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投资者报》专题:两千年重税史

《投资者报》专题:两千年重税史

《投资者报》专题:两千年重税史

社论:穿越两千年税改怪圈

又逢阳春三月,全球经济一片倒春寒, A股3月4日以暴涨表达对今年“两会”进一步政策利好的期待。温家宝总理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全面回应,包括涉及面甚广的财税体制改革,也提出了比较明确的推进思路:2009年将实行结构性减税并推进税费改革,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还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我们期待上述政策思路,能够较好落实。但对其中的利益博弈和实施难度,我们并不乐观。正如去年3月18日,温总理谈及“公共财政”时曾说的:“其实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
  那是非常耐人寻味的评论,反映了决策高层的深入思索。我们考察中国财税历史,越来越理解其“惊心动魄”之所指,也期待本届政府任期内,能如温总理所言:“下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关注税负松紧和治理变迁的缘起。
  两千年财政史,多少次改革难,难就难在财税的征收本义和最终用途,政府意愿和国民期盼常常不一致。每当王朝初兴,多会减轻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让经济恢复繁荣,统治者因此深得民心,国库也随即日益充盈。而随着百姓税负变重,杂费频出,怨声载道,国库反而日渐空虚,大至社会经济结构,小至亿万民生存活,都会步履维艰。
  回望历史,“皇粮国税”的征收,为何总免不了“惊心动魄”的贪婪和凶猛?史书中载:“耕作之家,终岁勤动,不过仰事俯育之资”,“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 诗人描述:“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从“苛政猛于虎”的千年感叹,到“征求贫到骨”的穷凶极恶,贪婪征敛,造就了中国人“惊心动魄”的周期性贫困。
  能否超越这种美好开局、悲愤收官的恶性循环?税负之道,在于取用有度。只要是合理取之于民,有效用之于民,民众有能力承受。但如果取之无度,用之不当,民众自然不乐意,经济和社会由盛转衰,与税负自杀般地越增越多,往往如影随行。而历史上不断累加的税负怪圈,直至民国时多如牛毛的“万税”掠夺,只能以官逼民反的极端方式破局。
  今天我们希望推进的财税体制改革,其性质和程度,和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现实价值却超越两千年历史。纵观税负松紧历史,我们可以吸取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却是相通的。
  会计学意义上的税负率,既可衡量企业实际税收负担,也可考察宏观调控和国民负担是否适度。封建时代的王朝与子民,根本上是对立关系,税负轻重,只表明对立关系的张弛。而在现代文明中的政府与国民,虽还有利益上的对立,但更主要是一种代理关系,受全体国民委托治国的民主政府,虽有类似封建王朝的征税权,其含义却已发生根本变化。
  过低的税负,不利于政府集中财力提供完善公共服务;过高的税负,则有碍国民公平分享经济硕果。如何确定合理税负,兼顾财税收入和国民权益,并保障经济健康发展,是政府必须面对的考验。仍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中国,还存在纳税监管的完善难题,即在一定名义税率和税收政策下,因制度性偷漏税的征收不足,往往使税负放松变得困难。
  但这显然不是国民的错,而需要政府治理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因为该征的税没有足够征收,就拖延税负优化,是政府不负责任。因为人员、机构膨胀,行政开支缩减不够,而不愿减少财税收入,是政府与民争利。至于财政开支不透明,更要完善监督问责机制,让取之于民的钱,一分一厘都花在明处,用得恰当。
  所以税负之松紧,是数字的变化,是民生之轻重,更是体制之张弛。一些看似天经地义的“皇粮国税”,比如征收两千年的农业税,今天已不复存在,“黄宗羲定律”至少在今天的农业领域,是可以破解的。但类似历史上重取之于民、轻用之于民的财税惯性,还存在于更广泛的经济领域,表明相应财税征收和使用,需要体制性变革,以接近当代潮流和国民期望。
  这其中关键的变革,就是要明确财税收入和支出,均属全体国民有权过问、且必须对全体国民负责的“公共财政”范畴。它不是政府部门随便争夺的肥肉,更不应当成为少数权势群体的禁脔。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当前公共财政变革之路,将同样“惊心动魄”。
  从历史上看,涉及税负变化的改革,因触及少数权势群体利益,常常引发疯狂反扑,不得不半途而废,甚至大步倒退。化解这种对抗,不能靠权势群体良心发现,或中央集权令行禁止,而要从政府治理和行政透明上突围,即增强政府的公共性,强化财税的国民性。
  就是说,要减少财税收入和支出的“惊心动魄”,先要让政府权力来自国民,为民所享。如果亿万国民仍处于“身体发肤尽归于圣育;衣服饮食悉自于皇恩”的历史惯性,仍要仰赖政府部门和权势群体鼻息,如果缺乏对政府权限的有效监督、问责,没有基于社会契约的政治文明,财税体制改革将难以推进,取之于民的钱,将无法更好用于国民。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受13亿国民重托,齐聚京华参政议政的“两会”代表和委员们,面对“公共财政”大势所趋,准备好了吗?



专题报道:解密社保基金投资
解密154只社保重仓股
社保基金究竟在A股市场投资了多少家上市公司?这些公司都有哪些特点?
伴随着社保基金最近连续新设A股账户,有关其股票投资逻辑引发证券业界热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根据最新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等财报信息,逐一搜索社保基金身影,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社保基金最少在154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或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占有一席之位,持股市值达90.66亿元。
这90.66亿元有何种含义?
至2008年底,全国社保基金权益共5132亿元,其中约900亿元为所持股票市值余额。这意味着90.66亿元仅为社保基金所持股票总市值的10%左右,还有近810亿元市值的股票可能暗藏在一些超级大盘股之中,只是因不在这些超级公司前十大股东之列,而不为外人所知。
此外,从仅仅900亿元为所持股票市值余额可见,2008年股票投资并非社保基金权益投资重头,对债券等产品的投资很可能为其带来了良好收益。而这,或许正是社保基金去年权益投资只亏损-6.75%的主因。
由于公开渠道无法获知社保基金在股市之外的投资细节,为进一步探寻社保投资逻辑,我们对90.66亿元背后的股票投资状况,进行了逐一拆解。

社保基金频现
在上市公司财报中,常能看见社保基金身影。
截至3月3日,已发布2008年年报的185家上市公司中,社保基金共在17家公司前十大股东或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现身。剔除已发年报的上市公司后,2008年三季度末社保基金共重仓137家公司。
若2008年第四季度社保基金没有退出或大幅减持这些公司,那么,2008年年底,社保基金最少在154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或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占有一席之位。
《投资者报》对2008年年报数据统计后发现,在重仓的上市公司中,社保基金共持有1.41亿股股票,持仓市值达10.13亿元,占所持上市公司2008年末总流通市值的2.02%。
剔除已发年报的公司后,在2008年三季度末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或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社保基金共持有9.34亿股股票,持仓市值达82.19亿元,占所持上市公司同期总流通市值的1.89%。
如果2008年四季度社保基金没有大的动作,到2008年年底,社保基金持股市值共为90.66亿元,占整个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0.20%。
进驻31家公司股东前三位
我们发现,在社保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社保基金普遍出现在前三位以外。
根据3月3日前发布的2008年年报来看,只有4家上市公司前三大流通股东有社保基金。
其中,全国社保基金106组合是博汇纸业第三大流通股东,所持股份占流通股本的2.44%;109组合为利尔化学第一大流通股东,持股数占流通股8.97%;110组合在2008年四季度增持262.56万股后成为安泰科技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数占流通股本1.49%;102组合在四季度增持449.99万股后登上粤高速第二大流通股位置,持股占比为3.07%。
此外,社保基金出现在世茂股份、江中药业、江淮汽车、华发股份等16家上市公司流通股东的第4~10位中。其中102组合、110组合分别为国电南瑞、兰花科创第十大流通股东,006组合位居包钢股份、华闻传媒前十大流通股东末位。
进一步统计仍未发布年报的上市公司情况显示,截至2008年三季度,社保基金只登上了27家上市公司流通股东前三位的位置。其中只有国投新集、三全食品、飞马国际、大冶特钢及名流置业这5家公司的第一大流通股东为社保基金,分别为101组合、105组合、602组合、102组合及112组合。
此外,社保基金出现在大唐发电、中国太保、国投电力、东方电气等119家上市公司流通股东的第4~10位中。
根据现有的所有公开资料综合看,社保基金进驻了154家上市公司,但只进入了31家公司流通股东前三位位置,占比两成。
偏爱大盘绩优股
从社保基金重仓持有的154家上市公司中可以看到,其中的18家集中在交通运输行业,占该行业所有上市公司总数的24.66%;14家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占该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12.73%;分别有13家公司集中在机械设备行业及医药生物行业,而公用事业及化工业分别有11家上市公司被社保基金持有。此外,黑色金属、信息服务及有色金属行业也分别有15%以上的上市公司成为社保基金持有的对象。
我们发现,社保基金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多数流通盘较大。
截至2008年末,流通盘在3亿股以上的共70家,占比达45.5%。流通盘最大的为大唐发电,流通A股达44.13亿股,上海汽车、申能股份、方正科技等20家公司流通盘也在10亿股以上。流通盘在3亿股以下1亿股以上的共52家,在1亿股以下的上市公司仅有32家。
此外,社保基金持仓的上市公司业绩普遍较好。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计算显示,在已发布年报的17家社保基金重仓公司中,有8家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在2006~2008年持续增长。
在未发布年报的137家社保基金重仓公司中,68家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在2006年、2007年及2008年前三季度出现增长,三期涨幅均超过30%的有22家。
扎堆27家上市公司
我们注意到,部分上市公司受到社保基金的特别青睐,多个社保基金组合扎堆出现在其前十大流通股东中。
在已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国电南瑞、利尔化学、安泰科技、建投能源、银基发展及粤高速A等6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均出现两个社保基金组合。其中,社保基金对国电南瑞的持股市值达到1.62亿元,为已发年报公司中最高。社保基金对利尔化学的持股比例最高,达到该公司流通盘的11.62%。
在未发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从2008年三季度报告可看出,恩华药业、天威视讯、诺普信、深圳机场及山东高速这5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均出现3个社保基金组合。
南京医药、银泰股份、青岛啤酒、南京中商、桂冠电力、歌尔声学、三全食品、劲嘉股份、东方钽业、丰原生化、大冶特钢、名流置业、铜陵有色、粤电力A、长城开发及包钢股份等16家公司均受到两个社保基金组合的青睐。.

TOP

好好研究一下,谢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