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6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打造宝宝的社交圈

打造宝宝的社交圈

认识的心理咨询朋友最近应邀参加了一个访谈节目,谈孩子的社交,觉得挺好的,征得他们同意, 转发过来,大家鉴赏.


打造宝宝社交圈——宗敏、邬志强

父母们可能会有这样一种体会,你可能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却始终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以下这些情况,您的孩子出现过吗?有时候,TA可能不爱说话,有时候TA害怕和陌生人接触,有时候TA又似乎得不到其他小朋友的喜爱,变得越来越孤僻。

  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宝宝会变成这样?父母怎么才能让TA变得更阳光更有人缘?为了帮家长们解开心里的谜团,搜狐母婴频道特意邀请到宗敏、邬志强两位知名心理咨询专家,就“家长如何帮助宝宝打造社交圈”与广大网友交流。.

TOP

一、什么是社交圈?

  宗敏:从心理的角度来讲人有几个基本需求:

  第一,我们需要关系,长这么大要有一些好的朋友、一些支持我们的人,这是人们的自然需求。

  第二,我们需要支持和帮助。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需求会更明显,这就是社交圈的两个主要目的,一个是满足我们对于关系的需求,另外,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形成这样一个支持圈。

  所以我认为社交圈分成同学圈、朋友圈、亲友圈、工作圈、爱好圈,根据你生活的活动组成这些圈子,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要有这么多的圈子,而是你要有兴趣和要求。孩子建立社交圈的主要目的,是从小开始帮助孩子认识到交朋友是重要的,对于你将来的成功、对于你将来的发展,包括你的幸福都会起到作用。

   二、“社交圈”这一概念对宝宝来说是不是为时过早?
  宗敏:其实这一概念怎么定义不是很重要,只是父母心目中要有一个很清楚的目标,为什么要帮助他的孩子打造一个朋友圈或者社交圈, 也需要跟孩子分享清楚。现在中国大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在家里,长辈、父母辈、祖母辈围绕,很难形成同学之间的关系, 也没有机会练习培养社交技能,所以分析这一问题很有必要。

   三、怎样区别对待利益圈和非利益圈?
  邬志强:社交圈虽然包含很多个圈,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利益圈和非利益圈。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人的本性,人需要有这些圈子来进行情感交流,包括情绪发泄、相互之间,甚至还有通过交流学习的功能。除了这个,人还要在社会上生存,有一些社交圈子纯粹是为了生存,不完全是从情感上。

  我觉得宝宝的社交圈从正常的角度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利益圈。因为宝宝社交圈是自然形成的,他自己不具备主动社交的能力,他的社交主要对象是父母、朋友、自己家里的亲戚等等,都是由父母自然创造的一个圈子。宝宝跟他年龄差不多的其他的宝宝在一起社交,在一起玩,通常都是这样形成的。

  当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父母出于功利的角度考虑,可能希望结识家境比较好的家庭,通过有意识的让宝宝和这些家庭里面的宝宝形成一些关系,可能未来对他长大以后事业有帮助。有一些家长可能会有这种想法。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比较功利的想法可对宝宝的社交能力的形成可能会有影响。因为宝宝自然的学习社交能力的过程是非利益的,是自然形成的过程。人为加入一个利益进去,对于他来说,会造成一种混乱。一个很显然的结果就是,利益只要加进来了,人际交往中,很有可能不真诚。这对孩子真正在学习他的社交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可能会有比较大的伤害。现实是,利益是好的、成熟的人际交往的副产品,不刻意追求利益的人际交往反而能带来更大的利益。.

TOP

四、社交能力是无师自通还是可以后天培养?

  邬志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肯定都是有的。每个人生下来除了样子长得不一样,个性也是不一样的。
  人先天的基础肯定是对社交能力有影响的,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内向或者外向。这对人的社交能力,包括对学习等方面都有影响。当然,后天因素也是有影响的。美国有一项专门针对社交有障碍的人的科学研究,结果发现,有大概10%的孩子确实是因为生物基础遗传的问题。你怎么教他,他都没法学习,缺乏正常的沟通能力,出现了情感方面的障碍。但是另外90%查不到有生物性的障碍,或者遗传障碍,就可以推断,另外90%是后天形成的。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教育很重要。这里的“教育”指的是早期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教育。当然,上学以后幼儿园、学校的教育也很重要。

  宗敏:心理学上常常会用到两个词:内向、外向, 来描述我们如何与外部世界交往和获取自身的能量。研究表明,内向和外向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基因影响, 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后天有很多方面可以去影响。特别是14岁以前,我认为性格有很多的层面在于你的培养,在于你在他探索期怎么样给他鼓励和自信心。孩子就是这样,在探索期,他如果掌握了一种技能和任务的完成,他会很开心很快乐,这种积极的情绪会激励他做出有更多的探索。所以父母怎么样在孩子跟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影响他,包括赞美他、指正他,这都是对于培养他的社交技能非常关键的。

五、中国孩子的社交状况如何?

  邬志强:现在,中国孩子的社交圈主要还是局限于同学之间,上学之前的孩子主要是父母的朋友、亲戚和同学,这个社交圈和我们小时候的社交圈最大的不同是,他们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我们那个时候子女比较多。跟我们那个时候比,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缺少了邻居,在家里也没有兄弟姐妹。现在大家跟邻居之间的联系也比原来更淡漠了,来往也少了,邻居之间相互来往的家庭少,孩子之间的来往也比较少,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不同。

  如果要把东方人和西方人比较一下,你会发现作为成人,肯定是东方人比较拘谨,西方人都比较热情奔放,很少有害羞的。这跟小时候都有关系,西方鼓励的比较多,鼓励他们去探索,鼓励他们去独立,鼓励他们去负责。东方人操控的东西太多,所以孩子相对不够独立,家长对孩子的鼓励要少一些。

  通过心理学家的研究,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鼓励,发现他的积极面,发现积极面就是鼓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积极心理学能够风靡全世界成为最流行的心理学的趋势。不光是孩子,包括大人,哪怕是成人也是一样,你经常得到鼓励,你也会为做错的事情负责。如果一个人受到批评,如果直接受到批评,哪怕他心里觉得这是自己的问题,为了自我保护,为了自尊不受到伤害,他首先要去推卸责任,他会说这不是我的问题。但是如果这个人一开始受到鼓励,哪怕是我做错了事情,作为家长也好、领导也好,同事也好,大家首先发现的是我的优点,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出我的不足。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能够带着感激之情承认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缺点,同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是否鼓励、指出人的积极面,这是在中西方教育方面最大的不同。中国的家长作风都是居高临下的指导,很少站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去倾听他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去理解他的感受,跟他平等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孩子有很多反抗行为实际上就是来自于这里。
  宗敏:望子成龙是没有错的。东西方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得很好。但如果从小开始就对孩子很严厉, 会对孩子后期整个的成长过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还会对性格有一些影响,包括对他的自信心、对外界的信任度,对自己能力的提升,愿不愿意肯去尝试新失误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六、童年时期产生交友障碍对成年后有何影响?
  邬志强:成年人为什么需要成长?是因为性格等很多方面还不成熟,这种不成熟就是在小的时候,在他自然成长中受到了抑制。人也好、植物也好,怎么样才能长得特别健康?就像植物一样,只要给它环境,温度、水特别合适,它自己就会顺其自然的长成一个很自然的植物。人也是一样,他的成长内在有一种能量,如果缺乏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比如说父母过多的批评会抑制住孩子内在情绪的成长能量。他会被抑制住了,他不自信,他有很多害怕,这些负面的情绪都会压制住他成长的能量,会一直带到成人。有时候到了成人阶段,很多人也对批评特别敏感,这些都来自于小的时候。成人的问题绝大部分都是童年时候的负面影响。.

TOP

七、家长在宝宝掌握社交能力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宗敏: 根据孩子所处的不同年龄段,父母可以根据他们性格形成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态度来支持和帮助他们的能力的成长。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原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家, 特别是母亲。家长在交给孩子社交能力的时候, 最关键的是要以身作则。 比方说,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怎样对待朋友熟人的, 怎样议论他们的,还有如果爸爸妈妈经常吵架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会有不会有好的影响。

  父母不要强行把自己的人际交往理论教给孩子, 而是先要了解孩子的情况和需求。 有的网友说“我孩子突然不愿意说话了”或“突然不叫叔叔阿姨了”,有时这是因为孩子刚刚进入叛逆期,比如第一个个叛逆其大约在2到4岁,其实这时候孩子是在尝试自己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他们在培养自己的意愿,到底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在这个年龄段家长要鼓励,不要控制太多。

  家长要对孩子保持好奇心,通过沟通了解他们的行为变化原因,而不要发脾气,不高兴,直接进行批评教育。比如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玩过之后,你可以问他“你喜欢这个孩子什么,不喜欢这个孩子什么, 为什么?”,然后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看别人的优点,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交能力。你还可以给宝宝提建议,把你的小皮球跟别的小朋友分享非常好,家长可以通过沟通对宝宝进行指引。

  还有看到其他好的行为,可以帮助孩子指出来, 无论是在书里、故事中, 还是现实生活中,孩子是很愿意学习的。

  但如果你跟宝宝说,“我这么多年学会了跟别人交往的办法,你一定要怎么怎么才行”,这不是很好的。首先,孩子不一定会真的觉得这是有道理的。第二,他去做的时候也不是那么自然。孩子的社交圈要真诚,因为孩子都是真诚的。做父母的,一是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邬志强:家长常常教给孩子很多东西,但很多家长其实是不信任孩子的,他也许会想:“你这个孩子懂什么?我是过来人,我是大人,我是万能者。”这说明这类家长和孩子是不对等的,正是由于这种不对等,家长倾向于去指导孩子,过多的指导是没有太多好处的。

  孩子是有智慧的,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突然一下子说出的一句话,令大人都会吃一惊。所以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如果你会去鼓励孩子的话,他自己就会找出方法,这种方法一定是他自己找出来的,一定是适合他自己的。作为家长,一方面是他不相信,他认为他跟孩子不平等。另一方面,即便是作为家长,你的方法是不是一定就是最好的方法呢?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找一个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虽然这个孩子是家长的孩子,孩子跟家长有相似的地方,但实际上他们是两个个体,有很多地方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有些家长的方法,未必适合于自己的孩子。
.

TOP

八、对于有社交障碍的宝宝来说,是否可以成功转变?

  宗敏:首先我建议父母不要给孩子贴一个标签,这种行为本身也是在帮助孩子改善他的社交能力。在1岁到2岁的阶段,孩子要感受到父母的信任,他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会出现,如果没有的话,还是会有这种渴望。

  自卑很常见,网上很多问题都是这样的,自信心不足。如果他尝试一些事情都没有成功,父母没有鼓励他,他会越来越自卑。3到5岁如果他成功比较多,他会越来越自信,成功比较少,他会越来越自卑。父母还是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首先要看到你的孩子,给他培养自信,培养对外界的信任。有时候对外界受过一些潜意识的伤害或者是惊吓,他真的是不愿意跟外人接触。这就要根据孩子的状况,通过多鼓励、多认可,增强他的信心,这需要有一个过程。家长也不要苦恼,很多问题和障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比较常见。

  在这个阶段,要看父母怎样来反映和指导。干预得对,他就会往正确的方向,改变的空间很大。干预得不对,他就会越来越孤僻、越来越害羞。

 九、家长需要为有交友障碍的宝宝做专业的心理咨询吗?
  宗敏:现在成年人做心理咨询越来越多了,小孩子到一定阶段也会有,0到6岁的宝宝很少直接做咨询,经常是他们的父母来咨询。 10岁以上,我们建议有问题的话,孩子可以直接来做咨询。

  邬志强:这跟社会的发展是有关系的。现在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变化也越来越多。最容易给人在心理上带来压力的就是节奏和变化。我们在心理咨询的时候也会说,现在社会上也流行让生活慢下来,注意此时此地。中国人为什么原来咨询的少,跟社会的变化节奏有关:节奏慢,人就不紧张,压力小,消耗能量也小,心理不容易衰竭,不易得病;反之,节奏越快,人就越紧张,压力就越大,越容易出问题。人的本性是拒绝变化的,但是你又不得不变化,所以你的心理一直有很大的压力,充满冲突。
  心理咨询的第一大作用是心理排毒,行内人叫“宣泄”。现在很多白领为了身体健康都去做身体的排毒,这是没错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身体里的这些毒是怎么来的?很多人认为是食物、环境带来的,但没想到还有一大毒素来源是心理。有个著名实验,发现人在发怒后产生的毒素要比吸烟及吃不健康食品产生的毒素要多很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疾病90%以上跟心理因素有关,统称心身疾病。每个人,尤其在心里面有压力、有一些不快的时候是很需要倾吐的,但是这种倾吐通常找不到合适的人,哪怕是家里人也未必会倾听你的这些烦恼,甚至会很不耐烦、嘲笑你。所以咨询师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心理咨询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学习成长。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学习心理学知识、发现自身问题的过程。有许多人就是通过心理咨询走上心理学道路的,因为他们都是乐于助人的人,希望传播心理学知识是他人获得幸福快乐。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就像一面镜子,能反映出来访者(咨客)的问题。最后,来访者在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中,能得到咨询师的心理支持及专业支持。很多人可能也清楚自己有什么问题,但就是改不了,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这种支持。解决了心理问题,自我获得了成长,在身心健康的父母庇护下的孩子,无论是社会交往还是心理、身体上,都会是健康的。.

TOP

好文,谢谢LZ推荐。
收藏!.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