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123
发新话题
打印【有27个人次参与评价】

[留学] 留学主题之二:留学需注意的问题和风险

留学主题之二:留学需注意的问题和风险

现在留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但留学其实也存在很多问题和风险,这些风险和问题是哪些呢?请各位懂行的家长来说说看。
这里特别邀请Eddie爸爸、全职妈妈、兔子的姐姐这些热心的旺旺老网友作为这个话题的特邀嘉宾。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3-4-30 14:17 编辑 ].

TOP

关注。我先来谈谈。

我觉得群体关系的处理能力是很关键的。不同的文化(即使是华人,各地文化也不同,包括港澳台),陌生的环境,独立面对的各式问题,很有可能因为小事引起不愉快、冲突,会非常分散精力。

准备让孩子留学的家长,在这点上要引起重视,要着重培养孩子交际、处理群体关系的能力.

TOP

回复 2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否则出国后,人际问题会是他们最头疼的问题,超过学业上的困难.

TOP

曾经考虑过作留学。 感觉自己的经历,阅历和能力都很符合。 可是带孩子在美国上了三年学, 这个想法彻底打消了。就是朋友的孩子有需要, 也只是答应短期帮忙, 长期免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因为这三年的家长生涯, 遇到不少事情,让我思想成长不少。 其实中学这几年, 家长和孩子还是一起成长的。 如果要我和每个留学的孩子一起身心同长, 我情感上无法承受; 如果不和他们同长, 我觉得这些小苗其实最需要的是这样的关注。
再看留学市场, 我感觉和80年代引进技术是一个性质的。 引进的是中国市场上看着新的, 实际上是西方淘汰的东西。引进技术的结果大家有目共睹。高楼林立但食物链遭到空前的危机。这样的事放在一个人的身上, 太....

TOP

回复 4楼全职妈妈 的帖子

引进的是中国市场上看着新的, 实际上是西方淘汰的东西

请教这怎么说?.

TOP

同问.

TOP

回复 2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是的,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弱,需要家长不断的引导,教育和支持,理解.

TOP

关注.

TOP

关注.

TOP

背景:孩子自己特别想尽早出国留学,但家里都舍不得

现在心里有两个声音,孩子中学就出国,心智尚不成熟风险很大且很难融入当地文化,同时将来如果回国又难于适应中国的环境;另一个声音在说,我们的孩子会特别懂事和更早自立,这个年龄的他特别需要一个更广阔的求学空间和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来成就他的梦想。.

TOP

我们家长完全不懂行,但由于孩子提出了这个想法,现在我们和正在海外求学、已经海归或已经安家在欧美澳的亲戚朋友们了解留学生的情况。所有人都告诉我们,这一路非常不易,家长们注定失眠半年或一年,如果在没有约定的时间里,半夜家里电话一响,心都要跳出来了。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和种族歧视全部面临,几个学业优秀、处事老练的孩子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外的第一个半年心历路程,在德国、美国读高中的男孩子们说差点崩溃,在英国读初中、在澳洲读大学的女孩子们说不知道留了多少泪,家长说,完全无法提前感知自己的孩子竟面临这样巨大的精神压力,送他们出国留学的决定在这一刻感觉实在太鲁莽了!小小年级的他们一个人在外,精神孤独无助,而我们孩子们一下子就成熟了,他们会像大人们一样向家里报喜不报忧,常常是挂了电话(结束网聊后)开始泪流不止,在海外的半年,他们被长大了好多年。孩子们现在一个一个都好好的,他们都说半年以后上课能听懂很多,学习跟上了,交上朋友了,很多方面适应了。两三年后,他们到了申请大学的年龄,自己申请大学,进世界名校了,社会活动更多了,学习更紧张了,他们不那么想家了,父母更想他们了,开始一次一次出国看他们了。.

TOP

回复 11楼NotOnlyOne 的帖子

谢谢分享,能说说看这些孩子为了什么崩溃、流泪吗?.

TOP

孩子也从中获得一些经验,他告诉有同样想法的同学和朋友:出国前语言能力一定要突出,要入好学校,名校的学生见识多,更愿意和国际生交往,而自己作为国际生除了学习好,更重要的是要有内涵, 有思想,关心社会,关心朋友。最好有特长和爱好,一来,可以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如会小众乐器;两来,外国同学也会很主动找你交朋友,三来,自己的精神生活不孤单。在国外求学,千万不要 “以貌取人”, 一个看上去有点吊儿郎当的、叼着香烟的学生可能是一个学习极为优秀的学生。儿子通过学校的姐妹学校交流活动,与几个同龄的外国学生交了好朋友,他说欧美的孩子很容易交往,他们有礼貌懂事简单,孩子们在Facebook上保持联系,常常聊聊彼此近况并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外国孩子来一句:希望你不要总是在读书考试,其实,他们有时功课也不少,Presentation很多,但他们的生活很精彩,好书好电影、旅游和运动比赛等。儿子开始了解欧美人对中国的看法,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的家长也写信给我们欢迎我们,特别是我们的儿子再去他们家做客。我们想可能是儿子喜欢运动音乐又特别喜欢看书,可以和他们分享和讨论的东西很多。

孩子还说,中国留学生也一定要有自己的华人圈子朋友,交友很重要,当然海外情况也复杂,海外富二代很多,华人圈还有这个地方帮,那个地方帮。

总之,一切靠孩子们自己了,祝福在海外独自求学的孩子们一切顺利!.

TOP

回复 11楼NotOnlyOne 的帖子

个人还是认为如果父母能随孩子一起出国,那这个选择可以接受,因为孩子小的时候还是需要大人的陪伴和照顾,否则要监护人干啥。如果让孩子在那么小的年龄,一切都自己去面对,2种结果,要么很成功,孩子锻炼成长,要么沉没,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心理问题,咱一个孩子输得起嘛。如果条件不具备,还是本科出去比较好(权衡利弊)。就以报喜为例,我们一直在体制内学校,也木有米国读书游学的经历,但到米国大学,也没见语言有啥障碍,在国内基础打好,到那里基本一个月语言就适应了,cu的阅读和写作都是要求很高的,虽然痛苦,但还是比较适应,不比老米差,一年简直是脱胎换骨。我认为因为孩子读大学比较大了,思想也比较成熟,适应起来快,心理承受能力也强,在国内锻炼了强壮的体魄,和老米也有资本一拼,他在那里也交了很多朋友,没觉得有啥孤独感,报喜说也没时间孤独,每天有忙不完的事,信息大爆炸,有太多的东西要学,很充实。报喜说米国机会也多,深深地感到机会多自己本事小,不像在国内感到有本事没机会。

[ 本帖最后由 报喜妈 于 2013-5-2 21:20 编辑 ].

TOP

楼上2位都说得对啊。语言的基础,身体的基础,良好的性格,都要准备齐全。没准备好,绝不能贸然行事啊。.

TOP

其实可以分两个主题谈,中学留学和大学留学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面临的问题有太大差别了.

TOP

回复 16楼lilyluf 的帖子

大学留学其实面对的人际问题等等也是很大的。当然有的跟RP有关。家长不要以为高中毕业出去留学就一定这方面问题就小了,几起校园谋杀案都是发生在大学里的,也都发生在很优秀的学生身上。.

TOP

以上外的包晗来说,父母一定不愿意孩子走这条路。但当孩子面对大千世界,自己价值观改变了以后,家长又能奈他何如?他家长是不是也后悔当初送他出国?

不知道面对孩子价值观可能改变,家长有做什么准备吗?.

TOP

其实美国无论公立私立中小学中, 都有pta组织, 有几乎全职在学校的家长。 他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留学生家长集体缺失。
美国招收留学生有几类, 为了本土孩子了解世界。这类招生机会性很强。 我找过当地的有名的女校,走读类的。 他们仅找2 名, 而且是欧洲区。 去这种学校的孩子, 要求适应性极强, 因为学校不会给他过多的帮助。
还有一类是专门招亚洲孩子特别是中国孩子的。 他们有很好的市场宣传, 但是教学目的是什么?估计有点含糊 这类学校, 小留学扎堆, 学校除了照本宣科外, 因为没有pta类似组织的介入, 没有其他机构的考评, 大家能猜到结果。 这些学校还会开在三青水秀的, 没有人烟的地方, 便于学生管理。上过这类中学的留学生,大学往往选城市大学, 乡下呆怕了。.

TOP

真正美国学校,是社区的一个主角。和社区有很强的互动性。 而寄宿留学生缺失了这个社区, 就是将来事业有成, 但心里还是缺失了一块。.

TOP

大多数家长认为, 学习跟上, 语言通了,交几个朋友, 就算成功了。 其实这些是家长明白的障碍 越过了这些障碍。后面成长的障碍有的是。 我们家小朋友一来, 这些障碍都过了。可是后来的几年, 为他提心吊胆,几乎让我感到心脏无法承受。因为美国社会的多元评判标准, 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 有些问题是孩子青春期的问题, 有些是家长需要成长的。.

TOP

这2天家里也在讨论这事。孩子的爸意思到孩子初三毕业就出国读高中,我作为陪读一起跟去。为了这事我很焦虑。一方面以我到时40多岁的高龄出国自己都不知道能否适应更何况还要拖个读书的孩子,另一方面没有语言基础,到那边简直是聋子、瞎子和哑巴,怎么能帮上我的孩子。为这事已经好几天睡不好,一直在烦恼。.

TOP

我来说几句。

首先,送孩子出国,就要做好让他自由发展的准备,不能指望孩子完全按照自己为他们设计的道路成长。换句话说,我们要从告诉他们“应该干什么”,改为“什么不能做”。

关于陪读,各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没有应该不应该的说法。有家长陪读,孩子心理有个依靠,但同时依赖感也会强;家长不陪读,孩子受锻炼,但有时的确会很孤独。折中的办法,可以由家长陪同孩子入学,然后持旅游签证呆一段时间再回来,但孩子总要离开父母,不舍得也要舍得。

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向家长寻求意见和帮助,不要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老虎mama 于 2013-5-3 12:29 发表
这2天家里也在讨论这事。孩子的爸意思到孩子初三毕业就出国读高中,我作为陪读一起跟去。为了这事我很焦虑。一方面以我到时40多岁的高龄出国自己都不知道能否适应更何况还要拖个读书的孩子,另一方面没有语言基础,到 ...
您的话让我想起澳洲的签证政策,陪读家长不能打工,但可以报读每周20小时的语言课程,看来这条就是为了家长教育而设的,呵呵。.

TOP

回复 23楼Eddie爸爸 的帖子

我们要从告诉他们“应该干什么”,改为“什么不能做”。

这点有启发.

TOP

引用:
原帖由 Eddie爸爸 于 2013-5-3 13:10 发表


您的话让我想起澳洲的签证政策,陪读家长不能打工,但可以报读每周20小时的语言课程,看来这条就是为了家长教育而设的,呵呵。
是滴,确切的说就是为了像我这种家长设置的。.

TOP

回复 23楼Eddie爸爸 的帖子

其实您代表了大量真实想法的家长。 我的建议是家长们应该组成起联合会。 用大家的力量来帮助孩子。 比如轮流照顾孩子, 分工合作。 协助孩子们参加各类竞技和竞赛。监督学校等事宜。
语言不好的家长也可以承担很多组织工作。 其实这群孩子社会很难为其提供学校以外的服务。 通过家长, 可以帮助孩子生活得更丰富。 不过,这要求家长门有协助的精神。.

TOP

回复 23楼Eddie爸爸 的帖子

你无法说"不做什么" 因为很多东西家长本身都不知道。 比如为人拍照, 如何写博客。 一不下心, 你可能就破坏别人的隐私。别人也可能冒犯到你,但你可能都不知道。
facebook, youtube 这类东西, 家长在中国都不接触。 你让孩子用还是不用。 如何用。 老师也不会管的。.

TOP

回复 28楼全职妈妈 的帖子

这让我想起澳洲教会学校每周一次的宗教课。

曾经有家长询问,不信教可以上教会学校吗?宗教课可以不上吗?我记得当时某位校长是这么回答的:因为澳洲没有政治或思想品德课(天朝特色,有用吗?),所以就用宗教课来宣扬一些道德层面的理念,以及国家发展史。“不做什么”,说白了就是做事要有底线,人还是应该有所敬畏的。什么也不信,就是什么也不怕,所以才会有地沟油、老鼠肉这种突破底线的事件。.

TOP

回复 29楼Eddie爸爸 的帖子

老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中国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有神论者,也有自己的信仰。
有些西方人甚至将佛教归入“无神论”,那是他们不了解中国,不了解东方。宗教之间的误解与偏见在历史上是战争的重要诱因。

宗教的很多内容通常只适合于内部讨论。在公开场合,首先要做到的是不同宗教和信仰之间的相互尊重。.

TOP

回复 29楼Eddie爸爸 的帖子

不知道澳洲大学有宗教课可以选修吗?我觉得这倒是一个了解他国文化的方式.

TOP

肯定是大学合适。因为大学,父母即使在身边,对他们的影响也很小了。
大学之前,谁说孩子已经不需要父母了?
打个比方,在国内的话,有几个家庭是让孩子独自在异地求学的?更何况在国外,面临的问题要多得多!许多是在国内根本想不到预料不到的问题。个人认为,有条件的话唯有陪读。最理想的是,陪读的爸爸或妈妈还懂得国外的东西,语言也稍微懂点,这样孩子高中留学才值得。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13-5-3 17:31 编辑 ].

TOP

top 30 的 boarding是否会好一点呢?不过竞争又实在厉害,听说今年哀鸿遍野。.

TOP

中国家长喜欢西方教育, 仅限于教育子女, 不包括教育自己。 其实教育的社会性在于教育通过孩子, 连接和影响整个家庭。 其实西方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因社区而已。 家长远离孩子, 教育衔接上会有很大问题。家长的语言能力其实不一定重要因素。 重要在于自身愿意融入这个教育体系中。 我看到很多家长其实内心中对这种西方教育是不接受的,接受的一种功力教育。
如果家长愿意融入这种教育, 对留学的孩子是一个福音。 反之, 孩子学了一堆不断贬值的知识, 有了一段异国的经历。个别的脱胎换股, 大多数还是归回原位。.

TOP

我看留学市场的想法。 因为缺少家长联合会的组织, 学生家庭的问题都是靠单体解决, 商业解决的成本不低。 其实, 这么多的留学生,解决语言问题应该不难。 如果家长会出面, 俜请学生作顾问, 不但创造实践机会, 而且可以得到第一手信息。 但现在这些都依靠学校,中介的职业话服务, 感觉像个社会化的流水线.

TOP

其实人的本质是服务与人。 你提供的服务, 有人需要, 就有市场。 家长留学中孩子的远景规划, 多少也只有一个白领的概念。 其实在过几十年, 白领也所剩无几,留学为了什么?

我们这一代留学目的是在大使馆门口和倒爷们教的。 这一代是中介笔下的。 其实每个人真的要问问自己, 留学的目的。 未成年人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先行。 其实不在呼结果的对错, 而在乎经历的过程。.

TOP

回复 14楼报喜妈 的帖子

报喜的'深深地感到机会多自己本事小', 真实一个很好的状态。.

TOP

回复 22楼老虎mama 的帖子

你换个角度想, 40岁的高龄解决不了, 14岁的能解决吗? 发愁没有用, 应该发奋。 每周想一个问题, 收集资料, 研究它, 思考它, 慢慢就会摸到门路的。 给你几个题目试, 比如高中读几年, 每年的课程设置, 课外活动。。。。.

TOP

回复 34楼全职妈妈 的帖子

孩子学了一堆不断贬值的知识, 有了一段异国的经历。个别的脱胎换股, 大多数还是归回原位

思考中.

TOP

回复 37楼全职妈妈 的帖子

是的。孩子一年的留学经历,周围的同学牛的很多,让孩子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并且很多的机会,让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在什么方向努力,自己的目标更加清晰。有这些收获,可能也是因为读本科孩子比较大点,在国内世界观已基本形成,比较成熟了,不会做越过底线的事,家长也比较放心。.

TOP

回复 40楼报喜妈 的帖子

不完全是,你家报喜属于国内基础打得比较好,本身是专心读书的孩子。出国读本科也不完全是这种类型的.

TOP

回复 22楼老虎mama 的帖子

如果已经决定送孩子出去读高中,你就扪心自问一下,是愿意留在国内睁眼闭眼时均怀揣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还是情愿当聋子,瞎子,哑巴跟着孩子一起成长,更何况还不是真正聋哑呢。做任何事都会有风险,必须有取舍。.

TOP

回复 40楼报喜妈 的帖子

其实你是幸运的妈妈, 你虽然努力, 不过孩子的天资,努力让他获得陪天才读书的机会。 当然他本身也属于天才类的。 不过这些天才同学成长之路恐怕各不相同。 每个人都有其各自.

TOP

回复 31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文史类专业有这类选修课,但个人感觉对世界观已经成型的大学生而言其作用只是获得相关知识,在道德层面没有影响力。.

TOP

回复 32楼不二周助 的帖子

如果从学知识的角度,的确大学出去更放心些。但现在高中出去的基本2种,要么是十分优秀的牛娃,追求永远领先一步的目标;要么是被国内教育逼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只求一个正常的环境。.

TOP

如果家里有条件,家长能陪读,那么中文学好后,初高中就出来比较好。如果只能让孩子出来,那最好还是高中毕业后。此时孩子心智相对成熟,能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试问,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面临语言问题,不同的学业,文化问题,甚至种族歧视等等,成人都需要慢慢调整接受,更何况是孩子?.

TOP

看了一下大家的帖子,感觉很多家长纠结的是,小一点的孩子 -- 初中,高中出国的心理问题。

我个人感觉,小一点的孩子,真的很需要大人的照顾,不是生活上,而是心理上的。

兔子是出去读本科的,从语言、生活上来说,都是小事情,但是对家乡的四年,异地求学的孤单还是一直存在。

而且,融入问题也是很多留学生存在的问题。大家可能觉得要求孩子融入是简单的,其实很困难,不是语言上的困难,是生活背景,文化差异。如:美国学生会吸烟、酗酒、party,而中国学生很少能接受。兔子去过一次party,然后再也不愿意去了,因为觉得太吵,不喜欢跳舞,不喝酒。很多留学生都是如此。如果不去party,就和美国学生在一起玩的时间很少,也就谈补上融入。同时,由于从小的文化背景不同,相互能讨论的话题也就比较少。这个问题上,兔子是比较严重的。她一般和美国学生都是点头之交,最多是同一课程的学生聊聊天,但是没有美国学生的朋友。

而中国学生之间,也存在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性格差异,加上很多学生在国内都很优秀,因此相互的适应和调整,需要一个过程。现在一年过去了,大家开始逐步相互了解和包容,也逐步成为好朋友,但是真的需要时间才能完成,而过程中,会有很多想法和困惑。

本科的学生,年龄大了,能调整,小一点的学生,就更加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43楼全职妈妈 的帖子

是的,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孩子比较懂事,思想也比较成熟,毕竟是读本科出去的,比较大些,自控能力、心理调节能力、活动能力还算比较强,大人比较放心。个人还是认为,如果家长能陪读早点出去当然好,如果没这条件,最好是大些出去,不过也要因人而异,还要看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不放心让孩子比较小的时候一个人出去,到时鞭长莫及,我没这个心理承受能力,一个孩子输不起。.

TOP

回复 41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可能是。不过孩子大些出去,家长肯定要放心好多,适应能力也会好很多。.

TOP

 139 123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