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12345
发新话题
打印【有12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呼吁旺网上的家长联合起来发电邮、打电话或写信给市教委

呼吁旺网上的家长联合起来发电邮、打电话或写信给市教委

我是一个二年级学生的家长,我在这里呼吁大家为了孩子、为了我们自己,请大家联合起来给上海市教委发电子邮件、打电话或写信,要求取消更换二期教改的教材。我们的孩子不是试验品!家长也不是试验的附属品!

[ 本帖最后由 mamawawa 于 2009-1-2 19:03 编辑 ].

TOP

我自己顶,和老公商量好了,等儿子考完,我就拿着孩子从小一到现在所有的练习卷 ,找到教委去!让他们看看二期课改给我的孩子带来的是什么!

[ 本帖最后由 mamawawa 于 2009-1-2 21:30 编辑 ].

TOP

why.

TOP

换本教材更是不知道啥东西,现在的教材都是一群没事干的人关在房间里想出来的,二期课改是失败的,但也不要寄希望于上期课改,要学好用原来的老教材最好了。.

TOP

我不认为有用的,也许反而给学校和老师带来麻烦,因为有些事情说法并不统一.因为到时候会说,有些做法是不允许的,学校和老师自作主张的.
.

TOP

比起原来的是否越改越深了,听说一年级数学已有孩子不理解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TOP

强烈支持。.

TOP

引用:
原帖由 junhuayang2005 于 2009-1-2 22:04 发表
我不认为有用的,也许反而给学校和老师带来麻烦,因为有些事情说法并不统一.因为到时候会说,有些做法是不允许的,学校和老师自作主张的.
那也没什么不好,又不是家长和孩子的问题!.

TOP

尽管我这样说,肯定有许多人有不同意见.家长在教育链条中也是重要的一环,家长是可以选择不同的育儿态度和方法的.无论别人如何,自己做家长的对孩子的教育保持平和的心态,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TOP

应该让编写教材的到第一线从一到五年级亲自教一轮,亲身体验一下。另外,现在竞争如此激烈,不排除有些学校有意拔高要求,人为造成增负,假如大家,都老老实实按教材上课,孩子不至于如此辛苦。其实,学校、老师、孩子、家长都有为难之处啊!.

TOP

.

TOP

真的很难啊!教材很简单啊!考试就不一样了!.

TOP

偶家小女二年级,学前识字不多,但记性好,所以语文成绩还算可以,但是我看她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天一课,老师上的也累,有些记性好的小孩囫囵吞枣,记性差的小孩难以下咽.那么美的课文让小孩怎么一天能消化的了.也就只是抄抄词,认识字了.
     在教材的编写上,还是要多多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不能仅是个别几个老师关起来硬凑..

TOP

记得2006年有关兴趣班和晚托班的帖子,也是响应跟帖,也发邮件到有关职能部门,目前为止,也没有回复的..

TOP

我孩子的学校,发的是新教材,上课内容还是老教材。
和学校沟通说,一些名牌学校都是这样做的。不用老教材,学校的升学率要下降的。他们学校的老师很辛苦,备课首先要做好新老教材的“翻译”。.

TOP

顶!我也这么想!怎么联合法?.

TOP

对2期数学教改的不同意见

1、关于课标研制组结构
赞扬:“《标准》参与者覆盖面广。有研究数学科学的,也有研究教育科学的;既有搞理论研究的,也有一线的教师,还有搞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的高师院校的教师;既有经济发达地区的,也有边远地区的。”
批评:标准研制的人员组成结构不够科学合理。研制组没有数学家的参与,难以形成对数学本质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没有能很好地征求数学家的意见,特别是合理汲取不同的意见。同时,缺少富有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实质性的参与,因而许多看似好的“理念”严重脱离教育实际。更为针锋相对的说法是:实际上在整个研制过程中,从不汲取不同的合理化意见,甚至不通知、拒绝不同意见者参与讨论
2、关于三维目标
赞扬:以人为本,是真正面向“人”的。体现了新课标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不同的观点是:这样大而全的目标,没有很好地反映数学学科的特点,导致目标对教学的指导力度下降和定向模糊;“方法”也是知识,把“过程与方法”从知识中独立出来缺乏科学依据()。三维目标确立导致教学目标虚化()。
3关于“数学化与生活化”
赞扬:新教材通过大量的资料引入数学知识,让人“耳目一新”,教师反映数学教材“象卡通书一样,好看了,学生也喜欢看了”
不同的观点是:“就是没有数学了!”。数学教材不讲数学,或者说不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主那还能称是数学课吗?新课标提倡数学教育实践中重视游戏与活动,以其取代系统学习,让儿童从玩中学,这在学前教育、小学低年级也许是可行的,但在小学高年级以后则是不可取。新教材通过情景设计,“贴近生活论”,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一过头就会走向反面。一个学期的教材,竟达200多页,零碎的数学知识淹没在花花绿绿的画面和大量的生活实例中。“降低了数学水平,对理解数学没有多大作用”
4、关于数学中的证明
赞扬:新课标一个特点是淡化了数学的证明,特别是削弱平面几何的教学,将证明改为“说理”,其意图是降低形式化要求,“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中的证明不局限于几何,代数也有证明,这样可以让学生拓展对数学证明的理解”。
批评:数学证明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产生的科学、是数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舍其不用,数学教育的独特思维训练价值如何体现?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并不错。但绝不能代替数学上严格的证明。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等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数学的逻辑严格性。一线教师提出,没有了确定的标准,教师难以把握,学生对如何“说理”则更不知道如何才能说得清楚。数学是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历程累积起来的,绝不能将2千多年前的欧氏几何与“陈旧落后”划等号。
5、关于“以学生为本“和让学生”有所收获赞扬: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通过主动学习来让学生得到发展。新教材体现了时代气息,教材图文并茂,符合儿童年龄和认知特点,内容现实,练习题有挑战性、创造性、开放性。让“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发现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批评:一线教师反映,“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是教学的效果反而下降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什么也没学会。”学生动手多了,但动脑少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只是表面现象,课堂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不管懂与不懂只是凑热闹,没有或很少有实质性的智力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要不考试,就没问题,一考就露真容了,学生什么都不会!” 有人甚至认为会导致数学成绩普遍下降”
6、关于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意志
赞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觉得数学与他们的生活联系密切了,学生变得爱学数学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批评:应当认真反思数学课程中“难、繁、偏、旧”的问题及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数学学习是一项艰苦的智力劳动,不下苦功是不行的。数学学习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领略到数学的真谛。这有利于培养人们顽强意志、探索精神。这在新课标中没有得到正面的引导。
也有人认为,“情感体验”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无可非议,但将它作为国家课程标准就不合适。让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这首先要让学生有良好的数学修养,让学生从数学学习的本身获得乐趣,而不是从一些与数学无关的材料中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这只能让学生学会浮燥、华而不实。
7、关于学业负担
赞扬:删减了一些“难、繁、偏、旧”的内容,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批判:由于考试与评价不匹配,许多地方、学校同时使用新旧两套教材,新增加的内容要学,删减的内容还要学,结果导致教师不知道如何教,无所适从。新课程和新教材低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得教材内容越来越少,而面对升学压力,教师需要补教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家长又不得不花大的价钱将孩子送进各种课外补习班

8关于内容的处理
赞扬:有人认为:内容广而浅,难度成螺旋形上升,按学段提出目标要求,适应不同水平层次和不同阶段的学习,有较强的弹性和教师把握的余地。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的情境,也有利于师生互动,为活跃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机会与可能。
不同的意见是:(1)知识跳跃性太大,对学生思维水平估计太高。让学生自己去想,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愿望,脱离学生的实际,结果造成两极分化,出现大量的不及格现象。(2)作业没有梯度,大多是简单的模仿。数学学习表面上是变得简单了,但实质上是对学生的要求下降了,结果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3)知识与方法没有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是自成体系的,系统性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征,缺乏系统性训练的数学学习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甚至有人认为,新课程从整体降低了学生的数学水平.
9、关于教师的适应性
赞扬:教师99%以上的适应或基本适应,新教材深受一线教师的欢迎。
批评:数学课上不讲数学,让学生“活动”、“动手”,“动脑”成了副产品,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哪里?教师越来越不明白,有些教师甚至反映,变得不会上课,更不知道如何去评价学生.

TOP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2期课改2005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
  语文课程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2、课程理念
  (1) 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
  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中的“学得”,也要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要将语文课程活动和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和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的环境;要引导学生在多渠道的学习活动中,加强人际交流,提高语言感受、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2) 开发语言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要有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开发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发展可能,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依据个体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况,探索适应于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不断地通过已知认识、探求未知;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 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4) 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程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接受性、体验性、研究性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现,主动地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逐步地形成问题意识,并在对问题的思考、认识、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3、设计思路  
  (1)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意见,以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核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
  (2) 课程内容部分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内容对十二年的课程学习分阶段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习阶段坡度明显,增强可操作性。
  课程内容适度强化文言诗文的学习,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学习文言诗文的过程中,吸收语言精华,提高书面语表达能力。
  汉语知识的学习不求系统,而是让学生随文学习适度、有用的语言知识,重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基础型课程为主,在基础型课程的学习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综合学习”部分以探究型课程内容为主。
  高中阶段分为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两类课程有明显的区别:基础型课程为全体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拓展型课程为自主选修内容,每一位学生在三年学习中必须选学二至三项内容。研究型课程的内容,主要融于“综合学习”的内容与要求之中,也渗透于基础型、拓展型课程的学习中。
  (4) 实施意见部分,从教材编写意见、教学建议、评价意见、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同时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教材编写、教学建议和保障措施等“实施意见”中要求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人语文课程。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1) 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尊重世界优秀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养分。
  (3)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 认识并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5) 具有独立阅读现代文的能力:能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见解,有个人的体验与发现;能赏析、评价文学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能运用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浅易的文言诗文。
  (6) 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
  (7) 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口语交际,能在不同场合,得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有一定的演讲能力和辩论能力。
  (8) 有综合学习的能力。能运用网络平台查找资料,研究问题,进行人际交流;在各项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2、阶段目标  
  一至二年级目标  
  到二年级结束时:
  (1) 能正确拼读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会查阅字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写1000个汉字,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 能借助已经认识的常用汉字,读懂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的感受,培养提问意识。有课外阅读的兴趣。
  (3) 能认真听他人说话,主动与他人交流。有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有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4) 能写几句连贯的句子,表达内心的想法;有写话的愿望。
  (5) 能参加班级、学校、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  
  三至五年级目标  
  到五年级结束时:
  (1) 能熟练地拼读汉语拼音,并借助汉语拼音扩大识字量。认识并会写2500个汉字。
  (2) 能认读并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义;能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有自己的感受;能发现并提出问题。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3) 能认真听他人说话,理解他人所说的主要意思,并能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根据需要,独立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4) 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别是非善恶;有经常动笔的习惯。
  (5) 能主动参与班级、学校、社区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  
  六至九年级目标  
  到九年级结束时:
  (1) 能认识并正确书写3500个汉字。
  (2) 能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能用分析、归纳、比较、质疑等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自觉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初步的鉴别能力和评价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顺、读通浅易的文言诗文。能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课外阅读内容,有持久的课外阅读兴趣。
  (3) 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习惯,能依据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选择生活材料,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写出对所读作品的感受或评论。能写常用的应用文。
  (4) 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能及时概括他人发言和报告的主要意思;能在不同场合清楚、得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根据需要作演讲或辩论。
  (5) 在课堂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初步形成课题意识,确定并完成研究内容。
  (6) 能自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探讨问题,交流思想感情,并借助网络等工具研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十至十二年级目标  
  至十二年级结束时:
  (1)能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类比和比较、质疑等方法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能独立分析文章的主旨、思路、结构和写作特点,能自主地梳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有文学鉴赏水平,能感受和体验作品主题、社会意义及表现手法,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评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的文言诗文,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在课外有选择地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
  (2) 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抒发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的感情,并能针对某些现象或观点发表见解;能说明事物或事理特点;能根据需要写常用的应用文。有写作的热情,养成随时动笔的习惯。
  (3) 能尊重他人发言,及时把握他人发言的要点;有收听、收看广播和影视新闻的习惯,能概括视听内容的中心。能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需要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进行即兴演讲或辩论。
  (4) 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个**好,有独立的人格意识。
  (5) 能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趋势,选择拓展型课程或研究型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究。
  三、课程设置  
  1、阶段设置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以基础型课程为主;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增加拓展型课程部分,拓展型课程内容为自主选修。
  2、课时安排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二年级,每学年总课时为306课时;三至五年级,每学年总课时为204课时;六至九年级,每学年总课时为136课时。
  高中阶段:十至十一年级,每学年基础型课程部分的总课时为102课时,每学年学分为6分;十二年级,基础型课程部分的总课时为90课时,学分为6分。十至十二年级,拓展型课程部分的总学分为6至10分。.

TOP

语文实施意见 二期课改2005
五、实施意见
  1、教材编写
  (1) 语文教材是教学中师生间、同学间交流的重要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增加学生文化积累的基本材料。课本的编写必须有利于全面完成课程目标所规定的任务,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2) 选文要注重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可读性,做到文质兼美。入选课文语言文字规范,思想内容健康,题材风格多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范性。文言选文难易要适度,现代文要力求体现时代特点,富有生活气息。
  选文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一至五年级的选文以短小精悍为主,要能表现童趣,体现童真,并做到图文并茂。六至九年级的选文要有一定的容量,适当注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高中阶段的选文要有一定的文化含量,注重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
  课文文字总量要适当:一般一至三年级每册不超过12万字,四至五年级每册不超过20万字,六至九年级每册不超过25万字;高中阶段每册不超过30万字。
  课文中各类文章的比例要合理:文言课文(篇目),四至六年级约占课文总量的20%,七至九年级和高中基础型课程中约占40%;文学作品(篇目)一至六年级约占课文总量的80%,七至九年级不少于70%,高中阶段的基础型课程不少于60%。选文要注意延续性,应保留以往教材中的优秀作品,保证经典作品在课文中的比例:编人教材的传统经典作品比例不少于30%。
  (3) 阅读部分中单元(或课文)的教学提示(或思考题)要简明扼要,富于启发性,重在指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课文的注释要准确、恰当、通俗易懂,避免重复,要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查阅资料和运用工具书。每一学期的阅读部分应附有向学生推荐的书目,并有一定的内容介绍和节选。
  (4) 练习部分可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文化的积淀,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探索,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鉴赏能力,练习形式要多样、难易适度,有可选择性,以利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高。练习设计要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为师生营造及时交流的氛围。
  阅读的练习既要整体考虑一个学期的学习目标,又要具体体现单元或课文的学习要求,要综合考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感受,对文本的理解和个体的体验、鉴赏;将课文内容的理解、语文知识的感知、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探索、学习能力的迁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采。要打破繁琐的一课一练的形式。
  写作训练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三至五年级的写作训练,可重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六至九年级要在进一步激发想象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高中一至三年级要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要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写作与阅读既各成体系,又相辅相成。阅读部分中的阅读材料可作为写作训练的范例,让学生在感悟、模仿的基础上创造;可设置情景或话题,让学生由这些情景、话题入手,回忆已有的生活,调动已有积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见解;也可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评点或表达读后的感受。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体验、掌握和运用规范的语言和基本的写作方法。可有一定量的创作性写作训练,但不作统一的要求,让学生依据已有的兴趣和特点,有选择地完成。
  三至五年级阶段写作训练的总量在1万字左右,六至九年级阶段写作训练的总量在3万字左右。高中基础型课程阶段的写作总量在3万字左右。要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采用名种写作训练形式,促使学生养成每天写作的习惯。
  口语交际的训练,要结合阅读部分中的阅读材料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循序渐进,注意必要的反复,注重连贯性、清晰性、缜密性、敏捷性等思维品质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要注意与社会生活结合,要有开放意识。要注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5) 写字训练可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小学低年级要指导学生会写1000个常用字,至5年级应该使学生会写2500个常用字。可从二年级开始指导学生学写毛笔字。要科学地指导写字,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学建议  
  (1)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并将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下的学习与自然状态下的获得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每一位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发挥。
  (2) 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言规范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认识水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并在读写实践中增加文化积累,丰富文化底蕴,塑造健全的人格。
  (3)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让学生不断产生跨越障碍的愉悦感,促使学生自觉地调整学习动机;要有效地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并引导学生在大胆想象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健全思维品质。
  (4) 教学内容的处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策略。要重新审视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把学生从繁琐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概念中解放出来,教师应指导学生随文学习适度、有用的语言知识。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语言材料的积累,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探求,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形成。
  (5) 接受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学会的基本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个体学习特点,努力改变学生的依赖性学习习惯,注重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指导,促使学生在读写实践中独立思考,提高质疑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问题意识,进行专题阅读和专题写作。
  (6) 要努力探索、积极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促使学生自觉地达成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师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同提高,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注重阶段性和针对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引导学生利用已知探求未知;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要合理,要注意教学的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繁琐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来感受课文内容;要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扩大有效信息量的传递,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写作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想象力;要努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发现和思考生活中有意义的人、事、物,提高感受生活的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要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引导学生自觉探索写作规律,能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评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加强信息的相互传递。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发展,做到读中会写,写中会读,读写、写说有机地结合起来。
  (7) 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应通过训练,使学生在实践、感悟的基础上,提高思维能力。问题和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8) 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指导学生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收集、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交流,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3、评价意见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验教学效果,获取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益。
  语文的教学评价既要以学科教学目标为依据,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起点;教学评价的标准应是多元的,应使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结合起来。
  语文教学评价的途径和方式应是多样的,可采用观察、面谈、课堂问答、写作、练习、问卷调查、座谈、典型实例分析、辩论、演讲、表演、展示、写文章、考查、考试等方式或途径,评价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机等。
  评价包括日常性、阶段性、总结性三种。应以日常性为主,可通过小型、分散、随堂形式,给学生以展示才能的机会。日常性评价一般不采用考查或考试的方式。考查或考试主要用于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
  评价的表述方式一般分为定性和定量。定性评价的主要形式是评语,包括书面评语和口头评语;定量评价可采用百分制、等第制。日常性评价应以定性为主,也可用定量评价。考查可采用百分制、等第制,也可分为合格、不合格;考试采用百分制或等第制。
  评价要充分考虑到激励功能,尤其是日常性评价,应以学生的起点为参照,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采用定量评价,可以用等分不等值的方法,凡学生有进步,或有创意,或态度认真,或思想方法科学,可突破规定的分数。
  要增加日常性评价在学期总评中的比重,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机,科学地核定学生的学期成绩。对学习态度认真、学习能力较强、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可根据本人提出申请,经学生评议,教师提名,学校核定,允许免试或免修。学年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允许补考。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有一定的弹性,对不同天赋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以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为依据,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高中阶段的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对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识字与写字  
  (1)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借助拼音认读汉字、查阅工具书的能力。小学一至二年级不要从默写的角度考察、评价学生。
  (2) 识字的评价要把学生的认字水平和态度、识字方法的探求与掌握、识字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使用工具书等能力综合起来考虑,把平时的学习和阶段性测试结合起来。
  一至二年级一般不安排书面考试,主要看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可进行阶段性测试。低年级就要识2000个字,有可能产生遗忘现象,因此,评价标准制订时要有较大的弹性。一般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1200个字就可视作合格,认识1600个字,就可视作优秀。
  三至五年级学生应掌握2500个汉字,可从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等方面来考察。在此基础上,学生应自觉扩大识字量,但不能用划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主要应通过学生读课文、做练习、写作文等途径来考察学生的识字量。
  六至九年级学生应掌握3500个汉字,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自觉扩大识字量,考察的途径与三至五年级相同。
  (3) 要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习惯和书写的规范,要注意纠正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
  对一至二年级的学生,要注重写字的姿势、习惯和书写的规范,不要过分注重会写多少字。
  对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要注意他们能否正确、熟练地书写1000个常用字;对扩大至2500个字的书写,要注意他们能否写正确、写规范,文面是否整洁。
  对六至九年级的学生,要注意他们能否正确、熟练地书写3500个常用字,能否用行书正确、有速度地书写。
  四年级和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考试都应允许带字典或词典。
  阅读  
  (1) 阅读评价要能检测学生的阅读积累,综合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感受、体验、鉴赏水平和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重视学生有创意的阅读。
  (2) 现代文阅读要从学生认读与理解、综合与分析、鉴赏与评论等角度综合评价。
  认读与理解重在评价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词句含义的基本认识和感受;综合与分析重在评价学生整体把握和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鉴赏与评论重在评价学生的个体体验与辨析是非、善恶的能力。
  高中阶段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评价要引导学生自觉梳理知识,认识已有的阅读能力,构建并重组认知结构。
  (3) 文言诗文阅读要从学生的基本积累(包括背诵)、理解、分析、鉴赏评价等角度评价,要综合评价学生诵读、熟记、默写以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顺文言文和理解阅读内容的能力。
  积累,重在检测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名句名段名篇的记诵;理解,重在检测学生对字、词、句的基本含义的把握;分析,重在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其中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鉴赏评价,重在检测学生的感受、体验与相应的鉴别、评判能力。  
  写作
  (1) 要依据各学段目标与要求把学生的写作态度、兴趣、习惯、语言表达能力、思想认识水平、想象能力综合在一起进行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 要区别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发展趋势的特点,对不同天赋和发展趋势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3) 要建立学生的写作档案,对学生的写作态度、写作习惯、作文优缺点、典型案例以及学生的发展趋势作恰如其分的评价。
  (4) 评定可用等第、评语,也可用其他形式表示。  
  口语交际  
  (1)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以及表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交际意识和能力,要重视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2) 要把学生在各类活动中以及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综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综合学习能力  
  (1) 要综合评价学生在各类活动(包括专题研究)中所表现的能力,注重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 要综合考察学生在各类活动中的态度、参与程度、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习惯与方法、收集和筛选处理资料的能力、个体的见解以及研究成果,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3) 要重视学生的研究过程及研究思路,鼓励学生有非常规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TOP

语文=抄抄词,认识字     可怜的是我们抄了n遍 ,还记不住。.

TOP

直接换回80年代的教材更好,现在社会的中坚力量不都是那套教材教出来的学生吗?.

TOP

.

TOP

我们现在已经读初中了,小学的时候有2个版本,我们学校学老的,有的学校学新的2期,在小学前3年,明显是读新教材的学生字认得多,好象有差异,(但是学2期的孩子苦,家长更苦),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特别是现在初中,根本就没有差异,,我们读老的教材,很轻松。知识点掌握的很透!!
其实LZ说的没错,现在的2期已经改革了,比先前的版本难度降低了些,但是孩子家长还是觉得学的很累,效果并不好。
这里有既教过老版本,又教过新的老师说句实话。.

TOP

强烈支持.

TOP

顶起来.觉得还是老教材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云翔妈 于 2009-1-3 13:05 发表
真的很难啊!教材很简单啊!考试就不一样了!
如果考试严格按照教材大纲,就二期课改就不会,这样了。.

TOP

那么ww上的很多家长拼命让孩子上名校的辅导班,考证又为哪般?.

TOP

引用:
原帖由 nnukny 于 2009-1-3 17:18 发表
我们现在已经读初中了,小学的时候有2个版本,我们学校学老的,有的学校学新的2期,在小学前3年,明显是读新教材的学生字认得多,好象有差异,(但是学2期的孩子苦,家长更苦),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特别是现在初中 ...
这不很说明问题了吗?读老教材很轻松,最后效果也一样.那这个新教材有何意义呢?不是折腾人吗?
教委难道有权不听民意吗?难道是我们家长瞎说吗?.

TOP

推翻了新教材,重新用老教材,不是教委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教委会这样做吗?
或者重新编一本新教材,谁敢去重新编?编教材要几年?编完审核要多久?全面铺开要多久?.

TOP

引用:
原帖由 kitty-ma 于 2009-1-3 12:38 发表
应该让编写教材的到第一线从一到五年级亲自教一轮,亲身体验一下。另外,现在竞争如此激烈,不排除有些学校有意拔高要求,人为造成增负,假如大家,都老老实实按教材上课,孩子不至于如此辛苦。其实,学校、老师、孩 ...
.

TOP

支持.

TOP

回复 6#vet 的帖子

的确是这样的.

TOP

学的那么难又没用,现在我们都是大人了,照我说,数学只要会加减乘除就可以了,语文只要认识汉字,能简单的写作就可以了,搞的那么复杂一套一套,到时候还不是居家过日子啊,还不如增加一些兴趣培养,陶冶一下情操来..

TOP

急人呐! 真不知上学了怎么办?.

TOP

引用:
原帖由 feeling-word 于 2009-1-4 00:17 发表
学的那么难又没用,现在我们都是大人了,照我说,数学只要会加减乘除就可以了,语文只要认识汉字,能简单的写作就可以了,搞的那么复杂一套一套,到时候还不是居家过日子啊,还不如增加一些兴趣培养,陶冶一下情操来.
非常赞同!.

TOP

我现在给女儿强调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当然自己也会关注的.我只讲方法,讲方法过程中可以举例,但是不会在做题过程中讲解..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feeling-word 于 2009-1-4 00:17 发表
学的那么难又没用,现在我们都是大人了,照我说,数学只要会加减乘除就可以了,语文只要认识汉字,能简单的写作就可以了,搞的那么复杂一套一套,到时候还不是居家过日子啊,还不如增加一些兴趣培养,陶冶一下情操来.
教委还要老师轮流为新教材唱赞歌。文革精神哎。
确实新教材蛮傻的。连学校的老师都说新教材学出来的孩子计算很不扎实。学老教材没有那么多花样,但是学生基本功扎实。要叫上师大抄教材的主编出来上上课大概不现实。至少希望他现代点,看看用户和用户家长的评价吧。.

TOP

回复 14#junhuayang2005 的帖子

是啊,等到了改革的时候,你的孩子可能毕业了。中国的办事效率一向如此。.

TOP

有时候教材加深是给炒上去的

举个例子:为了减负,小学英语教材要求不高,但是现在为了小升初考证书等原因,家长都让孩子在外面补,不仅让部分培训机构赚满了钱,而且使学校教材相对变得简单,所以现在初高中教材都在改版加深。告诉各位,如果这样下去,你的孩子如果课本内知识学得再好,不再很累的牺牲精力和金钱在课外补,不可能成绩优秀的。哎,现在教育怎么了?.

TOP

关注中.

TOP

引用:
原帖由 瞳心 于 2009-1-3 20:42 发表
推翻了新教材,重新用老教材,不是教委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教委会这样做吗?
或者重新编一本新教材,谁敢去重新编?编教材要几年?编完审核要多久?全面铺开要多久?
是啊,看来大家对教委的苦心还是领会不够,还得多多学习.不过,说到"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这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有时甚至是很了不得的事,否则会有这30年的辉煌吗?所以说邓小平是伟人,就伟大在这一点.
做家长的,自己心里明白掌握好度就行了..

TOP

现在的教材的确是存在问题的,主要是如何给孩子们在他们本身可以接受的年龄段的知识,过早的灌输和跳越式的教育,对将来是不利的!为什么要求改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懂了,或者是这个学期的成绩满好,这都不能代表孩子们的基础牢固!!!我们是要求给予孩子们的知识点要连贯,要循序渐进,要让他们真正掌握并可以举一反三.语文一天一课,怎么可以记住,还不是走马观花,所以,我个人认为,关键的结点是编写教材的人没有亲临教学的经验,凭空想象,束之高阁!试想想,一个6-10岁的孩子,他们的理解力能够有多少?还不是硬塞给他们,不理解就是背!到一定时间就忘记!这就是目前的教育不得人心的地方!可是等到他们改好了,我们的孩子也错过了!我始终认为,什么也不可以脱离教学大纲,所有的知识点都是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育,学习给予知识和接受知识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l_cx 于 2009-1-3 16:43 发表
语文=抄抄词,认识字     可怜的是我们抄了n遍 ,还记不住。
并且词语的含义不懂,造句不会,不会用.

TOP

引用:
原帖由 rachelmom 于 2009-1-3 17:02 发表
直接换回80年代的教材更好,现在社会的中坚力量不都是那套教材教出来的学生吗?
80年代的教材确实不错啊。搞不懂为什么要改的跳跃性那么快.

TOP

引用:
原帖由 litl 于 2009-1-4 11:06 发表
现在的教材的确是存在问题的,主要是如何给孩子们在他们本身可以接受的年龄段的知识,过早的灌输和跳越式的教育,对将来是不利的!为什么要求改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懂了,或者是这个学期的成绩满好,这都不能代表孩子们的基础 ...
造房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啊。这一代的孩子学习很苦很了累,也是基础最不扎实的一代.

TOP

引用:
原帖由 瞳心 于 2009-1-3 20:42 发表
推翻了新教材,重新用老教材,不是教委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教委会这样做吗?
或者重新编一本新教材,谁敢去重新编?编教材要几年?编完审核要多久?全面铺开要多久?
唉,形式主义害人啊.

TOP

回复 1#mamawawa 的帖子

您好!

很高兴和您就此问题进行交流。

以我们自己以前的课本经验来说,我也觉得现在的教材难度很大。

不过,上月我们邻居从奥洲回来,她孩子也刚上小学(好象叫预备班,她的年龄在这里要明年才可以进小学)。我给她看了我们的课本和练习卷,她说数学内容和他们那边差不多(这点我特别惊讶的),语文(母语)的内容和他们也差不多,但我们明显要求高很多(特别是写的方面)而且进度快。外语方面也差不多。

我们是公立小一,成绩满分不多的,估计属于中上水平(他自己说只是一般,老师评价他还可以)。我们没有给他任何课外练习和补习,所以他的成绩是可以真实反映教材难易程度的标准样板。综合将近一个学期的表现和我自己对教豺的反思和对邻居评价的一些思考,有如下几点想和LZ分享:

1)教材总体还蛮生动。适合这年龄段的小孩学习。
2)有些内容跨度比较大,这跟我们大人自己的经验形成的定向思维有关,其实小孩有他自己吸收理解的本能,比如说图形方面等。当然如果这些数学内容只是作为早期接触而降低考查难度的话将更好。
3)语文课文建议删减至少1/3的量,好让孩子可以有更多时间练字,写好字并且课外阅读。我们的字很不端正(他可以写好,但为赶作业经常龙飞凤舞。让他重写吧,又要影响睡眠,所以成了顽疾)。
4)LZ特别要注意您孩子所在班级的家长是否有刻意拔高难度的情况。因为我们幼儿园同学就碰到了这种情况。他们在另一所小学,这所小学功课超多是出名的。本来老师布置作业还可以的,但家长会上有家长反映作业太少了,所以老师就只好多出题,出难题,于是其他的大人小孩马上就怨声载道了。其实很多难度都是家长自己在拔高。

LZ对现行教育在思考,在行动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如果我们在提出建议和提交方案时,有更全面的评估会对推动事情的发展更有利。.

TOP

引用:
原帖由 l_cx 于 2009-1-3 16:43 发表
语文=抄抄词,认识字     可怜的是我们抄了n遍 ,还记不住。
同感

[ 本帖最后由 KL快乐洋妈妈 于 2009-1-4 11:2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喵喵 于 2009-1-3 18:55 发表
那么ww上的很多家长拼命让孩子上名校的辅导班,考证又为哪般?
对,要是给市教委打电话呼吁的话,还不如直接呼吁取消辅导班、取消考这个证那个级的比赛呢,有了辅导班就有家长响应的,弄得一窝蜂全都上,可怜了我们的孩子。.

TOP

 233 12345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