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5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谈谈我对“自主招生”的看法

谈谈我对“自主招生”的看法

作为八十年代初的大学生,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或多或少地关心着每年的高考的政策变化,对每次的变化多少都有点看法。

从1978年春天开始恢复高考,采取的就是平行志愿,按分数投档,填写志愿只要按招生简章里的学校档子填写,基本无学校或志愿压力,关键就是你本人考的好不好。

后来,有学校提出,这种方案使得好的学校更好,差的学校更差,没有公平性,所以就出来了估分填志愿的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结合高考录取的方法,在九十年代中期,发展成学校录取人员可以带着条子任意调档,只有考生上了大学分数线,不管分数是几本甚至大专。

为了制止这种现象,高考录取又采取了按录取人数的120%调档,控制住了前几年的乱象,所有的规则只能在120%里玩,当然也出现了许多第十二名挤掉第一名的现象,而被挤掉的考生往往要掉好几个当次。

由于经常发生末名挤掉头名的现象,考生已经家长反响很大,所以就提出了“自主招生”的办法,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非常非常“妙”的办法,它有三大好处:
1、优秀学生可以提前录取,不要在120%的录取中与游戏规则游戏。
2、它能防止录取规则,有能耐的就不会在120%进行游戏。
3、最妙的就是,它可以提供给有能耐的人一个游戏的空间,但是一个可控的空间。

所以,我的看法是:既然**无法阻止游戏规则,那就给一个小的空间让有能耐的来游戏,让大多数还能在相对公平的高考中来相对公平地竞争。作为家长,能玩“自主招生”游戏的则去玩,玩不了的或没能耐的,我看还是早早准备考试吧,好学校也好,差学校也好,猿都是世袭的啦,大学也不是象牙塔的地方啦。关键是孩子能学到“渔”而不是“鱼”。.

TOP

回复 1#miaomiao好妈妈 的帖子

同意楼主的说法。

自主招生成功的基本是两类人:第一类是无可争议的顶尖优秀(在人群中排前1%,但顶尖优秀也未必一定被预录取);第二类是有强硬关系的条子生。

就是第二类的条子生伤害了许多优秀孩子的利益。

所以还是采取,以两次或三次裸考成绩总分排名录取的方法比较好,既规避了一考定终身的风险,又防范条子生挤掉优秀生的现象。.

TOP

分析很精准,但是现在自主招生的比例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式上升,让我们这些百姓的孩子的那条路越来越窄,担心ing!.

TOP

回复 1#miaomiao好妈妈 的帖子

您分析的一点也不错,建议您把帖子直接发到市教委,让领导知道下面老百姓对此有强烈的不满,认为这样不公平!.

TOP

中国人总有办法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无论初衷是多么美好,可过程总会不断地被污浊,结局难免离初衷越行越远。
总之,统一的干净的考试,是公平度最高的。.

TOP

没有办法的事,以后就是你有权、有钱,你的孩子就能上好的大学.

TOP

昨天(8日,下同),北大校网公开了一封北大11位教授联名写给校长周其凤的公开信,提出要改变北大现有的招生政策,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周其凤表示,他本人完全同意这个建议,但是考虑到招生改革事关重大,怕考虑不周,因此向全体校友和师生征集意见。

  11名教授赫赫有名

  在公开信上署名的教授有11名,全部都是北大各个院系赫赫有名的教授,有化学院院长、院士高松,工学院院长陈十一,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物理学院院长叶沿林,中文系教授张颐武、陈跃红,哲学系教授吴国盛、法学院教授潘剑锋和教育学院教授康健。

  他们介绍,之所以写这封公开信,是因为他们都是一群长期关注并不同程度参与招生工作的北京大学教师,怀着对北大的深厚感情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焦虑和期盼。.

TOP

引用:
原帖由 ljj 于 2010-11-9 20:02 发表
昨天(8日,下同),北大校网公开了一封北大11位教授联名写给校长周其凤的公开信,提出要改变北大现有的招生政策,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周其凤表示,他本人完全同意这个建议,但 ...
当给这11名教授发工资、定职称、批经费的人出面打招呼的时候。。。。。。。?

说远了:))).

TOP

这11位难道是“好傻好天真”?.

TOP

再好的理念,引进到中国就容易变味。.

TOP

高考成绩?那么钱伟长就不在候选之列了。
民国时,钱伟长能进清华,很好奇共和国时,钱伟长能进哪个学校?.

TOP

回复 6#芦苇佳佳 的帖子

不用等以后了,我看现在就已经是这样了,.

TOP

回复 12#lala 的帖子

是的是的,有钱了就可以做校董,孩子不行也可以进。.

TOP

回复 2#jrmm 的帖子

如果单纯考,有路子的孩子怎么办,天真.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