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家长要善于切断诱惑源,把孩子置于能够控制自己的时空中

家长要善于切断诱惑源,把孩子置于能够控制自己的时空中

为什么好习惯不易养成,而坏习惯很容易养成?
因为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努力和自我克制的。而坏习惯则无须任何努力即可染上。
所以,道德习化服从自然界的普遍原则——最小阻力原则。
孩子内心有个好孩子,给自己定好了计划,也确实在按计划做(清早就听写了生字,而且全对)。
孩子内心本想继续实施自己最难对付的计划——作文!(第一道阻力)
可惜的是看到作文就头疼!孩子内心本想用自己的意志力控制自己,努力去完成
但是不巧,爸爸出差回来,就陪着爸爸看电视,电视多有吸引力呀(第二道阻力)~~~孩子的内心开始战斗,到底是写作文
(那个作文头疼呀),还是看电视有吸引力,结果受环境干扰,孩子心中的好孩子被两道阻力打败。因为人的天性都是趋向于好玩的,所以孩子的意志力最终没能战胜困难。
如果当时爸爸找个借口关掉电视,去掉一道阻力,会怎么样?可能孩子没有了眼前的诱惑,就会用意志去强迫自己对付那篇为难的作文了!!
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老师说,作为家长要学会把孩子置于一个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时空中,也就是要善于切断诱惑源。在这里家长没有意识到环境的力量。
孩子的意志力是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
对于一个孩子,对付烦恼的作文是一个阻力,抵抗电视的诱惑又是一个阻力。于是孩子被两道阻力打败,如果当时只有一道阻力,结局会怎样?可能就往好的方面靠了,孩子的意志力也能得到锻炼!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障碍是作文。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孩子如果不想写那篇恼人的作文,是因为心中对那个题目没有感受,所以觉得难,如果让孩子换一个题目,写自己最想写的,孩子也许就会“动”了。
就像南怀瑾说得:写作文其实很容易的——有屁(感受)就放!
反过来的意思就是:没屁我怎么放呀?即使硬逼着放出来,那也决不会是响屁!!

不要轻视环境的力量
    很多人都有一个模糊的认识,认为自我控制仅与人的意志力有关,一个人的决心越大,意志越强,他的自我控制力就越强。

    然而,行为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客观环境支配的,不是个人的主观意志可控制的。

    一个人有某种坏习惯,主要不是因为他缺乏毅力,而是因为这个习惯总是能得到处在环境的刺激和强化。

    好习惯的形成有同样的道理,习惯好的孩子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意志坚强,而是因为他周围存在强化好习惯的客观环境。

    这个观点对意志力发育尚不成熟的儿童来说,很有意义。要想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水平,仅有决心和意志力是不行的,还得加强训练,主动学习自我控制程序!!


                                                         ------  逆风飞扬.

TOP

是的,环境是能造就人的,爸爸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引导者.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