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大家来跟帖回复:各中小学校对好学生和好干部的荣誉称号是什么?

大家来跟帖回复:各中小学校对好学生和好干部的荣誉称号是什么?

刚才看了一个建议废除三好学生和班干部的帖子,现想发个帖子问问旺旺网上的爸爸妈妈们:你们孩子的学校和班级对好学生和好干部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荣誉称呼是什么?或者是每个学期末发的荣誉奖状上的奖励称号是什么?.

TOP

记得以前是“三好学生”、“三好积极分子”“优秀队干部”“优秀队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后来有了儿童红星团,就有了“十佳好苗苗”、“优秀儿童团团长”“优秀儿童团员”。。。。
不知道现在还有这样的荣誉称呼吗??各个区、各个学校都统一的吗??
如果称号不一样、五花八门的话,对小升初有影响吗??.

TOP

就是优秀少先队员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格格妈 于 2008-9-19 12:19 发表
就是优秀少先队员吧
就一个称号?.

TOP

没人知道吗?.

TOP

我们一年级时得过优秀儿童团员.

TOP

一师附小是评选"品学兼优""好队长""好队员"的..

TOP

一师附小是评选"品学兼优""好队长""好队员"的..

TOP

自己顶啦.

TOP

“学习之星”“服务之星”“进步之星”“体育之星”。。。
很多,面很广,奖项很全面。我觉得很好的,“三好”很笼统的。
坚决支持取消班干部制度。.

TOP

不知道小升初的时候,中学招生老师是怎么看待这些五花八门的叫法然后从中选优的?.

TOP

回复 11#香茗一杯倚清风 的帖子

让所有孩子百花齐放,乱花迷了老师眼。。。.

TOP

引用:
原帖由 和你在一起 于 2008-9-23 17:38 发表
让所有孩子百花齐放,乱花迷了老师眼。。。
.

TOP

自己顶.

TOP

引用:
原帖由 stilcome01 于 2008-9-28 21:14 发表
Read a piece of the old school thing.
Said Jin dynasty is great calligrapher Wang's son Wang's emblem, in a snowy night, then to interest, even from home Sanin, Phi Mino river rafting too easy to fi ...
.

TOP

教育学会会长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惹争议

教育学会会长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惹争议  
2008年09月15日 08:14:38  来源:综合  
本网专访教育专家顾明远:师德崇高 爱业敬生(资料图片)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

    日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重庆一个基础教育学术会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

    顾明远说,中小学校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同时在感情上伤害未被评上“三好学生”的孩子,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顾明远说,有的孩子大器晚成,在小学阶段会表现得非常一般,如果过早地给他一些“你不如别人”的心理暗示,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

    现场不少教师对此表示支持,认为毕竟能获得“三好学生”的只是少数。但也有部分老师有争议,他们认为评选“三好学生”能树立好榜样,未尝不可,评选“三好学生”关键是不能只看学习成绩,在评选过程中,老师也应正确引导,让没有评上的学生不要有心理包袱。

    据悉,早在2004年,顾明远也曾发出倡议:废除三好学生评选制度。曾在广州教育界引起争论。不少广州教育界人士当时接受羊城晚报采访认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仍应进行,但标准应该改革,可以用鼓励学生发挥专长的新标准取而代之。 (来源:南方日报)

    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惹争议

    综合消息,《重庆晚报》14日报道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此言论一出引发了坊间对“三好学生”这个在中国中小学实行数十年的评奖制度的关注和争论。媒体评论纷纷指出,对于“三好学生”不应单纯讨论存废,而要改革其评选内容,保证其评选机制和程序的公正公平,克服在加分、报送等利益驱动下的“评选腐败”,回归“三好生”本身的激励意义。

    新华网今日刊登的评论说,几十年前教育就以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为目标,但在现实中,智却高居第一位。由此,三好学生评选也存在着偏智而废其他的现象。出于全面发展的考虑,此时需要的是,改革三好学生评选内容,增加德、体、美、劳等非成绩类的内容,防止三好学生评选成为应试教育的推力。 还需改革的是评选的程序。由于三好学生的荣誉能够换成高考乃至中考录取时的加分,因此权力黑手已经插进评选过程中,三好学生评选的公正性受到普遍质疑。故而说,三好学生与其“废”不如“改”。

    新华报业网的评论指出,如果“三好学生”仍然作为某些主管机关加分、奖励的标准,如果“三好学生”依然有较高的利益回报,那么取消“三好学生”评选的建议只能是缘木求鱼。换句话说,即使没有“三好学生”评选,也还会有“四好学生”、“五好学生”评选。不改变教育制度中某些不合理和不公平的成分,不从源头上发现问题的本质,单纯的“三好学生”评选的存废之争就没有任何意义。

    红网评论亦指出,人们应当反思的不是评选三好学生本身是不是出了问题,而是评选的机制出现了偏差,一部分网友对评选“三好学生”颇多诟病,矛头所向恰恰是学校存在“评选腐败”。

    广州日报15日也刊发评论说,评选“三好学生”虽有一定激励作用,但评价方式带有局限性,特别是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的评价模式,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学习成绩最重要”的错误印象,影响其全面发展。也容易让家长与教师都按照“三好”模式去教育孩子,忽略孩子个性塑造和潜能开发,显然对孩子成长不利。异化的“三好”评选早该变革。

    据广州日报报道,50余年前毛泽东提出“三好”概念;1957年“三好”的内涵修定为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文革”中三好学生标准被废止。1982年5月5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公布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规定“三好学生”的标准是: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这是人们所最熟悉的“三好”的内涵的版本。(中新网9月15日电)

[ 本帖最后由 香茗一杯倚清风 于 2008-9-29 21:15 编辑 ].

TOP

如何赋予三好生评选更大的意义? 图

如何赋予三好生评选更大的意义? 图


“《重庆晚报》14日报道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中新网 9月15日)

    其间,许多媒体评论指出,“对于“三好学生”不应单纯讨论存废,而要改革其评选内容,保证其评选机制和程序的公正公平,克服在加分、报送等利益驱动下的“评选腐败”,回归“三好生”本身的激励意义。”

    媒体朋友提出的改革评选的问题,较多关注的是评选的程序正义,在这一点上笔者深表赞同。但是在当今社会,如何赋予评选更大的意义呢?

    笔者认为“三好生”评选它存在的意义除了鼓励先进、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发展之外,在当今社会,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改革“三好生”等类似的评选,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民主思维,将评选变为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首先,在评选的标准上,打破“唯成绩至上”,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向多向度的方向发展,不做书呆子,也不做学生混混,而做一个有个性、有情趣、有爱心、积极进取的学生。

    其次,在评选的内容上,要从“德、智、体、美、劳”这样高度概括的要求下,向具体化发展。比如通过学校或老师的配合,引导学生力所能及地去做义工,去做志愿者,去开展些公益活动,从小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与公民精神。

    最后,在评选程序与方式上,要让学生领悟到民主的精神,学会民主的思维方式,体会到民主对自己的要求。比如,鼓励学生自己主动提出参选,凡参选者在教堂上做演讲,去陈述自己在一定时期内哪些行为是符合评选标准的等等,然后让全班同学去投票选出他们认为符合评选标准的同学。

    笔者认为,公民教育,民主意识与民主能力的到达应从小事、小处做起,去培养、去锻炼,而在中小学生阶段像“三好生”等这样的评选活动,如果做的很好的话,是非常好的培养与锻炼途径。

    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精神与民主意识,我们才会从应试教育下“唯成绩至上”转变到素质教育下“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 (王海越)

[ 本帖最后由 香茗一杯倚清风 于 2008-9-29 21:16 编辑 ].

TOP

.

TOP

四好少年

孩子评上过一期,不过她自己也说不清是哪四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