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探索黑暗、科技停滞的中世纪与繁荣、蒸蒸日上的汉唐盛世

探索黑暗、科技停滞的中世纪与繁荣、蒸蒸日上的汉唐盛世

探索黑暗、科技停滞的中世纪与繁荣、蒸蒸日上的汉唐盛世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isappinstalled=0#rd

注:本文转自公众微信号 “搅淤新选组”中世纪时间:西罗马灭亡、东罗马灭亡—476-1453(对应华夏的南北朝到明朝)

看学生文章,提到中世纪,常常不忘要加一个“黑暗的”作为定性。尤其会觉得中世纪是理性沦丧,科技停滞的时代,但或许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其他的事实:


中世纪科技成就

农业:

1、重型犁:(Heavy Plough)(5-8世纪)最早在斯拉夫出现,很快就传遍了欧洲,被用于耕作原本难以开垦的土地,并极大提高了土地的肥沃程度。


2、马具:(9世纪)由军事技术带来马蹄跌、马具、颈圈使得马可以大量用于农业生产。牲口受到的伤害更小,犁地速度提高了一倍多。不像东方,欧洲从最初使用牛变成了主要使用马进行耕种。


3、三年轮耕:得到推广,使得欧洲农业生产力提高了33-35%。


机械:

1、风车(12世纪)最早是地中海式风车,1250年出现单柱风车,这种风车实现了迎风自动转向。直到现在还在美国的乡村地区得到应用。只是之前,那根连到地面的转轴驱动的是石磨,而现在更多是驱动发电机。


2、水车的更大规模应用,公元前后出现的水车在中世纪被大规模用于各种重型事物,比如锯木、锻打、磨面粉……(麦克莱伦《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p221)


3、机械钟:13世纪出现。水漏式——>重锤式。


冶金:

1、鼓风炉:1350年英格兰北约克,里沃勒修道院的修道士用水轮推动鼓风机,并开创了沿用至今的风道预热技术,使得铁炉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温,从而使得高质量铁可能产生。


2、铸铁:十四世纪晚期生产出铸铁。


3、机械锻造:利用风能和水能的重锤机构使得铁器的锻造速度更快,可适用工件的尺寸更大。


化学:

1、镀金技术:“臭名昭著”的炼金术士,第一次发现了镀金技术,制备出了强酸,掌握了蒸馏技术,最终这些技术成为了现代化学的开端。


2、黑火药:修道士和炼金师罗杰·培根(Roger Bacon约1214年—1293年)(不是1561 - 1626写《培根论人生》的弗朗西斯·培根)最早(1261年)总结出黑火药的最佳配比(75%硝酸钾、15%炭、10%硫磺),此后一直沿用,直到被诺贝尔发明的TNT炸药所取代。

光学:

1、放大镜:(1260年)修道士罗杰·培根发明。他还首次发现白光的光谱现象。比牛顿早了400年。


2、眼镜:(1281年)修道士亚历山大·斯宾纳(Alessandro della Spina)用水晶制造出第一副矫正视力的手持眼镜。

3、玻璃镜:(1290年)威尼斯工匠找到了正确的配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块全透明玻璃。同一时期他们采用锡汞混合物作为镜子的背面,制造出了第一面玻璃镜。


建筑:

1、罗曼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工程力学进一步发达,建筑样式更为美观和精细。


军事:

1、长弓(13世纪),奠定英国对欧洲大陆作战的优势。


2、金属铠甲:哥特式铠甲(14世纪)、水桶盔。

1350年

1425年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208/19/4833674_91420523.shtml

BBC的纪录片《中世纪的生活 第六集(炼金术士)》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 ... zXzEwMDAwMl8wMV8wMQ ……其中讲到了中世纪人们对于地球是圆形的认识。以及一位11世纪的修道士试图利用翅膀飞行的历史。

如果按照1453年作为中世纪结束点,连古登堡印刷机这样伟大的发明也可以算为中世纪。



中世纪更带来了大量的社会自发组织:

商业行会、大学、医院、孤儿院……


巴黎大学作为人类第一所大学,最早是巴黎圣母院的一个分院。1150-60年形成正式的大学。最初在巴黎圣母院各个讲堂上课,无集中教室,由修士任教。后来以教师居住集中的地方为单位,行成学院,继而形成大学。1167年,当时的英格兰国王同法兰西国王发生争吵,英王一气之下,把寄读于巴黎大学的英国学者召回。由此形成牛津大学。


中世纪科技发展演进图。

下图是我自己总结的,并非精确,许多进步的来源可能非常多元,很多领域也互相有影响,这里仅择取比较主要的脉络叙述。


图中蓝框是中世纪结束后,那个我们所熟悉的灿烂科学时代。它不是突然从天而降的。人类科技的高歌猛进也绝不是因为三百年左右的文艺复兴,人类科技的崛起恰恰孕育于被常常指为黑暗的中世纪。事实上“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同中世纪学者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前者将文学和历史等文化方面的文献作为新的研究重点,而后者(中世纪学者)只专注于自然科学、物理学和数学的希腊语和阿拉伯语典籍。”(维基百科“文艺复兴”词条)


中世纪在技术方面从未停滞,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孕育了工业大发明的萌芽;中世纪创立的大学传承了人类文明,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坚实的组织结构基础。萨顿在《科学的历史研究》中说:“中世纪不是一个黑暗的、没有思想的漫长时代,而是酝酿的时代。认为它没有思想,就像把孕妇看成不育一样愚蠢。” (科学出版社,1990,刘兵译,p53)


中古时代的东西对照。

根据希施菲尔德的《欧洲饮食文化史:从石器时代至今的饮食史》中的研究,中世纪晚期平民的饮食水平相当不错,至少在食肉量上要高于同时代世界其他任何地区。这一情况直到地理大发现后引进美洲土豆、玉米、番薯后才有所改变。以德国为例,他们要到1920-30年代,人均食肉量才打到中世纪的平均水准。


而对比同期华夏历史,最长每两三百年就会出现大规模战乱,造成人口大灭绝,文明倒退,大规模人相食。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九江大饥,人相食者十四五”,建康城(南京)被侯景围困,“数月之间,人至相食,犹不免饿死,存者百无一二。”侯景死后,尸体被抢食,元帝承圣元年(552年)“暴景尸于市,市民争取食之骨皆尽……”,侯景参谋王伟,也被烹食。(《资治通鉴·卷162》)


8世纪(唐-安史之乱):“(陕西绥阳)被圍久,初殺馬食,既盡,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人知將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遺民止四百而已。”(《新唐書》卷192)


9世纪(唐-黄巢之乱):“楷击陈州败死,巢自围之,略邓、许、孟、洛,东入徐、衮数十州。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下》)


902年(唐-秦宗权之乱):“是冬,大雪,城中食尽,冻馁死者不可胜计。或卧未死已为人所剐。市中卖人肉,斤值钱百,犬肉值五百。”(《资治通鉴》八十一卷)


1048年(宋)“河北大饥,人相食。” (《宋史·王鼎传》)


1087年(宋)“民气未和,天意未顺,災沴荐至,非水即旱。淮南饥饉,人至相食。”(苏辙《因旱乞许群臣面对言事剳子》)


宋高宗时期(12世纪),五湖捕鱼人夏宁,“聚其徒为盗,后有众千余,专掠人以为食,……宁等无食,半月之间复啖万余人,是日,始具舟迎之。由是江北乡村愈觉凋残矣。”(《续资治通鉴卷一零九》)


“自靖康丙午岁(1126年),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擦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老瘦男子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庄绰《鸡肋编》)

近代中国在面对西方强势时,非常可悲地编织了“我们祖上也阔过”史学,造成国人认为东方曾经长期领先西方,华夏是可以视为西方并驾齐驱的文明。

但这样的史学,无法解释为什么每两百年人口大灭绝;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看不到宋以前的建筑,你在南京看不到明皇宫、你在杭州看不到南宋皇宫、你在开封看不到北宋皇宫、你在西安看不到唐皇宫;大多数伪古迹主要修建于二三十年内(去过湖州的同学可以自知)。而伊丽莎白二世在威斯敏斯特大厅发表登基六十周年的时候,她所在的这个大厅始建于诺曼战争不久之后的1097年。英国王室从诺曼战争以来,都是家族正统继承,从没发生过华夏同一时期的数次改朝换代。

今天,找不到66年以上的大学。著名的清华大学由美国成立于1911年,1949年后迁台,一直都在接收它来自美国的创始基金的赞助。除了场地什么也没留在北京。今天几乎找不到中国超过66年以上的企业。王老吉的名称固然存在,但那已经是公私合营以后广药所有的,真正的王老吉家族当年携家带口逃到香港去了,财产被侵占。

按照我们的教科书,英国是1688年才开始伟大的,而事实上她从1066年就已经很伟大了。同样的现象适用于日本,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多两百年以上的企业,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企业是创立于578年的日本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下图为他们在593年接受著名的圣德太子要求所建造的四天王寺。

中国唯一仅存的符合《营造法式》的完整建筑只有山西的晋祠,而作为保存最大量古代建筑的山西也同样在宋初毁于宋太宗赵光义的屠戮焚毁。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isappinstalled=0#rd


秦兵马俑中的铜车马所具备的冶金技术,此后再没有出现于任何历史场合。

在这样不堪的家史之下,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称呼欧洲中世纪为“黑暗”呢?


诚然这确实是近代国人创造的史学,怪不得年轻的学生。

在这样的“历史”中,中国的四大发明帮助了欧洲脱离蒙昧。

但事实是,除了纸张的作用确实很大以外,


活字印刷术,在毕昇时代,只有泥活字,根本无力解决大规模化。活字印刷从没有达到过有影响的印量。以至清末版本目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共著录历代书籍七千七百四十八种,约计不同版本两万部,其中活字印奉只有二百二十部,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一左右。清雍正四年(1727年)铜字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官刻首次采用活字印刷,但政府并不关心活字版的使用,25万枚铜活字最后在乾隆时被炼铸为铜钱。


指南针在华夏即使不是用来看风水也只能用于陆地指路,到西方才出现水封、油封,以便用于海上颠簸环境。几乎可以视为另一种发明。


火药配方,华夏各时期差异巨大,始终没有确定是哪几种物质产生作用。而欧洲(1261年)最早总结出黑火药的最佳配比,此后一直沿用,直到被诺贝尔发明的TNT炸药所取代。至明中,东方帝国已经必须依靠西洋红夷大炮做最后挣扎。


所谓“四大发明”,历史仅有七十余年,是半路出家汉学家李约瑟抗战时期来到中国后,由国民政府宣传机器配合出品的旨在弘扬民族自豪感的战时宣传武器。


华人另一大中世纪自豪感源泉是,所谓被汉帝国驱逐之匈奴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灭亡。


确实匈人(Hun)375年灭亡东哥特王国。443年,攻到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东罗马全军覆没。450年,匈王阿提拉转而进攻西罗马帝国,他带着大约十万名战士渡过了莱茵河。在向前推进的一百英里内,匈人军团洗劫了位于现今法国北部的大部分村庄。


但是除了中国历史学界(整个就是梁任公的发明),全世界没有一国的主要史学宣称把匈人(Hun)视为匈奴人的。


更何况,所谓汉灭匈奴也非常值得怀疑。


前127年卫青收复河南。前119年封狼居胥。而前31年昭君出塞。一个民族必须依靠和亲,通过送女人才能保持和平的,实在算不上绝对强势吧?


虽然在1-3世纪匈奴大量内附,作为帝国雇佣兵。比如:19年汉“猪突豨勇”击匈奴。看名字就知道是胡将打胡人。


这样的状况一直维系到304年,匈奴人刘渊起兵,各边疆民族纷纷内侵,于是华夏“衣冠东渡”,建立东晋,史称五胡乱华。


如果说是被匈奴人灭国,那华夏中原地带远比欧洲(476年)要早得多就被灭了。


从304年五胡乱华,到581年、618年隋唐分别建立,复归统一,期间近300年大动荡、大离乱。


有鉴于:大周宇文氏、大隋杨氏(普六茹氏)、大唐李氏(大野氏),皆出于鲜卑西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序列,所以很难说,统一华夏的隋、唐到底算不算正统汉室。


欧洲到底因为什么产生了今天的世界?

1、神权高于君权。

确立神权、君权二元结构,使得社会自由不至于落入一方极端专横的深渊。


2、契约式封建。

造就“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社会多元,有助于减少专治和提高彼此竞争。


3、代议制。

今天世界的宪政民主制度,真正的起源不是雅典式的全民大会,而是中古欧洲基于责任的税-军-治体系。1215年大宪章,奠定了此后英美政治演进的路径。————— 由此:


A、神权繁荣的结果,就是产生独立于政权之外的文化中心,一个更加有热情和文化背景的阶层,这就是许多中世纪科学成就产生于修道院的原因。


B、封建体制,造就彼此合作-竞争的欧洲生态,历史上许多邦国的崛起依赖于吸引他国移民。封建体制也促使不同地域能尽可能结合自己的特色发展,而不至于受到中央帝国的蛮横干涉。而这又导致了城市的崛起,各种工商行会的兴起。


C、代议制和封建共同保证了社会不出现大规模离乱的可能性。使得社会能尽可能稳步有积累地发展。


这些是如何影响到科学的?

科学极端依赖于积累和体系,而不能仅仅查看历史转瞬即逝没有下文的发明发现。归根到底不同文明科技演进的差别就在于不同文明下科技人才的土壤到底有何不同:


这个土壤包括物质的土壤和精神的土壤。


1、物质的土壤又包括财权的独立和市场的需求。


1.1财权。

我们发现当时的大量科技人才,不是工匠就是有闲阶级,在西方是神职人员,在东方是官僚:张衡、沈括、徐光启。


两者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前者是教会拥有独立的财权,不需要政权的恩赏,而中土官僚不依附政权根本无法生存。


1.2市场的需求.

市场是另一个物质方面的引擎。从六世纪到十六世纪,西欧始终面对伊斯兰的入侵,伊斯兰世界的生育率远高于西欧,所以战须要求一个欧洲骑士对抗数倍的伊斯兰士兵。而这必须依靠军事技术和信仰。欧洲的地方自治又使得不同地域互相竞争保障了一个技术产生后其他地区有强烈的自发意愿去学习,改进。市场永远产生于政府强力缺少的地方。欧洲各国政府和中土一样想要保密不让某种技术外传,甚至把工人统一迁到一个岛上,但由于政府远比东方帝国小,国土范围又小,根本无力保障一个技术秘密保守长久。


而应用的需求又促进技术流传和革新:指南针在东土只需应付陆上环境,而到西方为适应海上,从水封到油封到自平衡。又由于磁偏角的发现又改进出一系列辅助。……


2、精神的土壤又包含知识素养和信仰体系。


2.1知识素养。

因为科技极端依赖传承,很多发明发现孤立看当时根本没有意义。如果没有传承记录则完全成为无用功消失于历史。


修道士科学家,修道士医生或修道士炼金士所以能持续发明发现或开启现代化学,很重要就是拥有详细精确的记录。而东方士大夫就算记述,文言文之不精确简直令人发指。


而对于工匠,科举使东方优秀人才尽归朝堂,而西欧和日本由于没有类似彩票路径,所以有机会积累大量人才。数代人戮力生生不息。而地方自治促进自由使得极少有大规模革命。于是人才不致遭遇绝灭。


2.2精神的土壤还包括价值取向。

科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一致性。今天酸碰到碱会中和,明天也会。N极吸引S极,在英国成立,在法国也成立。现代科学没有从多神论文明,无神论文明(比如佛教讲万物皆象。因念而生因念而灭)产生而是从基督教文明产生,很大程度上,因为多神论和无神沦无法预设存在一致不变的自然律。


基督教文明相信上帝是一位独一的神,同时还是启示的神,即其喜爱向人召视造物的神奇,愿意人发现伟大的奥秘。


由此中古欧州人的科学研究就深深带上了信仰的使命,科学发现发明意味着召视神的荣耀。哥特式建筑的建造者潜心研究要让阳光洒满整个教堂,为的是彰显宗教的神圣。


在一个科学的基础阶段,大多数发现发明可能完全看不到未来的巨大意义。而一种超越功利唤起宗教热情的价值观就意味着巨大的优势。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仅做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