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佛教] 往生极乐得到的六种神通

往生极乐得到的六种神通

黄念祖居士

“通”就是神通的简称。“穷潜神异,所为不测”叫做神。深藏在神奇之中,所有施为别人不能觉察,不能猜测,无法预计,叫做神。“所作无壅(没有堵塞不通的地方),自在无碍”(自由动作,没有障碍),叫做通。宿命、天眼、天耳、他心、神足、漏尽,是六通。其中只有第六通,唯是圣人所有,唯圣人所能证。外道再修只能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不能证漏尽通。若证漏尽,分段生死、轮回六道就没有了,所以唯圣。前五种是通于凡小,凡夫也有,小乘也有,甚至妖魔鬼怪。北方的四大家,黄、白、胡、柳(黄是黄鼠狼,白是刺猬,胡是狐,柳是蛇),它们也都可以得一点点初步的邪通。所以佛教不许修行人卖弄神通,因为这些神通,妖魔鬼怪也能有,它们炫术欺人,招遥惑众,谤法祸人,为害严重,所以佛法禁止卖弄神通,若真有神通,一般只是在寂灭之前,稍微显现一点,不准招摇。神通只是圣末边事(圣道里面末尾的边边上的事),若与智慧相比,那就是次要里的次要,实是不能相比。不重智慧专重神通,是舍本求末,长此以往必入魔途漏尽就是要断见思惑。证初果要断见惑,见惑就是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贪、嗔、痴、慢、疑。思惑是贪、嗔、痴、慢。要把色界天、无色界天的贪嗔痴慢全部断尽才证阿罗汉,这就是竖出三界,修行的道路很难。往生极乐世界是横出三界,所以叫做易行道。往生极乐世界的人由弥陀愿力的加被,一生到极乐世界,就具足神通,并比凡夫外道所得的通大得多,也比小乘正道从禅定所得的大得多。《事赞》说:“三明自然乘佛愿,须臾合掌得神通。”以弥陀弘愿作为增上缘,所以神通超过常规情况。

    小乘的神通要跟佛菩萨相比,有九种差别:㈠宽狭不同。范围不同,声闻的天眼、天耳所能通达的,是两千个国土,缘觉是六千个国土,现在本经中说亿那由他百千佛刹都能通达,不知比这强多少倍了。㈡多少不同。声闻缘觉小乘,他一个心念做一件事,不能办很多事;佛菩萨能化现到十方一切的世界,同时同一刹那,能现各种身,天身、修罗身、人身、鬼身、畜生身,都能现。㈢大小不同。二乘所现大身不能进到小的空间,现小身装不下大的东西;佛菩萨所现,大身能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能让这样的身体入一个微尘之中,也能现一小微尘的身容纳大千世界。㈣迟速不同。我们这个神足通,二乘到远的地方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到;佛菩萨就不是这样,不需要时间,一念能到十方世界。㈤虚实不同。二乘阿罗汉所现他只是相似,没有实用;佛菩萨所现都有实用。(六)所做不同。二乘所现就是不能让他有心;佛菩萨能化现无量人,可以叫所化的各各有心,各各去做不同的事,让人觉得每个就跟真实的人一样,有心有想,而二乘做不到。㈦所现不同。佛菩萨只现一个身,能让大众看到种种不同的人;能只出一声,令人各各异闻;并能安住一处,现身十方,二乘不能。㈧化根用不同。菩萨是六根互用,眼睛、耳朵、鼻子等等都可以互用,但二乘不行。㈨自在不同。《涅槃经》说:诸佛菩萨,凡所做为,身心自在……身现大的时候,心不跟着增大;身现小,心也不小;形象现喜,心也不喜;形象现发愁,心也不发愁。这二乘不行。二乘得的神通比大乘差这么多。

宿命通
    生到极乐世界得的是大乘不共的神通,更加上弥陀的殊胜愿力,所以超越常规。宿命通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做善恶,例如释尊在世时,有一个人来求出家,诸大弟子观察这人的善根,直到八万劫,都没种善根,于是加以拒绝说:不行,你走吧。你没有善根,不能出家。他就走了,路上碰到释迦牟尼佛,跟佛说他要出家,释迦牟尼佛收了,后来他得道了。大家说他没有善根,佛说,你不知道,八万劫前,他是打柴的,碰到老虎,他爬到树上,老虎走了,他轻松地念了这一句“南无佛”。因此一念的善根,八万劫后遇到释迦牟尼佛还是出家了,还是得道了。佛神通没有限量,远超一切阿罗汉。《会疏》说:宿命通能知道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的宿命及所做的事,也能知道六道众生各各的宿命和所做的事。得这个神通很有好处,日本澄宪师说:不知道宿命,你就对善不进,对恶不怕,于是懈怠。阿罗汉想到在地狱中受的苦,他就流汗,甚至流出血汗,知道可怕。阿罗汉得了通,所以不忘,一般众生都忘了,地狱中人更健忘。在地狱中的,火烧着的铜柱,他见到是一个极美的女人,就过去拥抱,一抱就把自身烧枯了。烧枯了,风一吹又活了,活了他就不记得了,又看见美女又去抱,又烧了。一夜之间多少万次,他始终记不住。阿罗汉记住了,想起来流血汗。他知道恐怖,就不敢再做恶,他来劝大家就非常亲切。第二,知道宿命不会自高自大,你知道你过去所完成的功德,都是由于佛的加被。我们之所以能往生,不是由于自己的功德充分,而是由于阿弥陀佛的誓愿。你把你多生的行业都加起来,要知道罪过很多,功德很微弱,而今日能得这殊胜的因缘,全因弥陀加被之力。这才知道全靠佛德,才深生感恩敬仰之心。

天眼通
    第七天眼通愿,第八天耳通愿。两愿合写,愿文是:“皆能洞视。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不得是愿。不取正觉”。“洞视”。“彻听”。洞是洞达,“洞视”是彻底看清楚。“彻听”是全部都能清彻听到。看到一切,听到一切,所以能“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这两句中就包括天眼通、天耳通,是第七、第八两愿。天眼通也叫做天眼智通,也叫做生死智通。为什么叫做天眼?因为这是天道的人所得的眼,他能够看到远的、近的、粗的、细的一切的色。太细的人们看不见,这很显然,苍蝇腿上有多少细菌,我们看不见,要借助于显微镜,要仪器,天眼就不用。太大的人也看不见,你一上北京北海的白塔就知道了,你就看见个圆圈,以自己的立足点当圆心,拿视力当半径,于是你所看到的区域成为圆的。在圆圈以外,明明是有,但眼睛看不见,所以人的眼睛就很有障碍。而且这个天眼通,又叫生死智通,能够知道众生去来生死之相,能够知道众生死后生到哪里去。《大智度论》里讲:天眼所能见的范围是“自地”及“下地”。譬如一个欲界天的天人,他的“自地”是欲界天,“下地”是欲界天以下,人、修罗、畜生、鬼、地狱他都能看到;至于色界天、无色界天、佛菩萨的境界,超过他了,他就看不到了。天眼通远胜肉眼,还在于天眼的“洞视”。肉眼只能见障内(障碍以内),例如眼前的墙壁是我们的障,墙壁以外我们就不见了。天眼不同,能透过墙壁,障以外一样见,出世和世间种种的形色都不能障碍。再比较一下,龙树菩萨说:小声闻一般是能看一千个世界,“作意”(就是他入定了)能看到两千国土;大声闻多一点;缘觉又多一点;大缘觉不问作意不作意都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诸菩萨能见无量世界的事物。至于极乐世界的人民,《宋译》中说:“一切皆得清净天眼,能看百千俱胝(百万)那由他(亿)世界,粗细色相……”亿可作十万、百万、千万、万万,不管是哪一个数,连乘到一起正是一个非常大的数。今经说洞视十方,也即是能知能见无量世界。极乐世界的人所得天眼通,十方无量世界去来现在之事都能够洞视,就是由于弥陀的愿力,远远超过其他由报得或修禅定所得的通。

    弥陀愿海中天眼通一愿,包含了启迪人民修持的妙用。日本净宗大德说:有的众生看不到苦果,他就不怕种苦因。有了天眼,知道未来之事、各种苦果,所以畏怕就不造苦因;也看见乐的果,就修乐的因。肉眼看不见障外,不见地狱饿鬼的苦,不见自己过去身中父母师长正在受种种惨报,所以不思救济,不肯精进修持。倘若亲见亲闻,你还忍心享乐吗?还能继续懈怠吗?自然厌离心切,报恩思深。这就是天眼一愿的重要意义。更进一步说,极乐人民的天眼,不但可以明照十方一切众生生生死死、去去来来的相,并能普见无量尘数的佛国,于是他就可以发心以大圆普度的净土法门,来救济众生,利乐万物,广使众生同得真实之利。这才是本愿的殊胜意义。

天耳通
    第八,“彻听十方去来现在之事”,是天耳通愿。天耳通能听到障内障外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以及远近粗细的一切语言与音声。我们的听力很有限,所听到的声音只是在几十周波以上、几万周波以下这一小段里的声波。几万周以上叫做超声波,有许多作用,但人耳听不着了(肉眼所见的光也只是一段,红光与紫光之间)。根据《魏译》,天耳就是可以听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都能受持。《唐译》,天耳能闻“亿那由他百千逾缮那(即由旬,旧传为四十里)外说法”。极乐的耳通,不但能闻世间音声,并且包括遍闻诸佛说法,这是极殊胜之处。

他心通
    第九他心通愿。愿文如上。大意是: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能知道无量无边佛刹众生心之所想。《会疏》说:我们来到极乐世界的圣众,不需要修持,自然就能知道他心的情况。因为知道他心之所想所念,我才可以应其意乐随缘接引。这愿文中“亿那由他百千佛刹”是他心通的广度。另一问题是深度。例如唐代印度大耳三藏有他心通,他到中国,唐帝请南阳忠国师去考验,国师头两度设心――看猴狲与看赛划船。大耳三藏都说对了。可是到了第三度,大耳瞠目结舌,不知所云。国师劈面打大耳一掌并说:“你这野狐精”。从这公案可以看出神通与明心见性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一般的他心通也只是大耳的水平,对于国师的心境,是无法测知的。但极乐人民的通,超越常情。《甄解》注释《魏译》中极乐人民的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他认为文中“下”字指众生心念,其“上”就可知诸佛菩萨的心。二乘只能知凡夫与小乘的粗心,诸佛菩萨与极乐的菩萨能知佛心。

    禅宗的话:“我此门实无一法与人。”什么叫善知识?没有一法与人,只是给人解粘去缚。你粘住了,拨一拨,不要粘住。你捆上了,我给你解开扣。这扣是你心里的扣,首先须知道你的心念,并且又能知如来真实之意,方便的法门,所以就能解你的扣。极乐世界的圣众具有极广极深的他心通,就可以教化多方了。

神足智通(神境智通、如意通、身通)
    这一章把第十、第十一两愿合写,文字十分简洁,其中“周遍巡历”显第十神足通愿,“供养诸佛”遍显第十一遍供诸佛愿。神足通也叫神足智通、神境智通、如意通、身通等等。《大论》说,如意通有三种:㈠是能到。能到有四种:第一是能飞如鸟,第二是移远令近,把远移到近(相对论也有这个提法,当你速度极快近于光速的时候,空间距离也在缩短)。第三此处没,彼处出。这边没有了,那边就出来了。第四就是一念能到。一念之间就到,一举念就到。如意通的㈡是转变。大能变小,小能变大,一能变多,多能变一,种种东西都能让他转变。一般外道的转变,最久不过七日。过去传说,有人从神仙学点金术,当他知道五百年后金子就不存在了,这人说你这术我不学了,学了之后就会叫五百年后的人遭灾。金子又不是金子了,我宁可不学了。他的师父告诉他,你这一念,圆满三千功德。可见外道的转变不能永远。㈢圣如意,是六尘之中,色声香味触,不可爱的不净的东西,能够让它净,观成可爱的、清净的;相反,也可使可爱净物,观成不净的东西。这个圣如意,唯佛独有。“神通自在”。生到极乐的人,都具足神通,自在显现没有障碍。“波罗蜜多”是到彼岸。因能彻底贯彻一切自行与化他的事,能同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究竟涅槃的彼岸,所以说波罗蜜多。“于一念顷”。一念的时间前头说过,只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就是一刹那。在极短的一念顷里,可以在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而且供养诸佛。这个神通妙用,是不可思议的。周遍巡历,表示他所游的国土非常广,供养诸佛,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而且都在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的时间之内全部完成,全显极乐世界延促同时的事事无碍。

漏尽愿
    第三十乐如漏尽愿。愿文是:“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大意是:心中清凉,永远离开遍体如烧、心中如焚的苦恼。不但除苦,而且所受快乐,像得了漏尽通的比丘,就是证了阿罗汉。《法华经》说:“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大智度论》说:“人大热闷,得入清凉池中,冷然清了,无复热恼。”正是本愿的“永离热恼,心得清凉”。往生极乐国土即是进入清凉池,身心清凉,一切都是殊胜、美妙,所以就永离热恼,但受诸乐,所受的快乐“犹如漏尽比丘”。“漏”是泄漏,也就是烦恼的另外一个名字。因为有烦恼存在和活动,你的心就被它所牵引,念念都是在烦恼之中,一念接一念,烦恼不断。这心跟着烦恼跑,就像器件漏水,总有水外流,所以叫做漏。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门,天天流泄烦恼。断尽烦恼的比丘,没有烦恼了,称为漏尽比丘,就是阿罗汉。这个通叫漏尽通。前五种通是有漏通,天耳天眼等等的。第六通才是无漏通。有漏通,其他的外道邪魔,都可以得到,唯除漏尽。当然漏尽了那就不是外道,而是阿罗汉。所以漏尽比丘,没有染着,这个乐是真乐,是大乘的法乐。所以就是说,极乐国中的人,有的虽然仍是凡夫,但是没有热恼,清凉安乐,如同漏尽比丘。这种法乐法喜,不是世间的一切快乐所能相比于万一。
http://www.jingtu.org/wnz/djbhj06.htm

[ 本帖最后由 亲爱宝宝 于 2008-8-12 10:18 编辑 ].

TOP

.

TOP

宝宝,

为什么末学在菩提树下的圈子里边,看不到啊?
还是末学的电脑有问题?.

TOP

回复 3#娃娃亲 的帖子


又忘了,直接从宗教与信仰里发了,所以圈子里看不到。
下次一定注意。.

TOP

回复 1#亲爱宝宝 的帖子

关于神通,圭峰禅师有诗云:
     识冰池而全水,籍阳气以消融;悟凡夫而即佛,资法力以薰修;
     冰消则水流润,方显溉涤之功;妄尽则心虚空,始发通光之应 。

又庞居士云: 神通与妙用,担水与砍柴。.

TOP

回复 5#了然 的帖子

受教了。 .

TOP

我要通通通..........

TOP

回复 7#honey宝贝 的帖子

神通与神经历来都是双胞胎,万不可弄巧成拙哦。.

TOP

引用:
原帖由 了然 于 2008-8-11 22:59 发表
神通与神经历来都是双胞胎,万不可弄巧成拙哦。
同意的。
只要往生极乐,就可以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这点神通算什么呢,现在根本用不着求,一心一意往生极乐就足够了啦。
即使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前世或得到一些神通,如果今生不能了脱生死,也还会堕落三恶道,所以不如直接念佛往生极乐,成佛度众生。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图解
http://hi.baidu.com/fodizi/blog/ ... 82c42b6059f3b2.html

净空法师开示《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http://www.dizang.org/rm/aa/48y.htm

[ 本帖最后由 亲爱宝宝 于 2008-8-13 16:44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