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20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试卷评析

20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试卷评析

20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试卷评析   


语文----强调积累  立足文本  融会贯通



2007年的中考语文命题,既考虑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率,又兼顾了高中阶段学校选拔的需要,希望通过本次考试能对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套试题在保持中考命题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加强了语言品读能力的测量,命题强调了知识与能力的融会贯通。

为能更好体现语文学科和“两纲”的融合,试卷在现代文阅读部分选用了《中国瓷器》这篇说明文,该文不但介绍了中国瓷器的独创技术,还生动介绍了中国瓷器高超的民间工艺及承载的丰厚文化积淀。选择《中国瓷器》作为阅读材料,意在引导中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引导他们树立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虽然几经误读,但不可否认语文只有与平凡的生活相联系,才能不断获得新鲜血液。选文《老海棠树》既是一篇文学色彩浓郁的散文,也是一篇接近学生已有经验的“生活美文”,“我”与奶奶之间虽平凡,但却温馨的祖孙情,是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这一组试题都与文章的主旨和作者要传递的情感有关,如果考生能够以之为思考的起点,能认真品读语言,借助比较、辨析等方法,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进行揣摩,进而理解其内涵,领会其作用,也就找到了答题的捷径。第19题要求选择一个触动自己的场景写感想,既重视文本阅读,又需要考生能够由此及彼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这是有限制的开放,从命题角度来看,亦是一个不小的变化。

今年的作文题目是《记住这一天》。在导语中明确地提示考生“这一天”既可以是一整天,也可以是一天中某一个有意义的时刻,基本为考生扫除了审题障碍。这一命题除了有一定的时间限定之外,给了考生极大的选材空间,关键是看考生如何通过文章回答“为什么这一天值得记住?” 文章可以写群体“我们”,也可以写个体“我”,但都要从关注生活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由于有了“这一天”的限定,就要求考生在文章中更加关注过程,关注平凡生活中的寻常小事,关注有价值的生活细节,有“关注”,才会发现“意义”,也才会“记住”。因此,对考生的叙事和描写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记住这一天》还要求考生能够以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来关注生活,发现身边的美好,感悟平凡中的价值。



数学-----注重基础 体现新意 适度区分



由于命题的难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深度和广度,为了保证教学的相对稳定,本次命题力求在保证难易适度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注意了区分要求,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形成了 “注重基础、体现新意、适度区分”的命题设计思路。通过反复研究和酝酿,形成了今年数学试卷的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

本次命题在试卷结构、考查内容等方面尽量与前几年保持大体相同。重视对双基的考查、重视论证适度、重视对知识应用的考查。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重视紧贴教材,如第23题。命题注意保持对适度论证的考查,如第23、24题。常规计算考核题重视通性通法,淡化技巧性计算,取消繁琐计算。为帮助学生顺利解题,降低难度,试卷中增加了图片,加强了直观性。

2、体现新意

本次考试增加了识图、画图、读图等,既增加直观性,也是引导学生信息沟通的能力。提高了试题的内涵,鼓励学生、教师研究性学习和教学的兴趣,逐步摆脱题海模仿、机械化训练的不良惯性。如第22、24、25题。

比较强调图形动态,适当体现空间观念,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如第11、22、24、25题。

适当体现一些比较灵活的思想方法,如第9、12、16、22题等等。

设置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题。要求思维指向适度开放,分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等。

3、             适度区分

试卷难易分值配比合理,对主观性试题,适当考虑分小题设计;在评分意见方面,坚持比较细致的分步得分方案和原则,帮助适当增加区分度。

今年的试卷,在试题难度上是逐题推进的,在综合题设计上,难度也是按小题明显逐步推进的。

从试卷结构看,从第1题到第22题基本上都是基本要求的考查,从第23题开始有了适度区分要求。第23题是几何论证题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几何论证一向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第24题,综合了几何图形运动和函数图象上点的运动这两个块面结合的考查。第25题综合了几何、代数,融入了动态图形的分类讨论,所以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上手还是容易的。



英语-----学以致用 与时俱进



以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为命题的主要依据,努力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引导教学摆脱题海,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进二期课改英语学科的健康发展,是这次命题工作的基本思想。本次命题突出了学科的基础性,以利于全面考查考生初中四年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们总结学习经验,树立进一步学习的信心,为终身学习夯实基础,同时通过考试为学校分层、分批地选录一批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的优秀初中毕业生提供准确的信息。试卷具备下列特点:

1、广泛性:今年的试卷兼顾了上海市现有的三套英语教材,紧扣课程标准,在确保试题科学性的前提下,努力贯彻二期课改的要求,推进二期课改的深入发展。根据标准参照考试的要求,试题十分重视考核点的内容覆盖面,词汇努力体现三套教材合一的要求,同时注意处理好语言知识积累和语言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2、基础性:今年的试题题干简洁明了,考点突出,始终体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要求,不出偏题,难题和怪题,整卷都体现了基础性,有利于引导学生摆脱题海,落实“减负”要求。

3、原创性:试卷的第一、二部分均是在符合英语语言习惯的前提下创作而成的。试卷第三部分的语言材料选自英美国家的最新原版教材,体现语言的地道和新颖。阅读文章题材面广、信息量大、可读性强。语言材料既有趣味性和幽默感又不乏教育意义。

4、多样性: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版面活泼。试卷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能让学生松弛紧张的考试心情,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5、时代性:试卷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体现语言教学与时俱进的精神。试卷中出现了诸如保护环境、香港回归十周年、青藏铁路通车、2007“特奥会”、助人为乐、健康生活小常识、青年励志故事、邻里关系、遵守交通法规、了解异国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慈善事业、感恩教育和“两纲”教育等内容。

6、开放性:设计开放性试题,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整体发挥。如F篇阅读文章的最后一小题,让考生在全面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对文中人物的行为发表观点。作文题“我不喜欢……”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话题,给考生很大的思维空间,可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试题和开放性的试题给英语教学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英语教学始终要体现学以致用、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



物理-----四个有利  注重导向



20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理化试卷物理部分命题本着四个“有利”,即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促进初中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试卷继续采用“理化合卷”、“一卷分叉”的方式,题型、题量稳定,在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试卷拥有以下四个特点:

1、体现公平,促进和谐

本次命题在材料的选择和试题的编制时注重政治性、公平性和科学性,注重人性化,注重信息渠道的宽度,注重设问的有效度,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努力渗透“两纲教育”,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执行课标,凸现规范

考查使用一期物理教材学生的试题的命题依据是《上海市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修订本)》。考查使用二期试验物理教材学生的试题的命题依据是《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试题的编制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3、突出重点,注意覆盖

命题时努力体现物理学科特点,突出重点,注意知识覆盖面。着眼于学科三维课程目标的考核,进一步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以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落实二期课改的要求。

4、重视基础,注重导向

本考试必须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必须注重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由于本考试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试题设有一定的坡度。试卷总体难度力求与考试的性质、学生的实际相符,以对全市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功能。

在关注上述特点的同时,执行市教委有关文件的精神,试卷共同部分分值为72分(80%),分叉部分为18分(20%);依照物理试卷的特点、版面,方便阅卷,分叉部分设在在单选题和实验题的题型部分。



化学——立足学科基础  关注能力发展



20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理化试卷化学部分命题遵照《化学课程标准》,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特点,落实新一轮课改精神的要求,注重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积极导向。考试内容反映了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核心知识,知识覆盖面广,反映出学业水平考试回归化学学科本质的思想。

试卷编制在情景材料的选取等方面力求体现公平性,体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试题结构规范、合理,整卷及每大题难度的坡度合理,有一定区分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知识比例、题型设计保持稳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卷的知识点比例符合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考查的范围兼顾三套教材,和最新的课程标准。由于是一卷二分叉,在非常有限的可分叉内容上下了大量工夫,根据新老教材的不同要求,力求考出新意,同时兼顾整卷的平衡。

2、体现学科思想及方法,回归教材,注重学科基础

二期课改强调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化学学科要特别注意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而不是只注重识记。试题重视对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考查的重点放在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这些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回归教材,跳出题海,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3、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体现公正性、和谐性

创设的情景注意与考核内容联系紧密,与学生实践活动和生活联系紧密,注重考核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考查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化学实验分析能力,关注化学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如工业制氧气、二氧化碳、回收金属银等题。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关注化学与STS的联系,如: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净水器中的化学原理,养鱼水中除去余氯,宝石的主要成分等。充分发挥化学对生产、生活的积极作用,体现社会主义和谐性,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4、关注科学探究、重视实验过程和目标,重在能力考查

发挥试题的教育引导功能,考查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细节,细化实验的过程和目标,鼓励老师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实验,关注实验。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细化实验过程,为高中后续实验教学作一定的铺垫。在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的了解的同时,重视考查应用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在实验设计过程中的应用,重视能力考查。

5、版面设计合理,文字图片精美,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试卷图表精美,文字简练,排版和难易顺序有利于学生顺利答题,充分考虑学生阅读试题时思维的流程和书写的方便,主观题的题干要求更加明确,使学生做题时容易上手,有话可说。

2007年的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化学试卷在2006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立足化学学科基础、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等方面有所突破,有利于检验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水平,有利于对今后教学的正确引导,对教师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