口学校就是晋元附属学校,我总是要作好准备,万一进华进不了,不知这个晋元附校怎么样子的?有没有知道的?谢谢啊.

TOP

我已经作好准备,如果孩子只能进一般学校,初中开始我就同步学习,我倒不信了,虽然初中离我已经31年(78年上初中)我难道教不好?.

TOP

我女儿是你女儿的学妹哦,帮你顶一下。.

TOP

妈妈的准备好充分的,向你学习,普陀区的好的初中太少,我们正好也在曹杨这里,现在宝宝还小,回后也要伤脑筋的。.

TOP

进华不是有万里的业主班?不知道这个进华的数学班是入学后再考试分班的还是入学前就分好的.

TOP

有业主班?现在再迁户口来得及吗?.

TOP

往年业主只不过有个考试的资格,最后还是要通过选拔的,选出很少数人分入各班,没有专门的业主班的。今年就不知道了

[ 本帖最后由 忙妈妈 于 2009-1-6 16:4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玉慧她爸 于 2009-1-6 14:50 发表
我已经作好准备,如果孩子只能进一般学校,初中开始我就同步学习,我倒不信了,虽然初中离我已经31年(78年上初中)我难道教不好?
如果你真的这样做到位,孩子肯定行的。其实现在很多分数高的都是爸妈在盯着的。.

TOP

麻烦啊!.

TOP

谢谢楼上几位的回答和鼓励
我们实际上仔细分析,98年是人口出生率极低的年份,原因是:一般98年的孩子的父母都是70年左右生的,70年左右大量的知识青年下乡,留在上海的人不多,这一批人都是78年以后回沪的,所以孩子都是79-81年生的,导致这一批人数量很大,他们的下一代一般是2000年以后出生,要说压力应该是再过5-10年升学压力更大。
我刚才算了一下,上海户口人口1600万,平均是按80岁寿命算,平均每个年龄应该是20万人口。只有6万(不知道后来外来人口中这个年龄的孩子进来多少,应该不会大于2万),绝对是升学压力不应该大。
我们这样计算:如果我女儿是小学班级前3名的,那么根据全班38人计算,她平均是10个里最好的,就算退一步,是5个里最好的,就是说按照成绩到高中不变来考虑,以总共8万人计算,我女儿在上海是16000名以内的。我记得84年我高考的时候,上海市重点加区重点一共是15000学生,所以竞争激烈实际上很多是假相,进一个区重点是绰绰有余的--因为现在重点学校比84年多得多了。数据背景推理:84年是26所市重点,每一所平均300人计,共7800在市重点。现在应该至少上万的市重点名额吧。
所以各位家长,通过这样的分析,只要小孩在平均水平的学校里,能够不要拉下班级10名以后,将来实际上不会有多大问题,主要是大家望子成龙得心情迫切,弄得紧张兮兮。加上学校推波助澜,使得择校的迫切性大大大于实际的情况。
与所有97年9月-98年8月孩子的家长共勉.

TOP

回复 10#玉慧她爸 的帖子

96,97,98出生率都算低的,99,00年开始慢慢多起来。但是出生率不代表升学人数,因为还有很多不是上海出生的孩子也在这里读书的。所以升学压力就加大了。
根据我们看到的经验,如果语数外全线没证书,学校成绩再好也会有问题的,但是也不代表一定要三门都有证书,有胜过无吧。奥数进复赛也算是证书了。加油!小学里有推荐名额的,问问班主任。.

TOP

呵呵,我以前也正是不上心,我女儿证书也有一些的,
比如剑桥3级啊,市现场写作比赛二等奖啊,钢琴7级啊,区画图比赛二等奖啊,等等,分量不够,一般学校参加外面的比赛都派她去的,也许有点用.

TOP

回复 10#玉慧她爸 的帖子

您的计算是对的,但判断上有偏差。
很多(或许是大部分)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平均水平之下,会想尽一切办法,挤入前20%。因此,不是16000人在竞争前16000的排名,而是8万人或6万人中的一半甚至更多,在竞争这前16000的位置。
这一点,跟我们自己读书时,有很大的差异。那时候,很多家长和学生是“认命”的,不会削尖脑袋去博重点中学。所以,激烈程度,现在远超过以往。.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玉慧她爸 的帖子

好象不止6万,我记得入学那年9月1日的报纸上写的是10万左右,要不大家找找当年的报纸看看。.

TOP

http://tjsj.baidu.com/pages/jxyd ... 6adfa6878968_0.html
年份  出生 出生率  
1994   7.63   5.9
1995   7.11   5.5  
1996   6.79    5.2
1997   6.42   4.9  
1998   6.17   4.7  
1999   6.56   5.0  
2000   6.95   5.3  
这是统计数据,除非外来人口多,当时本地出生的是最少的一年
和80年代比,几乎少了一半多

[ 本帖最后由 玉慧她爸 于 2009-1-8 12:28 编辑 ].

TOP

看看以后的,那不是更恐怖,所以我还是说,近几90年代末出生是个好时期,2008年的孩子在2019年上初中,哪个时候该怎样竞争?
上海历年常住人口出生总数

  2002年87622

  2003年83403

  2004年102850

  2005年123901

  2006年134201

  2007年 超过16万

  2008年 预测17.5万.

TOP

不管怎样竞争不如以前和以后激烈,这个一定是事实:
另外根据文中数字推算:
2003年,本市初中毕业生17.64万人,我查了一下,03年初中毕业应该是88年生的,那年的出生人口是16.53万,不管什么原因,比出生人口增加1万多。
到2008年,初中毕业生数为9.66万,08年初中毕业,出生年份应该是93年,那一年出生人数是8.4万,也多了1万多。98年出生6.17万,不会那么恐怖一下子增加4万吧?

□晚报记者 李征 钱钰 报道

  “10年前,我教的高三班共59位同学,5年前是45位同学,今年只有20几位。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饭碗恐怕都保不住了!”教师节前后,一些高中教师的担忧不时传到记者耳中。同时,细心的家长和学生也不难发现,不少高中的班级数“缩水”,教室“宽敞”了,老师“超员”了……不知不觉,沪上高中真正迎来了“小班化”。

  ■五年内本市初中毕业生减少45%

  2003年,本市初中毕业生17.64万人,升学率为98.32%,普通高中招生与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之比为55.9:44.1;到2008年,初中毕业生数为9.66万,升学率约为97.1%,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录取人数大体相当。也就是说,在过去五年时间中,上海地区的初中毕业生数减少45%。

  与此相应,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也从2003年的7.5万名下降到4.8万名左右,下降了26%。

  【学校现状】

  一所高中三层楼面空置

  一高中三层楼面空置、“师多生少”导致一些高中教师离开讲台、某高中班级数连续三年出现 “几何级数递减”……据统计显示,在过去五年中,上海地区的初中毕业生数减少45%。

  “我们学校现在有三层楼面空着,1/3的教学资源基本闲置。 ”在某人口导入区,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老教师不无担忧地向记者表示。过去,该校每个年级有14个班,而如今只有8个班,班级数减少近一半。在该区一所普通高中,两年前高三年级共188人,今年只有120人,人数减少超过1/3。

  学校也只好将闲置的教室 “改装”成选修课、社团活动等专用教室。虽然不少校长坦言,班级“缩水”了,教室“宽敞”了,实行“小班化”教学,认为其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全面发展,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但背后也隐藏着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本市高中教育面临生源短缺压力。

  教师“铁饭碗”松动

  “器材、设备的闲置还好处理,最让学校头疼的是教师结构性过剩问题。”一高中教师叹气说,学校已连续三年高一招8个班,“过去每年级11个班,三年减招就意味着要减掉9个班主任,这可是几何级数的递减!”这位老师说,以前,一个语文老师要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还嫌人手不够。现在,一个语文组居然多出四、五位教师。“主科老师还好,原本就要靠几个班级‘养活’的副科老师,这个‘铁饭碗’看来端不住了! ”

  记者发现,为了解决结构性过剩问题,针对一些表现平平的教师,学校提前打好预防针,向其说明严峻形势后,就不再与其续签合同,老师们也只好“另谋出路”;有些学校则引入类似于“末位淘汰制”的人才流动机制,通过综合考评淘汰一批教师;也有部分学校将过剩老师转移至学校链的初中部。

  在某人口导入区,多所学校都在两三年内通过各种方式淘汰了10来名教师;全区仅有一所中学因特殊原因,暂不存在教师 “超员”现象。

  “一个老师的成熟期至少需9年。现在生源减少,学校不能随便减员,几年后高峰来临时,到哪里再去找那么多成熟的老师?”对于一些学校减员的做法,一些教育专家在理解的同时又表示忧虑。

  中职校生源五年下降26%

  “生源短缺的压力在职校则表现得更尖锐一些。”某中心城区一所职校的校长向记者叹苦经,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从2003年的7.5万名下降到今年的4.8万名左右,下降26%,普通高中面临生源锐减压力,可想而知,职业学校人数减少更多,对于本来发展就举步维艰的职校而言,生源同步减少更让中职教育“雪上加霜”。

  这位校长说,去年该校招收580多位学生,鼎盛时期则招过700多位学生。 “今年只招了400多人,据说明年的初中毕业生将跌入谷底,生源锐减是可以预见的。 ”最令校长头疼的是,随之而来的专业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这个矛盾从前年开始越来越厉害,我们明显感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结构性矛盾日趋凸显。 ”

  校长举例说,职校的教师专业性都很强,一旦报考美术的学生少了,美术老师出现过剩,又不能将其随便换到别的专业,所以很头疼。目前,学校也在积极转变,帮助老师转专业、改专业,或输送到行业中去,再或是进修相关新专业。

  为了解决以上矛盾,学校也在积极进行生源拓展,例如开发职后培训,请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来职校进行培训,这样也能解决一部分师资过剩的问题。另外,在政策范围内招收成人中专学生,用来“消化”过剩的老师。另外,开发市场需求、有前瞻性的专业,鼓励老师进修新专业,吸引初中毕业生报考。

  【家长关心】

  明年重点高中会否扩招

  高中生源“缩水”,不少家长很关心,明年重点高中能否扩招?有没有可能高中、中职的录取比例都增加?

  “目前高中和中职的学生比例大致为6∶4,如果高中扩招,将这个比例改为7∶3、8∶2,学生人数的总盘子本身就在变小,那么中职学校的学生就必然大幅减少。过去上海只有20%的学生能进高中,现在达到60%,高中生的比例已达到社会需求的峰值。 ”不少校长认为,不能因为校舍多了,师资富余了,就盲目扩招,普高和中职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不能失调。普高的比例不宜增加,上大学不是唯一出路,社会需要足够的蓝领和技术工人,否则社会的人才结构都会出现问题,高中扩招将对高校、就业都产生连锁反应。

  【专家观点】

  盲目裁减教员可能导致“青黄不接”

  对此,本市一位资深教育专家、特级校长表示,由于生源减少导致教师出现超员,但这种过剩只能被称作 “结构性过剩”,并不能真正说现在老师就富余了。 “必须给教师减员以时间和空间。”这位校长建议说,所谓 “时间”就是不可能一步到位,可以通过两、三年逐步将老师减少,给减员一个 “缓冲期”,也给他们一个另谋出路的机会。

  所谓“空间”,就是实现校际、区县间的柔性师资流动,进行内部消化。 “个别学校可能是小学科老师过剩,但绝大多数学校还是语数外老师超员。 ”这位校长说,一些市重点的老师不妨调整到区重点和完中教书,可能会格外吃香。另外,部分人口导入区可能出现教师超员的情况,但不少郊区急缺老师,区县之间的内部协调也不失为解决过剩的好办法。

  “另外,政府还可以鼓励教师去进修一段时间,半年或一年,促进专业化发展,暂时缓解过剩问题。 ”他建议,预计高中生源高峰期的来临还需六七年,随着外来人口的逐渐增加,估计到时生源数会翻番,盲目减员可能会导致青黄不接,必须提前作通盘考虑。

  郊县师资仍短缺应鼓励人才流动

  高中教师出现结构性过剩,是否上海高中这几年不再需要引进应届师范院校毕业生了?对此,多所高中学校校长表示,这两个问题之间不能划等号,“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的,人才不断地流动会带来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这也是各所学校所欢迎的。 ”

  在市中心一所区重点中学,近3年来已经通过“末位淘汰”方式,不再和10来位教师续约,但每年仍会引进一到两名师范院校毕业生,校方认为,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在这样的压力之下纷纷迸发出不同以往的教学积极性,学校的教学整体水平也大为提高,而新进的师资在这样的氛围当中,也可以尽快成长。

  在市区范围内,并非所有区都存在明显的结构性过剩,目前黄浦、卢湾和静安等区较为普遍,师范生在择业时也可以根据各区情况选择学校,加大成功把握性。

  此外,本市郊县仍存在师资短缺现象,应届生可以将目光转投到这片广阔天地。虽然部分实验性示范性学校近年来接收了不少优秀毕业生,但不少普通中学在吸引人才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困难,一些学校仍然要通过“三支一扶”等方式来充足师资队伍。

  【建议对策】

  不要给教师制造心理压力

  在生源明显减少的高中,教师为饭碗忧虑是不争的事实,黄浦区一所完中的副校长建议,各校应该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不要让他们长期生活在职业前途的阴影之下。

  “其实,生源减少和教师 ‘下课’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因果联系!学生少了,学校正好可以实施 ‘小班化教学’,减少教师工作量,保证他们进行精品教育,这样对于老师也是福音啊!”这位副校长表示,在公办学校,政府教育部门根据教师数量发放工资,即使教师数量不变,学校也不会受到太大的经济压力影响。因此,学校不必过多地给教师制造压力,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惶恐。

  他还建议,在已经尝试进行“师资结构调整”的高中,领导层在平时工作当中不要动辄以此为理由发号施令,还应当定期请来心理专家为教师减压。他还对 “末位淘汰制”提出质疑: “末位淘汰”的标准是什么?会不会又被异化为考核升学率呢?那样,只会进一步增加学生和老师的负担。

  职校可面向全国招生

  对此,教育专家熊丙奇建议说,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培养目标面向全国,或许是一条不错的道路。此举有四方面功效。其一,可以缓解生源不足对一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造成的生存压力 (因本身办学缺乏特色、竞争力的学校除外),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资源能够为全国各地的学生所享用,避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重复建设;其二,可以形成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辐射,客观上说,上海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地处经济发达地区,有更好的办学条件与实训场所、实习机会,更有条件形成对其他地区职业教育的辐射;其三,可以进一步拓宽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视野,立足区域、面向全国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职业技术人才,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其四,为实现我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2008年招生规模达到800万),形成全国合力,提供基础。

  但一些中职校的校长也表示,上海中职教育目前每年有招收外地生3000名的指标。针对于本市高中生源出现的人数缩水等问题,其实外省市同样也面临这一难题,只不过可能比上海滞后一些。一些外省市教委也开始规定“生源不外流”,实行地方保护主义。过多、过量地招收外省市学生可能会引发其他问题,最终还是要服从政府的宏观调控。

  “奥运福娃”预计17.5万人

  生育小高峰将持续至2015年

  □记者 许沁

  晚报讯 这三年,“灵狗宝宝”、“金猪宝宝”、“奥运宝宝”扎堆出生。据市人口计生委预测,今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将达17.5万人,打破去年16万人的纪录。据悉,这一轮生育小高峰将持续到2015年,随之而来的幼儿园等资源趋紧。

  在2006年,民间就有“灵狗年”之说。从当年10月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长宁妇幼保健院等各大妇产科专科医院已面临生育高峰。而这一波的生育高峰在去年的“金猪年”和今年的“金鼠年”则水涨船高,特别是今年的奥运年涌现出奥运福娃的婴儿潮。

  据市人口计生委发布的2007年上海市人口出生预报预测,2008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将达17.5万人左右。其中,上海82.6%的0至3岁婴幼儿 (约25万)是由“一家一户”单独教养,而去年全市“金猪宝宝”出生超过16万。

  其实,2005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出生12.39万人,死亡10.70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96‰,是1994年全市常住人口自然变动进入负增长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据悉,本市常住人口的正增长趋势预计将持续至2009年,而生育小高峰则将持续至2015年。

  “早在2003年,我们就已预测到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从2005年至2009年持续出现正增长。 ”市人口计生委有关人士表示,这波生育高峰将一直持续至2015年。但市人口计生委有关人士也强调,目前上海常住人口依然维持在较低的生育水平上,并没有迎来绝对的生育高峰。

  随着幼儿增多,对幼儿教师队伍的人才需求增大,特别是愿意去郊区幼儿园做教师的人才更受欢迎,预计未来三四年上海幼儿园缺口将达500所。今年本市新建50所幼儿园,提前应对入托、入园难题。今年本市需要补充的幼儿园教师约400至500名,目前上海地区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只有两所,供需矛盾极为突出。

  上海历年常住人口出生总数

  2002年87622

  2003年83403

  2004年102850

  2005年123901

  2006年134201

  2007年 超过16万

  2008年 预测17.5万

   (新闻晚报 )

[ 本帖最后由 玉慧她爸 于 2009-1-8 12:43 编辑 ].

TOP

上海本地的孩子现在还面临外来的孩子的竞争。如果照这个数据看,本地的6万多,外来的要近4万?.

TOP

看看07年数字,以后大学老师也要失业的:就算现在每个小学生都进入大学,也不够啊,呵呵

本报讯 (记者 彭德倩)市教育考试院昨日传出信息:本市2007年普通高校秋季招生工作圆满、顺利结束,实际录取考生92925名,完成招生计划的102.59%。

  第三批高职(专科)专业录取结束

  第三批高职(专科)专业录取工作于昨日结束。4所院校参加了高职(专科)专业提前录取,录取考生966名。招收艺术类高职(专科)专业的院校共44所,录取考生2608名(含征求补填艺术志愿录取考生数)。1所院校招收体育类高职(专科)专业,录取考生37名。参加本批录取的有176所高校(本市47所,外地129所),招生计划共30725名,实际录取考生31070名,完成计划的101.12%。

  招生院校数和录取数再创新高

  据悉,参加今年秋季高考的考生共有110452人。有609所高校(本市64所,外省市545所)参加本市秋季招生录取。录取考生中,本科58202名,专科34723名;本市院校录取83689名,外省市院校录取9236名。

  虽然今年本市参加秋季高考的考生数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参加录取的高校数量以及实际录取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实际录取人数与去年同口径(91505名)相比,净增1420名,增幅达到1.55%。

  非上海院校不读的状况有所改变

  今年本市报考外省市院校优惠政策引导作用发挥明显,外省市院校录取人数及计划完成量再创新高。

  市教育考试院专家指出,本市考生报考外省市院校越来越踊跃,已有不少考生将外省市院校作为首选志愿考虑,非上海院校不读的状况已有所改变。今年,有不少外省市重点院校生源充足,追加的招生计划比去年有了较大增加。

  今年外省市院校招生人数(不含保送生和非通用语种生)达到9236人,完成下达计划的93%,为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尤其是第一批本科院校招生,完成下达计划的97.16%,仅减招66人,这是历年来所没有的。与去年相比,外省市院校实际录取总数增加了361名,增幅为4.07%。

  助“特殊考生”圆大学梦

  本市高招录取工作始终关心盲人弱视、肢体残疾考生,帮助符合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身体残疾考生进入相应报考志愿高校学习。

  今年34名肢体残疾考生中,上线考生有31名,除3名未填报志愿或放弃补填外,其余28名中,4名被第一批本科院校录取,12名被第二批本科院校录取,另有12名被录取到高职(专科)专业。

  7名盲人弱视考生中,除1名放弃外,5名被本科院校录取,1名被录取到高职(专科)专业。.

TOP

回复 16#玉慧她爸 的帖子

对的,98年是出生人口最少的一年,好象外来人口有2万左右,记的以前报上这样说的,还曾经庆幸儿子可以少点竞争,但现在面临小升初还是倍感压力,同意13#的看法,跟我们那时完全不一样了,我也是78年读初中,当时小学毕业就考进市重点,学校里也就三个人,还有几个区重点,我们这几个确实都考上名牌大学,但当时没进重点的同学有不少也考进了不错的大学,当时进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进重点中学更不是唯一的出路,现在即使进了市重点,如果不是一流的,还未必能考入一本,更谈不上名校!扩招得太厉害,现在的家长都清楚:将来孩子上个大学肯定不难,但上个普通的大学意义不大,大家都盯着名牌,所以竞争愈演愈烈!没办法,我们只能和孩子一起努力,幸亏我家儿子在此次小升初中有点开窍了,自己要读了,进步很明显,也算是一大成果.

TOP

数据再多再翔实,也不能排除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小概率事件.我现在就和孩子强调对口中学也是很不错的,即使进了对口中学,也一样会有非常出色的学生的.照样会有学习上的对手和好伙伴.

[ 本帖最后由 powerfailure 于 2009-1-8 14:15 编辑 ].

TOP

想问一下,万里的业主孩子进“进华”学费是否会便宜点呀?.

TOP

引用:
原帖由 玉慧她爸 于 2009-1-8 10:17 发表
谢谢楼上几位的回答和鼓励
我们实际上仔细分析,98年是人口出生率极低的年份,原因是:一般98年的孩子的父母都是70年左右生的,70年左右大量的知识青年下乡,留在上海的人不多,这一批人都是78年以后回沪的,所以孩 ...
谢谢玉慧她爸认真贴心的分析,有道理格,这样我也定心了~~.

TOP

回复 10#玉慧她爸 的帖子

你真厉害,脑子清楚,向你学习。.

TOP

回复 16#玉慧她爸 的帖子

数据引用是正确的,但入学的不仅是本市出生的,还有外地和外国的,我们是96年生的,到小升初时好象有11万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浦出来了
我们当时很天真,以为进公办的学校只要自己努力是一样的,没有进入民办中学,结果仅一年半时间,"差距"就出来了,本来小学里中游的学生在高压环境下,学习成绩高上去了,如果再过二年半,可能会....

TOP

回复 1#玉慧她爸 的帖子

听说晋元附属不错的,有直升晋元高中的机会.我有个朋友不是在晋元附属的区域内,但为了女儿上这个学校,找了门路花了几万银子才进去的.据说小孩子的学习确实有转变,有进步.希望其他了解这个学校的BBMM多多补充指点我们这些迷茫的家长..

TOP

呵呵,表达一下对玉慧爸爸的敬佩,数学实在太好了,如果陪读,将来女儿数理逻辑一定不错.
小儿也在朝春读五年级,虽然成绩在进步中,可至今还没挤进班级前3名呢.同样为初中能否进所好点儿的学校而发愁中,直后悔当初进了普陀的小学.
朝春很多孩子都在读进华小五班,原准备为小儿报寒假班的,结果却因为他想去迪斯尼而放弃了.我这个家长大约还是愚钝,小升初应该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了吧?惭愧..

TOP

算升学率是要着眼全市范围,而不是只在自己班级内计算一下就能得出在全市的排名。正因为如此,外面才有这样那样的比赛吸引了无数学生参加,一般得奖率在20%左右,如果每次都能有收获才能把自己的排名定位在20%内。
而且现在每个区的教育资源不完全相同,徐汇、虹口、杨浦、浦东、闸北略好些。.

TOP

引用:
原帖由 玉慧她爸 于 2009-1-6 16:02 发表
有业主班?现在再迁户口来得及吗?
我也听说不太了解.
不知道进华是不是就数学班值得进,普通班怎样?.

TOP

一路看下来,那些数据头晕啊。2000年出生的噶许多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active69 于 2009-1-12 11:00 发表

我也听说不太了解.
不知道进华是不是就数学班值得进,普通班怎样?
我勒拉想一桩事体(推理):奥数班阿拉弗讲,就算普通班也应该弗错个,原因一个是毕竟侪是考进去个小囡,总归风气比公立普通班要好;第二爷娘要交弗少学费,对子女抓了也紧一眼(相对而言),放任自流个言话,也弗会叫小人进进华了。
呵呵,来一记上海言话,好白相.

TOP

看了你的帖子,象是吃了定心丸。但在旺旺上看,又要着急得发狂,矛盾啊。.

TOP

哈哈,所以毛主席教导我们: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TOP

78年就读初中了,我还没读小学呢。 98年的小老虎这么少.

TOP

新上海人算了吗?这支队伍不容小觑。.

TOP

确实,按照报上的说法,今年进初中的有10,唉怎么这么多外来人啊.

TOP

这位“玉慧她爸”是牛人, ,为了孩子分析的这样仔细,佩服,.

TOP

而且外来人的竞争力大多都很强的!.

TOP

做上海人越来越有压力了,感觉真对不起小孩啊.

TOP

分析能力超强啊。
小升初决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战斗。.

TOP

.

TOP

是家庭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呵呵!.

TOP

全家一齐上,.

TOP

数据引用的很不错,我们04年进的小学,当时记得说有10W人,现在外来孩子入上海小学已全面放开,下面几届毕业生肯定会多很多的。看来96~98的孩子至少现在看来还是大环境不错的。.

TOP

最近很烦,恨不得把我的脑袋借给小孩,唉
  我已经把这次进华开班来的数学题目一个一个都详细剖析过,下一步把寒假班的内容好好教,呵呵虽然上次教过,估计小孩又忘了。
  进华进不了,就准备培佳(已经报名,据老师说有300多人报名。只招2个班),培佳进不了,就进玉华,进玉华总是没有问题吧,上学期期末考试还全班第一,据说离朝春校第一就差0.5分(听说,没有证实),进不了玉华?那学校都要什么样的天才啊?
  我并且开始给她教新概念2了,教到第七课有小问题了,出现了过去完成时(还好只有一句,其余是过去进行时为主),背起课文来就困难。
唉,叹叹苦经罢了.

TOP

回复 47#玉慧她爸 的帖子

先表示钦佩!再多问一下,为什么没把兰田排进去,是不是着个学校现在性价比严重不高啊?.

TOP

回复 47#玉慧她爸 的帖子

同问,兰田应该比玉华好吧?.

TOP

回复 48#yy980818 的帖子

兰田不是转公办了吗?我万里房子装修好了,家具也买得差不多了,去兰田意味继续住曹杨,这么多钱不能白花啊。
其实如果不是非常拔尖的话进次等学校也许老师更重视,像我小学从来第一,老师宠啊,到中学就怎么考也是平凡的10来名(班级),几乎就是被遗忘了,呵呵。.

TOP

回复 47#玉慧她爸 的帖子

校友,同烦ING ,噶好的成绩也担心啊?.

TOP

 69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