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67)



@拆台CT

4分钟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多地仍处于新冠重症救治高峰#

新冠感染高峰过后,各地重症高峰情况如何?1月10日,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不完全统计,已有上海、绍兴、济南等地发布了对重症高峰的预估。

上海:正处于急诊峰、重症峰

1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在接受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专访时表示,上海正处于急诊峰、重症峰,春节将迎来平稳期。据报道,上海二三级医院已将重症病房床位占比从4%扩充到8%~10%。“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达580万,心血管、肺、脑、肾、糖尿病等的基础疾病比例高,‘防重症’任务十分艰巨。”

1月6日,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救治专家组成员,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李颖川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十院急诊门诊量直到1月6日才开始不再上涨,重症开始增加。“实际上,重症高峰还没到来,一周之后上海即将迎来真正的重症高峰,那将带来更大的考验。”

浙江绍兴:正进入防重症的关键阶段

1月8日,据浙里绍兴消息,绍兴多家医院反馈的信息显示,绍兴感染“过峰”信号已经显现,目前正进入“防重症”的关键阶段,医护人员面临全力迎战重症高峰的时刻。

绍兴市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陈志良介绍,这几天发热门诊的日接诊量在100~300人次,相较2022年12月中下旬日均上千人次的接诊量,已是大幅减少。绍兴市第二医院副院长阮国栋说,“眼下的绍兴,重症病例正处于高峰阶段。”

安徽合肥:总体上已平稳渡过感染和重症高峰期

1月6日,据合肥第145次全市疫情防治工作会商会消息,疫情防治进入新阶段,根据数据分析研判,全市总体上已经平稳渡过感染和重症高峰期。

1月8日开始,新冠病毒感染将实施“乙类乙管”,“管”的等级调整了,各项措施都要跟进优化,精准做好“保健康、防重症”等各项工作。要继续做好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对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和独居人员等重点群体要底数清、情况明。

山东济南: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后一周将面临重症高峰

1月1日,山东省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济南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春亭,在接受济南时报采访时表示,济南的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是从2022年12月20日到2023年1月10日。由于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可能会在感染一周后才并发细菌性肺炎,每次重症高峰要比感染高峰滞后至少1周到来。

第二波感染高峰将在1月10日春运开始后,到春节期间发生。这期间人员的密集流动将会使新冠感染再上一个高峰。

河南:当前仍处于重症救治高峰

1月9日,据河南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消息,目前,河南感染高峰已过,但仍处于重症救治高峰。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统筹全省医疗救治资源,突出农村地区、养老和社会福利机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的医疗救治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

据了解,从2022年12月10日到2023年1月7日,河南省二级以上医院总床位数从393301张扩充到545119张,ICU重症床位从13635张扩充到21771张。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创呼吸机新增1166台,无创呼吸机新增674台,监护仪新增3612台,高流量吸氧仪新增1000台,床旁血滤机CRRT新增82台,体外膜肺氧合ECMO新增15台。

重庆:感染高峰期已过,加强医疗资源准备

1月3日,据重庆市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消息,重庆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日接诊人数,在12月20日达到了峰值,截至1月3日有7000多人。重庆的感染情况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个直观的判断,感染高峰期应该已经过去。

同时,重庆市加强医疗资源准备。从2022年12月以来新增救治床位1885张、重症床位2131张,救治床位达到16527张、重症床位达到3358张,市级定点医院全部设置了血液透析中心、分娩室、儿科病房,配备相应设施,保障特殊患者救治需要。目前,全市定点医院共配备血透机1906台,全市280家二级及以上非定点医院已设置重症床位5168张。全市现有呼吸机5174台,尽全力保障患者需求。

四川成都:新冠就诊患者数量下降,重症约占10%

1月7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项涛在接受成都日报采访时介绍,该科最高峰值是一天接诊700多名患者,其中90%是新冠患者。本月4日,该科从头天的600多名患者降到500名以下,重症患者从最高峰时的每天90多名降到每天50多名。从数据上看,重症患者大约占到就诊总人数的10%。

据了解,成都市第一、第二、第五、第六、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获得的数据与市三医院的情况大致吻合。成都市六医院急诊科主任向娟表示,该院急诊最高峰时一天收治500多名患者,从1月4日开始患者数量明显下降,现在每天大约有300多名。以1月6日为例,当天该院急诊收治330名患者,重症有30多名,占比约10%。



@张迷客厅
上海图书馆研究员张伟老师今晨因感染新冠不幸去世,享年67岁。[蜡烛][蜡烛][蜡烛]

这篇《桑弧遗物中几帧图像的释读——关于张爱玲及文华影业公司》是他近年撰写的重要文章:张伟 | 桑弧遗物中几帧图像的释读——关于张爱玲及其“文华”

上海书评访问张伟  谈近代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sh叶公好龙:有高人说;武松、武大郎、连花婆三人应聘保安,因武松不是本县人,其余两人入选。 ​​​
@历史上的今天_
#文史段子#有高人说;武松、武大郎、连花婆三人应聘保安,因武松要价太高,其余两人入选。 ​​​



@科学未来人
#网红依川川因病去世#实际上会有一些“无慢性病史”的年轻人、打过3剂疫苗的年轻人,染疫死去。
¹比例很小,但是看台湾地区的统计陆陆续续就有;简单等比例换算,大陆会有一些。理论上还有一些年轻人已经死去,但是没有上热搜或者成为公开的数字。
²所以一直提醒大家要慎重,开了盲盒以后多小心,注意休养尽量别熬夜。³心肌细胞高度表达病毒受体ACE2,潜在的心肌损伤可能与未来一年的心梗等心血管病风险显著上升相关



@红星新闻

11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多地仍处新冠重症救治高峰#,部分地区度过重症高峰期】1月10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上海、绍兴、济南等地发布了对重症高峰的预估。上海:正处于急诊峰、重症峰。浙江绍兴:正进入防重症的关键阶段。安徽合肥:总体上已平稳渡过感染和重症高峰期。山东济南: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后一周将面临重症高峰。河南:当前仍处于重症救治高峰。重庆:感染高峰期已过,加强医疗资源准备。四川成都:新冠就诊患者数量下降,重症约占10%。



https://mp.weixin.qq.com/s/xiJWKSov9ZE9DvsNBxtQOg

两个母亲前后感染,急诊科人山人海,近距离凝视死亡才体会到活着的艰难 | 二湘空间
女爵女爵 二湘的七维空间 2023-01-11 07:38 发表于福建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图片

图源网络

一个母亲去了急诊室,一个母亲在家烧了八九天

文/树上的女爵
家里两个母亲阳的时间都跟我接近,我妈比我晚两天,婆婆比我早两天。



婆婆有高血压,高压最高时能飙到近两百。血糖也高,睡眠不好,心脏不好,面部神经痛,每天吃大把的药,自己用干花和药草常泡各种“神仙水”喝。这样的身体感染新冠简直不敢想象。



程和孩子阳后,我就不敢去公婆的院了,可他们还是阳了。我和婆婆每天互通电话打气,问问发烧情况,咳嗽严重不,是否憋气,是否需要采买啥。公公喘得厉害,但没有烧。



我妈烧到第四天,我才知道她和我爸也病了。情况与我公婆相似,都是女的烧,男的主要咳嗽。难道病毒还会根据性别来下菜碟?



他们都没有测抗原,还用测吗,毫无疑问就是新冠。



我父母以为是普通流感,所以用药方法跟以前一样,稀里糊涂的,感冒药和退烧药同时服用,退烧药居然按顿吃,而且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换着用。叠加用药的危害他们真是一点都不懂啊,急得我不行,一天打好几通电话反复询问。我估计就是因为头几天服药过多,烧不起来,免疫屏障没能第一时间建立,我妈的发烧才拖了八九天。



婆婆总是说不烧了(根本没好好监测体温),只是成宿睡不着觉,吃安眠片也无济于事。忘了是病到第几天了,他们感觉难受,给我小叔子打电话。事后我才得知,婆婆身上打冷战,肢体有抽搐现象,脑袋已迷蒙昏沉。



那是12月28号下午,孩子叔叔赶回来,测血氧只有八十多了,赶紧开车奔赴区医院急诊。



图片
图源网络


急诊外人山人海,几百个号在等。下午四点左右去的,夜里三点多才看上,惊心动魄的十多个小时,无法想象,如果那期间情况紧急熬不过去怎么办,没有任何一个医生能飞奔过来,因为来看急诊的个个都很紧急。他们眼睁睁看着有人在候诊时倒了下去,家属的哭声凄厉不绝。



门诊大厅里挤得连个落脚的地都没有,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小空地,婆婆坐着,孩子叔叔婶婶却没地可坐。婆婆两手紧紧抓着他们的手,不敢松开,怕一松开,自己的生命就没了支撑,落花流水烟消云散。



第二天早晨五点多吸上氧输上液,婆婆方才缓过一口气来。九点多输完液,就近去了孩子叔叔家。医院里根本不可能有床位,接下来的一周每天去从家里去医院开药输液。



从医院回到孩子叔叔家,弟妹帮婆婆洗脸洗手,婆婆这才像是清醒过来,觉得如同做了一场大梦,梦见自己跟天上的仙女似的飘飘荡荡,沿着地岸飘远了,耳边有呼啸的风声,四周灰蒙蒙的看不见任何事物。感知不到身体的存在了,内心却又清楚得很,大声喊:我不走,我不想走……



每晚都睡不着觉,在孩子叔叔家住到第三天,早晨五点多,婆婆听见楼下来了一辆车,有人喊她的名字,让她上车走。这是阴间使者来接她了。她把枕头底下的刀和剪刀掏出来,壮着胆子边骂边喊:cao 你X,我不走,我就不走!



输液的第五天晚上,她回到自己的家。第六天上午,我过去看她,发现她的脸瘦了一大圈,整个人看起来没有一点气力,一直靠在床边的暖气上。跟我描绘她那如过鬼门关的惊悚梦境,又让我看她在床单下藏的剪刀和菜刀,铺上撒了好多黑豆,还有一根桃树枝子,两块用来闻味提神的当归,这些在老人眼里都是辟邪的东西。我摸着她消瘦的脸和肿着的眼睛,心酸得掉眼泪,想起以前每个周末她都会做油饼、烧饼、包子、水饺、炖肉等好吃的,让我过去拿。如今却病得这般模样。这个冬天对老人来说太难了,过往岁月吃了那么多苦的我们的父母,这次遇到了一个天大的难关。有的老人迈过去了,有的老人没能迈过去。



孩子叔叔婶婶累坏了。一开始婆婆病得厉害,后来公公的病情也一路急转,喘得厉害,血氧也低,也拉去医院拍片、吸氧、输液。俩老人都是病毒性肺炎,传说中的“大白肺”,胸片上只差一块地方就连成完整一片。多么凶险,再晚一点去医院,人就没救了。



弟妹的腿疼犯了,楼都上不去。输液的第六天,我转阴了,请了假陪婆婆去。婆婆说,医院挤兑情况已经好多了,至少已能很快找到输液的地方。前几天,挂号、开药、取药、找地输液、等候扎针的每个环节都无比漫长。这次扎针,我看到婆婆的两个手面都青了,第一针没扎成功,又换了一个经验丰富的护士来扎。



婆婆一直把我当亲女儿待,她的病痛令我揪心。她害怕这样的场景,我就紧紧挨着她,握着她的手安抚她。



放眼望去,急诊治疗室里几乎都是老年人,有的年纪已经很大了,颤颤巍巍,像小孩子一样任由子女和护士摆布。有的哭哭啼啼,病病恹恹,咳得厉害。还有人因为输液抢地盘起冲突,骂爹骂娘。治疗室里的角角落落堆满了轮椅,我无座可坐,就坐在婆婆的轮椅上观察着这难得一遇的人间乱象。医生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护士们忙得脚不沾地,有的自己本身就是病人,声音沙哑,咳个不停。有个女的推着输液的父亲想去厕所,央求男医生帮个忙,医生哪顾得上这些,问她是亲女儿吗,是的话那就去吧,没事。



图片
图源网络


婆婆在一个小椅子上整整坐了四个多小时,和身边的其他病人时不时聊天,聊输什么药,第几天了,家里人感染的情况如何。稍年轻一点的父母都是自己来,不想麻烦孩子,孩子上门送菜看望,也会轰走。多少老人就因为不想麻烦子女,或者是失独、孤寡,无子女可以麻烦,在家抗的时间太久造成沉默性缺氧和肺炎,送到医院已无力回天。



老人就像那些挂在树头的风筝,任凭冷风撕刮,默默承受着,无力飞走。



有病人输完液离开,腾出一张病床,我眼疾手快占了位置。婆婆不愿意挪过去,躺着输液令她感觉不好。告知孩子叔叔,他说,病情有比我们更严重的,把床位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晚上七点左右,终于回到自己家,婆婆觉得安心许多,能见到公公的面,听到公公时不时的咳嗽声,吃到公公包的可口的饺子,夜里终于能迷迷糊糊睡着觉了。



我自己的妈妈,烧了八九天后终于退了烧,我让爸爸带她去医院拍片看看,莫不是也肺炎了?离医院远,年末他公事杂乱,终究是没去。相比于婆婆的有人照顾,我妈可怜得多,三个女儿没一个能赶到身边。二妹高烧,拖着病体还得照顾俩闺女。小妹一家也陆续感染,得优先照顾刚几个月大的小娃娃。妈妈虚弱地躺在炕上,浑身疼痛,她的丈夫大部分时间不在家,而且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主。



听到她有时只煮两个蛋凑活吃饭,我的心里瞬间刮起了暴风雪,恨天恨地恨病毒恨父亲。也恨自己,嫁得最远,关键时刻屁用没有。



幸运的是,目前来看,他们都逃过了一劫,没有让我们做子女的去经历那些最可怕的事。忐忑不安中满怀感激,谢谢他们顽强的生命力,短暂战胜了不可预测的病毒、脆弱的医疗体系和重点保护老年人只吆喝不作为的虚伪荒诞。总算保住了性命。虽然现在仍然虚弱无力和咳嗽,这些只能等慢慢恢复,祈祷他们在过年之前都能彻底好转。



面对呼啸而来的这波感染高峰,说不慌乱是假的,短短时间里,从北到南,从城市到乡村,几乎每个家庭都人仰马翻。去急诊室里看看,多少人正命悬一线,多少人正痛苦煎熬。求药,求诊,求正确的缓解方法。在众说纷纭一团迷雾中,我们审视外部环境的微妙,也审视个体家庭里的变化遭逢,体会到努力活着的艰难,还有相互守护的真意。



每个人可能都深有同感,当我们都在病中,近距离凝视死亡,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活着。



父母目前已好转,我并不觉得真的有胜利可言,和病毒共存是一场持久战。与此同时,身边不断传来悲伤的消息:因为感染,某位大姐的好几个老熟人去世,茶茶的姥爷去世,程的堂姐的公公去世,麦子大姐的父亲去世,老家村里儿子是法医的那个老太太去世,名人们的父母去世,大学里的老教授扎堆离世……



生死心中一荡,谁来怜我世人?



@生物国防
1月9日,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发表讲话时表示,新加坡对本国防疫形势不能过于自满,如果出现更危险的毒株,不排除新加坡重新实行更严格的防疫措施。 ​​​



@沈涛

1小时前
这一会,#欧盟就自中国入境航班指引达成一致#的新闻引发一部分网民的群情激愤,其中评论最多的,就是怎么可以这样过度防疫?

我觉得吧,这也恰好说明,我们国家之前提出的防疫“二十条”,是多么英明的决策啊……



@观察者网

56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辉瑞正与华海推进本地化生产#】辉瑞1月11日回应称,虽然Paxlovid未能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辉瑞仍将一如既往地配合政府和其他相关合作方,确保Paxlovid在中国市场的充足供应,以持续满足中国患者的新冠治疗需求。

本地化生产方面,辉瑞表示目前公司和华海药业正在积极推进Paxlovid地产化项目的各项工作,以保障Paxlovid在中国市场的充足供应,持续满足中国患者的新冠治疗需求。

艾伯乐周一在旧金山举行的一场医疗会议上称,辉瑞去年已与一家中国企业签署协议,生产Paxlovid,“我们预计,要到今年年底才能实现本地化生产,但随着我所看到的进展以及中国官方为生产所做的清理(障碍)努力,这将更早实现”。他补充称:“如果三四个月后就会实现,我不会感到惊讶。”

辉瑞首席执行官艾伯乐还表示,中国市场对Paxlovid的需求猛增,导致供应紧张,一家承接外包合同的中国制药商正准备投入这种药物的生产。

Paxlovid由奈玛特韦片与利托那韦片组成,其中,利托那韦片在中国的核心专利权已经到期。目前,歌礼制药是国内唯一一家利托那韦片通过生物等效性试验并获批上市的企业。

去年10月,歌礼制药发布公告,公司与辉瑞中国就利托那韦片签订授权和供应协议。根据协议。辉瑞可以在中国大陆使用歌礼的利托那韦片部分注册资料用于Paxlovid,歌礼制药也将为辉瑞在中国大陆生产和供应利托那韦片,协议有效期为5年。

而华海药业,则在去年8月与辉瑞公司签订了《生产与供应主协议》,华海药业将在协议期内(5年)为辉瑞公司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提供制剂委托生产服务。由辉瑞公司提供奈玛特韦原料药与利托那韦制剂,华海药业负责奈玛特韦制剂生产,并完成组合包装。

此前1月8日,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工作正式结束。其中,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谈判成功,Paxlovid因生产企业辉瑞投资有限公司报价高未能成功。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负责人介绍,虽然Paxlovid未能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但根据近期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的所有治疗性药物,包括Paxlovid、阿兹夫定片、莫诺拉韦胶囊、散寒化湿颗粒等,医保都将临时性支付到2023年3月31日。在此期间,新冠病毒感染的参保患者使用这些药品均可享受医保报销政策。

辉瑞CEO艾伯乐称:中国所要求的价格低于辉瑞向大多数中低收入国家的开价,“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认为他们付的价格不应该低于萨尔瓦多。”

据了解,从全球价格看,Paxlovid在美国由政府采购,一盒定价为530美元(约为人民币2369元),欧洲国家早期采购时的定价为600至700美元(约为人民币4738元)一盒,欧洲大国德国和法国都以一盒500欧元(约为3610元人民币)的价格大量采购Paxlovid。



@拆台CT

7分钟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曾光称我国会达到群体免疫效果#

多地发布最新研判,已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发热门诊就诊量持续下降。

与此同时,XBB.1.5新毒株跃入了人们的视野,这是美国上升势头最快的毒株,已引发美国内超40%的感染病例。

很多人刚从“正阳”“阳康”中缓过劲儿,面对新毒株,不免有些担忧。XBB.1.5毒株危险程度如何?是否会引发我国“第二波感染高峰”?感染新毒株后重症比例如何?

面对广大网友的担忧,央广网记者专访了知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

【1】变异株近期不会在中国掀起大浪,也不会引发重症高峰

曾光介绍,从全国来看,感染高峰、重症高峰呈现出此起彼伏、逐渐从涨潮到落潮的过程。“这一波疫情的高峰像暴风骤雨一样到来,我也没有想到它来得这么快、这么凶、这么猛。”因此,人们自然会对“第二波”感到紧张和焦虑。#曾光称变异株不会引发重症高峰#

对于XBB.1.5毒株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病毒的不了解。曾光介绍,XBB.1.5变异株在美国的占比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但根据研究,感染该毒株后,死亡率并没有随之大幅上升。随着XBB.1.5逐步在美国占据“优势地位”,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病率在增加,但增高幅度不大。曾光说:“这一情况可以给我国认识XBB.1.5提供一个参考。”

“我估计变异株在中国不会掀起大浪,至少最近不会。”曾光认为,XBB.1.5能在美国大范围流行,也有美国人群产生的自然免疫正在消退的影响。但目前,我国正在集中出现感染高峰,疫苗免疫、自然感染两种状态相加,会在一段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群体免疫效果,对国外的变异株不会过分敏感。因此,曾光推测:“XBB.1.5在中国可能会造成一部分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会太快,绝不会像第一波时迅速出现感染高峰,也不会出现类似的重症高峰。”

即使有了这种谨慎乐观的判断,曾光仍强调,我们还是要重视实际监测结果,根据结果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2】流感盛行,警惕流感等流行病与新冠叠加

现在出行方便了,但我们不能放松大意,仍需做好个人防护。曾光提醒,除了避免感染新冠病毒,还要避免感染流感等流行病,警惕病情叠加增加重症风险。

曾光介绍,今年冬季,世界各国都出现了流感的流行高峰。根据我国最近的流感监测结果,今年的流感患病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一倍。

流感病毒感染与新冠病毒感染非常相似:通常起病急,一般会发烧3~5天,常达38.5℃以上,并伴有寒战、肌肉酸痛、头痛、咽痛、全身乏力。大多数流感患者能够在1~2周内自行恢复。有些可能会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肌炎、心力衰竭、脑炎等并发症。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的老人,以及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因流感出现重症的风险较高,是住院治疗的主要人群。

曾光介绍,现有研究显示,流感感染后会打开呼吸道门户,增加其它病原体感染几率。新冠病毒感染也是如此。若两者叠加感染,极易增加重症几率。他举例说,有些人感染过了5天或7天后,突然又开始体温增高,又开始呼吸急促,甚至出现黄痰、绿痰。这种情况可能是多重感染导致的,与“阳康”咳嗽不一样,往往提示有细菌性继发感染,须及时就医,必要时增加抗生素治疗。

最后,曾光强调,现在大家外出旅行、到人流聚集处时,仍需戴好口罩,做好个人清洁与防护,减少传染病发病风险。



@Fenng

29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有些网友不太能理解 Paxlovid 如果进了医保会花多少钱。根据昨日发布的《2022 年 1-11 月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运行情况》,今年前 11 个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 26576.42 亿元,同比增长 7.7%。

花了多少钱呢?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 21301.74 亿元,同比增长 2.3%。

今年结余医保:
26576.42 - 21301.74 = 5274.68 亿元

我国如果给老年人用(正常智力的人应该能理解不需要 14 亿人人均一盒),能怎么用呢?得需要多少钱呢?已知: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人口 2 亿,如果一人一盒 Paxlovid,粗略估算一下 4600 亿。单单是用 2022 年前 11 个月的医保结余就足以覆盖。

我数学不太好,如果算错了,欢迎大家指出来。

如果有人抬杠说,我没到 65 岁,刚刚 25 岁,如果也感染了也需要 Paxlovid 怎么办? 答案是,65 岁老年人并不是人人都需要用,只是一定比例的人需要。多出来的药根据实际情况,自然可以给其他年龄段的人使用。前提是医生同意开处方就行。

如果还有人抬杠说,我交的医保为啥给老年人用?那我就只好摊手了。有句话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生物狗Y博

4小时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关于强制防止以及Paxlovid的供应,可以去细品辉瑞CEO昨天在JPM会议上的采访内容,路透社有报道。

首先,他排除了辉瑞接受中国售卖仿制药的可能。目前Paxlovid到中国是实实在在的进口,就是国外生产的,通过海关进入。但辉瑞已经与华海签订协议,让华海在国内也生产Paxlovid,不过这些还是属于辉瑞的原研药,不是作为仿制药卖。

从进度上看,华海可能可以在上半年出成品,比原先预计的下半年快乐很多。可是同样显示去“仿制”一个药是要时间的。其实Paxlovid欧美上市不久就和MPP谈妥了,35家仿制药企业允许为95个中低收入国家做仿制版。可是到2022年12月才有第一家印度药企的仿制版Paxlovid获得WHO认证。现在说咱们去强防,很快能上市,忽略了仿制药本身的时间进度问题。也别觉得印度人笨,仿制慢,一个参考:华海生产Paxlovid的协议是去年8月签的。

其次,在具体供应上,辉瑞CEO表示2022年向中国运了数以千计(thousands of courses),过去几周更是把数量增加到了以百万计(millions)。

在某价格协商上,根据这单方面的证词,被要求的价格低于全世界大多数中低收入国家的支付价(most lower middle income countries),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似乎不应该比萨尔瓦多付的更少。这里萨尔瓦多被拉出来可能是因为它和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在美国比较出名,由于局势动荡、经济衰退,这三个中美国家是近年来美国非法移民的主要来源。简单查了一下,萨尔瓦多2021年人均GDP是4551美元,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12556美元。另外,前面提到的仿制药,第一个获得WHO认证的仿制版Paxlovid一个疗程据说定价70美元,约475人民币。

最后,某价格协商失败至少要到4月才起作用,在这之后,辉瑞CEO表示could end up selling only to the private market,仅给自费、私人市场提供。



@MLRS270

23-1-10 22:32
发布于 北京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最简短聊几句。@ 阿灵n: 请问博主如何确定半年甚至一年不会二次感染。

其实这是初中知识。你猜新冠病毒是被什么杀死、然后你转阴了?布洛芬?散利痛?泰诺?抗菌素?咳嗽药?都不是,根本不是。是你的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整天帮你盯着体内,发现有不速之客就撸起袖子、握紧拳头、张开大嘴(不开玩笑,免疫系统真的有一种“吞噬细胞”,看见病菌就咬死它)上去跟他玩命。他们整天在这样为你的身体拼命,而且是无名英雄:你99.9999%(这个不是精确计算,我瞎打了几个9,总之绝大多数时候的意思)的时间里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他们的“能耗”是蛋白质。所以要听张医生的,吃鸡蛋,吃肉。战斗越激烈的时候越要吃。

扯回来。新冠病毒叫RNA病毒,通俗说,它只是个DNA片段,算不算微生物都没有定论,“飘”进人体内会钻进正常细胞,控制细胞干坏事:恶性复制,聚众闹事,冲击呼吸机关等。它在半截子微生物状态的时候,免疫系统通常没反应,因为免疫系统以专盯微生物(细胞)级的坏蛋为主。但是它开始捣乱出动静的时候,免疫系统就会闻声放下手机、停止瞌睡、撸起袖子、握紧拳头...过来一看,这什么玩意在这里拆主人家,兄弟们上,给我狠狠打!

这时候你可能就开始发烧了,那是战斗正激烈的表示。打群架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花花草草,比如搞乱肠道菌群,这时候你就会腹泻;打坏了一点鼻腔或者气管黏膜,那就会咳嗽;咽喉的黏膜之类打坏了一点就会咽痛。这些没事,很快会自己恢复。碰到新冠原始毒株那样的,可能会一直打到肺里去,那时就有可能出现白肺了,这全靠自己恢复就不一定行,得赶紧找医生帮忙。

有时候为了让免疫系统别打太猛,会使用激素。激素不是杀病毒的,是让免疫系统悠着点:别杀红了眼啊,慢点慢点,打坏人可以,你别拆家....

免疫系统有个非常奇妙的性能:记忆力特别好。被他发现过的“坏蛋”,他会记住,下次再看到,不等你钻进细胞或者刚刚钻进细胞,就上去了:嘿嘿,你又来了?哟,换个马甲(有点变异)以为我认不出了?降龙十八掌或者打狗棒法就招呼上去了。

疫苗就是试图提前教免疫系统。灭活疫苗是拉几具病毒尸体过来说:哥们,看见长这样的进来就往死里打。mRNA疫苗是跟免疫系统说,看见以下特征的玩意儿就赶紧打:三根指头,没鼻子,走路往左边歪...,辉瑞的mRNA疫苗能告诉免疫系统100多个这种关键特征,变种变了几处没关系--这就是它当时能适应很多变种的道理。

免疫系统打过一战后当然更记得这病毒的特征了,比疫苗教给它的,记得多得多。在一个变异分支上的病毒,基本的遗传基因信息没变,他就都能记住。他这个记忆正常情况下保留一年没问题,除非你乱吃药啥的打扰了它把它搞蒙了,或者你的免疫系统本身病了。更常见的是,蛋白、有的论文说维生素D,等等之类营养补充不足,它饿着呢,懒洋洋的葛优躺在那里...

这就是我说你阳过了,通常一年不用担心的道理。除非冒出另外一种不是奥密克戎分支的病毒。那反正目前还没发现流行,你着啥急,杞人忧天都没你急。XBB也是奥密克戎,别怕,详见:微博正文

顺便回答为什么这次疫苗制止传播的效果没那么好。

其实疫苗对RNA病毒,防止传播的效果都没对别的病毒好,因为前面说了,RNA是“半截子微生物”,很容易滑过免疫系统的监控,等到他钻进细胞开始想捣乱的时候,才会被发现。合适疫苗激活过的免疫系统这时候可以快半拍把他打残,重症或者有症状的机会就会减少。

先扯到这里啊。反正阳过的放心吧。按照目前说的这80%-90%的感染率,第二波根本就不会有了,因为病毒要找到剩下的那10%-20%的人都不容易(这就是免疫屏障),而且传播起来最多也就这10%-20%。


@MLRS270

57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顺便说说P药的原理。其实现在根本没有广谱的抗病毒药,因为病毒和细菌不一样,是钻进正常细胞去作妖,不像细菌是单个微生物,目标单一比较好杀。病毒钻进正常细胞就比较麻烦,等于劫持了一堆“人质“,你上去跟抗菌素似的机枪扫射、海马斯轰炸,把病毒是杀了,同时把平民就是正常细胞也杀了,那你也够呛了。

P药不直接杀病毒,是破坏了病毒复制的能力,等于把病毒堵在巷子里,叫免疫系统:各位兄弟抄上家伙快来啊,这里有坏蛋,我给结结实实堵里面了,就帮你这么多了...

这就是吃晚了没用(病毒已经跑去肺里,就是已经重症了,那就晚了),对一般健康人也没明显效果(等它进去开始干活,免疫系统已经打上群架快结束战斗了)的道理。但是对免疫系统已经随着年龄老化或者平时营养不足、或者基础病造成免疫系统比较疲惫的人就非常有用。



@手抖毛大夫
我们的病房是新冠应急病房,属于占用其他科室病房设立的临时病房,最近北京的(第一波)高峰过去,入院肺炎病人减少,不需要那么多床位,于是逐个清空临时病房腾退床位收治其他病人。

结果,不少肺炎已经治好的病人都不愿意出院或转院(转社区及医联体医院),给出的理由千奇百怪,觉得自己没好彻底和担心回家/转院出问题属于常规理由,比较清奇的是说自己家有猫担心回家把猫传染的(可是都转阴了你就不想你家猫吗?)、说自己在北京租的房子到期了想住到过年回家省几天房费的(医院的床位也不便宜哎,每天各种费用加一起也小一千了,只不过是医保掏钱)、说自己公司还没放假想住到过年躲几天的(……),最离谱的一个是说自己陪别人一起来北京被感染不想年前回家的(???)

因为最后一个我实在理解不了是什么理由,于是查了系统里的患者家属电话,联系了患者爱人,跟她说了患者的情况,意思问问是不是有什么困难看看有没有能帮忙解决的。

结果接电话的人跟我说,知道自己老公在北京出差,但不知道他被感染,也不知道住院的事。

那么那个这些天一直陪床且自称是患者老婆的家属到底是谁呢?



@东漂学童

29分钟前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关于如何用西药和中药治疗新冠那一段,张文宏回答得很有趣,真是高手,不是一般的高[挤眼]//@麦田蓑笠翁:这才是张文宏,佩服!//@九三樊:长新冠、小分子药+中药[并不简单]
@西子丹聊斋
【西医专家建议用中药治疗实属罕见!#张文宏: 治疗"长新冠"采用中药加康复#】1月10日,上海。张文宏到浦东社区医院指导新冠救治工作,他在现场告诉医务人员:治疗“长新冠”(新名词),要采用中药加康复的方法……[话筒]

网友:一个西医专家,建议用中药治疗新冠,实属罕见,难能可贵!



@我不是谦哥儿

12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张文宏称存在无症状感染者# 上周五打车遇到的滴滴小哥,说他家人已经全部感染但他至今没有任何症状。他说是5月底接种的第二针疫苗,满6个月后,12月初接种的第三针,三针全是科兴。他住燕郊,这一年,每天早上七八点从燕郊带人到国贸,然后在市内跑滴滴,晚上从望京国贸带人回燕郊,平均每天在路上都有十几个小时,没停过。这小哥我看着也不像特别注意防护的人,按照他的活动频率,我想他这没有症状跟疫苗接种的时间是不是还是有些关系?

我不知道类似的情况还有没有,疫苗接种单位能不能按照接种时间做个调查,看看感染率跟接种时间到底有多大的相关性。



//@一枚悲催的医疗工作者:我是一线公立医院工作人员,国内数据看看就好,最好别看,没几个真的,来我们这做胸部ct肺炎多了去了,没一半也差不多了,死亡率还极高,这个冬天因为这个病去世的人多
@林步里
#奥密克戎毒株肺炎发生率比德尔塔小##我国阳后出现肺炎人群约为8%#

日本研究文献里,早期奥密克戎的肺炎概率,为34%(图1)。

图2图3,为德尔塔与奥密克戎肺部影像学特征比较。

图4,国内天津奥密克戎早期变体的肺炎占比,为42%。

可以说,无论国内外,奥密克戎肺炎表现都高于现在的数据8%。

而国内第一波的Ba.5与BF.7,相比早期的ba.1/ba.2,理论与现实上,毒性并未减弱。

相反,群众反应症状强烈、多样、多变,且病程漫长。

那么,放开前,不入肺的谣言,怎么来的?
现在的8%的肺炎,又是怎么来的?

参考:

网页链接

张颖:从天津本轮疫情感染者来看,奥密克戎不能被当做“大号流感”收起



@拆台CT

12分钟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辉瑞称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新冠药不能太便宜#

1月以来,关于辉瑞新冠药的系列报道不完全整理。

总体来看,除了仿制药外,供不应求系报道主基调,其中,上海媒体格外活跃。

————————————————

澎湃新闻(属地上海):辉瑞新冠口服药供应缓解?有社区医院备货百盒Paxlovid,电商平台购药难度下降

澎湃新闻(属地上海):新冠小分子口服药调查:关于开药、用药、价格、黄牛

健康时报(中央级媒体,隶属于人民日报):北京社区医院回应买不到辉瑞新冠药:有药,但开药有严格的条件

南方都市报(属地广东):业内称印度新冠仿制药大量造假,辉瑞Paxlovid被炒至上万元

澎湃新闻(属地上海):新冠仿制药代购陷假药风波:价涨五六倍,业内人士称真假难辨

红星新闻(属地四川):上海社区医院可开辉瑞Paxlovid:医保报销后自费189元/盒,但已无货

澎湃新闻(属地上海):抢购新冠抗病毒药背后

极目新闻(属地湖北):真假难辨的新冠口服药:正品一药难求,有新冠仿制药添加维C充数

经济观察报(属地山东):医保谈判第三天,辉瑞谈了四个多钟头

第一财经(属地上海):辉瑞新冠药为何未进医保目录,对国产在研新冠口服药影响几何

中国慈善家杂志(中央级媒体,隶属于中国新闻社):辉瑞新冠药市场乱象:花一万买辉瑞新冠药却是假的

红星新闻(属地四川):两药企正与辉瑞就Paxlovid仿制药合作谈判?华海药业:正配合推进本土化项目

财新网(属地???):辉瑞Paxlovid医保谈判基本未降价,报价高出局

中国新闻周刊(中央级媒体,隶属于中国新闻社):辉瑞Paxlovi仿制药靠谱吗?专家:正规印度仿制药药效和Paxlovid一样

澎湃新闻(属地上海):新冠仿制药也存假冒风险,印产假药流入中国市场需注意

澎湃新闻(属地上海):辉瑞CEO:预计中国合作伙伴上半年开始生产Paxlovid

财联社(属地上海):辉瑞:允许中国强仿Paxlovid消息不实,最快3至4个月实现中国本地投产

健识局(属地河北,自媒体):辉瑞CEO称新冠药不能太便宜: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澎湃新闻(属地上海):华海药业股价一度涨停,辉瑞正与华海积极推进Paxlovid本地化生产

红星新闻(属地四川):辉瑞Paxlovid医保谈判未成功,正推进本地化生产!有专家称国产后能否降价需看定价权在谁手中



@邓学平律师

9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4 Pro
#辉瑞称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新冠药不能太便宜#关于辉瑞新冠药,最近网上闹的沸沸扬扬,说几点个人浅见,不喜勿喷:

1.如果药无效,根本不用谈;如果药有效,难道药价比人命还贵?

2.药有效无效,看双盲实验结果,而不是看国籍。生命和药品都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

3.消费者当然希望物美价廉,供应商当然希望价格越高越好。我们有巨大的市场,可以用作价格博弈的筹码。我们也可以研发更好的药,取代辉瑞。总之,好好谈判,不必道德绑架。

4.不进医保没关系,但要保证供给、开放渠道,让有需要有意愿的人能有使用的机会。不想使用的人,当然也得尊重其意志,绝对不能给予任何强迫。自己掏钱自己选药,与人无涉。

5.疫情复杂,国情更复杂。有人负责用药治病,有人负责在网上乱喷。一个世界,不同命运。做了选择,接受结果就好。



@新浪财经

3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Paxlovid未能进入医保目录是否影响用药保障# 国家医保局回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民政部、商务部、国家邮政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发布会,介绍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会上,记者提问,辉瑞公司生产的Paxlovid未能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请问会不会对新冠用药保障产生影响?

对此,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处长黄心宇表示,国家医保局一直非常重视新冠用药的保障工作,2021年,我们就已经制定了两个医保政策,纳入目录内的支付范围。随着诊疗方案及时跟进,对医保药品目录范围进行了调整。

黄心宇表示,新冠治疗用药一直是我们高度关注的重点,2022年的医保目录谈判里面有三款新冠治疗用药纳入了谈判的范围,其中包括辉瑞的Paxlovid,Paxlovid很遗憾没有成功。不过大家不要过分担心,就在上周国家医保局刚刚制定了新冠乙类乙管之后优化治疗费用医疗保障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确延续了现有的诊疗方案内目录药品医保临时支付的政策,现行支付到今年的3月31日,在此期间患者的用药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此外,在医保目录里面,像治疗感冒、发烧对症治疗的药品有600多种,应该说参保人的用药选择比较丰富。国家医保局也在高度关注新冠治疗的研发进展,据了解近期有一些新冠治疗的新药陆续申报上市,我们相信随着上市新药的增加,患者临床用药的选择和保障能力水平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国家医保局将密切关注新冠用药的价格水平情况,做好价格监测和管理,全力做好新冠费用的保障工作,着力减轻患者的负担。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56750103724243

养老院:疫情风暴中的孤岛
拆台CT  01-11 15:42 投诉阅读数:5841
via财经十一人
​​吕杰(化名)院长感到焦躁烦闷。他刚刚看了抗原试剂,两道红线,红得发黑。试剂毫不留情地告诉他自己已经“阳了”的事实。



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他告诉自己。2022年12月21日,就在吕杰负责的这家民营养老院里,一位老人核酸结果呈阳性,着实让院内所有人吃了一惊。在这之前,这家位于山东某市的养老院已经连续封闭了68天,任何人不准进出,包括院内的医生、护士、护工、厨师甚至门卫。家属也不允许前来探望。



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新十条”,公共场所核酸检测基本取消,大多数区域进出自由,“外界”阳性病例越来越多。养老院仍然大门紧闭,成了“病毒真空区”。人们庆幸自己没被感染,以往积极要求解封的工作人员态度也开始转变。



街上的行人经历了短暂的狂欢,又自发地进入“非必要不聚集”阶段,空荡的街头隐约听到咳嗽声。在这种情况下,养老院成为真实意义上的世外桃源,老人们聚在一起打牌、下棋、聊天,时不时还有载歌载舞的小型庆祝活动。门外喧嚣也好寂静也好,都与己无关。



直到一位老人核酸检测呈阳性。






无孔不入的病毒


这是一家医养结合(有驻院医师或者有配套医院)的养老机构,陈小云(化名)是当天做核酸检测的护士。即便是“新十条”发布,市民政局仍然要求所有养老院继续每天核酸检测,检测试剂由民政局发放。陈小云记得当天早上徐阿姨有发烧症状,但所有人都没往新冠那个方向去想,冬天原本也是各类基础病的高发期。



“三混一”阳性结果出来后,陈小云穿上白色的防护服去给三位老人做单管检测。她还记得,房间门打开的那一瞬间,正在聊天的徐阿姨一下子怔住,面露惊恐。很长时间以来医护人员只是戴口罩。“大白”防护服重新出山,对他们而言并非好的预兆。



从世外桃源到重灾区,变化仅需一个上午。老人们当天就不允许离开自己的房间了,一切公共场所的娱乐活动暂停,医护人员在各处紧急消杀。



从当天的检测结果看,只有徐阿姨一人呈阳性,被送往五楼的空房间隔离。第二天,两名护工和一名医生阳了。第三天,三位老人检测出核酸呈阳性。第四天,两位老人、一名护士和一名护工阳了……之后的情况陈小云没有再记录。



截至接受采访的1月8日,该养老院的一百多位老人全部核酸结果呈阳性,部分已转阴,十一位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护士、医生(包括吕杰院长自己)和护工均被感染。



《财经》记者致电多家养老院了解情况:有人表示放开后组织老人接种疫苗,负责接种的医生后来查出阳性;有人表示医护人员外出采购药品,在医院感染了病毒。但更多的观点认为没有明确的起点,可能是老人在花园里散步,也可能只是开窗通风……



由于社会面的放开,即便养老院遵照上级民政部门严格落实院区封闭管理,做了一切疫情防控准备和应对,仍无法保证院里的老人不被感染。



打一场准备仓促的仗


自从院里出现阳性病例,吕杰就开始接到家属的“问责”电话,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院里大规模感染之后怎么办。



“我们有预案,但病毒没按预期的剧本来。”吕杰认为,他们所有人都低估了病毒的快速传播力,尤其在潜伏期内。针对性的隔离和消毒并没有将病毒扼杀,其传播速度之快也有些突破想象。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2022年12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要求养老院、福利院等做到预防性措施的落实。9日,《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印发,其中特别提出加强对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的管理。



“文件下了一轮又一轮,基本都是叫你封闭。至于感染之后怎么办,这方面的建议很少。”吕杰说道。



低估“敌人”的后果就是准备不足。江兰(化名)在山东某县一家养老机构的配套医院负责药品采购,她眼睁睁看着一盒连花清瘟的进价从10元以下涨到30多元,而且已经买不到了。



江兰告诉《财经》记者,平时医院进药模式是跟十几家药商联系,询价购买。然而以往无比热情的药商,近日纷纷“失踪”,联系得上的也没有药品提供。“有一个药商,我给出单子要进上百种药,结果他家只有三种。还有一个药商,你买他的感冒药需要搭上别的药品,都是些不太给老人开的降压药,并且快过期了。”



更多的养老机构并非医养结合,基础药的进药基本通过药店。药店断供后,留给他们的空间就只有医院了。医院是按人次开药,且有些药品同样稀缺;另外,医院的急救和发热门诊也是人满为患,去医院开药也变相加大了感染风险。



除了药品之外,很多医疗用品也需要抢。崔海波在上海一家养老院工作,他们需要抢抗原试剂,且试剂的价格已经涨到8元-10元一份,超过了2022年上半年上海静默时期的价格。多数养老院都在承受着沉重的财务负担。



最惊险的还是去往医院的通路受到阻碍。护士小曾与陈小云就职于同一家养老院,她是整个护士站最后一个“阴性”的,“忙得脚不沾地”。小曾回忆道,2022年12月25日临近午夜,一位老人情况有些严重,小曾与其家属沟通后,拨打了120急救。然而,急救中心的接线员一直表示所有救护车都派出了,没有多余的车辆。家属也在动用私人关系,却无济于事。



直到两个多小时后,救护车才姗姗来迟。小曾记得,待到自己返回房间躺下时,时钟已经过了凌晨3点。早上一睁眼,浑身酸疼、感到寒冷的小曾意识到,自己“终于中招了”。



缺医少药的问题正在逐渐改善。邓珊珊(化名)是厦门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她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养老院的药品由卫健委协调保证,防护用品由民政局协调保障。“送医的话,市区卫健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协调,基本重症都可以入院”。



但养老院“缺人”的情况并不是政府干预就可以改善的。在吕杰的养老院里,仍发烧的医护人员在房间休息,退烧的继续工作,基本上一个人要同时负担三四个人的工作量,核酸阳性还是阴性从来不是回归岗位的准绳。



出现第一例阳性病患后,原则上养老院仍处于封闭状态,但对家属放松了管控,可以入院探望。起初家属入院要看48小时核酸,如今也抽不出人力专门检查。如果家属将老人接回家,就不能再送回养老院,至少要等封院状态结束之后才行。



除了家属,养老院对医护人员仍按照封控要求管理,不允许自由出入(除非重症),护工感染后只能自行在房间里慢慢恢复。本来很多护工就对养老院的长期封闭怨声载道。吕杰担心,如果养老院放开,护工大概率返乡后就不再回来了,“到时候就真的没有人照顾老人了”。



但是,陈小云表示,生病的医护人员根本没人照顾,甚至打饭都要自己走去食堂,有限的人力都被投入到工作中。“说实在的,有些护工的年龄也不小了。”陈小云本人今年58岁,在公立医院退休后被这家养老院返聘,几个医生也是返聘来的,都超过60岁。



“求求你了,就值一天班,真的一个护士都没有了。”陈小云记得院长打电话跟她说,那时她确诊第五天,刚刚退烧。



疫情下的孤岛


防疫政策放开之后,社会面对老人感染情况愈发关注。事实上,疫情三年,养老院一直都戴着“重点防护对象”这顶帽子,老人们并不容易。



一旦各地有零星疫情,养老院往往第一个做出反应。山东潍坊一家养老院,在2020年初武汉宣布封城的同时,就开始了封闭化管理。青岛市规定只要所在区有一例社会面病例,养老院就要禁止出入。王倩在苏州从事养老行业,她用一句话总结:“养老院抗疫是实打实的三年,且封控力度不断收紧。养老院永远是最早封闭、最晚解封的那个。”



违反规定对企业来说或许是致命的。2022年9月,青岛市市北区一家民办养老院在封闭期间检测出新冠阳性,该养老院被吊销执照,关门停业。院内二十多位老人,由家属自行联系转院。在这之后,民政局派专人驻扎在各个养老院,监督封控措施是否到位。“新十条”公布之后,专员才撤离。



厦门民政局、疾控中心联合街道办事处要求工作人员“包干制”,派专人负责一家养老机构,非封控期间每天都要去监督养老院防疫情况。



三年也是情感的考验。很多所谓的“探望”不过是隔着栅栏相拥、隔窗相望。崔海波记得,2022年4月,一位老人太过思念家人,几乎哭了一整天。“随着封控时间拉长,老人的情绪也越发不稳定。”



陈小云记得,2021年春节期间,院内有一位老人去世了,家属想要进院为老人做最后的梳洗换衣,让老人走得体面,却遭到当时的院长拼命阻拦,双方大打出手。那个时刻,养老院里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支持院长,“我们知道她在严守防疫规定,但情感上谁不站在家属那边呢”?没过多久,那位院长便辞职了。



王倩告诉《财经》记者,疫情三年,养老院人才流失非常严重,原本这个领域专业的管理人才就稀缺,院长频频更换的现象非常普遍。



更严重的是护工的流失。尽管多数养老院都对护工管吃管住,但“住”和“封”完全是两个概念。大多数护工也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顾,封闭期间很难兼顾。有的护工不得不带着孩子一起封闭在院里。封控时间久了,护工与领导、老人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激发,很多护工选择离职。留下的护工通常要承担比以往更多的工作,导致心态更加紧绷。



王倩介绍,正常情况下,国内机构护工对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比例在1∶2—1∶5之间,对自理型老人的比例多在1∶10左右。但在长期封控下,这两个数字已经下降到1:6和1:13甚至更低。这样一来,老年人的照护质量肯定大打折扣。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中心秘书长唐钧认为,中国的商业化养老机构发展只走过短短九个年头,各地养老机构良莠不齐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封闭状态下,防疫要求增加了工作量,员工却在持续流失,机构压力骤增,管理质量下降难以避免。



有些家属担心老人缺乏照顾,便跟随老人一同被封在养老院里。吕杰所在的养老院,有位病人家属退休没几年,同老母亲一同封控了三个多月。



但是有这样条件的家属太少了,多数老人的儿女都不在身边,甚至没有亲人。



陈小云对一对老年夫妇特别照顾,老先生94岁,有阿尔兹海默症;老奶奶87岁。他们没有儿女。此番夫妇二人都感染了病毒,老奶奶专门把陈小云叫到自己房间,说有东西给她。陈小云刚要拒绝,老奶奶告诉她,他们老两口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就签署了遗体捐献书,本都换了几次了,就放在床头的抽屉里。“老头子幸运的话应该走在我前面,但如果不幸我先走了,你记得把捐赠书拿出来给人家。”



最危急的时刻尚未到来


目前吕杰所在的养老院尚未收到解封命令,今年过年能否去看望老人或者接老人回家,仍是未知数。



在外地工作的刘林感觉,自己又经历了一次2020年初——犹豫过年回家要不要去养老院探望奶奶。去的话,担心病毒传染,即便刘林和奶奶都“阳康”了;不去的话,“年三十不跟奶奶在一起,怎么能叫过年呢”?



现阶段,吕杰所在的养老院很少有家属将老人带回家去。一来家属基本也都阳了,没有精力照顾;二来,在养老院,家属也认为老人及时得到救治的概率比在家大一些。



邓珊珊也观察到这一现象,但她认为,有条件的话还是将老人接回家比较稳妥。



“目前的一致观点在于——感染是防不住的,重点是防重症。”邓珊珊表示,“政府的介入也只能控制增速,避免大面积突然暴发,不要出现明显的医疗挤兑情况。”邓珊珊也指出很多养老院在政策执行上没有到位。



王倩表示,很多社区养老院设施老旧,在建设之初并没有考虑到新冠这种等级的传染病防治需要,难以配备独立通道、设备设施、物资和人员,有些甚至连隔离房间都空不出来。有些是旧楼改造,没有独立的通风系统。“(苏州)当地要求,缺少隔离缓冲区的养老机构需要在民政局的指导下租酒店房间隔离,但他们本身就缺乏资金,根本没办法落实到位。”



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原副局长徐毓才认为,进入腊月以及即将到来的正月,才是感染风险最大的时候。“三年疫情防控,国家一直提倡外出务工子女能不回家就不回家,今年一定会迎来大批人员返乡,提高疫情传播风险。”



吕杰认为疫苗是防范老年人感染的有效手段。在“新十条”发布后至院内阳性病例出现之前,养老院一直在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民政局规定老人接种率超过90%才能解封。但劝说老人接种疫苗非常困难,多数家属都表示拒绝。此外长时间的封控也让人们低估了病毒的传播速度与力度。



“国家最初推行疫苗接种时,规定年龄是18岁-59岁,这在很大程度上给老百姓心目中留下‘老年人接种会有风险’的印象,直到现在也拒绝接种疫苗。”徐毓才解释道,实际上新冠疫苗早已将年龄限制定在3岁以上,而且老年人是接种疫苗的最优先人群之一,但由于各个层级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目前人们仍有类似恐慌。



崔海波提出养老院要做好老人身体情况的监测工作,及时就医。2022年12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二级以上医院与养老院对口协作关系,紧盯养老院等重点场所。



“养老院只能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撑下去。” 吕杰说。



(应受访者需要,吕杰、陈小云、江兰、邓珊珊均为化名)​​​​

发布于 北京



@HW前HR
河南全省阳性感染率为89%!

这个速度简直快如闪电,之前的清零真的太伟大太牛了,居然按住了病毒。
等着落井下石等美国盟友,类似日韩意法这些国家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中国都阳过了,他们还在阻拦个寂寞,除了恶心人没有啥用。

1月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统筹做好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介绍,从社区监测数据看,截至2023年1月6日,全省感染率为89.0%,其中城市89.1%、农村88.9%,现阶段流行毒株仍以BA.5.2变异株为主。从发热门诊数据看,2022年12月19日就诊人数达到高峰,之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综合研判认为,我省已顺利渡过感染高峰,实现平稳有序转段。预计到本月底,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将维持在较低水平。



https://mp.weixin.qq.com/s/9hwn0DhPRwUwaNDvh0rhXQ

如果辉瑞P药不能进医保,能不能敞开供应呢?
原创 连清川 哥轮布碎碎报 2023-01-11 07:04 发表于上海
昨晚刚刚发出来,注明来源是“浦东发布”的一个视频,张文宏在浦东社区卫生中心指导。就像上一次在闵行社区卫生中心流出来的录音一样,他不断在强调,要用“小分子药”。

有几句话,上海人听着会放心,但外地人听着会扎心。“我们现在药不缺的,你不要像宝贝一样藏起来,药用掉才有用。”

他说的小分子药,以及上海不缺的药,大家都心知肚明,是辉瑞的新冠药Paxlovid,江湖人称P药。

这个视频,应该是在1月8日中国和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医保谈判失败后发出的。原因通过新闻发布出来的:因为辉瑞开价过高。

在说钱的事情以前,虽然这个药已经被讨论了许久,但是还是得再唠两句关于它的作用问题。

从官方和专家立场上来说,2022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说,它是“迄今为止(新冠高危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半个月不到时间,张文宏在闵行和浦东两个社区卫生中心指导抗疫的时候,都频繁提到这个药,并且提到它的英文名。他推荐的方案,是“小分子药”加“小剂量激素”的治疗方案。而根据他的说法,凡是在确诊前五天内服用这款药物的,几乎没有进入重症的。

在加套中文药盒的说明书中,“丁香医生”摘出这么几行字:

图片

在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圈子中,对于该药的亲测,几乎全部是有效的。我一位非常亲近朋友的母亲,确诊当天就服用了P药。在三天之后,她母亲已经就活蹦乱跳地在厨房里做饭了,症状全部消失。

我赶回老家的当天给父亲做了抗原测试显示阳性,血氧在92-95之间。父亲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和咽喉痛,出现症状已经第四天。我最初还犹豫他的症状是不是比较轻,这个药还是有副作用的,不知道能不能服用。咨询几位医疗行业的朋友意见如下:症状轻,并不代表病毒复制的水平低。我家中亲人的主治医生,主治心脏疾病的医生说,立刻服下,一分钟也不要耽误。

父亲在服用P药四个小时之后,血氧到了97或98。第二天症状全部消失,第三天阴性。但是我父亲似乎恢复的时间比较长,目前仍有嗜睡、乏力等情况,但新冠症状已经消失。

去年拜登阳性,也是服用这个药康复的。

我看到网上有资料显示,服用这个药之后有复阳的情况,我还没有亲身的经验证明。期望有权威的专家能够解释。

好了,现在来说钱的事。

我在朋友圈简单算了个数字:按照1890元的价格计算,全国2.67亿60岁以上老人(2021年人口统计数据)感染率90%,也就是2.4亿,总共需要4536亿。按照个人支出40%价格算,就是2750亿。现在多数省市已经达峰,刨去已经死掉的和已经康复的,就算一半需要P药,全国有一个算一个,需要支出的一共就1360亿。

辉瑞的开价每个疗程(也就是一盒,五天的疗程)1890元,这是财新的报道。另外有报道说,辉瑞实际的开价是700元。另外一个神通广大的朋友告诉我,根据测算,中国总体的P药需求量是4000万个疗程。

现在算一个峰值和低值。

按照我的算法,感染峰值90%,2.4亿,去掉已经达峰省市之后死掉的、康复的、天选之子的(我迄今为止未感染,很神奇,照顾我老婆十天,老父3天,均未感染),一半需要P药的,1.2亿乘以1890元,等于2268亿元,个人负担40%,等于1360.8亿元。

如果按照700元计算,这个数字是840亿;个人负担40%,等于504亿元。

如果按照我那位神通广大的朋友的计算,4000万个疗程。那么按照全价1890元计算,是756亿元,个人负担40%,那么财政支出(请注意,不是医保)是453.6亿元;如果按照700元一个疗程计算,是280亿元,个人负担40%的话,那么财政支出168亿元。

所以,向辉瑞购买国家财政支出最高代价是1360.8亿元,最低代价可能低至168亿元。

为什么是用医保谈判,而不是用财政预算来谈判?这是我没想明白的一件事情。

下面贴一张我看到的图片,关于三年内财政所支出的预算。23.7万亿。无论是购买P药用哪个计算方法,在以下这个费用计算的情况下,都真正称得上是九牛一毛。

图片

我查了一些资料,有这么几个数字。202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7.55万亿,其中包括超过百亿次的核酸检测,和30亿剂疫苗。2022年4月,国家医保局表示,一共接种32亿剂疫苗,花费1200亿元。专家估计,还有300亿的人员支出。这些支出是医保和财政共同承担的。

另外一个数字令人头皮发麻。根据东吴证券发表的研究报告,二线城市以上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成本上限是1.7万亿。显然,如果这笔钱全部由医保支出的,医保早就已经破产,显然其中最少有一部分是财政支出的。

还是那个问题:财政能够支付核酸检测和疫苗的费用,为什么不能支出P药的费用?或者参照疫苗的方法,共同支出呢?

按照有些业内人士的计算,医保的支出单一药品的费用,大概是100-200元之间。按照这个数字去和辉瑞谈,怎么可能不“开价过高”呢?

乌有之乡说,把辉瑞P药纳入医保,可能会导致医保破产。真是笑话了,疫苗没让它破产,核酸检测没让它破产,用上救命的P药反倒会让它破产了?

那么美国为P药花了多少钱呢?2022年12月14日新浪财经的报道说,美国政府向辉瑞支付20亿美元,追加购买370万个疗程。此前,美国政府已经向辉瑞支付106亿美元,购买2000万个疗程。

那么总价格是126亿美元,2370万个疗程。平均价格530美元一个疗程,按照1月10日的汇率一美元兑换6.78人民币,则是3593.4人民币一个疗程。美国政府向辉瑞支付的总价相当于854.28亿人民币。如果按照1890元一个疗程计算的话,可以购买4500万个疗程。

美国人口三亿,感染人数不足一亿;中国人口十四亿,按照有些计算,已经感染十亿。

千万别骂辉瑞不仗义。就算按照1890元一个疗程,比卖给美国政府的也便宜将近一半;按照700元的话,相当与美国政府购买价的20%。

卖给别国多少钱呢?按照一个疗程的价格:

欧洲多国购买价600-700美元;中国港台地区700美元;澳大利亚1159澳币。

辉瑞是卖药的,不是送药的。这个前提要搞清楚。

那么这些国家普通公众获取P药需要付多少钱呢?信息不完整,美国免费,在药店开方需要1-10美元;澳大利亚6.8澳币;法国免费。

钱算完了。情况就是这么情况,结果就是这么个结果。

好了,既然进医保没戏了,财政支出也没戏了,那么这个是世界卫生组织惟一推荐的有效药物,也是张文宏临床验证有效的药,也是我们无数病人家属验证有效的药,怎么办?

据我所知,目前代理辉瑞进口的公司只有中国医药,入口非常狭窄。

那么能不能扩大进口的渠道呢?一家公司的处理进口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也不能怪中国医药不尽心。

能不能由政府出面,向辉瑞采购,然后交给政府能够信赖的医药流通渠道,尽快下发给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农村医院,甚至是药房呢?

就是,尽量扩宽进口的渠道,尽量扩大分发的渠道,把药尽量铺到人人触手可及的终端,让人们哪怕按照原价去购买呢?

在中国医药独家代理的情况下,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囤药的、作为礼品送药的、作为黄牛炒药的,已经让P药成为了一个千金难求的神药。

离春节只有12天时间了,春运即将开始,可能由于流动性较差的原因,农村的大规模感染潮还没有来到。而春运来临,就意味着病毒将随着人群进行全国范围的流动。这也就意味着,春节可能又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感染海啸。

按照多个专家的预测,包括张文宏、金冬雁以及梁万年的预测,中国第一波达峰将在春节期间到达。大量留守的农村老人,将面临着生死考验。

别再吹什么赤脚医生赢麻了。农村医生的四件套,抗病毒+抗生素+地塞米松+退烧药,遍地挂水的情景,在张文宏多次培训中已经证明事实上是错误的治疗方案。而农村医疗条件与药物紧缺的情况,根本就没有缓解。事实上,在赤脚医生给我父亲的药房中,依然出现了连花清瘟。

只有P药,才是真正在确诊感染时候的防止转为重症的真正救命药。

如果我们的确无法无能要求医保和财政负担的话,那么通过个人资金、慈善机构、社会动员、紧急募捐、企业救助等发动社会力量的方式,也能解决很大一部分的资金问题啊。

关键的问题是,只要药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哪怕是去借贷,我不相信,难道有多少人不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让1.2亿存在着潜在风险的人,渡过这一波劫难?

辉瑞能生产这么多吗?新浪财经的报道说,辉瑞去年表示,今年可以多生产1.2亿个疗程。

图片

辉瑞CEO表示,最快未来3-4个月可以实现P药在中国本土投产。

4-5月,会是专家预测的中国感染潮的第三波。

可是,很多老人可能等不到那个时候。

如果钱不能到位的话,那么能不能把药运进来呢?救救那些即将面临生死一线的老人呢?我们自己想办法凑钱,行吗?

我们能不能卑微地,做这样的一点请求?



@沈涛

3分钟前
这条微博发给上海市民吧,相当一部分外埠的网民看不懂或者无法理解。

上海家庭医生,并不是一些人从字面上理解的“私人医生”,而是上海市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开展家庭医生制度改革的地区之一,所设计的家庭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

上海规定,只要是上海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城保、居保)的参保居民,都可以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到一位家庭医生,自愿参加1+1+1的组合签约。

2018年,上海共有400万居民签约。

2021年,为了让更多的居民和家庭医生牵手,市卫健委统筹建设了“上海市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让足够多的上海居民,凭本市医保卡、社保卡,或凭身份证及本市医疗机构标准自费卡进行“线上签约”。签约居民可在线向家庭医生进行健康咨询,由签约家庭医生予以及时解答,足不出户,尽享家庭医生专业服务。

去年12月份,疫情管控全面放开,上海面临了严峻挑战。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下,上海及时进行调整,充分利用已经形成多年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快速组成一个下沉到社区的诊疗系统。

由于家庭医生普遍缺乏新冠感染患者的医治经验,同时也为了统一全市范围的诊疗方案,把下沉到社区的小分子药物用好,用安全,由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领衔,上海从28家医疗机构抽调132名以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为主的专家,根据上海市16个行政区,分成16个专家小组,与辖区内区卫健委组建的专家团队对接,协助指导各区重症患者临床救治业务工作。

这二天频频看到张文宏和其他专家出现在社区,就是专家组和各区形成联动所展开的协作。

上海市民是有福的,上海市民的福气,不仅仅是把大量小分子药物公平、安全、有效地投放到社区,也不仅有张文宏、陈尔真这样的亲赴一线的医学专家,上海市民的福气,还在于有建立多年,响应及时的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或许有部分在上海的网友会提出:为什么我没有碰到这种事?我只能问你:你有生活在上海的最基本的归属感吗?



https://mp.weixin.qq.com/s/V_cp7B_zhAwbcjJ2rrRo7w
愿意吃辉瑞药的和愿意吃中药的,能不能让这两拔人各得其所
原创 里约热泪奴 常识流通处 2023-01-11 12:37 发表于广东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在我看来,当前,让更多有需要者吃上辉瑞的Paxlovid,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善事。
Paxlovid的疗效为全球公认。
2022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说,它是“迄今为止(新冠高危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不久前,张文宏在闵行和浦东两个社区卫生中心指导抗疫,根据他的说法,凡是在确诊五天内服用这款药物的,几乎没有进入重症的。
图片

在这里,我不需引用那些在网上广泛流传的数据,我更愿意分享来自我自己的真实生活的亲测经验——我有几个好友的亲人,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因为及时服用了Paxlovid,病情很快转危为安。
可以说,Paxlovid等小分子药物几乎已成了特定人群唯一的抵抗手段。社交媒体上最密集的消息就是老人去世的各种讣闻,他们也许未能出现在统计报表之内,但相信这样的消息是真实的。
我同样相信,如果这些老人能够及时服用Paxlovid,他们中的多数人可以活下来。
图片

生命是平等的。但在药物面前,它又是不平等的。

1月8日我国和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医保谈判失败,对急需这种药的人群无疑是个坏消息。
图片

网上有段子说,武松、武大郎和王婆三个人去应聘保安,武松因为要价太高而落选。
当然,我也知道有很多人在攻击这款药物,或者具体说,攻击推崇这款药物的人,给他们戴上卖国贼、慕洋犬之类的帽子。
他们引用的一个流传最广泛,也最振振有词的说法就是,如果Paxlovid有效,美国怎么会死100多万人?
事实上,Paxlovid在美国是从2022年初开始使用。美国三年死亡了110万人,有100万都是在Paxlovid投入使用之前死的,Paxlovid投入使用1年,美国的死亡人数就降到了10万,从平均每年50万降低到10万,这不是特效是什么?
当然,对一些已经先入为主的人来说,哪怕再活生生的事实摆在面前,他们还是会选择不相信。
对此,我倒是有一个两全建议。
首先,对辉瑞Paxlovid实现敞开供应。
有人说,把辉瑞Paxlovid纳入医保,可能会导致医保破产。这有点搞笑,疫苗没让它破产,核酸检测没让它破产,用上救命的Paxlovid反倒会让它破产了?
好吧,就算是采纳医保破产说,那么,为了避免这种嫌疑,不将它纳入医保,通过其他渠道加大采购,完全让消费者自费购买行不行?
比如,能不能由政府出面,向辉瑞采购,然后尽快下发给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农村医院,甚至是药房呢?
我知道,因为实在买不到正版Paxlovid,朋友圈很多人在设法求购印度的仿制药,有些价格已经炒到了上万元。
我对质疑这款药的疗效的人说,你得先保证自己有能力买到这药再质疑不迟,否则就是太监质疑正常人的性能力。
人命关天,为了救命,我相信很多人愿意花上那几千块钱。当务之急,是让民众能够自费买得上这药。尤其是春运高峰即将到来,我相信如果这药能够供应得上,会有更多人的生命获得拯救。

其次,当然是对除此之外的新冠药尤其是中药实现敞开供应。这一点似乎已经实现了。
看看某文章后面这样的留言:
“不需要辉瑞”
“不喜欢辉瑞,只喜欢中医”
“不需要外面的毒药,中国人可以研究自己的药物”

一篇叫《恼羞成怒!美国辉瑞闯关失败,幕后黑手开始集体疯狂了!》的文章写到——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扈晓宇教授发文曝光,他们科室在未使用任何呼吸机等辅助系统,未使用任何包括美国辉瑞药物在内的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71名患者已经有65人治愈出院,使用中药者无一例死亡。
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炜更是直接打脸张文宏,爆料一名包括张文宏都束手无策的病例,转入他们医院之后,经他们使用了四副中药之后,这名感染者成功转阴治愈。
由此可见,中医中药仍然是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
好了,我的意思是,充分保障每个人的选择权,让愿意吃辉瑞的人能够吃得上,哪怕是自掏腰包;让愿意吃中药的人敞开肚皮吃,哪怕是纳入医保。
就像股票市场一样,一帮人急着冲进去,一帮人急着跑出来,两拔人擦肩而过时互道一声“傻逼”——你信什么,就吃什么,各得其所,各安其命,每个人为自己的认知负责。
怎么样,我这样的建议,至少能保证公平,再没有被喷的风险了吧?



@烧伤超人阿宝
所谓“隔行如隔山”,有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医疗问题吧,你最好看看医生群体的反应。

不是个别医生的反应,是整个医生群体的反应。医生们虽然也是凡夫俗子,虽然也各怀鬼胎,但作为一个群体,医学问题上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判断能力,还是远远高于普通群众的。

比如说P药,全网无数人骂P药,可你看有几个医生骂P药?基本没有。就算在当下舆论环境中,不肯公开支持P药的医生,也顶多是两眼望天闭嘴不说话,骂P药的医生基本没有。

加基本两个字纯属为了严谨。

这药靠谱不靠谱,你还不明白么?

还有最近被炒的热火朝天的危重病人用中药后不用呼吸机全部痊愈的事儿,你看热火朝天欢呼雀跃的都是什么人?里面有医生么?

面对这样的医疗奇迹和爆炸性新闻,本该对医疗救治技术进展最敏感最有兴趣的医疗行业,个个两眼望天闭口不言装看不见,任凭外行群众怎么兴奋都不置一词。不支持,不反对,不评论,不批评,不赞扬,不追问。

不得罪同行,不得罪群众,也绝不掺合支持。

到底啥情况,你还不明白么?



@HW前HR
外交部长秦刚回应暂停日韩赴华签证:日韩采取歧视措施,中国有理由反应!

日韩一天增加十几万、几十万感染,却对中国去几个游客装逼成如临大敌状,本身就是政客表演,就是该打脸。小西八,八嘎呀路!

凤凰网报道: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上任后首次出访非洲,在埃塞俄比亚接受凤凰卫视记者专访。针对中国暂停签发日韩赴华签证,秦刚说,日韩对中国公民旅游采取歧视性措施,给两国人员交往造成困难阻力,中方有理由作出反应。



@大越楚卿

15分钟前
来自 小米Max3 大屏大电量
韩国福祉部否认隔离条件差,否认歧视中国旅客,称所有来自中国的旅客一视同仁,韩国公民也不例外。 ​​​



//@并羊而不如:没必要这么上纲上线苦大仇深的,当初我们的入境防控措施比这严厉得多,隔离时间长还需要自费,原因就是当时的国外疫情比国内严重。现在疫情国内比国外严重,国外采取一些防控政策也无可厚非。
@乔木DC
关于日本给中国来的旅客戴胸牌,常住的@东京温哥 和刚去日本的旅客证实,不仅要求中国人戴,从中国来的任何国家的人,包括日本人,都要戴。小日本够狠的,连自己国民都要歧视。本性如此,还是跟谁学的?以为查出阳性,免费隔离7天,就能洗清歧视他人和自我歧视的罪孽吗?



@大叔咖清了
去社区医院配药,顺便问了下P药的事。果然是不出我所料。服务十万人口的社区医院,只到了80盒P药,当天就断货了。只是种姿态,作秀罢了! ​​​

//@长健达:没有大规模订货,根本就不会有货。没法安排生产//@那是真滴好:自费原价买都没稳定渠道//@长健达:p民的命不值600块[苦涩]



@樱桃777
好几个人问我对韩国给中国游客挂什么黄牌红牌有什么看法。

我没有看法,我讲一点零散的感受。

一开始我看到挂红牌黄牌,还以为是批斗那样挂很大的牌子呢。搜了一下照片,其实就是工作证或者访客证那样的东西,所以其实就……

哎,确实是“有点让你不舒服,但是也不太能上升到歧视或者虐待的程度”的那个类型。

但是讲真,我们从国外回去的人,之前被骂跑毒都骂麻了,自费隔离酒店要个矿泉水喝都被全网骂的程度,下了大巴进隔离酒店前直接消毒药水给你怼头怼脸一顿喷,一度还做过啥肛拭子,从来就没被当成人过。自己都不拿自己公民当人,还能指望别人拿你的公民当人?

而且你说你这儿爆发疫情了,关键还没数据,卫健委发的数据他们自己都不信吧。那别的国家有点害怕,是不是也算正常啊?我记得印度爆发的时候,中国也限制过印度入境啊。埃博拉爆发的时候,各个国家都会严查非洲来的旅客。之前精准防控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列表,从哪个省来的落地核酸后放行,从哪个省来的要就地隔离,从哪个省来的要原地返回,不也是区别对待吗。

所以我也没啥特别愤怒的感觉。

但我确实不喜欢被挂牌,(虽然这些国家针对的是从中国出发的人而不是持中国国籍的人),看到那个画面觉得挺窒息的。反正我自己短时间是不会去这些国家的,确实很让人不舒服。也不是啥非去不可的国家,不接受就先不去喽。

其实中国停发日韩签证这事,反倒更严重。这事儿其实挺大的,不知道大家意识到没有。强调一下,我只是客观地说事件本身在时空坐标上的重要程度,不是“认为不该这样做”的意思。



@数知实验室
联合早报报道世卫组织表示“中国严重低报冠病死亡人数”,转载供大家批判。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称,中国的冠病死亡数被“严重低报”(heavily underreported),中国政府应该分享更多有关疫情和正在传播的变异株的信息。

据彭博社报道,WHO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瑞安(Mike Ryan)在星期三(1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仍然没有足够的信息来进行全面,广泛的风险评估”。

瑞安说,中国的冠病死亡病例数被“严重低报”,中国政府应该鼓励官员们报告所有感染病例。他提到,一些官员之前只汇报冠病相关的肺炎病例。

WHO专家说,虽然中国在增加病床、冠病治疗和疫苗方面采取的行动值得称赞,但需要让世界更好了解其疫情的发展动向。除此之外,WHO还在寻找有关某些城市和农村地区病例数增减的细节。

WHO官员还希望获得更多有关正在传播的病毒株的遗传信息。到目前为止,中国官员告诉WHO,这些毒株主要来自奥密克戎的BA.5亚型株。虽然这种毒株在全球各地普遍存在,但WHO冠病疫情技术事务负责人Maria Van Kerkhove说,中国应该公开分享这些基因序列,以便科学家们可以对比分析。

WHO重申,由于中国提供的数据不足,各国对来自中国的入境人员采取检疫措施是可以理解的。



https://mp.weixin.qq.com/s/1HHegAwKGN94j0m-Ckjj6w

非常之难
原创 shihuanzhong 施焕中 2022-12-27 17:40 发表于北京
图片

很多感慨,看到病房里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是新冠病毒性肺炎患者,感慨尤为难以名状。感到特别无助的是,在治疗这些患者的时候,几乎每一天心里头都会浮上这样的恐惧感:我要是去拍个CT,会不会也看到那样的多发片状浸润影像?行医数十载,这种恐惧感从前不曾有过。

将十年浩劫归因到几个人的头上,并不合情合理,那可是大多数人全身心投入的集体互相戕害。同样,眼前的一切,不正是我们大伙儿在过去的3年里同心同德营造出来的吗?少数不法商人能肆无忌惮地忽悠一个现代社会成千上万的公民,大举买空了与香灰绝无二致的“药”,不能单纯算是不法商人的错吧?此刻,我躲躲闪闪夹着尾巴说些本该清晰的话,恐怕也不能将我一棍打成网上声讨的“太监化知识分子”,因为键盘侠真的会来阉人。

图片

一个地方反反复复发生在别的地方从不发生的祸端,不是某几个部门领导的眼界有限,不是某一代读书人丧失风骨,而是全体人民的集体犯错。任何社会乱象都与体制无关,因为体制只是文化的体现,是大多数人选择、接受和容忍的现实。特别没有意思的是,拉出几个背锅的专家来批斗,除了过过嘴瘾出口恶气,还能有啥用处?3年来,咱们绝大多数个体的表现都不及格,由大多数不及格的个体组成的一个大集体有什么理由及格?

到底还是看到了曙光。看到很多高龄患者口服paxlovid后病情得以好转,心里也就踏实了很多。Paxlovid不是神药,不能阻止所有的病情进展或死亡,但是,目前地球上还没有比该药更有效的抗新冠病毒药物。本来,世上就没有神药,只有神棍。到了今天,仍然殚精竭虑地否定paxlovid的,基本上都是卖假药的同胞们。

图片

Paxlovid试验(NEJM 2022; 386: 1397-1408)的受试对象为年龄超过18岁、未接种过疫苗、门诊患者、病程未超过5天、至少出现一种新冠感染症状或体征、至少存在一种有可能导致病情进展为重症的高风险因素,如高龄或存在重要基础疾病等。至于发病5天以后或重症患者使用该药是否有效,目前没有证据回答这两个问题。但是,从常识来判断,如果新冠肺炎继续存在甚至正在进展,提示病毒负荷仍未解除。既然没有更好的第二条路可走,就没有确切的理由放弃paxlovid的使用,除非有了明确的研究结果显示,5天以后或重症患者使用无效。目前的情况是,还没有这样的证据。

非常时期,非常之难。呼吁地球上所有的机构包括WHO都不评选2022年度先进个人,否则,今年逝世的人们不会同意任何一张榜单。



2022年12月27日


shihuanzhong



@数据轰炸机
2022年广东省由财政直接投入的防疫资金711亿。这个数据是什么意思呢?

2022年广东省财政预算收入13300亿,防疫支出占收入的比值为5.3%。
在当年度的各主要支出项中,防疫支出规模与交通运输支出的753亿相当,高于环保支出的463亿和文体传媒支出的353亿。
2022年广东省财政投入解决民生实事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资金为806亿,仅稍高于抗疫支出。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er=1&fontgear=2

医保抗新冠药“清肺排毒颗粒”,是如何诞生的?
原创 吴兴川 老爸讲科学 2023-01-13 00:15 发表于北京
随着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工作于1月8日正式结束,两款国产抗新冠药成为了最大赢家。
图片
相比处在风头浪尖上的阿兹夫定,清肺排毒颗粒的入选,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在此之前,如果说有一款中药制剂会成功入选医保名单,相信多数人会认为是屡次被卖断货的“国民抗新冠药”连花清瘟。
为什么清肺排毒颗粒?它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6天完成研发
如果说,连花清瘟曾凭借在短短15天内完成研发的故事而被举世瞩目[1],那么,清肺排毒颗粒的诞生则更具有传奇色彩——从接到研发任务到完成方剂研发,仅仅用了六天时间:
(2020年)1月20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葛又文接到一个急促的电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正在多方搜集相关病情信息和有关中医方剂应对疫情,请你尽快研究并提出相应方案。
葛又文一下子就进入战斗状态。他初步判定新冠肺炎主要是因寒湿而起的寒湿疫,疫情的病因病机病理复杂,病毒对人体损伤严重。要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来阻击疫情,关键是抓住核心病机,迅速扭转病情,阻截病气传变渠道,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葛又文想到了三个关键词:普适、速效、决胜。
葛又文依据前期有关资料,综合分析本次疫情特点,统筹考虑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典医籍里的处方,最终决定将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芩散四个方剂21味药有机组合在一起,化裁为一个新的方剂。这个方剂不以药为单位,而以方剂为单位,方与方协同配合,使其在同等药量的情况下产生几倍量的效果,寒湿热毒排出的速度就更快。
图片
1月26日中午,葛又文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拟好的处方递交给王志勇,坚定地说:“我来请战!希望能到武汉阻击疫情。”[2]
如果说,当初连花清瘟的发明凭借的是团队力量,而清肺排毒汤/颗粒的诞生,则完全是一种孤胆英雄般的壮举——葛又文仅凭一己之力,便在短短六天之内发明了清肺排毒汤/颗粒。
12天后投入使用
与研发速度同样快到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清肺排毒汤/颗粒从研发结束到被投入使用,满打满算只有12天——在2020年2月7日发布的《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中,“清肺排毒汤”被推荐各地使用。[3]
作为对比,在现代医学的体系中,一款药物从研发到获准上市,通常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有些药物更是耗时超过20年。
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
为了保证药物的有效性,且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在可接受范围内,一款药物从研发到上市通常包括药物研发(包括药物的实验室研究以及生物学筛选)、临床前研究(包括动物实验、药理学研究和毒理学研究)、一期临床试验、二期临床试验以及三期临床试验等十余个极为繁琐的步骤。
整个流程之所以繁琐、冗长,是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单药物研发通常就得耗时2-10年,临床前研究也要3-6年,至于三期临床试验,则需要招募1000-5000名患者,耗时1-4年,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安慰剂对照和双盲试验。
这些为了对健康和生命负责而设计出来的严谨流程,清肺排毒汤/颗粒完成得怎么样呢?
南辕北辙的“药理学研究”
葛又文如何在短短六天之中完成药物的实验室研究、生物学筛选、动物实验、药理学研究和毒理学研究,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所能够知道的是,葛又文认为,新冠肺炎是一种“寒湿疫”,和他持有相同意见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以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薛伯寿。[2]
然而,新冠肺炎究竟是“寒湿疫”,还是“温热疫”、“湿热疫”还是“湿毒疫”,在各路中医专家的意见中,始终没有定论。
例如国医大师杨春波教授就不认同寒湿疫的理论,他认为:新冠肺炎属于“湿热疫”,属于中医温病的“瘟疫”范畴。
湖南中医药大学熊继柏教授表示:有专家将此次疫病定性为寒症,这是不准确的,此次新冠肺炎应该属于温热浊毒。
武汉大学医学院宋恩峰教授同样认为:新冠肺炎属于“湿、热、虚、毒、淤”五种,跟寒无关,是病毒感染和人体正气斗争的结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的意见是:新冠肺炎有湿邪郁肺、邪热壅肺、邪毒闭肺、内闭外脱四个中医证型,应该定性为“湿毒疫”。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刘景源教授则认为:新冠肺炎的辨证要看时节,比如夏天爆发的新冠肺炎不是寒湿疫,而是温热疫。
其实,早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就已将新冠肺炎的病机特点定义为“湿、热、虚、毒、淤”,与寒无关。
图片
图片
既然连病理机制这样最基本的认定,在中医界都存在如此巨大的分歧,那么,在“寒湿疫”理论基础上研发的清肺排毒汤/颗粒,到底能不能吃呢?
可能并不存在的毒理学研究
所谓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也是对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科学。
遗憾的是,笔者并未找到清肺排毒汤/颗粒的相关毒理学研究。
可是,没有相关研究,并不等于该药物不具有毒性。
从清肺排毒汤的处方可知,其中包含了至少三种存在毒副作用的成分。
图片

1)麻黄
从麻黄中可以提取一种叫做麻黄碱的化学成分。麻黄碱是一种生物碱,化学式为C10H15NO。其毒性十分明显,如果用药过量,易引起精神兴奋、失眠、不安、神经过敏、震颤等症状。[4]
更重要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颁布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麻黄碱被列为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5]
麻黄碱是一种甲基丙苯类化合物,只要通过简单制备就可以合成甲基苯丙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冰毒。
根据北京青年报的报道,在2012年之前,犯罪分子利用药物管制的漏洞,从药店购买大量感冒药,并从中提纯出麻黄碱,然后使之与盐酸等进行反应,进而制造出冰毒。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2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将单位剂量超过30mg的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转为处方药进行管理。[6]
在美国及欧洲等多个国家,麻黄碱属于禁药。
2)冬花
冬花,又名款冬花,其中含有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7],研究显示,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具有肝肾毒性。[8]
由于款冬花成分中的毒性,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部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款冬花。[9]
3)细辛
细辛中含有大名鼎鼎的马兜铃酸。
关于马兜铃酸对于肝肾损伤的研究非常多,这里就不赘述了,我们只需要知道:
早在2002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就已将马兜铃酸列为第一类致癌物,多个国家和地区也都禁售禁用了含有马兜铃酸的制剂和草药。
更重要的是,和很多人以为的“不超过一定剂量就没有危害”不同,有研究表明,无论服用马兜铃酸的剂量是多还是少,都会存在人体内长久无法被代谢,进而对肝肾造成不可逆的损伤。[10]
图片
遗憾的是,以上这些关于清肺排毒颗粒/汤所潜在的毒副作用,在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产品说明中,没有任何告知。

图片
清肺排毒汤/颗粒都做了哪些临床试验?

实际上,在最初清肺排毒汤方剂被研发完成的第二天,研究就已经开始了:
(2020年)1月27日13时,以临床“急用、实用、效用”为导向,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有效方剂临床筛选研究紧急启动,在山西、河北、黑龙江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一个疗程3天。随后协调增加了陕西省。
……
截至2月4日,该方在4个省36个城市37所医院的214名确诊患者使用,通过综合观察,治疗新冠肺炎总有效率在90%以上。尽管本次临床有效性观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研项目,只为迅速救治确诊患者,但临床验证结果与先期处方设计预判完全一致。[2]
不过,连文章作者本人都承认:本次临床有效性观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研项目。
由此可知,清肺排毒汤/颗粒自研发结束至被推荐使用的这段时间内,并没有进行过严格意义上的临床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投入使用约一年后,有中医学者用现代医学的方式为清肺排毒汤/颗粒补上了药理学研究。
据新华社(2021年)1月27日报道:
上海中医药大学张卫东教授团队通过系统药理学方法研究了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论文近日正式发表于植物药理学国际期刊《植物药》。
研究发现,从分子水平上看,清肺排毒汤口服后的12个入血成分可通过作用于与新冠肺炎密切相关的55个靶点,进而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研究者还采用实验验证了清肺排毒汤的多种功效,包括抑制IL6、CCL2、TNF-α、NF-κB、PTGS1/2、CYP1A1、CYP3A4活性、上调IL10表达和抑制血小板聚集。[11]
从报道看,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笔者一直非常支持使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对中医药进行研究,相比于寒、热、湿、毒这样的传统理论,这项研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不过,笔者在研究了这篇论文后,发现新华社的报道存在问题。比如,报道说“研究者还采用实验验证了清肺排毒汤的多种功效”,而在论文中,研究者所采用的其实是体外试验。[12]
图片
而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官网,也表示所进行的试验是体外试验。
两字之差,天壤之别,要知道,体外试验和真正的临床试验,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所以,清肺排毒汤/颗粒的真实疗效如何,我们还得看其登记的临床试验。
查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可知,清肺排毒颗粒注册过三次试验。
图片

其中2022年5月3日登记的这次试验,因为是针对儿童的,可能还没上传必备的伦理批件,被注册中心提醒“请与我们联系上传伦理批件”。
另外两次试验,最早的一个,研究实施时间结束于2021年12月31日。
图片
该试验存在两个问题:
1)研究结束时间过早,当时奥密克戎尚未成为世界主流毒株,按理研究方需要再做至少一次针对奥密克戎的三期临床试验;
2)试验样本严重不足,如前所述,阿兹夫定因招募的试验样本过少而广受学术界诟病,但好歹也有314人。作为对比,Paxlovid的三期临床试验招募了2246名受试者,Molnupiravir的三期临床试验也招募了超过1400人。而清肺排毒颗粒仅仅招募了每组各40人的样本数,其规模只具备一期临床试验的资格。
还有一次试验,注册于2022年4月22日。
图片
该试验预计到今年6月30日才能结束,样本数虽然有了进步,达到每组150人,但依然太少,其规模只具备二期临床试验的资格。
综上,从所登记的研究来看,清肺排毒汤/颗粒缺乏有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试验。
结论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清肺排毒汤/颗粒这款药的上市都显得过于仓促,如果以现代医学药物的标准,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投入使用,更不用说被纳入医保。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当然要支持国货!
但是,在这个亿万生命遭受疫情巨大威胁的紧要关头,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生命至上。
首要的衡量标准,必须是药物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而不是只把眼睛盯在药物的国籍上。
毕竟,无论你多么在乎这些东西,病毒都不在乎。

参考资料
[1] 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4/06/30/42/55/10.htm
[2] http://www.satcm.gov.cn/hudongji ... 20-03-12/13836.html
[3] http://yzs.satcm.gov.cn/zhengcewenjian/2020-02-07/12876.html
[4] 谷啸先. 常见OTC药中隐藏的兴奋剂. 2008.7. 医药世界[5] https://www.mem.gov.cn/fw/flfgbz/fg/202208/t20220803_232888.shtml
[6] http://finance.people.com.cn/mon ... 18900-19915514.html
[7] http://med.wanfangdata.com.cn/Pa ... er_zyyjyxx202206020
[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JZY201205015.htm
[9]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 ... &site=xueshu_se
[10]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an6446
[1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1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 ... rr=7880c58e4945095a

吴兴川



https://mp.weixin.qq.com/s/L4mnq4Xh-k94GF4iQQ15JA

“围剿”辉瑞P药
原创 陈广晶 虎嗅APP 2023-01-13 08:00 发表于北京
图片


出品 | 虎嗅医疗组
作者 | 陈广晶
编辑 | 陈伊凡
头图 | 视觉中国

辉瑞没进医保,国产药的机会来了?

1月8日,第五轮国家医保谈判落幕,根据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公众非常关注的新冠药物领域,辉瑞的新冠特效药Paxlovid(俗称“P药”)因为企业“报价高未能成功”。

对于辉瑞报价和国家医保局的底价,坊间有很多猜测,先是有消息透露“辉瑞报价600多元,而医保局底价100多元”,很快有“渠道人士”通过财新辟谣,企业报价保持在“1890元这个价格基本上没降”。

谈判过程没有公开,具体细节也就无从得知。可以确定的是,谈判后Paxlovid并没有降价,目前在中国的挂网价(相当于医院采购价)是1890元/盒,在3月31日前,医保基金还会按照这个价格的一定比例予以临时支付。

也就是说,在此期间,符合条件的基本医保参保人,可以花几百元在公立医疗机构买到这款药。而超出这个时间,就只能原价购买了,如果在私立医院开药,还需要加上不菲的挂号费。

对于舍得花5万元从黑市买药来囤的人来说,1890元算不上高价,但是对于更多的普通家庭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在这种情况下,国产新冠特效药又成了“全村的希望”。

按照中国医药市场的逻辑,Paxlovid保持高价位,对于国产新冠小分子药来说,也是一种机会。这意味着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对低价新冠小分子药物的需求未被满足。这一段“真空”,也正是国产药“围剿”P药的绝佳机会。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国产新冠小分子药物,除了已经获有条件批准上市的阿兹夫定片,还有至少13款在研,其中进展较快的药品,包括了君实生物的VV116、南京先声药业的SIM0417、广东众生药业的RAY1216等,主要集中在RdRp抑制剂和3CL蛋白酶抑制剂两大路线。

1月9日,就在国家医保局宣布Paxlovid谈判失败的第二天,广生堂发公告宣称其新冠小分子口服药有优越的疗效,在“新冠患者核酸转阴时间”上明显优于Paxlovid及安慰剂,接下来的一天,该公司股价原地起跳,半天就大涨了近14%。

国产小分子新冠药究竟成色如何?能承担得起临床和市场的期待吗?

持续三年的竞赛

全球围绕新冠小分子特效药的竞赛持续三年,且远远没有结束。

如今,针对新冠药物研发,正在分化出一些主流的研发路线。

小分子抗病毒药,因为给药方便、可居家服用、不用挤占医疗资源,成本更低等特点,一直公认是中低收入国家最好的抗疫手段。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小分子药作为疫苗的有效补充,也在大规模用于脆弱人群的保护,在减少重症、死亡、医疗资源挤兑上发挥作用。

根据美国公开数据,仅Paxlovid就已经分发了670万疗程。另据辉瑞的一份声明,截至2022年11月30日,该公司已经向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近3700万疗程的Paxlovid。

围绕小分子药物的研发从三年前疫情暴发之初,就已是各方暗战的焦点。

从最初“老药新用”的羟氯喹、磷酸氯喹、法匹拉韦、抗艾滋病毒的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阿兹夫定,到基于结构重新设计的瑞德西韦、Paxlovid、莫诺拉韦、VV116,都是中外猎药人持续开发探索过程中认为有效的药物。

如今这些药物中,绝大多数已被临床实践证实并没有效果,最终获得认可的是辉瑞的Paxlovid和默沙东的莫诺拉韦等少部分药品。

它们当然不是人们最初预期的药到病除的“特效药”,却是人类对抗新冠病毒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在疫苗作用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小分子药、疫苗以及其他治疗方法的合力,简直是“三个臭皮匠”,全靠合作来充当“诸葛亮”。

Paxlovid和莫诺拉韦,代表着两种主流研发方向,都是打断病毒复制的关键靶点,目前被认为是相对较好的研发路线。

其中,Paxlovid所选的靶点是阻止病毒蛋白合成的3CL靶点,是一种3CL蛋白酶抑制剂;莫诺拉韦则是针对病毒遗传物质形成的RdRp靶点起效,是核苷类似物。

目前围绕这两个靶点进行开发的药品不在少数,其中包括:吉利德的瑞德西韦,以及有“口服版瑞德西韦”之称的君实生物的VV116、吉利德的GS-5245,都是RdRp靶点;而南京先声药业的SIM0417和众生药业的RAY1216,都属于3CL蛋白酶抑制剂,与Paxlovid作用机制类似。

此外,石药集团的SYH2055也于2022年12月初拿到了临床批件。该公司的公告显示,从临床前数据看,该药“在新冠真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体内显著降低肺部病毒载量并明显改善肺部炎症,优于同剂量奈玛特韦(虎嗅注:奈玛特韦是Paxlovid有效成分)”,还“有望克服奈玛特韦必须与利托那韦联用的缺陷”。

实际上,在主流靶点之外,JAK抑制剂、微管蛋白抑制剂、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等也都有产品在研。其中,JAK抑制剂领域,已有美国Incyte开发的巴瑞替尼,且已经获批用于重症治疗。世卫组织WHO的用药推荐中,也将该药与糖皮质激素、IL-6受体拮抗剂被列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强烈推荐”药。

当然,巴瑞替尼不是抗病毒的,是对抗人体免疫反应进而抑制炎症风暴的一种药物。目前国内也有泽景制药在跟进研发,他们的盐酸杰克替尼就与巴瑞替尼具有类似的作用机制。

可以说,三年来,中国在新冠小分子药物研发领域一直是紧紧跟随的状态。

而1月8日国家医保局官宣与辉瑞谈判失败,P药未能大幅降价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也给这些国产药后来者留出了机会。

在这几条主流研发路线中,最后将会有哪些国产药跑出来?希望又有多大?

主要技术路线国产新冠小分子药基本信息(不完全统计)

↓↓↓

作用靶点/作用机制        产品名称/代号        企业名称        进度
3C L蛋白酶抑制剂        先诺欣™(SIM0417)        南京先声        II/III期临床研究已完成全部1208例患者入组,是国内3CL靶点口服小分子药物进度最快的项目。
3CL蛋白酶 抑制剂        RAY1216        众生药业        正在进行Ⅲ期临床研究。
3CL蛋白酶抑制  剂        FB2001(雾化吸入)        前沿生物        2022年11月23日,拟用于治疗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患者的Ⅱ/Ⅲ临床试验方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同意。
3CL蛋白酶抑制 剂        EDDC-2214        云顶新耀        临床前。
3CL 蛋白酶抑制剂        ASC11        歌礼制药        2022年11月份拿到FDA临床批件;11月底中国国家药监局受理其临床申请。
3CL蛋白酶抑 制剂        SAL0133        信立泰        1月4日拿到临床批件,开展针对成人轻型、普通型新冠适应症1期试验。
3 CL蛋白酶抑制剂        SYH2055        石药集团        刚拿到临床批件。
3CL蛋白 酶抑制剂        GS221        远大医药        拿到临床批件并开展多项试验。
3CL蛋白酶抑制剂        GST-HG171        广生堂        II/III期2022年12月21日开始给药。
RdRp抑制剂        阿兹夫定        真实生物        2022年7月,在中国附条件批准上市。
RdRp 抑制剂        VV116        君实生物        在中国处于上市前沟通阶段。乌兹别克斯坦获紧急授权使用。
RdRp抑 制剂        ASC10        歌礼制药        1期临床阶段。
RdRp抑制 剂        SHEN26        科兴制药        2023年1月2日,II期临床研究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
RdR p抑制剂        莫那匹拉韦        安徽贝克药业        默沙东莫诺拉韦的仿制药,等待审批上市。
注:数据来自各公司公开信息  虎嗅制图

滞后的“中国队”奋起直追

新冠小分子药的市场正面临急剧的变化。

2022年11月,日本盐野义制药的Xocova也在日本获得了紧急批准。这款药也属于3CL蛋白酶抑制剂,主要用于轻症患者。这是全球获批上市的第二款3CL蛋白酶抑制剂,也是第三款阻断病毒复制、防重症的小分子药。全球新冠小分子药市场竞争又增压力。

同时,中国的疫情也正在催熟国产新冠小分子药。多位医药行业人士向虎嗅表示,开发3CL蛋白酶抑制剂的技术门槛并不高,“P药不是什么新鲜得不得了的药”。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从实际情况看,中国药企对3CL抑制剂的布局确实也有开花结果的希望。

2022年底,各地疫情陆续起步的时候,创新药企业比较集中的江苏省就组织当地企业开“调度会”。江苏省药监局透露,先声药业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开发的SIM0417,将于2023年2月上市。这也是中国进展最快的3CL靶点药物。

同样速度较快的众生药业RAY1216,一种3CL蛋白酶抑制剂也已经启动了三期临床试验。根据公司公开信息,该药甚至有成为“最佳新冠口服药的潜力”。

RdRp抑制剂赛道也不甘落后。12月29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刊发了中国新冠口服药VV116与Paxlovid“头对头”试验的结果,结果表明VV116疗效非劣性,且安全性更好。

还有一些“后起之秀”。2023年1月7日,广生堂又发出公告,公布一项不超过9.48亿元的融资计划,其中就包括了一款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的研发(代号:GST-HG171),这也是款3CL蛋白酶抑制剂,早在9月份就拿到了临床批件。

虎嗅查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发现,2022年的12月26日、27日,有两项评估GST-HG171对新冠感染者安全性有效性的试验在线上注册。

图片来自: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随着跑在前面的在研药品,陆续进入申报上市阶段,新冠小分子药的竞争到了决战的阶段,各相关方都拉开了“终点冲刺”的架势。

事实上,在2022年11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抗疫“二十条”新规之前,因为进展滞后,中国的新冠药是否还有必要研发下去,已经成了颇具争议性的问题。

在2021年底以来,吉利德的瑞德西韦、默沙东的莫诺拉韦、辉瑞的Paxlovid 相继获批,且Paxlovid 在全球销售额持续走高以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因为,这意味着,Paxlovid正在占据市场主导,加上全球疫情高峰也正在过去,留给后来者的空间越来越小。

根据辉瑞公布的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Paxlovid销售额增长迅猛——第一季度14.7亿美元,第二季度到81亿美元;到第三季度销售额有所下降,也有75.14亿美元。

如今,很多产品的研究,已经在布局将产品定位向轻症甚至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了,其目的既是要避开与Paxlovid的正面竞争,也是在新冠感染症状越来越轻的情况下,为更广阔的市场做准备。

比如:歌礼药业的ASC11拟开发的三个适应症,就覆盖了轻症、重症治疗和预防。科兴制药的SHEN26此前完成的一期试验,也是集中在缩短轻型、普通型患者核酸转阴时间上。

国产药能抓住机会吗?

客观来说,中国处于疫情爆发期,以及Paxlovid的价格较高,不能满足中国抗疫对药品“物美价廉”的要求,给了国产新冠小分子药争夺市场的机会。但是中国新冠小分子要想争取到这样的机会,就要先获批上市,获批上市的条件,就是要安全性、有效性能够达到药品审批部门的标准。

1月11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处长黄心宇表示,近期有一些新冠治疗新药在陆续申报上市。

这实际上是把抗疫的“接力棒”交到了药品审批部门和相关药企的手里。

如果国产新冠小分子药能够顺利上市,无疑是可以给患者更多的选择,药企也会有可观的回报。

不过,要想真正抓住这个机会,国产新冠小分子药还是要拿出更多可靠的证据才行。

Paxlovid在中国没有降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该药是目前全球最有竞争力的药品,在防重症、减少住院、死亡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有一款或几款可以达到同样效果的药品参与市场竞争,无疑会打破Paxlovid的“垄断”,倒逼其降价。

在Paxlovid没有降价进医保的情况下,这种有效的药物,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只要可以降到足够低的价格,就可以凭借医保支付的优势,快速抢占公立医院这个主市场。

在中国,默沙东的莫诺拉韦、日本的Xocova,甚至仍然在研的国产新药也确实在摩拳擦掌。从形式上看,Paxlovid正在受到某种程度的“围剿”。

除了国产阿兹夫定,默沙东的莫诺拉韦也开始在中国多地进入采购流程。

另据国家医保局消息,医保目录内治疗发热、咳嗽等新冠症状的药品有600多种。国产的阿兹夫定刚刚经过医保谈判,预计也将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价。此外还有正在申报上市的多款国产新冠小分子药。

在临床上,这些产品对Paxlovid形成补充,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但是,他们能倒逼P药降价吗?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是要全球销售的,要不要为了一个国家的市场大幅降价,冲击全球价格体系,是需要综合考量的问题。市场是否足够大、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否走到了末端、竞争对手是否足够有竞争力等,都是重要指标。

更重要的是,新冠用药与一般药品还不完全一样。

如果把抗疫比作战争,药品是重要的武器。短兵相接,武器不够锋利,不止控制不住病人病情,还会给整个战局带来影响。也就是说,如果药品不能有效防重症,医疗机构的挤兑问题就不能缓解,就可能出现更多不必要的损失。

正因为此,这类药品的竞争也更加残酷,更需要能“硬碰硬”的实力,如果围剿者没用过硬的安全有效性,也很难起到降价的作用。

可以看到,前不久刚在国内上市的默沙东的莫诺拉韦在地方的挂网价也有1500元/盒,虽然比Paxlovid低,但是仍然有一定的支付门槛。

接下来,无论是已经上市的药品还是仍在审批中的药品,都必须在研发数据和此后的实战中,证明自己的实力。

然而,根据国产药品已经公布的研发数据,有不少还经不起推敲。因为入组患者数量、年龄组成,试验终点设计等问题,往往受到专业人士的质疑。

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过去几年,因为中国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较少、药品前景不明朗等原因,确实存在企业研发投入不充足、临床研究不扎实的情况。

“比如防止重症、住院的比例是多少,这是非常关键的指标,但是很多企业都没有做。”有行业人士向虎嗅表示,与Paxlovid做“对头对”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甚至不乏想蒙混过关者。

在今天新冠病毒致病性越来越弱的情况下,类似转阴时间这样的指标,是不是还有研究的必要?

临床实践中,Paxlovid之所以被看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可以保护脆弱人群,在疫情高峰中,可以减少重症、减少死亡,减少医疗机构的挤兑。

中国新冠小分子药要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就必须有更加充分、扎实的研究,有确实经得起考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

只有经受住考验的产品,才可能在接下来的抗疫中继续受到青睐。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即便宣传力度再大,也不会再有市场。

从这个角度讲,围剿Paxlovid ,对国产新冠药来说,是空前的机遇,也是很大的挑战。

实际上,“Paxlovid医保谈判失败”也是高价新药与主流的“保基本”支付方式、医疗机构考核制度之间冲突的极端体现。背后是支付模式多样性的缺失,并非单纯价格的问题,也不是任何人的道德问题,或是医保部门砍价能力的问题。

回到抗击新冠疫情本身,Paxlovid、莫诺拉韦,以及国人寄希望可以“围剿”进口药的国产抗新冠药,最终的“敌人”都是新冠病毒,最终的“使命”都是要化解全球一轮一轮疫情高峰带来的重症、死亡激增风险。

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下最要紧的任务还是尽快解决有效药品的供应问题,确保药品及时送到需要的患者手中。

未来,无论是国产新药围剿成功,还是推出新的支付方式补充等创新方案,相信总有一天会解决类似Paxlovid的昂贵“救命药”的支付难题。



@九派新闻
【#陈佩斯母亲感染新冠离世#:“母亲是福气之人,愿她一路走好”】1月13日,喜剧演员陈佩斯发文,称其母亲感染新冠于今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陈佩斯表示:“老人虽年事已高,但一直很乐观。在最后的日子里,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只是两日前病情恶化。今日6时,老人在全家人的陪伴中安详离去。感谢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老人是福气之人,愿她一路走好。”#陈佩斯母亲感染新冠去世#@九派新闻 http://t.cn/A69LXwcz



@新浪棋牌
【围棋“铁嘴”曹志林八段逝世】著名围棋评论家、前国手曹志林八段因新冠肺炎引发多器官衰竭,于2023年1月12日晚19时逝世,享年76岁。围棋“铁嘴”一路走好。http://t.cn/A69Lys3E ​​​



@丽江日报
【#宣科先生去世#[白蜡烛][菊花]】音乐民族学家、云南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会长宣科,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3日15时10分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93岁。宣科先生子女今天在朋友圈发布了讣告↓↓愿宣科先生一路走好! ​​​



@电影守望者余泳
著名歌唱家谢莉斯女士今天14点05分在京去世,享年75岁 。谢莉斯女士自上世纪1978年以男女声二重唱的形式登上首都舞台,她用通俗加民族的唱法开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唱风格。她演唱的校园歌曲随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并影响了一代青年,是中国乐坛里程碑式的歌唱家。[蜡烛][蜡烛][蜡烛]



@烧伤超人阿宝
这次疫情,对中国社会而言,有一个严重的长期后遗症无法忽视。

那就是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和中国医疗行业的“实事求是”原则遭到了严重破坏。

当“16万人感染4例重症9死亡,9成感染者无症状”这样公然的谎言大行其道且不被追责。

当某些政府部门为了维护上述已经人尽皆知的谎言,不惜强令医务人员集体造假,不许对患者下新冠诊断,不许在死亡证明上写患者死于新冠。

当中国疾控部门堂而皇之的每天公布感染数千死亡数人的荒唐数据。

这种行为,对中国官场风气的败坏,对医疗行业风气的毒化,是极其严重的。而其造成的后果,是长期的和持续的。

不能想象,这样的经历会对年轻医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他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信任,造成何等程度的长期负面影响。



@作家叶倾城
无意中扫到的新闻:谢莉斯病逝。
这名字,似熟悉又似陌生。
点开一看,恍然大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流行的男女高音组合“王洁实谢莉斯”。
《外婆的澎湖湾》《童年》……我们都是首听的他们的版本。
那时大学校园里,处处都是高音喇叭,起床、午睡、晚自习……响的都是他们的歌声。

是第一次了解到谢莉斯的故事,让人心中大恸。

谢莉斯祖籍湖南,父母在抗战时间举家迁移重庆,进入军工厂从事技术工作。
1947年她出生于重庆。
1962年她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之后顺利进入中央音乐学院。
但很快,在十年浩劫中,她的父母均被打成反革命,她失去了歌唱的权利,被下放张家口劳动,落下了胃病、颈椎病和严重的关节炎。
辗转艰难,后来她进入北京电影乐团。

1972年,她经人介绍与郎文曜相识。
一年后,双方在北京结婚,而在这之前不久,谢莉斯的母亲去世了。
单位在筒子楼里给他们分了一间12平米的小单间,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1974年,他们的女儿郎乐降生。
1992年,郎乐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后亦从事音乐工作。

1978年,谢莉斯在入团的新人中,发现了男歌手王洁实。
她带王洁实出道,并与他组成男女声二重唱,他们演唱的《校园的早晨》《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祝愿歌》等歌曲风靡一时。
二人经常一年在外演唱一百多场,是当时现象级的演唱组合。

1996年,49岁的谢莉斯莫名其妙烦躁发火,当时大家都认为是更年期症状。
第二年8月,她在演出时,发现嘴巴不听使唤。
随后确诊,她患上了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
谢莉斯的母亲就是因为这种病,50岁就去世了。
经过艰难的治疗康复后,谢莉斯创造了医学奇迹,重回舞台。
2000年10月,谢莉斯与王洁实重在央视《同一首歌》再次唱响《外婆的澎湖湾》。

也就是这一年,他们的女儿郎乐结婚。
2001年,外孙女儿郎乡出生。
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但2010年,郎乐被确诊为晚期肺癌。
虽然做了移植手术,但她仍在2014年秋天去世,时年郎乐只有四十岁,女儿郎乡才13岁。

郎乡的父亲,之后自然有自己的生活。
于是,谢莉斯夫妇把全部的爱都放在外孙女儿身上。
二老花了所有精力时间照顾与培养外孙女儿。
直到昨天,75岁的谢莉斯仙逝,外孙女儿郎乡才22岁。
不到十年间,年轻女孩痛失两位至亲,以后的日子……



@财经网
【国家卫健委:#在院重症患者峰值12.8万人#,目前仍处于高位】1月1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重症患者的救治始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卫健委指导各地建立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体系,建立国家级、省级专家日会诊巡诊制度。同时,重症患者的救治还要强调关口前移。在治疗新冠感染导致的重症肺炎的同时,坚持新冠感染和基础疾病并重的治疗方式,多学科诊疗。

焦雅辉说,通过监测数据显示,发热门诊达峰2周后,在院的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也达到峰值,之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目前在院的重症患者数量仍然处于高位。2023年1月5日,在院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达峰12.8万人,之后连续波动下降,到1月12日在院的阳性重症患者人数回落到10.5万人,重症床位使用率是75.3%,重症床位能够满足救治的需要。1月12日在院的新冠阳性重症患者当中,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为9.7万人次,占比92.8%。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是7357人,占比是7%。

从数据分析来看,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有一些特点:一是以老年人为主。年龄最大的105岁,平均年龄75.5岁。60岁及以上的占比是89.6%。二是普遍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具有一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占比40.7%,2种基础疾病的占比24.6%,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占比34.8%。多数基础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北京日报)



@财经网
#住院新冠感染者峰值162.5万人#【国家卫健委:#住院新冠感染者从峰值162.5万人回落到127万人#】1月1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根据监测数据显示,现在住院的新冠感染者数量呈现出连续下降的趋势。在1月5日达到了住院新冠感染者峰值162.5万人,之后连续下降,1月12日回落到127万人。其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收治了117万人,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收治10万人,在院新冠感染者占比呈现出连续下降趋势。1月3日达到峰值27.5%,之后持续下降,1月12日回落到21.7%,较峰值时期下降了5.8个百分点。(北京日报)



@阿司匹林42195米
世卫组织更新了对新冠口罩、治疗和护理的指南

2023年1月13日

世卫组织更新了在社区环境下如何戴口罩、治疗新冠和临床管理的指南。指南由独立的国际专家们撰写,他们考虑了最新证据和不断变化的流行病学,并且会不断更新。

1,口罩仍是抗击新冠的重要工具

世卫组织继续建议公众在特定情形下戴口罩。以前世卫组织建议戴口罩要基于当地的新冠流行病学。鉴于现在新冠在全球的流行,这次指南的推荐则无论当地新冠流行的情况如何。

世卫推荐在下列情形下戴口罩:
- 近期接触过新冠病毒的人,
- 阳了或怀疑阳了的人,
- 高风险可能得重症新冠的人,
- 在拥挤、封闭或通风不良的空间中的人。

和以前的建议一样,世卫组织建议,在其他情况下可以根据风险评估是否要戴口罩。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新冠在当地流行的趋势或住院人数的上升、社区的疫苗接种率和免疫水平、以及个人所处的环境。

2,缩短新冠患者的隔离时间

世卫组织建议,如果新冠患者快速抗原检测结果是阴性,就可以解除隔离。

如果不做检测的话:
- 以前世卫组织推荐病人在症状出现后隔离10天、加上症状消失后再呆3天,才解除隔离。现在改成症状出现10天后就可以解除隔离。

- 对无症状的阳性病人,世卫组织以前建议隔离10天,现在建议隔离5天就够了。

隔离新冠阳性病人是为了防止传染给其他人。病人可以居家隔离或者在一个专门的设施隔离,比如医院或诊所。

这次改变指南的证据是,和有症状的病人相比,无症状感染者把病毒传给别人的可能性要小很多

尽管确定性很低,但目前证据还表明,在症状出现后第5天解除隔离的人传染的风险比第10天解除的人高3倍。

3,治疗方法回顾

世卫组织已经扩大了对使用尼玛瑞韦-利托那韦(商标名“Paxlovid”)的强烈推荐。(注:以前推荐不包括孕期/哺乳期妇女)

患有非重症新冠的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应该咨询医生是否应服用这个药,因为此药有"可能的益处"而且没啥不良事件的报道。

世卫组织于2022年4月首次推荐使用 Paxlovid,世卫强烈建议有住院高风险的轻度或中度新冠患者服用这个药。2022年12月,该药的第一家仿制药厂家通过了世卫的资格预审。

世卫组织还审核了另外两种药物sotrovimab和casirivimab的证据,并仍旧反对用它们来治疗新冠。对于当前的流行突变株,这些单克隆抗体药已经无效或者效果下降了。

目前有6种证实有效的新冠治疗药物,其中3种药可防止高危患者住院(注:P药、默药、瑞德西伟),3种方案可挽救重症或危重患者的生命(注:激素、巴瑞替尼、托珠单抗)。但除激素外,全球另外几种药物的可及性仍不令人满意。
#我的防护手册#



@凯雷
感染新冠后死亡近6万例.......这一数据的公布,卫健委终于走出正确的一步,恢复了感性,感性对象性的体会了人民的真实感受!(补充一点,疾控中心的数据这周开始已再对外开放)

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

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死亡病例中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主要合并疾病为心血管疾病、晚期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肾功能不全等。(北京青年报)



@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
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注意有两个条件“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也就是说有明显症状或检测阳性)。


#近期在院新冠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国家卫健委: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死亡病例中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主要合并疾病为心血管疾病、晚期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肾功能不全等。



@三联生活周刊
【卫健委: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免费配送制氧机】#官方研究为乡镇卫生院免费配送制氧机# 1月1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我们围绕“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置、早转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首先,人员准备方面。通过科学安排班次轮换,临时招聘,组织二三级医院下派,互助支援等方式稳定和扩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队伍。同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和服务指南(第一版)》,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重点提高早识别和早转诊的能力。

二是在药品准备方面。我们建立了监测和调度机制,动态掌握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储备和使用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和提醒,督促加强药品配备。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乡镇卫生院药物配备状况持续改善,药品配备紧张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缓解。

三是在相关设备配置方面。推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氧气袋、氧气瓶、制氧机、指脉氧这些仪器设备的配备和使用。我们会同相关部门为每一个村卫生室免费配备指脉氧2个,共117万个将今天全部发放到位。目前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免费配送制氧机。

四是在转诊方面。要求县域内建立重症患者转运专班,确保就诊急救电话24小时拨得通、有车派、出车快,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要配备一辆救护车,接受120统一指挥调度,推动乡镇落实属地责任,组建非急救转运车队,保障普通患者转运需求。目前正在研究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配备,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救治能力。



回复 11448楼yingyinc 的帖子
@烧伤超人阿宝
2021年中国全年死亡人口是1014万,平均每月84.5万。

一个月增加6万例新冠死亡,相当于增加7%。

也就是说,中国殡葬行业过去一个月的工作量,应该仅仅增加了7%。

所以,那些火葬场加班加点排不上队的消息,是不是谣言呢? ​​​

@大道有行
平均每家三级医院不到20个//@扑咚划桨机://@星期x_:在院的也扯了,三千家三级医院,平均每天只多走不到一个//@麦拉拉在奋斗:统计的是医院的数据,还有大量没去医院的都没算进去……



@烧伤超人阿宝
2021年全国医院数量36570个,其中三级医院3275个。二级医院10848个,一级医院12649个,未定级医院9798个。

疫情期间,大量医院全院打通,所有科室一起收治呼吸科病人,才扛下了这波疫情。

一个多月在院病人因为新冠死亡6万是什么概念呢?

假定所有新冠死亡病人都发生在二级三级医院,其他所有医院都一个病人没死。

那么,在5周时间内,中国每家二级以上医院平均新冠死亡人数为4人。

也就是说,平均每家二级以上医院每周只有不到1个病人因为新冠去世。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