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你被赝品充满了吗?

你被赝品充满了吗?

你被赝品充满了吗?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256538dc0f83819b#rd

2015-01-05 临风 ijingjie

你被赝品充满了吗?


文/临风


《吕氏春秋》中有一段非常凄美传神的故事,说到春秋时代善于弹琴的俞伯牙,遇到一位懂得欣赏琴艺的知音钟子期,二人相见恨晚。他们相约次年中秋到钟子期的家乡集贤村再会。没想到子期猝然去世,满怀期待的伯牙来到集贤村,遽然听到这个噩耗,恍如晴天霹雷,匆匆赶到墓地,要给地下的钟子期弹琴。


伯牙边哭边弹,乡下人不懂,还以为他在墓地取乐,纷纷走避。伯牙伤心欲绝,弹罢割断琴弦,举起瑶琴,往拜石上一摔,高声哭唱:“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知音难求,伯牙从此绝琴。


无独有偶,这个故事有个现代版,不过结局远没有《吕氏春秋》故事那么凄惨。


我们究竟错过了多少重要的东西?



乔舒亚·贝尔(hight light)是国际著名的小提琴家。贝尔1993年获得格莱美奖,2007年荣获音乐界殊荣费什尔大奖(Avery Fisher Prize)。他多次登上时尚杂志,并曾被评为“全国50大最俊美的人”之一。如果你想去纽约林肯中心,或波士顿交响乐厅聆听贝尔的演奏,至少得花费数百美元,而且往往一票难求。


这样一位有成就的音乐家,2007年接受《华盛顿邮报》邀请,在美国首府华盛顿的地铁站朗方广场(Enfant Plaza)的入口演奏。专栏记者尤金·温加滕(Gene Weingarten)邀请贝尔与他合作,打算作个“实验”,看看世界顶尖小提琴手的琴声在交通要道能否引起注意。


1 月12日早上八点不到,贝尔拿着自己那把心爱的世界名琴(1713年制造,将近4百万美元的斯特拉迪瓦里琴),头上戴着棒球帽,身着牛仔裤,装作街头艺人,演奏起巴赫和舒伯特等人的古典名曲。温加藤埋伏在一旁录影和采访过路客。


这个地段是华府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汇集之地。在他演奏的43分钟期间,熙来攘往的过客超过一千多位,结果只有7位路人停下来驻足观赏。其中只有一位女士认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贝尔。事后,贝尔发现,琴盒里一共收到$32.17 的施舍!


温加藤事后写了一篇非常动人的报道,因这篇报道他拿到了普利策奖。该文让人们意识到,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要不是无暇欣赏真正的美,就是缺乏审美观,以为在这种地方表演的都是潦倒的艺人,不值得浪费时间。


一个读者说,这个故事让他想到佛罗伦萨的一首歌,针对美国游客:“嗨,哥们,慢下来、慢下来;白痴们,慢下来、慢下来!”我们连欣赏伟大的艺术品都在赶场,走马看花。让人不禁怀疑,我们到底在欣赏什么?


有些读者甚至承认,自己读完后哭泣。其中有位在国会工作的告诉温加藤说, 这故事让他恐惧, 担心自己或许为了忙于生计而错过了人生真正重要、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今天,钟子期仍然难寻,就是有,也都非常忙碌,没有雅致欣赏伯牙的琴艺。对于美的追求,那不过是“有闲阶级”的玩意。如果世界上最优秀的提琴家,我们都视若无睹,擦肩而过,那人生中更可能有许多重要的东西我们同样会漠视、错过。


赝品比真品更受青睐



钟子期难求。对一个创新艺术家,最先鼓掌的人总是很少,常常要到身后才会逐渐受到重视。可叹的是,有时反倒是膺品更容易受到青睐。


出身于荷兰代尔夫特的米格伦(Han van Meegeren,1889-1947)是位画家。米格伦的作品一直没有受到重视,批评家认为他的才艺没有达到一流的水平,而且技术上有点粗糙,原创力不足。这让他耿耿于怀。


名画家维梅尔(Jan Vermeer, 1632-75)也在这里度过一生。我们知道维梅尔也是一生潦倒,死后才成名。因此,维梅尔流传下来的画很少,总共不过35幅左右。后人希望找到更多他的遗珠。


1932年,80多岁的一流艺术鉴赏家Abraham Bredius,在艺术界最有名的杂志Burlington Magazine上发表文章,宣称有人发现了维梅尔的早期作品:《以马忤斯的晚餐》,也就是耶稣复活以后与两个门徒交谈的故事。Abraham Bredius是研究伦勃朗的专家。经他鉴定,他认为无论是画框、画布和颜料的使用都很古典,虽然没有维梅尔的签名,但确定是维梅尔的真迹。这画以高价卖出。


不久,一批名画家的作品陆续被“发现”,多半是维梅尔的宗教画,包括一幅耶稣赦免淫妇的画。维梅尔一生极少画宗教画,所以也不容易用来对比。你或许有兴趣知道,这批画是谁发现的?嗯,它们都是米格伦“发现”的。


后来二战开始,希特勒和他的手下开始到处掠夺名画。结果,耶稣赦免淫妇的这幅画被空军元帅戈林买去,挂在自己家的客厅。


有趣的是,那些看不上米格伦的艺评家,却非常欣赏他制作的膺品。这是什么心态?其实这就是米格伦本来的目的,他准备在膺品被热烈接受以后,选择适当时机对外宣布实情,让绘画界出丑!


向聪明通达人藏起来,向婴孩显出来



乔舒亚·贝尔现在是著名的圣马丁室内乐团总指挥。在地铁站演出7年后,他终于有了第二次机会。2014年9月30日中午,贝尔帅领了9位年轻的弦乐家再度出击,在华府地下铁的联合车站演奏。这次,他们一共演奏了30分钟的巴赫与门德尔松的曲子。这次,他不再寂寞,一千多人驻足聆听,热烈鼓掌,可以说是盛况空前。


主办当局事先做了周全的准备,演奏前已经人群聚集,还有司仪介绍,效果自然大为不同。这次,现场观众大饱耳福,经验了一次免费的高级享受。


其实不仅音乐和艺术的欣赏如此,人生处事何尝不然?世界上具有慧眼的人不多,有鉴赏力的人也凤毛麟角。我们扪心自问,世人不是多半在追逐时髦,甚或膺品,缺乏耐心和品味去捕捉生命中真正的美吗?


世人特别是国人用膺品代替原装是出名的。人总是只看眼前,跟着潮流走:用色情的膺品代替爱情,用虚荣的膺品代替生命的真谛,用钱财的膺品代替幸福。更可怕的是,我们对自己这种倾向浑然不觉。


以圣诞节来说,耶稣可能是最不讲究物质享受的人,他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但今天人们如何庆祝他的出生?许多商家整年的业绩就在于能不能在这时节大捞一把,疯狂购物已成为圣诞节期的标志性活动。购物代替了圣诞节的真谛。这不是很荒谬吗?


耶稣基督在世的遭遇也是一样。只要头脑清楚,人们一定能看出他充满恩典和智慧,没有受到文化的熏染。然而当他说出:“使人活的是灵,肉体是无济于事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是灵,是生命。”(约翰福音6: 63)


因这段政治不正确的话许多人离开了他:从此,他的门徒中有许多人退去了,不再与他同行。”(约翰福音6: 66)为什么?因他关心人心灵的需要,人们却只想到肉体的需要,想到外在的体面,却看不见心灵的可贵。这些人不是钟子期,他们缺乏慧眼。


除了美与丑之外,是与非、真与假也往往很难辨明。有人以是当非,以非作是,例只要是“中国的”就都是好的,或都是坏的。有人把假神当作真神来拜,有人把真神当作假神来拜。


唯有独具慧眼的人才认识,自己并不拥有真理,也并不单独拥有对真、对美、对善的鉴赏力。这样的人能谦卑认识,这世界除了物质的一面,还有神圣的一面,那是我们不熟悉的,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有时人们需要倾听上帝的声音,获得崭新的视野,才能重新解读、定位人生。我们如果没有这个自知,对自己的品味太有把握,很可能也就会“退去”,不会去寻求真理,或与耶稣同行了。


据《华盛顿邮报》记者温加滕的报道,贝尔2007年在华府地下铁车站初次演奏时,对他感兴趣的绝大多数是孩子们。他们都是被父母强迫带走的。这说明什么?


“耶稣被圣灵感动就欢乐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阿,是的,因你的美意本是如此。”(路加福音,10: 21)


战后,米格伦因将”国宝“维梅尔的画卖给纳粹而被控叛国。如果罪名确定,将被处死。在这生死攸关的当儿,他终于承认,这些都是他制作的膺品。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