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孩子为什么要上学 (日)大江健三郎

孩子为什么要上学 (日)大江健三郎

(一)      

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历程中我曾两次思考这个问题,十分幸运的是最终都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我认为那是我遇到的无数问题里,寻找到的最好的答案。

       最初我很怀疑,孩子是否要上学。当时我10岁,那年夏天,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战败。

       战败使日本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之前,我们孩子,还有大人,接受的教育一直在说,我们国家最强大最有力量,说天皇是个神。然而战后我们明白,天皇也是人。

       当时的美国,是我们最害怕、最憎恨的国家,可是后来,又是这个国家成为我们要从战争废墟中重新站起来最需要依赖的国家。

       我觉得,这样的转变是对。可是战争刚结束一个月,我就不愿去学校上学了。

      因为直到仲夏,一直说“天皇是神,美国人是恶魔”的老师,竟然十分自然开始说起完全相反的话来,并且也没有对我们做一些诸如以前的教育是错的之类的交待。他们教我们说天皇也是人,美国人是朋友,是那么自然而然。

      进驻的美国兵乘坐着几辆吉普车开往密林的小村落,那天,学生们摇着自制的星条旗用英语高呼“HELLO”,站在道路的两旁,夹道欢迎了他们。我从学校跑出来,跑到森林中去了。从高处俯视山谷,小模型一样的吉普车沿着河边的道路开进了村庄,如同豆粒大小的孩子们的脸虽然看不清楚,可是他们的“HELLO”喊声却听得真切,我流了眼泪。

(二)

       从第二天早上起,一起去学校,我马上就从后面出去直奔林子,一直到傍晚,都是我一个人度过的。我把大本的植物图鉴带到林子里,在图鉴中寻找着林子里的每棵树的名字和特性,并把它们一一记在心理。

       我们家做着与林子管理有关的工作,我记下了树木的名字和特性,应该是对将来的生活有益的。林子里树木的种类实在太多了,这么多的树都有各自的名字和特性,我觉得十分有趣,简直着了迷。

       我不打算去上学了,打算在森林里一个人对照植物图鉴记树木的名字,了解它们的特性。我喜欢树,但能和我一起谈论它们的人,无论老师还是同学,一个都没有,那么我为什么还一定要去学校,学习一些和将来生活毫不相干的东西呢?

      秋季的一个大雨天,我照常进子林子,雨越下越大,林子中到处流淌着从前没有的水流,连道路也坍塌了。天黑了,我没有走出林子,并且开始发烧,第二天,是村里的一个消防队员在一棵大的七叶树的树洞里面发现了昏迷的我,把子救了出去。回家以后,烧并没有退,从邻村来给我看病的医生说:“我已经没有办法了,没有药可以治。”这话仿佛有人在梦里和我说一样,我都听到了。医生放下我走了,可是妈妈,只有妈妈,对我没有丧失信心,一直看护着我。

      有一天深夜,我虽然还发烧,却从常时间的昏迷中清醒。我躺在榻榻米上面,妈妈坐在枕头旁边盯着我看。

     “妈妈,我会死吗?”

     “你不会死的,妈妈在这为你祈祷。”

     “医生不是说这孩子没救了吗?我会死的。”

       妈妈沉默了一会儿,对我说:

     “你就是死了,我也会再生你一次,所以,你不要担心。”   

     “可是那个孩子和我不是同一个人啊。”

     “不,是一个人。我会把你从生下来之后到现在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东西,做过的事情全部讲给新生下的你听。这样两个孩子就是一模一样的同一个孩子了。”

       妈妈的话我好像没有完全明白,但是心里却宁静下来,安稳地睡觉了。第二天开始我慢慢康复,到了初冬,我开始想上学了。



(三)

       不论是在教室里上课还是在运动场上打棒球,我经常会一个人发呆,我想现在活在这里的我,是不是死去之后又被妈妈再生一次的孩子呢?我现在的记忆是不是由妈妈给那个死去的孩子所看到、听到、读到的东西和他经历的一切事情形成的呢?并且是不是我使用那个死去孩子的语言在说话呢。

      我还经常想,教室里,运动场上的孩子们是不是都是没有长大就死去的孩子呢?他们又被重新生出来,听到死去的孩子们的所见所闻,按照他们的样子替他样说话。我有证据:那就是我们都用同样的语言说话。

      并且,我们是为了让这种语言完全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来到学校学校的。不仅仅是语文,就连自然科学也都是这样继承必需的,如果只是拿着植物图鉴和眼前的树木去对照,那么就永远不能代替死去的那个孩子,只能和他一样永远不能成为新的孩子。所以我们才都来到了学校,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游戏。

(四)

        现在我又想起了一件我成人之后发生的事情。

        我的长子叫着光,他出生的时候脑部异常,到了5岁还不会说话。相反他对声音的高低却特别敏感。比起人的语言,他首先记住的是许多鸟儿的叫声,而且他一听到鸟儿的叫声,就能说出鸟的名字来。鸟的名字他是从唱片上学来的。这是光说话的开始。

       光7岁的时候才上学,进入特别班。集中在那里的孩子,身体上都有不同的残疾。有的总要大声喊叫 ,有的不能安静,要不停的地动。一会儿撞以桌子,一会儿掀翻椅子。从窗户望进去,看到光总是用手捂着耳朵,身体呈现僵硬的姿态。

      于是已经是成年人的我又问自己孩童时期的那个问题,光为什么要去上学呢,孩子只懂得鸟的歌声,又喜欢父母教他鸟儿的名字。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回到村子里面去?在林中盖个小房子,我按照植物图鉴确认树木名字和特性,光听鸟儿的歌唱,妻子就在一旁画我们的速写,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可以呢?

     解决了这个摆在我面前的难题的人竟然是光。

     光进入特别班之后不久,发现了一个和自己一样不喜欢噪声的小朋友。于是,两个人便总是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互相握着对方的手,一起忍耐教室的吵闹。

      不仅如此,光还开始帮助这个活动能力差比他差的小朋友去上厕所了。能帮助小朋友做一些事情,对光来说,实在是种充满新鲜感的快乐体验。渐渐地,他们两个人开始在距离其他孩子远一点的地方摆上椅子,一起听广播里的古典音乐了。

      又过了一年,我发现光超越了鸟的声音,人类创造的音乐开始成为光可以理解的语言了。他甚至能从播放过的曲子里面记上朋友喜欢的曲目的名字,而且回家还可以找到这张光盘。老师也发现这两个很少开口的孩子的语言之中,已经出现了巴赫、莫扎特的名字

(五)

     从特别班到养护学校,光和那个孩子一起上的。在日本读完高三,智障孩子的学校教育就结束了。毕业前夕,老师要为大家举行告别会,作为家长,我也去了。

     光从小跟着母亲学钢琴,这会已经可以自己作曲了。我根据他们的这段对话写了一着诗,光把它谱了曲,这就是后来的《毕业变奏曲》。

     现在对于光来说,音乐是他蕴藏于内心的深刻而丰富的东西,也是他将内心的情感向他人、向社会传达的唯一语言。这种语言是在家庭里发芽,在学校里发展成型的。不仅仅是语文,还有自然科学,算术,体操,音乐,这些都是深刻了解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语言。

    为了学习这些,无论是什么时代,孩子都是要去上学的。


[ 本帖最后由 shineyale 于 2009-2-17 14:51 编辑 ].

TOP

大江健三郎:《自己的树下》答人生疑惑

一向以人道主义关怀立场著名的作家大江健三郎,在今年六月出版了散文集《自己的树下》,收录原先刊载于《朝日周刊》上广受好评的文章,是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第一次为青少年而写的作品,他以质朴的笔法,为孩子解答许多人生根本的疑问,散文中融入他对人生的持续思考及少年时代的回忆,情感真挚,被认为是给予迷失在黑暗中的孩子及父母们一线光明的感人之作,引起极大的共鸣。

大江健三郎在接受每日新闻访问时表示,“到目前为止我都为了自己而写小说,这回,是我第一次为了希望年轻人及父母能理解而写。”他表示,在他七、八岁,正值太平洋战争时期的孩提时代,曾听祖母喃喃说道:为什么人要活着?而这也是他年长后常问自己的话。为了回答这样的问题,他不停地写小说。然而,从开始写小说至今将近六十年,看着渐渐年老的自己,希望为年轻人而写、与他们直接对话的心情越来越强烈,便产生了这样一本散文集。

书中的每一篇章,都以直接的主题开始,再以作者自身的体验提出解答,讨论关于上学、生存的理由、自杀、学习方法等孩子常会遇到的问题;并融入自身的童年回忆,包括小学时体验的日本败战、儿时在四国的山间从父母及祖母那儿听来的话、勤勉学习的学生时代等,可以窥见这位作家的少年样貌。他在书中也提到生下便脑部严重受损的长子的成长过程,妻子大江由佳利并为此书绘下优美的插画,细腻且栩栩如生。

为了让自己的思考脉络能被充分理解,大江健三郎特意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写就,以一个主题为引子、再针对这个主题可能产生的问题加以回答。全书分为十六章,包括《为什么小孩子非上学不可?》、《为什么要活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的战斗方法》、《我的学习方法》、《对老生常谈的抵抗力》、《有时间再看看》等等,是十分适合亲子共读的平易近人之作。

大江健三郎1935年生于日本四国,1958 年以《饲养》一书荣获 1958 年芥川奖,确立“学生作家”的文坛地位。此后到1970的阶段、他将文化人类学的理念逐步引进小说创作中,代表作为获得新潮文学奖的《个人的体验》,此作进而将他推向国际作家的位置。大江健三郎的写作范围宽广且具人本关怀的精神,政治、核能危机、死亡与再生等等皆曾呈现于他的创作中;勤于阅读与写作的他,每年也都有长短篇小说及评论出版,他在 1994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大奖。
.

TOP

【目录信息】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
人为什么要活着?
在森林里和海豹一起生活的孩子
想要变成怎样的人?
抄写
小孩子的战斗方式西
新加坡的橡皮球
某问中学的课
我的读书方法
人流之日
Tankuro头的爆炸
树上的读书之家
对谣言的抵抗力
百年的孩子
没有无法挽回的事情
请再等上一段时间



[ 本帖最后由 shineyale 于 2009-2-17 12:35 编辑 ].

附件

shupi01.jpg (82.08 KB)

2009-2-17 12:35

shupi01.jpg

TOP

周末带儿子去书店买教辅书,顺便看看还有啥可买,就挑了托马斯 曼的《魔山》和这本《孩子为什么要上学》,这个问题或者类似问题,我从没考虑过,但它却出于儿童时的作者的幻想、冥想,这是最让我着迷的,孩子的奇思妙想,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无法剥夺的特质,家长真不能剥夺孩子思考的天性。

本书很适合阅读,我上下班、等车时都可以拿着读。前天读了一段给老妈听,
“妈妈,我会死吗?”

“你不会死的,妈妈在这为你祈祷。”

“医生不是说这孩子没救了吗?我会死的。”

妈妈沉默了一会儿,对我说:

“你就是死了,我也会再生你一次,所以,你不要担心。”

“可是那个孩子和我不是同一个人啊。”

“不,是一个人。我会把你从生下来之后到现在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东西,做过的事情全部讲给新生下的你听。这样两个孩子就是一模一样的同一个孩子了。”

老妈发言了,怎么给小孩说这些恐怖的事,死呀活呀,这绝对不可能。我说他听到医生的话才发问,老妈说更不可能,医生怎么当着小孩说快死呢?我说那只是个四十年代的乡村土医生,误以为小孩昏迷了,才说的,当然不负责。我知道可能还有一件事触犯了老妈的神经——对孩子说生小孩是很丑的。后来老妈还是勉强同意我的解释,小孩就是焦虑、担心的(用作者的话叫“保守”),大人只要安慰就行了,天大的事,没有解决不了了,小孩就感到安全了、放心了,果然作者很快就康复了。

至于孩子为什么一定要上学,通过光的例子,我也能认可了。上学这件事具有未知的可能,小孩一定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自己的思考。

[ 本帖最后由 shineyale 于 2009-2-17 14:51 编辑 ].

TOP

晚上让俺们家小姑娘来看帖子。
不过,这本书的名字,不知道她会不会有点抵触,呵呵。
她最近最想看的书,是《淘气包的捣蛋课》.

TOP

回复 5#岁月就像棒棒糖 的帖子

你家小姑娘能看这么大段的文章,太了不起了,建议你在名利方面多刺激刺激她,很有希望。
淘气包的捣蛋课——这本书没听说啊,可能没品位啊 ,关于孩子捣蛋的小说,我最喜欢《罐头里的孩子》这本童话,看人家非主流家长怎么感化孩子的。.

TOP

回复 5#岁月就像棒棒糖 的帖子

我把“一定”改掉了,这样小姑娘可以接受了吧。.

TOP


谢谢!

《淘气包的xx课》是一个系列,作者滕明英,在当当和卓越上都可以用作者名搜出来。
最近迷的要命,前面买的两本(《淘气包的科学课》和《淘气包的时间课》),整天抱着看,一边看一边傻乐。
大概看了有五六遍了。
盯着我让我帮她买齐整套的,最想看的一本是《淘气包的捣蛋课》.

TOP

回复 8#岁月就像棒棒糖 的帖子

那还不好办,你又多了一个讲条件的砝码。.

TOP

回复 9#shineyale 的帖子

我现在尽量不跟她讲条件的。

因为,以前吃过苦头了
有段时间我经常跟她讲条件。很快她也学会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你帮我买个xx玩具,我肯定好好练琴.........给我吃块巧克力,我马上就去写作业..... ....再给我听一首曲子,我就去睡觉.... ....

我花了大力气,才跟她达成共识,该做的事情就去做,么啥条件好讲的

[ 本帖最后由 岁月就像棒棒糖 于 2009-2-17 15:18 编辑 ].

TOP

回复 10#岁月就像棒棒糖 的帖子

很对,我小时候最讨厌哥哥跟我讲条件,可是又没办法,他太聪明了,总能找到我的软肋。(那时候家长根本不需要讲条件,一票否决,哪怕是答应好的事。) 有个小学同学说,这是要胁。深以为耻,可是现在也变得讨价还价的,小孩学样太快,都会报到自己头上,我也决定改正了。忘记童年,就是背叛过去。.

TOP

回复 11#shineyale 的帖子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TOP

回复 12#岁月就像棒棒糖 的帖子

心里的反感,还需要用理论去反驳,只就是孩子为什么要上学,可以学到理论知识。.

TOP

小姑娘读了一楼的内容,去睡觉了,明天还要早起乘校车呢。
说,不是很明白作者在讲什么,虽然字都认识。看来让他从文章里提炼出中心思想,还是有点困难地  
但是对于“为了学习这些,无论是什么时代,孩子都是要去上学的”这句话,她很认同。

[ 本帖最后由 岁月就像棒棒糖 于 2009-2-17 20:50 编辑 ].

TOP

不错的书
明天拿到,我家女儿应该爱看
现在在看非常爸爸.

TOP

回复 14#岁月就像棒棒糖 的帖子

1楼的这个版本翻译得不太好,还有不少漏译。
实体书应该是没问题的。.

TOP

回复 16#jyuntoku 的帖子

这个翻译是06年就出现了,手头天津教育09版,是陈保朱译的,其中我给老妈朗读的那段中有这么一句:
06网文:“你就是死了,我也会再生你一次,所以,你不要担心。”
09陈文:“就算你真的死了,我还是会再把你生下来,别担心。”
从语气上来说,确实是后者更精彩!.

TOP

回复 15#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竟然比你拿到还早,呵呵。
现在的小姑娘都是阅读高手嘛,男孩子倒是抱着图画书看,心智发育差了一截。.

TOP

引用:
原帖由 shineyale 于 2009-2-18 08:35 发表
竟然比你拿到还早,呵呵。
现在的小姑娘都是阅读高手嘛,男孩子倒是抱着图画书看,心智发育差了一截。
最近正在忙教辅.本周开始慢慢回归到正常生活.所以有心思忙活这些了.呵呵.不过我看了你的介绍,我自己也喜欢看的..

TOP

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文章,有想哭的冲动,谢谢楼主。.

TOP

回复 20#祝你幸福 的帖子

这样的作者还算值得信赖(从当时小孩的觉悟来说,我也无法指责他不揭露战争的侵略本质了)。.

TOP

回复 14#岁月就像棒棒糖 的帖子

等她到了写回忆录的年纪自然理解就容易了。
求知欲强的小孩应该会认可上学这件事,她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小孩学习时,大人可以玩。.

TOP

回复 14#岁月就像棒棒糖 的帖子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是那么容易提炼的。
能提炼出来至少我看得有相当于高中的语文水平才行。.

TOP

回复 23#jyuntoku 的帖子

所以她看不太懂,我也觉得很正常.

TOP

回复 22#shineyale 的帖子

“大人没闲着,女大人要管小孩,做家务,男大人,要看股票K线图,挣钞票。难版放松一下,看看电视也是应该的。小孩做好功课,也可以看电视的。”大人说。

只是通常等小孩做好功课,连电视都累了,睡了。.

TOP

回复 25#lele_xu 的帖子

所以说现代人的闲暇是奢侈品,看电视还引起妒嫉。
适当的发呆的时间还是给孩子好,小脑袋瓜也需要自转自转。.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